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教学主张是情智物理,有度有悟,“情智物理”的“情”字即为物理学习的情怀、情感、情境、情趣。“智”则是说物理学是一门“智慧”的科学,所以教师要用“智慧”教物理,学生要用“智慧”学物理。“有度有悟”则为教之度和学之悟.教要得法,教贵有度;学要主动,学贵有悟.“教师有道道在度,学生有道道在悟”。
一、教学主张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于2005年提出“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就是希望解决基础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确保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在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去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构成。实际上,核心素养也属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物理观念是基础,科学思维是提升,实验探究是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目标。
二、教学主张的解读
我认为教的最高境界是度,教学中要审时度势,真正将“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只有做到收放有度、松緊有度、深入有度,拓展有度,同时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度、广泛的参与度、积极思维的感悟度,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收获、有实效,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学的最高境界是悟,学必悟,悟而生慧。学习的本质是悟道,悟通天下,悟得智慧,通过自主、自问、自疑、自答等一系列顿悟过程而获得知识。“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惑疑难,是开拓创新。
三、教学主张的实施
1. 高度自主,收放有度,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
真正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把握讲的“度”,力求放得开、收得拢。即“收放有度”,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那么,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育学生的物理观念?我也做了很多的尝试,经过实践,我觉得高度自主的物理课堂,给学生足够自由思考空间的课堂,才是物理观念形成最有效的方式。以《万有引力》章末知识网络建构课为例,首先我先让学生课后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然后课上小组内交流补充知识网络;再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示建构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指导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这些完成之后接下来还有二次方法构建,这时要突出方法整合和题型整合。最后学生应用知识网络解决问题——回归知识网络。整个过程教师放开手,都由学生个人自主、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最后教师把关。可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在这个知识网络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及应用深刻了解,对它们的内在联系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师能收放有度,学生学道有悟,通过自主建构,就是深层次的悟,所以高度自主、收放有度,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才是培育物理观念的有效途径。
2.凝练思维,深入有度,给学生积极的感悟度
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教学的过程。只有在物理概念的建构、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物理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讲磁感线概念的建立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历磁感线的建立过程: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个条形磁铁和若干小磁针,探究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把一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的某一位置,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它放在不同的位置,再观察它的指向,又有什么特点?在磁铁的不同位置,多放几个小磁针,它们的指向相同吗?这说明什么?怎样才能了解更多位置的磁场方向呢?若要更精细地描述磁场,可以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比较小磁针和铁屑的指向和分布有什么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抽象出一个模型?从磁场入手,让学生在经历一个、几个、无数个小磁针描述磁场分布的过程中,同时学生也经历了不断的质疑和推理,才会明白为什么要引入磁感线,学会用磁感线简洁地表示磁场。在体验这个规律建立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的猜想、推理、质疑,领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美妙、增强实践意识、大胆的推理论证质疑、创新能力,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
3.实验探究,拓展有度,给学生广泛的参与度
再比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常规教学是老师讲实验原理,弄清原理之后,强调注意事项,按照实验步骤到实验室直接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实验过程完全是被设计的,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假设的过程,实验拓展如下,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进行:
环节1、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前,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要求每个小组都提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实验前一节课在课堂上讨论各小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提出改进意见,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一般不超过三个。那么这一过程有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假设的过程。
环节2、整理实验原理、优化操作步骤
师生共同整理最合理的实验方案的原理,得到所有同学认同,再讨论、交流预设实验步骤,强化实验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环节3、学生合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以四人小组形式合作的实验,每位成员都必须有独立的原始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等,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环节4、合理误差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交流评估)
就实验本身在原理、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再拓展,就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再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每次实验结束,都要求学生及时评价交流,就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的精彩表现及不足之处与同学们共享,这样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实验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每经历这样一过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参与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价值引领,张弛有度,让学生的情感有浓度
没有兴趣的被动学习,根本就谈不上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和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兴趣往往从好奇心发展而来,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努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物理情境,用心去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物理学史、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情感,及对社会的责任。实际上物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场”,场内有教师、有学生,生命相遇,心灵相依,智慧碰撞。我们把课堂定位为四种教育场:目标场、思维场、情感场、生活场,目标场是根本,思维场是核心,情感场是保证,生活场是延伸。“四场”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通过“四场”教学,目标有达成,思维有长度,情感有浓度,活动有强度,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物理学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体现了物理学科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我认为这才是一堂好物理课的标准,同时也是价值引领的最佳途径。
总之,教有度、学有悟,有效地把握讲课的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建构高度自主、凝练思维、实验探究、价值引领的丰润灵动的物理课堂是我的主张,课堂是实施教学主张的载体,让物理课堂的每一分钟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体现学科的魅力,呈现生命的精彩。
