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一年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从艺60周年作品展之后,今年9月14日,赵青的画作再一次出现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不同的是,此次是她与已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先生的“父女画展”。策展人从他们的名字里各取一字,取名为“丹青熠彩”。
纸上跳舞
赵丹先生上世纪30年代就读于上海美专,曾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多位国画大师。因在学校里演出话剧而结识了田汉等人,毕业后步入电影界。不过,拍戏间隙,他也重拾画笔,“从绘画中获得电影表演的数度启发:虚实相间,气韵相贯……触类旁通”。表演与绘画这两种似乎没有太大关联的艺术门类,在他身上实现了融合。
赵青是赵丹先生的长女,1957年被选入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即后来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她曾主演过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以及《剑》、《梁祝》、《长绸舞》等30多部作品。虽然生长在艺术之家,自幼耳濡目染,但直到古稀之年她才拿起画笔。
赵丹先生的书画作品从元四家和四王一路的传统山水起步,其水墨山水写生,受到了刘海粟先生的影响。而晚年的花鸟画,又因与李苦禅先生的交往,颇有后者的神韵。相比赵丹先生作品的老辣、色泽沉稳有度,赵青的油画不仅主题丰富,风格各异,而且其色彩艳丽、节奏明快、充满了想象力。赵青说自己在用色上“勇敢至极”,这也是她性格的另一面,她不怕被名家笑话,“对生活对艺术的爱,我敢跟任何人比”。
在舞蹈表演生涯的后期,赵青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希望搬上舞台。但一部舞剧的编排制作费用,动辄上千万,只能向社会上的企业家筹集。为了让人们能对剧情和舞台效果一目了然,赵青将其中较为成熟的三部《丹顶鹤》、《伏羲女娲》、《晚霞》,绘制成200多幅水彩画。这些后来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习作,赵青称之为“纸上跳舞”,也可以算是她最早的画作了。
1987年,一位姑娘为了救一只丹顶鹤,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音乐人根据这个故事完成了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演唱者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朱哲琴。15年后,当年报道此事的两名记者找到赵青,希望她能再写一部舞剧。赵青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在东方鹤是神鸟,寓意吉祥。古人常以鹤为题吟诗作画,它不仅是鸟禽中最为长寿的一种,对爱侣的忠贞也是鸳鸯所不能及的,而且,鹤非常美,可以称得上是“空中舞蹈家”,朝鲜族舞蹈即是根据鹤的动作编排而来。然而现实是,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此时的民族舞舞台,已难现当年盛况,“那时候队伍很整齐,连群舞、伴舞的演员都非常棒,现在上哪里去找?”想来也只有在画布上才能无拘无束。一度赵青也曾寄希望于通过动漫形式来实现,结果合同都签好了,才发现对方是个骗子。
没有资金,赵青只能把这个故事画下来,这就是《生命之歌》的由来。正因为对鹤情有独钟,赵青也不断地画下去。此次展出的52幅作品,有11幅单独表现鹤,另有4幅则是反映人与鹤之间的关系。赵青笔下的鹤,基本都是朝着阳光,向着蓝天,冒雪迎春。从不少年轻人的作品中,赵青看到了颓废、痛苦、扭曲,她觉得年轻人不该这样,“任何人都有苦恼,但每个人都必须看得远一点,承认现实,坚信自己会驾驭它战胜它。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都应该这样”。所以,赵青便有意识地在画里描绘光明和希望。
而另外两部舞剧属于神话题材,赵青把剧中一些场景、情节画成了油画。有男女主人公在花大如盖、叶大如席的荷花池中相会的《荷之恋》,有舍命补天造福人类的《伏羲女娲》,还有忠贞不屈的《霞妹》。
神话题材,给了赵青大胆想象的空间,她选择以裸体来表现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舞蹈,是身体最美的一种状态,裸体也是。国外的舞台上,演员会有不同程度的裸露,但具体露多少,怎么露,其中有很多讲究,中国现在还没有。”也有生活场景中的裸体,比如《窗外》,赵青表现的是一个等待爱情来临的女子。又如《憧》,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幅相当成熟的爱情主题的作品,画面上的场景氛围充满着城市生活的浪漫惬意。赵青说,“裸体,以真诚的爱为基础的性爱都是非常美的,这也是我勇敢的地方,我敢画出来。我表现人性,但我更愿意挖掘最美的部分。”
虽然对自己的舞剧梦想念念不忘,不过赵青也表示,以前在舞台上跳舞,现在在画布上,“这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最近她正在完成《晚霞》中的另一个故事。
为抚平伤害而画
