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与健康一同前行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然而,現行体育教学模式,却长期处于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忽略甚至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多元化的教学,这样就把许多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磨灭了,更不用提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了。据有关报道调查,2005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强势下降趋势。那么,我县高中段学生体育学习成效如何呢?体育教学及活动安排得怎么样呢?如何有效提高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合理安排与有效整合体育活动及资源呢?
  
  二、反思
  
  1.客观条件。从学校教学整体看,学生每天上课10节以上(含晚自修及其他自修课等),每周上课时间平均超过48小时(每天以7.5小时计);学生周闲暇时间约12—15小时,然而基本上都被各学科瓜分,相比之下真正意义的闲暇并自行安排时间所剩无几;而每班每周体育课2—3节(含体育活动课),约1.75小时,占周课时间的3.65%弱。高中生升学压力极大,体育课几乎成为点缀。
  2.环境制约社会层面。我县地处浙西,有着广大的农村覆盖面,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跳出农门”等意识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活动不以为然,甚至直接反对。调查中就有这样一个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参加了体训队,听到这个事情后,家长赶到学校,硬是让儿子离开训练场,表示如果他要练体育,就与其断绝父子关系,打断儿子的腿云云。整个社会在经济水平制约下的健康标准及意识形成尚需时日,而这正是一定程度上的学校体育与学业发展统一性不能实现的瓶颈。学校方面,由于受高考因素制约,学校从根本上不愿更不敢放松高考考试科目学习,也知道这样对学生不好,但也无可奈何,学校的生存重于一切。一个严峻的事实:七成以上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另外,众多的体育项目因其本身的危险性与趣味性冲突,在“安全第一”的警示作用下不得不望而却步。就拿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的越野赛而言,因为涉及校外,而三所高中均在交通重要干线之中,学校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不敢组织学生进行越野赛。
  
  三、对策
  
  1.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组成教育合力,营造新型的育人环境。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促使现代体育朝着全面、综合、有效的人体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这个目标的完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这三者通力协作,三位一体,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体育改革目标的完成。从社会阶段来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人们经济意识的复苏,体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已经使得三位一体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体育具有多向性的特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结构。比如,学生一旦养成了长期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创造性和竞争性,能提高对体育本身的兴趣和爱好,能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因此,学校在这方面要和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不要一味地督促学生学好文化成绩,更应该意识到“健康第一,生命第一”理念的真谛,让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给学生带来的意义,让社会上形成重视生命,尊重体育人才的观念和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幼儿园和小学都在提倡亲子互动,我觉得我们的高中体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将这种模式借鉴过来,让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走进课堂,与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共同营造快乐的体育教学氛围。
  2.改革教学教法,建设趣味、有效的体育课堂。体育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理应是最具人气的学科,这是由它的学科性质决定的,体育学科集趣味性、知识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于一身。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却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而造成体育教学慢慢步入窘境不可自拔。我认为,要摆脱这种窘境,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教学教法,建设趣味性与有效性并重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游戏和一些适当的竞技性活动引进课堂。实践证明,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确的锻炼,心智得到陶冶,进而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还能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教师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3.引领师生互动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任何一个学科中都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在体育教学中当然也不例外。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阻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多的是主观因素。我认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热情,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展现个性自我,积极投入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体育活动中;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双边活动。一节成功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有了深入研究课堂实际的教师,有了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学的学生主体,有了新颖有趣的课程内容,并使得这三方在课前、课中、课后有效整合,合力共赢的局面不难形成。
  
  四、建议
  
  1.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并让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对中学生开放,包括双休日、节假日,为学生锻炼身体提供良好的场地器材设备。
  2.家长应在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多督促孩子在闲暇时间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积极推进家庭体育的开展。
  3.教师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举行一些参加人数较多的融趣味性、竞技性为一体的群体性体育竞赛,吸引广大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中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建立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养体育骨干,促进体育课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5.让学校体育融入社区服务,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社区教育中占领一席之地。
  
  五、尾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不能搞统一的教学要求,不能一刀切,不能过度强调体育技能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搭配各种教学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调动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主体,再融合情感和认知的内容的同时,配合趣味化的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断强化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崇尚体育、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走入社会以后仍能自觉、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认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记忆、个体的认知活动、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 英语学习 情感教学 素质教育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任何一种情感都具有传导意图信息和引导行为方面的功能
期刊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都落实在作文教学中,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切实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做人和发展。新课标着重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现实中原本应该真诚写作的学生却早已经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为
期刊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必须摒弃以往“老师一味讲,学生只管记”的单线的教和学的模式。教师可通过“诵读”这种动口、动脑从而让学生动起来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读”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模仿、探究、实践、创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探究 实践 创新    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常常是课上完了,学生却读不顺、背不了、记不牢,这种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课堂。课堂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阅读行为是伴随着文字和文献的创造发明而产生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品质。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岁初堂书目》序中是这样比喻的:“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期刊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背诵 模仿 分类 应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差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关注差异分层促进发展    在班级制的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势必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针对班
期刊
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定位为略读课文,编排于第四单元(科普文单元)中。学生独立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能忽视其中的两个细节。    细节一:“教育”    课文标题为《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为什么不是“成长历程”,而是“教育历程”?显然,作者要紧扣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因素来叙写。“教育”这一细节,无疑关乎文章的主旨
期刊
2010年12月8日—9日,本人有幸观摩了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大赛的体育实践课,深感我省体育课程改革,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式、评价与激励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位参赛选手新颖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努驾课堂能力让我为之叹服。在观摩了整个实践课部分后,我有了一些感想与拙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认为新型的小学体育课,关键要弄明白四个“什么”。    一、课要干“什么”  
期刊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咏物抒情且极具形态美的散文。她有俊美的主体形象,是那流动的“瀑布”;她有秀美的细部线条,是那美丽的小花;她有柔美的情感色调,是那浅浅的紫色;她有唯美的语言文字,是那含蓄隽永的花语;她有醇美的意蕴表达,是那生命的赞歌。学习中,以传统的方法去感悟、理解文本,可能解读不出“瀑布”流动之美,品读不出唯美隽永的花语之韵,更感悟体验不出那是藤萝花的礼赞,生命的最强音。如何让学生走进文
期刊
当“生本”一词映入我的眼帘时,我内心充满了困惑:生本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当我一页页品读“生本”时,眼前便豁然开朗起来——原来,“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以生命为本!读着读着,“生本”二字逐渐放大,一些关键词跃然心上:尊重、理解、信任、依靠、激励、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于是,在内心深处搜罗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阅读课堂教学印记。突然间,一个词钻进了我的脑海——體验!体验式阅读追求一种身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