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O9000标准的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框架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从ISO9000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文件化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ISO9000的意涵,然后讨论了将ISO9000引入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的理由,最后提出了基于ISO9000标准的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框架。
  〔关键词〕ISO9000;本科课程;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3-0089-03
  
  一、引 言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大学的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立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便成为了非常现实也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质量管理体系,自然也纳入了大学教育评估的视野。
  ISO9000标准在大学本科课程评估中的应用,就是将学校课程发展理念、愿景目标、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职责分工、管理权责、范围、定义等写在质量手册中,将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估的运作程序写在程序书中,将各种记录的表单文件化。通过ISO9000组织管理的系统化、明确化、全员化、标准化、有效化,在大学本科教育中融入“服务顾客”的理念,从而提升学校课程的质量。目前,全球通过ISO9000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达500多所,其中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这样的名牌大学。
  
  二、ISO9000的意涵
  
  ISO9000的意涵包括ISO9000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文件化体系三个方面的内容。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是“说你所做、写你所说、做你所写”,即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一般人常将ISO9000误解为“ISO9000是在对产品进行合格认证”,造成ISO9000推动的困难。实际上,ISO9000质量保证制度的精神在于借助系统化的质量制度,使组织内参与人员能由被动的作业过程,渐渐习惯于质量管理的各项作业流程,进而提升质量的观念与意识。ISO9000亦即重新将质量的责任回归每一个工作者本身,更希望培养工作者的“品性习惯言行一致”。
  ISO9000的基本精神是希望通过质量认证的过程,来强化企业经营的市场竞争力,藉由文件制度的标准化,来建立合理的流程,达到企业的最佳效率,使技术能完全书面化,建立Know-How的全面性品质保证。所谓文件制度标准化,并非是传统的一些档案、法规等的记录而已,文件制度化的精神在于以“制度化”来取代“人治”的组织行为,文件化的制度乃在利用5W1H(为什么、什么、谁、何时、何地、如何)来引导组织行为,避免因人异事,产生不同程度的质量。
  ISO9000文件化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为企业组织活动的流程,二为ISO9000文件化体系。ISO9000文件化体系是由企业活动流程而衍生出来的。ISO9000文件化体系分为四个层次,最上层为“质量手册”,主要用于考量自己组织特有特性与体制,转化成自我要求的质量手册内容,其目的在于告诉组织人员质量方针与目标,即要求组织成员“需要做什么”。第二层为“部门程序书”,规划组织各部门的作业步骤及目标,即告诉组织成员“如何做”。第三层为操作书,是从第二层延伸而来,是更加细微更加具体的作业步骤与方法说明。最底层为“记录”,是第三层操作书执行结果,是用于记录现场或作业状况的资料,可以用来证明质量系统的执行结果与成效。由这四层的文件化制度可以看出,第一层的“质量手册”代表着ISO9000质量保证精神的“说其所作”,第二层的“程序书”及第三层“操作书”代表着该制度的“做其所说”,最底层“记录”代表ISO9000制度要求的“言行一致”。
  
  三、将ISO9000引入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的理由
  
  通过对ISO9000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ISO9000是可以与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结合在一起的。理由如下:
  (一)为学校本科课程的质量把关
  建立学校本科课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是课程设计者、实施者、研究者、评估者,最了解课程的内涵,最能替学生量身订做一套课程的理念,培养教师具备课程评估的专业理念与能力,激发教师全面参与课程评估工作,并配合学校相关行政部门,建构学校课程质量评估机制,真正提升学校课程的质量。
  (二)提升学校课程行政管理的绩效与质量
  ISO9000是将学校课程发展理念、愿景目标、质量目标、职责分工、管理权责、范围、定义等写在质量手册中,课程规划设计、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实施、学习考评各流程的运作程序,载明在程序书中,各种记录的表单文件化等,公告周知,建立档案。在执行过程中随时记录保存,内部稽核人员定时检查与追踪,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如此系统管理,环环相扣,有助于提升学校课程行政管理的绩效与品质。
  (三)ISO9000的系统化管理、文件程序化、标准化与教学多元化、创新并不矛盾
  教育是艺术,教学成果是作品。在ISO9000系统中的记录,是结果的留存,是教学过程留下的轨迹,是作品的精雕细琢,而不是将学生视为产品,不是将教学内容标准化、格式化,是藉由档案管理将学校本科课程内涵结构化、共享化、专业化。在ISO9000中强调以顾客为导向,服务顾客,其中顾客是指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行政部门,顾客满意即兼顾上述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行政部门都满意的尺度平衡,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和冲突。
  