一、教学主张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合组织于2005年提出“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就是希望解决基础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确保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在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去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构成。实际上,核心素养也属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物理观念是基础,科学思维是提升,实验探究是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目标。
二、教学主张的解读
我认为教的最高境界是度,教学中要审时度势,真正将“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只有做到收放有度、松緊有度、深入有度,拓展有度,同时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度、广泛的参与度、积极思维的感悟度,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收获、有实效,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学的最高境界是悟,学必悟,悟而生慧。学习的本质是悟道,悟通天下,悟得智慧,通过自主、自问、自疑、自答等一系列顿悟过程而获得知识。“悟”是学习方法,是独立思考;“悟”是学习品质,是感受体验;“悟”是解惑疑难,是开拓创新。
三、教学主张的实施
1. 高度自主,收放有度,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
真正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把握讲的“度”,力求放得开、收得拢。即“收放有度”,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那么,物理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育学生的物理观念?我也做了很多的尝试,经过实践,我觉得高度自主的物理课堂,给学生足够自由思考空间的课堂,才是物理观念形成最有效的方式。以《万有引力》章末知识网络建构课为例,首先我先让学生课后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然后课上小组内交流补充知识网络;再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示建构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指导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这些完成之后接下来还有二次方法构建,这时要突出方法整合和题型整合。最后学生应用知识网络解决问题——回归知识网络。整个过程教师放开手,都由学生个人自主、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最后教师把关。可不要小看这个过程,在这个知识网络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及应用深刻了解,对它们的内在联系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师能收放有度,学生学道有悟,通过自主建构,就是深层次的悟,所以高度自主、收放有度,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度才是培育物理观念的有效途径。
2.凝练思维,深入有度,给学生积极的感悟度
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教学的过程。只有在物理概念的建构、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物理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例如,在讲磁感线概念的建立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经历磁感线的建立过程: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个条形磁铁和若干小磁针,探究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把一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的某一位置,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它放在不同的位置,再观察它的指向,又有什么特点?在磁铁的不同位置,多放几个小磁针,它们的指向相同吗?这说明什么?怎样才能了解更多位置的磁场方向呢?若要更精细地描述磁场,可以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比较小磁针和铁屑的指向和分布有什么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抽象出一个模型?从磁场入手,让学生在经历一个、几个、无数个小磁针描述磁场分布的过程中,同时学生也经历了不断的质疑和推理,才会明白为什么要引入磁感线,学会用磁感线简洁地表示磁场。在体验这个规律建立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不断的猜想、推理、质疑,领悟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美妙、增强实践意识、大胆的推理论证质疑、创新能力,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
3.实验探究,拓展有度,给学生广泛的参与度
再比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常规教学是老师讲实验原理,弄清原理之后,强调注意事项,按照实验步骤到实验室直接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个实验过程完全是被设计的,没有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假设的过程,实验拓展如下,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进行:
环节1、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前,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要求每个小组都提出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实验前一节课在课堂上讨论各小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提出改进意见,选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一般不超过三个。那么这一过程有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假设的过程。
环节2、整理实验原理、优化操作步骤
师生共同整理最合理的实验方案的原理,得到所有同学认同,再讨论、交流预设实验步骤,强化实验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环节3、学生合作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以四人小组形式合作的实验,每位成员都必须有独立的原始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等,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环节4、合理误差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交流评估)
就实验本身在原理、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误差分析,再拓展,就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再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每次实验结束,都要求学生及时评价交流,就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的精彩表现及不足之处与同学们共享,这样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实验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每经历这样一过程,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参与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价值引领,张弛有度,让学生的情感有浓度
没有兴趣的被动学习,根本就谈不上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和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兴趣往往从好奇心发展而来,因此我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努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物理情境,用心去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物理学史、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情感,及对社会的责任。实际上物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场”,场内有教师、有学生,生命相遇,心灵相依,智慧碰撞。我们把课堂定位为四种教育场:目标场、思维场、情感场、生活场,目标场是根本,思维场是核心,情感场是保证,生活场是延伸。“四场”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通过“四场”教学,目标有达成,思维有长度,情感有浓度,活动有强度,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实际行动来回答物理学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也体现了物理学科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我认为这才是一堂好物理课的标准,同时也是价值引领的最佳途径。
总之,教有度、学有悟,有效地把握讲课的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建构高度自主、凝练思维、实验探究、价值引领的丰润灵动的物理课堂是我的主张,课堂是实施教学主张的载体,让物理课堂的每一分钟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体现学科的魅力,呈现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