赵青想排自己的舞剧,想制作动画片,还想为父亲建一座“赵丹艺术中心”。但是在此过程中,她接二连三地遭遇了各种骗子。这些事对赵青伤害很大。“人家说我父亲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跟他一样,也是非常天真。别说害人之心,连防人之心都没有。”大约5年前,经过一位佛门高僧的开解,赵青的心情慢慢开始好转。但真正让她豁然开朗的却是儿子的一句话,他说,妈,你干嘛不画油画呢?这让赵青想起了父亲。
赵丹先生因主演《马路天使》、《聂耳》、《乌鸦与麻雀》、《林则徐》等诸多经典之作而红极一时,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40年代还曾被新疆军阀长期扣留,一度生死不明……在赵丹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郁积已久的艺术创造力在书画上得到了释放。画到得意时,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对赵青说:“你知道吗?你爸爸是画画比演戏棒,书法比画画还棒!”
当年看到父亲嗜画如命,赵青也想学,还想让父亲给她也画一张。可得到的回答却是“你还是个孩子,你不懂”。而此时她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父亲也曾催促赵青去拜师学画,可舞蹈事业实在令她无暇分身,事情就这样耽搁了下来。如今,有儿子在旁督促、鼓励、出谋划策,赵青立即行动起来。得知她要画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先生推荐了几本书,说:“别拜师了,你就勇敢大胆地画吧!”
赵青最早的两幅作品,便是根据自己经历创作的《骗子》和《与狼共舞》。前一幅中,“骗子”有两张面孔,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笑容可掬,另一个则是恶狼,它挖出了一个女人的心,鲜红的颜色在黑暗的背景里让人看得触目惊心。后一幅中,一个西方人面孔的女子穿戴着京剧行头在起舞,一匹狼正不怀好意地注视着她。赵青说,她想把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分享:在这个世界上,真善美与假恶丑永远并存,人的一生都要与丑恶的东西“共舞”,包括随时降临的天灾人祸。人,不能因为遭遇了“狼”而一蹶不振。要认清现实,然后自强,这就是人生。 与个人所受到的伤害相比,战争则是全人类的噩梦。五六十年代随剧院出访欧洲,赵青数次造访奥斯维辛集中营,其中场景令她至今记忆犹新。于是,便有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这样一幅有着强烈的后现代特征的作品。画面上左下角是一个金发女郎的侧影,她正在吞云吐雾,这是赵青喜欢的一部电影中的主人公。而女郎的烟雾中站立着三个人:端着枪的拉登、着军装的希特勒、戴着魔鬼面具的日本人。显然,他们分别代表的是近100年来在全球发动战争、造成重大人道主义灾难的三个元凶。赵青希望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有一天能和平共处。
在画布上与生活对话
还有一幅画的布局与《永远抹不去的记忆》颇为类似:《英雄》。其中,除格瓦拉之外,其余均为影星,有张曼玉、奥黛丽·赫本、安吉丽娜·朱莉,右下方是赵丹先生。格瓦拉是民族解放事业的英雄,也是赵青儿子的偶像,三位女星都与慈善事业有关,朱莉是联合国慈善大使,张曼玉向汶川大地震捐款却不留名,赫本甚至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非洲。“而我父亲则历尽苦难不屈不挠。你知道吗?他们都是我心里的英雄。”
怀念父亲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父女情》,以及赵青历时2个多月完成的《银色的梦》。“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梦,李白、唐伯虎、鲁迅等等都是我父亲生前想演、却最终未能如愿的人物。作为女儿,我要替他圆梦。所以,我把他们画在了同一卷胶卷上。”
父亲对赵青艺术生涯影响巨大。赵青七八岁时开始学习舞蹈,15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因深感自身条件不太好,所以除了广拜名师之外,她平时勤学苦练。不过,舞剧演的是故事,要求演员必须善于刻画人物性格,这一点,赵青认为自己沾了父亲的光。此外,赵丹先生平时总督促赵青读书、听音乐、看戏,尤其要多看画。他说:“你是搞舞蹈的,一定要多看绘画。”在他看来,要成为一个大艺术家,什么修养都要有。父亲多年前的教诲,早已成为赵青的生活习惯。如今,她每天除去作画的七八个小时之外,其他时间都用来读书、看电影、看戏或者去798看画展,偶尔她也带着速写簿在北京城里转悠,发现寻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记录下来。《北京城里的猫和老鼠》聚集了胡同里的众多民俗元素,比如门神,如意。《西瓜大爷》更是一幅细节生动的市井生活图景。
对生活的所思所感,是赵青画笔下永远的主题。画《母与子》、《乳汁》的时候,正值她儿媳怀孕、生产。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赵青觉得太美好了。另一幅则取材于她家院子里的真实场景。每到秋天柿子熟透,总有喜鹊呼朋引伴前来啄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她看在眼里,“这不就是‘事事(柿柿)如意’吗?”
