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教育的基础。今日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应当成为师德建设的“终极标准”。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遵循的一种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师德高尚的教师应体现出对学生的“爱”,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师德崇高的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观,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师德高尚的教师应体现出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去感召下一代。
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并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育人观,把握在“以人为本”和“以分为本”问题上的正确道德价值取向,只有这样,师德建设才可能促进素质教育。
但是,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陷入一种深刻矛盾之中,抓升学率还是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者关系着学生眼前的实际利益,而后者关系社会的和谐和学生的长久发展。然而在现行体制下,两者很难协调统一,因为激烈的升学竞争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尽管力图通过改革扭转这一局面,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改革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更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前师德建设中,“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已作为师德最根本的要求,因为一个教师如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在这种理念指引下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尽管目前尚无法真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但他能在抓升学率的过程中,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创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任何一个时代都非常强调师德,希望教师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因为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于受教育者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着整个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向。但是只凭主观愿望未必能产生预想的效果,社会变化太快,新生事物太多,抱着批评和排斥的态度进行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够拥有一颗年轻时尚的心,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关心学生热衷的话题,懂得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会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分辨是非,施展能引能导的能力和魅力,那将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倾注心血,播种真情,才能够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鼓舞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师德的基础的体现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爱本来就有了积极的因素,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因爱学生而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尽量完美地完成他的职业责任,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畅通了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在沟通与理解的交融中,学生接受程度最高,师德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虽然我们希望教师成为一个“完人”,但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的个体价值也要在社会中得到实现,这不仅包括政治价值、精神价值,而且包括经济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依然只谈理想和精神,多少有违事物发展规律。有学者认为“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越充分,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在“提倡无私奉献”的口号下,侵害教师应有的利益。“无私奉献”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只有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被迫的“无私奉献”是不具有道德价值的。而教师也不能直接把师生关系变成经济关系,这会严重降低教师的德育影响力,阻碍师德建设。
现代师德建设要求凸显公正和人道原则。教育公正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不仅享有同等发展的机会,而且享有适合个体差异的教育。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把学生作为有独立权利的人,他(她)们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减少随意加班加点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科技的日新月异,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各种媒体、网络现代化设施已经逐渐普及到教室,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操作技能已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建构高尚又与时俱进的时尚的自我形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并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育人观,把握在“以人为本”和“以分为本”问题上的正确道德价值取向,只有这样,师德建设才可能促进素质教育。
但是,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陷入一种深刻矛盾之中,抓升学率还是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者关系着学生眼前的实际利益,而后者关系社会的和谐和学生的长久发展。然而在现行体制下,两者很难协调统一,因为激烈的升学竞争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尽管力图通过改革扭转这一局面,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改革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更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前师德建设中,“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已作为师德最根本的要求,因为一个教师如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在这种理念指引下进行教学改革,那么,尽管目前尚无法真正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但他能在抓升学率的过程中,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尽量减轻学生负担,创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
任何一个时代都非常强调师德,希望教师是一个完美的形象,因为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于受教育者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着整个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向。但是只凭主观愿望未必能产生预想的效果,社会变化太快,新生事物太多,抱着批评和排斥的态度进行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够拥有一颗年轻时尚的心,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关心学生热衷的话题,懂得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会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分辨是非,施展能引能导的能力和魅力,那将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只要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倾注心血,播种真情,才能够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鼓舞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师德的基础的体现就是热爱教师职业。爱本来就有了积极的因素,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因爱学生而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尽量完美地完成他的职业责任,加强自身文化和道德修养。教师因爱职业而爱学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畅通了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在沟通与理解的交融中,学生接受程度最高,师德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虽然我们希望教师成为一个“完人”,但教师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的个体价值也要在社会中得到实现,这不仅包括政治价值、精神价值,而且包括经济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依然只谈理想和精神,多少有违事物发展规律。有学者认为“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越充分,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在“提倡无私奉献”的口号下,侵害教师应有的利益。“无私奉献”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只有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被迫的“无私奉献”是不具有道德价值的。而教师也不能直接把师生关系变成经济关系,这会严重降低教师的德育影响力,阻碍师德建设。
现代师德建设要求凸显公正和人道原则。教育公正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不仅享有同等发展的机会,而且享有适合个体差异的教育。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把学生作为有独立权利的人,他(她)们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减少随意加班加点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科技的日新月异,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各种媒体、网络现代化设施已经逐渐普及到教室,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操作技能已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建构高尚又与时俱进的时尚的自我形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