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协调一致,利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启迪思维,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判断,体现过程综合创新培养能力,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导读: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全面掌握,教师引导启发给学生学习思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例,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讨论,分析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和观察想象能力。
生物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点滴尝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浅谈如下:
一、运用对比,变式思维
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破注入式,立启发式,由定势思维向变式思维转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全面掌握,教师引导启发给学生学习思路。例如:教师在教单倍体概念时,结合实例,分析如下:在自然状态下,由卵细胞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这样以来,使学生理解到:由生殖细胞发育成的新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谓单倍体只能与本物种的个体相对而言。进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加深了对单倍体概念的理解。
二、寻找联系,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的方向分析、归纳与概括,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变异的来源时,以生物变异来源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析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本质。基因重组是基因本身结构未发生改变,没有改变遗传信息,只是把原有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变异个体的性状是基因重组类型的外在表现。基因突变是基因本身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以致产生了新的基因 ,使个体表现型发生了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得出: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这是基因突变区别于基因重组的本质区别。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思维,获取新知。
三、结合实例,深刻思维
深刻思维是指善于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例,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讨论,分析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自然选择学说 的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生物界中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联系实例如下:为什么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是绿色的;为什么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是灰黄色的;为什么青蛙和蜥蜴到了寒冷季节具有冬眠现象;为什么生活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根系十分发达,茎肉质多浆,叶呈针状白色;为什么水生植物的根系微弱或消失,叶片较大,通气组织特别发达?为什么鱼类具有保护色。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实验,探索思维
研究实验就是对实验的某一方面进行探索思维,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运用实验器材和选用实验材料,确立研究课题。例如:某课题研究小组对实验田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他们计划用一次实验来验证这种细菌的质粒上是否含有抗青霉素基因和抗四环素基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培养皿 、营养琼脂、 已纯化的实验用菌种、 青霉素溶液、 四环素容液、 必要的接种设备等。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及材料,依据实验原理,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方法步骤及预测结果。
方法步骤:
1.配制不含抗生素、只含青霉素、 只含四环素的三种培养基,分别加入三个培养皿中,依次标号为1、2、3,灭菌备用。
2.将实验用菌种接种到三个培养皿中,置于适宜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观察菌种生长情况。
预测结果:
1.与1(对照组)相比,若2、3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均正常,说明该细菌既含有抗青霉素基因也含有抗四环素基因。
2.若2、3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均不正常,说明该细菌不含这两种抗性基因。
3.若2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正常,3号培养皿中不正常,说明该细菌中含抗青霉素基因,不含抗四环素基因。
4.若3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正常,2号培养皿中不正常,说明该细菌中含抗四环素基因,不含抗青霉素基因。
这样一来,使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索思维,找出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和观察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协调一致,利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启迪思维,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判断,体现过程综合创新培养能力,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高级中学)
导读: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全面掌握,教师引导启发给学生学习思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例,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讨论,分析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和观察想象能力。
生物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点滴尝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浅谈如下:
一、运用对比,变式思维
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破注入式,立启发式,由定势思维向变式思维转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全面掌握,教师引导启发给学生学习思路。例如:教师在教单倍体概念时,结合实例,分析如下:在自然状态下,由卵细胞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这样以来,使学生理解到:由生殖细胞发育成的新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谓单倍体只能与本物种的个体相对而言。进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加深了对单倍体概念的理解。
二、寻找联系,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就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的方向分析、归纳与概括,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变异的来源时,以生物变异来源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析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本质。基因重组是基因本身结构未发生改变,没有改变遗传信息,只是把原有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 ,变异个体的性状是基因重组类型的外在表现。基因突变是基因本身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以致产生了新的基因 ,使个体表现型发生了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得出: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这是基因突变区别于基因重组的本质区别。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思维,获取新知。
三、结合实例,深刻思维
深刻思维是指善于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例,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讨论,分析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自然选择学说 的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生物界中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联系实例如下:为什么生活在青草丛中的蝗虫是绿色的;为什么生活在枯草丛中的蝗虫是灰黄色的;为什么青蛙和蜥蜴到了寒冷季节具有冬眠现象;为什么生活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根系十分发达,茎肉质多浆,叶呈针状白色;为什么水生植物的根系微弱或消失,叶片较大,通气组织特别发达?为什么鱼类具有保护色。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实验,探索思维
研究实验就是对实验的某一方面进行探索思维,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目的,掌握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运用实验器材和选用实验材料,确立研究课题。例如:某课题研究小组对实验田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他们计划用一次实验来验证这种细菌的质粒上是否含有抗青霉素基因和抗四环素基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培养皿 、营养琼脂、 已纯化的实验用菌种、 青霉素溶液、 四环素容液、 必要的接种设备等。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及材料,依据实验原理,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方法步骤及预测结果。
方法步骤:
1.配制不含抗生素、只含青霉素、 只含四环素的三种培养基,分别加入三个培养皿中,依次标号为1、2、3,灭菌备用。
2.将实验用菌种接种到三个培养皿中,置于适宜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观察菌种生长情况。
预测结果:
1.与1(对照组)相比,若2、3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均正常,说明该细菌既含有抗青霉素基因也含有抗四环素基因。
2.若2、3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均不正常,说明该细菌不含这两种抗性基因。
3.若2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正常,3号培养皿中不正常,说明该细菌中含抗青霉素基因,不含抗四环素基因。
4.若3号培养皿中菌落生长正常,2号培养皿中不正常,说明该细菌中含抗四环素基因,不含抗青霉素基因。
这样一来,使学生进行有益的探索思维,找出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和观察想象能力。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协调一致,利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启迪思维,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判断,体现过程综合创新培养能力,达到教学目的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