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层面的小说文体解读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世纪的澳大利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女作家克莉斯蒂娜·斯特德就是其中之一,其代表作《热爱孩子的男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19世纪早期西方经济危机下烦躁不安的家庭婚姻问题。本文拟以句法层面的小说文体分析为切入点,探析《热爱孩子的男人》的独特的小说文体风格。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 小说文体 句法 《热爱孩子的男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下,文体学家们认为研究小说的文体必须由语音、词汇进入句式的分析。不同的句法结构可能造成不同的文体效果;而在文学作品中,句法结构的安排是作者揭示主题思想和追求某种艺术效果的主要手段。如果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充分注意句子形式和作品艺术效果之间的联系,不仅会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修养。
  句法的独特性能使作家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突出自己的文体风格。如20世纪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语言上的表现在于:他善于用对话和独白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在其作品中,无论写景还是刻画人物,他总是选用最普通的日常用语,用词准确、贴切、形象。而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繁复的长句和华丽晦涩的辞藻,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则穿插其中。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索的海明威简直是两个极端。可见,句法形式对于作者确切、生动地表达其思想内容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句法结构的巧妙安排也是作者追求某种艺术效果、揭示其思想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克莉斯蒂娜·斯特德(Christina Stead,1902-1983)是20世纪澳大利亚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长期旅居英、法、美等国,阅历丰富,深受多元文化思想的熏陶。长篇小说《热爱孩子的男人》取材于她自己青少年时期在澳大利亚生活的经历,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矛盾重重的美国家庭:高傲自居的父亲萨姆,自怨自艾的母亲亨妮,具有叛逆精神的大女儿路易……。斯特德从独特的视角,用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细致的描摹,展现出一个活生生的家庭生活场景,深刻地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婚姻的危机。本文尝试以《热爱孩子的男人》的文本为例,从文学文体学的微观角度出发,探析其句法层面的小说文体风格。
  一
  当文体学家对文学作品的句法进行分析研究时,首先需要考虑句子的长短,因为在读者感知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可以初步了解作品中长句式居多还是短句式居多。短句是指字数不多的句子,海明威创作的电报式句式便是其典范。短句常用来描述动作,产生直达明快、加快节奏的修辞效果;而长句子容量大,能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常用来描述人物曲折的思维过程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老人与海》中描写老渔民与鲨鱼搏斗时的情景:
  “他忍受着百般疼痛,使出最后一丝力气,鼓起消逝已久的勇气,用来对付这鱼的痛苦挣扎。鱼游到了他的身边,在他身边斯文地游着,它的嘴几乎碰着了小船的船壳板,它开始在船边游过去,身子又长,又高,又宽,银色底上有着紫色条纹,在水里看来长得无穷无尽……”
  在这里,作者海明威摒弃了其招牌式的简洁句式,以结构复杂的长句描述了老人的艰难动作,暗示了老人与鲨鱼即将进行的漫长而耗力的殊死搏斗。由此可见,句子的长短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在《热爱孩子的男人中》中,斯特德在自己的创作意图的支配下,交叉使用了长句和短句,从而达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我们试看下面的这段描述:
  “艾登小姐、贝尔默小姐或者帕拉莫尔小姐,她们之中无论谁像万花筒似的在树丛间或小路上一闪现,所有的姑娘们就会哈哈大笑起来,成千上万的暗示语、讽刺短文或名人名言就会让姑娘们脱口而出。志同道合的人很自然地呆在一起:如讲话随意但避免污言秽语的姑娘,一听见黄色笑话就咯咯傻笑、心里想着男人的姑娘,看到报上的新闻会激动得发狂的姑娘,一心只想穿好衣服的举止轻浮的姑娘,以及埋头于家庭作业的可怜的书呆子。学校的生活新鲜而美妙,如田园牧歌一般。”
