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水之都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的难以回到那个朝代了,贵公子曹植当初如何在这河岸漫步,朝思暮想着丰秀的洛神,从三国征战的硝烟中暂且退出,用委婉之笔永留一抹人仙眷爱的儿女情长。历史很奇妙,奇妙地都发生在这座依水而居的城市了。
  也难以想象阮籍——这个“容貌瑰杰,志气宏放”的男子,如何在洛阳城内打铁,那“哐——哐——”一板一眼的叮叮之声述说着多少无奈,又体现着几许狷狂。“灼灼春华,绿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华繁!”在牡丹雍容华贵的开放与凋谢下,华年一寸一寸流逝了。莫笑我佯醉两月拒一门姻亲,莫恨我放浪无形对酒长歌。这沉重的心事,谁能解呢?那反反复复的纠结,谁是当初结绳之人呢?
  (选编自《散文百家》2015年第6期)
  【赏悟】
  洛阳。三国。奖洛阳这座城市与三国时的豪杰人物联系起来写,别有一番历史沧桑的韵味。身临洛阳,遥想英杰遍出的那个时代,不由得对这座城生出许多敬意。
其他文献
2012年10月22日,如月文学社正式成立了。“如月”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这里“如月之恒”的意思是,像一轮新月,必将变圆。我们取名“如月”,就是希望文学社如一弯冉冉升起的新月,从此能开启信阳市五中校园文学的新时光。   文学社倡导新思维、新个性,主张新体验,提倡作文应强调创造性,突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真正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如月文学社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不断创新社团
期刊
《西游记》篇  上小学四年级时,作业不是很多,整天无所事事,只能上蹦下跳,到处捣乱来发泄我那过剩的精力。家里人很是无奈,为了让我安静下来,母亲便为我买来第一本名著《西游记》。  初读《西游记》,便被那情节吸引:“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虽对其中的含义不甚理解,但懵懵懂懂地感觉到开篇是何等的恢宏
期刊
一段传奇往往从一次遇见开始。白娘子遇见许仙,张生遇见崔莺莺,于是有了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俞伯牙遇见钟子期,于是有了高山流水的佳话;张良遇见圮上老人,于是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王者之师。  许多文章也始于一场遇见。遇见一树繁盛的紫藤萝,宗璞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写出《紫藤萝瀑布》;遇见一枚小小的贝壳,席慕蓉捡起把玩,于是有了《贝壳》这篇精美短文;在单调的黄土高原上,茅盾遇见一排挺拔的白杨,于
期刊
人人都羡慕好学生。好学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是老师的小帮手;好学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好学生是家长的骄傲,更能讨父母喜欢……  可是,我却想当一个“坏”学生。  在考试前埋头复习,这是好学生,在考试前尽情玩耍,这是“坏”学生。在上课时认认真真地听讲,这是好学生,在上课时大声说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是“坏”学生。被老师批评了一句就可以一整天闷闷不乐,这是好学生,被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
期刊
据科学资料调查显示,学校里中5%的人智商超常,90%的人中等智商,5%的学生属于智商偏低。综合看看我们周围,大部分同学属于中等智力,但成绩却千差万别。是什么造成这种悬殊迥异的结局,我们又如何才能变得更优秀?下面来看看一些好学生的特质:  1.上课全神贯注,听课就是思维的碰撞与彼此的交流,遇上新知识涉及一追到底,不放过任何一点疑问。  某些同学就是搞不明白学习写作业是为了谁,在他们看来,听老师话按要
期刊
学校进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成你的上司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虽然只是戏言,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人人皆有成功的可能性。  说起“好”学生和“差”学生这耳熟能详
期刊
很多“坏学生”之所以有大出息,正是具备了成大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具备了成功人士的能力。  主见——代表人物:韩寒  韩寒,如今众人皆知的青年意见领袖,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 ,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期刊
欧洲:“敢于怀疑很重要”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欧洲,不同老师的眼里“好学生”特质也各不相同,为培养这些特质所做的努力也五花八门。  “敢于怀疑很重要!”比利时大学教授简·艾伦说。他11岁的儿子在布鲁塞尔读小学,课堂上老师常和同学们一起读报或上网看新闻,然后会问孩子是否相信文章内容,一旦同学们产生分歧,老师还会启发孩子们进行思考、辩论。“这是特殊的‘随堂测验’,教会孩子们不要笃信事物。
期刊
编辑推荐:  提起鲁迅,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似乎是躲不过的夫子形象,其实鲁迅也有他温柔可亲的一面,《朝花夕拾》里记叙的便是鲁迅童年和青年的青涩回忆。我们读过之后,仿佛搭建了一座时空之桥,思接百年,神游千里,不但体验到鲁迅冷峻的笔法下隐藏的历史沧桑和纤细心绪,而且联想到自身童年,和先贤共享时光的美好。  文章有一种纯粹而沁人心脾的美感,从技法的角度分析或许稍显多余。作者有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愿
期刊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但“马”字该作何解释,似乎并未形成共识。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可是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  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