生活所见,加上想象,以及人生感悟,在思虑周全之后,赵青便开始下笔了,“怎么感觉就怎么画。”她企盼东西方的社会、文明能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便画了一幅《和弦》,画面下方是个弹古筝的中国仕女,而她头顶上方却“钻”出个西方老头,拉的是小提琴……很难相信,这些大胆而浪漫的想象、自由奔放的情绪、瑰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竟是出自一位古稀老人之手。虽然正式绘画起步较晚,但赵青在这半个多世纪时间里所积累下来的艺术理解力和创造力,打破了舞蹈与绘画之间的界限。通过在画布上纵情驰骋,她延续并拓展了自己的舞台空间。
一个艺术家,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以真、以美、以幸福。这是父亲对赵青说过的话。这些年来,无论是跳舞还是绘画,她始终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拿起画笔的赵青发现,她所追求的真善美在画布上重生了,在刘海粟美术馆画展的开幕式上,她激动地告诉在场观众,“妙极了!我的舞蹈生涯在画布上得到延续,我登上了新的舞台。”
纸上跳舞
赵丹先生上世纪30年代就读于上海美专,曾师从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多位国画大师。因在学校里演出话剧而结识了田汉等人,毕业后步入电影界。不过,拍戏间隙,他也重拾画笔,“从绘画中获得电影表演的数度启发:虚实相间,气韵相贯……触类旁通”。表演与绘画这两种似乎没有太大关联的艺术门类,在他身上实现了融合。
赵青是赵丹先生的长女,1957年被选入中央实验歌剧院舞剧团,即后来的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舞蹈家,她曾主演过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以及《剑》、《梁祝》、《长绸舞》等30多部作品。虽然生长在艺术之家,自幼耳濡目染,但直到古稀之年她才拿起画笔。
赵丹先生的书画作品从元四家和四王一路的传统山水起步,其水墨山水写生,受到了刘海粟先生的影响。而晚年的花鸟画,又因与李苦禅先生的交往,颇有后者的神韵。相比赵丹先生作品的老辣、色泽沉稳有度,赵青的油画不仅主题丰富,风格各异,而且其色彩艳丽、节奏明快、充满了想象力。赵青说自己在用色上“勇敢至极”,这也是她性格的另一面,她不怕被名家笑话,“对生活对艺术的爱,我敢跟任何人比”。
在舞蹈表演生涯的后期,赵青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希望搬上舞台。但一部舞剧的编排制作费用,动辄上千万,只能向社会上的企业家筹集。为了让人们能对剧情和舞台效果一目了然,赵青将其中较为成熟的三部《丹顶鹤》、《伏羲女娲》、《晚霞》,绘制成200多幅水彩画。这些后来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习作,赵青称之为“纸上跳舞”,也可以算是她最早的画作了。
1987年,一位姑娘为了救一只丹顶鹤,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音乐人根据这个故事完成了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演唱者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朱哲琴。15年后,当年报道此事的两名记者找到赵青,希望她能再写一部舞剧。赵青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在东方鹤是神鸟,寓意吉祥。古人常以鹤为题吟诗作画,它不仅是鸟禽中最为长寿的一种,对爱侣的忠贞也是鸳鸯所不能及的,而且,鹤非常美,可以称得上是“空中舞蹈家”,朝鲜族舞蹈即是根据鹤的动作编排而来。然而现实是,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此时的民族舞舞台,已难现当年盛况,“那时候队伍很整齐,连群舞、伴舞的演员都非常棒,现在上哪里去找?”想来也只有在画布上才能无拘无束。一度赵青也曾寄希望于通过动漫形式来实现,结果合同都签好了,才发现对方是个骗子。