  这是大女儿路易在学校遇到三个新来女教师的情景。这段话前面部分用了大量的长句,而且是作者自由联想的、未经作者加工的句子,让读者感到不知所云。路易对三名女教师艾登小姐、贝尔默小姐和帕拉莫尔小姐没有好感,觉得她们虚伪善变,并列举四种性格的姑娘来讽刺她们。尽管这样,在段尾作者却突然使用短句“学校的生活新鲜而美妙,如田园牧歌一般”,使整个情节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因为在路易的心中,虽然学校里的老师们刻板无聊、虚伪善变、性格怪异,但比起自己的后母亨妮和父亲萨姆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学校时,她感觉“好像到了天堂,一回家她就好像进了酷刑房”。女儿路易在学校轻松喜悦的心情,反射出萨姆和亨妮之间无休无止的争吵给女儿带来的痛苦。作者十分讲究语言材料的剪裁和对句子的组织,不断发挥和利用英语的句法功能;而长短句的交叉使用恰当地描述了当时的故事情节,并以独特的艺术效果,形象地展示出人物的精神活动和心理状态。
  在《热爱孩子的男人》中,尤其是每一章节的开始部分,作者喜欢使用大量的长句。因为长句能够以曲折的结构来表达复杂的概念,描述人物曲折的思维过程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兰道尔·贾勒尔精辟地评论道:
  “有时候,斯特德的长句子会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呈现在你面前,那是她的世界,也是你自己的世界……当你看着《热爱孩子的男人》中的景色——房屋、院落、树木、鸟类和天气,你可以看到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但你却讲不清楚是什么使得它们是这样活生生的……”
  由此可见,这些晦涩难懂的长句子杂乱地堆砌在一起,让读者感觉到作者思维的跳跃,感觉到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庭的复杂性。这种意识流的长句子往往让人匪夷所思,读者须咀嚼数次方能领略其独特的写作魅力。
  二
  在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省略是普遍惯用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它可使句法更有力、更简洁、更生动,为避免重复而保留并突出新信息,从而使上下文紧密连接。在《热爱孩子的男人》中,人物对话时的省略比比皆是,如在女儿路易和父亲萨姆的一次谈话中:
  “我老实讲,路路,我原本认为我可以重新改造她的生活……等你长大了,你会懂得我说的意思的……”
  “不会的,”路易很听话地说。
  他捏了捏她的手,“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我过的那种地狱般的日子……”他严厉地说。
  “我会的,”路易严肃地说道……
  在这里,父亲萨姆喋喋不休地对女儿讲述着自己的委屈,试图让女儿理解自己的苦衷。作者用了大量完整的、整嗦的长句子来描写萨姆的话语,而女儿的回应只是短短的“会的”或者“不会”,两者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郁闷和压抑的女儿路易对父母的行为举止十分失望,只能用简短的回答敷衍父亲。这段对话暗示我们:正是沉闷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整日吵吵闹闹的婚姻状况导致了女儿路易的空虚、无聊和精神压抑,并为路易萌生毒死母亲的念头埋下了伏笔。
  此外,不少现代派作家主张文学的语言应原原本本地展现人的内心活动,而省略句则是最有力的句法手段之一。《热爱孩子的男人》被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贾勒尔誉为“澳大利亚的《尤利西斯》”,其超常规的省略句也时常出现。萨姆当着孩子们的面,色迷迷地盯着紧身胸衣广告封面的女郎,啧啧感叹,并自言自语道:“啊,女人在我们安逸之时,琢磨不透,故作腼腆,难于讨好;可吃东西的时候一到,你就是伺候人的天使。”这句话省略了部分的动词,且不易被读者理解,简直就是意识流的典范。“当故事时间,或者故事的某些事件没有在叙述中得到展现,就出现了省略。”叙述者即作者认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断出萨姆对自己妻子已经心灰意冷了。萨姆早已厌倦“黄脸婆”妻子亨妮了,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漂亮女人,他心中的那份喜悦、那份爱慕再也按捺不住,赞美之词如汩汩清泉喷涌而出。作者用省略句表现主人公的神态,把小市民的庸俗、势利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获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三
  根据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句子则有圆周句和松散句之分。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在先后次序上的不同安排可以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圆周句和松散句的交替使用,可以变换句式、避免乏味,同时还可以控制小说情节的快慢节奏。
  斯特德在创作中,常常将圆周句和松散句混合使用,写出的文章曲折有致,松紧适宜,进退有法。我们来看在家庭聚会上孩子们学唱的一首歌《勇敢的渔人》:
  “啊,有一个勇敢的渔人,他扬帆去林盖特湾,
  想追逐那温顺的鲱鱼和快乐的鲐鱼;
  当他到达坪里科时,刮起了暴风雨,
  那只小船晃晃荡荡,他哗啦一声掉下了水!”
