师德也要与时俱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教育的基础。今日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应当成为师德建设的“终极标准”。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遵循的一种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师德高尚的教师应体现出对学生的“爱”,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师德崇高的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观,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师德高尚的教师应体现出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去感召下一代。
  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并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育人观,把握在“以人为本”和“以分为本”问题上的正确道德价值取向,只有这样,师德建设才可能促进素质教育。
  但是,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陷入一种深刻矛盾之中,抓升学率还是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者关系着学生眼前的实际利益,而后者关系社会的和谐和学生的长久发展。然而在现行体制下,两者很难协调统一,因为激烈的升学竞争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尽管力图通过改革扭转这一局面,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改革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更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前师德建设中,“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已作为师德最根本的要求,因为一个教师如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在这种理念指引下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尽管目前尚无法真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但他能在抓升学率的过程中,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创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任何一个时代都非常强调师德,希望教师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因为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于受教育者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着整个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向。但是只凭主观愿望未必能产生预想的效果,社会变化太快,新生事物太多,抱着批评和排斥的态度进行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够拥有一颗年轻时尚的心,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关心学生热衷的话题,懂得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会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分辨是非,施展能引能导的能力和魅力,那将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倾注心血,播种真情,才能够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鼓舞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师德的基础的体现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爱本来就有了积极的因素,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因爱学生而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尽量完美地完成他的职业责任,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畅通了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在沟通与理解的交融中,学生接受程度最高,师德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虽然我们希望教师成为一个“完人”,但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的个体价值也要在社会中得到实现,这不仅包括政治价值、精神价值,而且包括经济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依然只谈理想和精神,多少有违事物发展规律。有学者认为“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越充分,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在“提倡无私奉献”的口号下,侵害教师应有的利益。“无私奉献”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只有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被迫的“无私奉献”是不具有道德价值的。而教师也不能直接把师生关系变成经济关系,这会严重降低教师的德育影响力,阻碍师德建设。
  现代师德建设要求凸显公正和人道原则。教育公正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不仅享有同等发展的机会,而且享有适合个体差异的教育。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把学生作为有独立权利的人,他(她)们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减少随意加班加点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科技的日新月异,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各种媒体、网络现代化设施已经逐渐普及到教室,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操作技能已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建构高尚又与时俱进的时尚的自我形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不能分离的,数学需要“沟通”与“合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活化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师上课的首要任务,本学期就“如何体现合作式交流的学习方式”做了如下工作,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当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对天真可爱的一年级孩子,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求知的旅途上来,我深信:兴趣才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钥匙;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学习当中去。以下几个环节是我平时的一点薄见,愿与大家一起
期刊
所谓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它是化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在教师的学习中,如果只有自我研修,缺乏同伴互助,久而久之,这种自我研修就会处于一种封闭无援的状态。所以,校本教师培训,要特别重视教师之间的互相帮助。至于同伴互助的具体形式,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教师群体的要求不同。根据我的了解,下面有几种形式是同伴互助中用得较多的形式。    一
期刊
陈鹤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这个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都应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创意、去体验;凡是孩子能干的事,都由他们自己来干;凡是孩子的内心感受,他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1、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生命中,从来没有一天不对至少一件事情好奇,而是直到一探究竟的地步。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具有好奇
期刊
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的一种关系。具体的说,应该是: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同时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的身心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健康的成长。下面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
期刊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1、新课程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是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第
期刊
今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21世纪的挑战。由此,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政治课被改为思想品德课,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和把握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一原则呢?现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及教学方针
期刊
【摘要】在实践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这三对辩证关系。  【关键词】课程改革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与引导 独立与合作 探究与接受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
期刊
网络在今天已深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这一信息时代的到来,靠嘴巴讲、辅之以图表的教学手段已明显地落伍了。网络时代为我们每个教师展现了一片新天地,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因此每个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一机遇。那么,网络时代的到来究竟给历史教学带来哪些机遇呢?具体表现为:    一、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大大丰富和提高自己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但很多时候好的书借不到。买不起,好
期刊
学校是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组织结构单位,是促进学校成员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就是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通过实践和反思、对话和合作,将学校建设成为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构建起新型的学习文化,谋求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这一特殊的重要的职业群体应当首先形成优秀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示范者。“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