没有资金,赵青只能把这个故事画下来,这就是《生命之歌》的由来。正因为对鹤情有独钟,赵青也不断地画下去。此次展出的52幅作品,有11幅单独表现鹤,另有4幅则是反映人与鹤之间的关系。赵青笔下的鹤,基本都是朝着阳光,向着蓝天,冒雪迎春。从不少年轻人的作品中,赵青看到了颓废、痛苦、扭曲,她觉得年轻人不该这样,“任何人都有苦恼,但每个人都必须看得远一点,承认现实,坚信自己会驾驭它战胜它。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都应该这样”。所以,赵青便有意识地在画里描绘光明和希望。
而另外两部舞剧属于神话题材,赵青把剧中一些场景、情节画成了油画。有男女主人公在花大如盖、叶大如席的荷花池中相会的《荷之恋》,有舍命补天造福人类的《伏羲女娲》,还有忠贞不屈的《霞妹》。
神话题材,给了赵青大胆想象的空间,她选择以裸体来表现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舞蹈,是身体最美的一种状态,裸体也是。国外的舞台上,演员会有不同程度的裸露,但具体露多少,怎么露,其中有很多讲究,中国现在还没有。”也有生活场景中的裸体,比如《窗外》,赵青表现的是一个等待爱情来临的女子。又如《憧》,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幅相当成熟的爱情主题的作品,画面上的场景氛围充满着城市生活的浪漫惬意。赵青说,“裸体,以真诚的爱为基础的性爱都是非常美的,这也是我勇敢的地方,我敢画出来。我表现人性,但我更愿意挖掘最美的部分。”
虽然对自己的舞剧梦想念念不忘,不过赵青也表示,以前在舞台上跳舞,现在在画布上,“这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最近她正在完成《晚霞》中的另一个故事。
为抚平伤害而画
赵青想排自己的舞剧,想制作动画片,还想为父亲建一座“赵丹艺术中心”。但是在此过程中,她接二连三地遭遇了各种骗子。这些事对赵青伤害很大。“人家说我父亲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跟他一样,也是非常天真。别说害人之心,连防人之心都没有。”大约5年前,经过一位佛门高僧的开解,赵青的心情慢慢开始好转。但真正让她豁然开朗的却是儿子的一句话,他说,妈,你干嘛不画油画呢?这让赵青想起了父亲。
赵丹先生因主演《马路天使》、《聂耳》、《乌鸦与麻雀》、《林则徐》等诸多经典之作而红极一时,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40年代还曾被新疆军阀长期扣留,一度生死不明……在赵丹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郁积已久的艺术创造力在书画上得到了释放。画到得意时,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对赵青说:“你知道吗?你爸爸是画画比演戏棒,书法比画画还棒!”
当年看到父亲嗜画如命,赵青也想学,还想让父亲给她也画一张。可得到的回答却是“你还是个孩子,你不懂”。而此时她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父亲也曾催促赵青去拜师学画,可舞蹈事业实在令她无暇分身,事情就这样耽搁了下来。如今,有儿子在旁督促、鼓励、出谋划策,赵青立即行动起来。得知她要画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先生推荐了几本书,说:“别拜师了,你就勇敢大胆地画吧!”