  这首歌暗示了主人公萨姆就像歌中的渔夫扬帆起航去捕鱼,然而暴风雨的来临即家庭危机的爆发使他尸沉大海,他经历了从开始一帆风顺到最后家庭败落的人生轨迹。圆周句的使用,人为地造成一种悬念:“勇敢的渔人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和结局呢?”“暴风雨暗示什么呢?”诸如此类的问题使读者处于期待之中,最后渔人落水而死,把读者的期待引向高潮。在这里,圆周句的使用获得了特殊的文体效果。可以看出,圆周句是作者对句子结构的一种精心安排,其目的是为了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之处于期待之中;布置悬念,以达到讽刺或强调的文体效果。我们再看下面的这段描写:
  “对亨妮来说,这却是一个奇妙的、特殊的世界:她所看见的那些女人们鱼眼睛、鳄鱼般的咧嘴笑容,扎得像桦木扫帚似的头发,跟蛆虫一样蠕动的下贱男人,以及像鳝鱼一般躁动不安的小孩子。她坐公车回家,旁边挨着的是一个样子‘长得像百合花,闻起来却像臭卷心菜的年轻女工’,跟车上所有的男人调情,所有的男人也都咧嘴对她报以微笑。一个粗鲁、肮脏的男工在车上推她一下,浑身散发着汗味,或者是某个不怀好意的死鬼,试图替她垫付车费。”
  此段使用了松散句式,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这段话描述了亨妮脑海中奇妙特殊的世界:到处都是爱慕虚荣的女人,“长得像百合花,闻起来像臭卷心菜”;好色肮脏的臭男人,“浑身发着臭汗,不怀好意”。父亲萨姆、母亲亨妮和孩子们对客观的外部世界看法截然不同,甚至找不到一点共同的思想。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不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别人,做换位思考。正因如此,此后母亲被女儿毒死,而父亲还蒙在鼓里。接连不断的松散句的使用,使文章显得平淡单调,不如圆周句的悬念吸引人;但松散句平淡单调的特点正好用来描述亨妮的百无聊赖的生活节奏:天天做梦想着成为有钱人的阔太太,不厌其烦地议论那些素质低下的市井小人。这样,活生生的亨妮的性格特点便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文体分析就是从语言本身出发,在语音、书写、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剖析,其重点是分析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那些语言特征,从那些被‘前景化’的语言特征入手,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效果,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斯特德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其代表作《热爱孩子的男人》无论从构思、人物性格塑造、细节描写还是心理刻画方面,都属于澳大利文学作品中的上乘佳作。目前国内对澳大利亚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女作家作品的研究甚少,对女作家作品的文本研究更少。本文用句法层面的文体学理论对斯特德的《热爱孩子的男人》进行语言文体剖析,将有助于我国的外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小说的结构,拓宽澳大利亚妇女小说研究的视野,进而提高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 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年版。
   [3] 克莉斯蒂娜·斯特德,欧阳昱译:《热爱孩子的男人》,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郭志军,男,1978—,四川夹江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澳大利亚文学,工作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亨利·詹姆斯关于欧美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国际题材小说中。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通过解析詹姆斯小说《戴茜·密勒》中的戴茜、《一位女士的画像》中的伊莎贝尔、《金碗》中的玛吉三位到欧洲进行文化之旅的美国女性的生活、情感经历,阐释了詹姆斯对于欧美文化的思考,即从着重刻画欧美文化的冲突到试图寻求欧美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文化 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哈代是探索普通人命运悲剧性的先驱者之一,其代表作《苔丝》即深刻地揭示了普通人命运的悲剧本质。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苔丝、亚雷克和安吉尔的命运关联,体现了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著名观点——“他人是我的地狱”。个体存在的悲剧性、荒诞性、幻灭性,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有效的彰显。  关键词:悲剧 他人 存在 荒  引言  在古希腊悲剧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做出了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解释
期刊
摘要 本文从设计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阐述城市边缘区环境空间在环境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从环境空间形态和环境空间设计元素两方面对其环境空间设计安全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同时从环境空间设计方面对城市边缘区环境空间设计对策研究,提出在设计中要遵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即生态、时空、环境的整体观。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环境空间 安全性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间的推
期刊
摘要 司各特开创了西方历史小说的完美范本。但严格的说,他并不是历史小说的第一人。但为什么他能被称作“历史小说之父”呢?纵观他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因为他的历史小说将小说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本文拟以司各特小说《艾凡赫》为例,从人物、事件和自然场景几个方面对他的历史小说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司各特是如何使他的小说传达出浓厚的历史真实感的。  关键词:虚构 历史真实 人物 事件 自然场景
期刊
摘要 《霜叶红似二月花》是茅盾先生的一部未竟之作,在遭受长期的冷遇之后,终于获得了学术界的关注与估衡,还原了其应有价值。主人公张婉卿是作者倾全力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系列中最具有生命担当力和精神整合力的一位”,体现了茅盾审美理想中对真、善、美三者的极致祟尚与追求。本文通过与茅盾早期小说中“时代女性”系列形象的比较,解读张婉卿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霜叶红似二月花》 张婉
期刊
摘要 罗兰·巴特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符号学家。《S/Z》是他对法国著名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一部并不起眼的作品《萨拉辛》进行的符号学分析。符号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充满神秘色彩的,那么,符号学究竟是什么?论文试通过对《萨拉辛》文本的分析,通过对于巴特工作的一次纵览回答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符号学提供了一种可能,即让读者能够看到完整文本的可能,而不是停留在现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语义学
期刊
摘要 科学散文这一独特的文学体裁,在19世纪下半叶进入日臻成熟的重要时期。梅特林克巧用象征主义诗歌与戏剧中的神秘主义色彩与悲情诉求,使主观幻觉、艺术想象、暗示启发等多重技巧在科学散文中奇花绽放,各生异辉。尤其是他借助蜜蜂生活的描绘,使得传统象征主义手段在表达隐晦情绪和抽象哲理时得以复活,并使科学散文脱离对事实与自然原理的偏爱,实现了发掘自然之美与宣昭性灵崇高的文本转向。  关键词:昆虫 象征主义
期刊
摘要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青少年时期便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而其思想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集中表现在他对“逝者如斯夫”的理解与接受上:早年井上靖在日本无常观的文化背景中接受它,对人生表现出一种消极、无常的态度,《异域人》、《苍狼》、《楼兰》等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晚年井上靖认真学习《论语》,领略孔子思想的真谛,对人生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并在《孔子》中表现出来。  关键词:井上靖 《论语》
期刊
摘要 二元对立现象存在于许多文学作品之中,运用二元对立原则分析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一个迷途的女人》可以发现,该作品无论是在代表人物、女主人公形象,还是在主题创作的构建上都存在着互为依存的对立力量,从而使《一个迷途的女人》的文本结构中蕴含着二元对立的原则。  关键词:薇拉·凯瑟 二元对立 理想 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前期作品主要描绘
期刊
摘要 桑塔格在《火山恋人》与《在美国》中,体现出更多的现实关怀。她的现实主义书写有与彼时盛行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相吻合的地方,但也体现出很强的“个性”,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的思想,表现出混杂性和矛盾性。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小说 现实主义 沉默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以“反对阐释”一文享誉文坛的苏珊·桑塔格也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获得过“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