赵青最早的两幅作品,便是根据自己经历创作的《骗子》和《与狼共舞》。前一幅中,“骗子”有两张面孔,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笑容可掬,另一个则是恶狼,它挖出了一个女人的心,鲜红的颜色在黑暗的背景里让人看得触目惊心。后一幅中,一个西方人面孔的女子穿戴着京剧行头在起舞,一匹狼正不怀好意地注视着她。赵青说,她想把自己的体会跟大家分享:在这个世界上,真善美与假恶丑永远并存,人的一生都要与丑恶的东西“共舞”,包括随时降临的天灾人祸。人,不能因为遭遇了“狼”而一蹶不振。要认清现实,然后自强,这就是人生。 与个人所受到的伤害相比,战争则是全人类的噩梦。五六十年代随剧院出访欧洲,赵青数次造访奥斯维辛集中营,其中场景令她至今记忆犹新。于是,便有了《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这样一幅有着强烈的后现代特征的作品。画面上左下角是一个金发女郎的侧影,她正在吞云吐雾,这是赵青喜欢的一部电影中的主人公。而女郎的烟雾中站立着三个人:端着枪的拉登、着军装的希特勒、戴着魔鬼面具的日本人。显然,他们分别代表的是近100年来在全球发动战争、造成重大人道主义灾难的三个元凶。赵青希望人们永远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希望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有一天能和平共处。
在画布上与生活对话
还有一幅画的布局与《永远抹不去的记忆》颇为类似:《英雄》。其中,除格瓦拉之外,其余均为影星,有张曼玉、奥黛丽·赫本、安吉丽娜·朱莉,右下方是赵丹先生。格瓦拉是民族解放事业的英雄,也是赵青儿子的偶像,三位女星都与慈善事业有关,朱莉是联合国慈善大使,张曼玉向汶川大地震捐款却不留名,赫本甚至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非洲。“而我父亲则历尽苦难不屈不挠。你知道吗?他们都是我心里的英雄。”
怀念父亲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父女情》,以及赵青历时2个多月完成的《银色的梦》。“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梦,李白、唐伯虎、鲁迅等等都是我父亲生前想演、却最终未能如愿的人物。作为女儿,我要替他圆梦。所以,我把他们画在了同一卷胶卷上。”
父亲对赵青艺术生涯影响巨大。赵青七八岁时开始学习舞蹈,15岁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因深感自身条件不太好,所以除了广拜名师之外,她平时勤学苦练。不过,舞剧演的是故事,要求演员必须善于刻画人物性格,这一点,赵青认为自己沾了父亲的光。此外,赵丹先生平时总督促赵青读书、听音乐、看戏,尤其要多看画。他说:“你是搞舞蹈的,一定要多看绘画。”在他看来,要成为一个大艺术家,什么修养都要有。父亲多年前的教诲,早已成为赵青的生活习惯。如今,她每天除去作画的七八个小时之外,其他时间都用来读书、看电影、看戏或者去798看画展,偶尔她也带着速写簿在北京城里转悠,发现寻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记录下来。《北京城里的猫和老鼠》聚集了胡同里的众多民俗元素,比如门神,如意。《西瓜大爷》更是一幅细节生动的市井生活图景。
对生活的所思所感,是赵青画笔下永远的主题。画《母与子》、《乳汁》的时候,正值她儿媳怀孕、生产。以这样的方式来庆祝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赵青觉得太美好了。另一幅则取材于她家院子里的真实场景。每到秋天柿子熟透,总有喜鹊呼朋引伴前来啄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她看在眼里,“这不就是‘事事(柿柿)如意’吗?”
生活所见,加上想象,以及人生感悟,在思虑周全之后,赵青便开始下笔了,“怎么感觉就怎么画。”她企盼东西方的社会、文明能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便画了一幅《和弦》,画面下方是个弹古筝的中国仕女,而她头顶上方却“钻”出个西方老头,拉的是小提琴……很难相信,这些大胆而浪漫的想象、自由奔放的情绪、瑰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竟是出自一位古稀老人之手。虽然正式绘画起步较晚,但赵青在这半个多世纪时间里所积累下来的艺术理解力和创造力,打破了舞蹈与绘画之间的界限。通过在画布上纵情驰骋,她延续并拓展了自己的舞台空间。
一个艺术家,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以真、以美、以幸福。这是父亲对赵青说过的话。这些年来,无论是跳舞还是绘画,她始终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拿起画笔的赵青发现,她所追求的真善美在画布上重生了,在刘海粟美术馆画展的开幕式上,她激动地告诉在场观众,“妙极了!我的舞蹈生涯在画布上得到延续,我登上了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