  四、评估架构
  
  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首先要确定其概念构图,如图1所示。即在学校本科课程质量评估之前,首先了解学校的愿景、学校课程目标,依据整体教育环境进行现状分析评估。然后再进行课程规划设计,教学资源运用,课程教学实施,最后进行课程评估。在整体学校课程评估后,进行整体检查评估,再进行质量目标达成率的检查,学校课程目标达成与否,是否调整以后的质量目标、质量政策或学校本科课程发展。
  


  图1 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概念构图
  
  在上述大学本科课程质量评估概念构图的基础上,本研究参照学校课程发展运作的实际做法来编撰ISO9000品质手册、程序书和表单。基本程序为:根据学校愿景编制质量手册,根据运作流程编制程序书,根据程序书编制记录表单。
  (一)质量手册
  根据学校的愿景、学校课程目标,在选定的评估范畴下,分别细定出该范畴的学校质量政策,学校质量目标与主要系统流程与支援系统,以及课程发展委员会,并将这些内容写在质量手册中。
  (二)程序书与表单
  根据学校本科课程评估概念图中的规划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课程评估、检查评估,分别撰写程序书及表单。分别叙述如下:
  1.课程的规划设计
  依据学校课程计划,学校在每学期初进行课程的规划设计。课程计划输入包括:1)学校本科课程主题;2)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重点发展项目;3)先前相关课程教材;4)设定教学实施方式。课程计划输出包括:1)课程主题/教学目标/能力指标;2)课程实施方式;3)课程上课节数;4)所需教学设备;5)学生评量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设计规划设计流程图
  
  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师专业研习与进修)、教学设备(教科书、设备、教具的选用、采购与借用等)、教学资源分享(课程的设计开发、现场教学、教学成果以及课程的再修订)。这些教学资源的共享十分重要。
  3.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包括课表的编排、课程变更或授课时间异动、教学准备、教学观察、教学检查、课程实施意见调查等四项,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实施管理流程
  
  图4.课程评估
  包括学生学习评量、教师教学评估、课程教材评估与行政支援评估。
  学生学习评量是指在综合活动领域的主题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先由授课教师自评,教学检查组复评。
  教师教学评估包括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静态评估是指教师与学年度结束后,制作教学档案送交课程设计组,由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动态评估是指初聘教师选定教学时间进行教学演示,由行政主管部门、有意愿的教师前来教室,观察教学活动,并于活动结束后给教学者回馈意见。
  课程教材评估是指由评估委员会对课程教材进行评估。
  行政支援评估。对于行政支援评估将由ISO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内部稽核,非预期事项的处理程序进行持续改善,再经由管理审查会议来追踪与确保课程行政管理的绩效。
  5.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包括文件管制中心、质量记录、内部稽核小组、管理审查和非预期事项处理。
  1)文件管制中心。文件管制中心是通过ISO文书体系,建立文件管制中心,使档案管理作业程序标准化、文件化、流程化、制度化。
  2)质量记录。是将过程留下记录下来作为质量保证的资料,并进行流程监控与量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此外,记录课程设计、教学资源运用、教学实施、成果检核的发展历程,为课程教学提供共享资源。
  3)内部稽核小组。内部稽核是经由内部稽核教育训练的认证合格的稽核人员,依据内部稽核程序书规定,安排内部稽核计划,召开会议,依计划来执行内部稽核,内部稽核人员参照文件及相关活动制定内部稽核查检表,依约定时间前往稽核,记录相关发现,发起持续改善的行动需求。
  4)管理审查。管理代表依规定召开管理审查会议。审查议题一般包括质量政策、目标的拟定与检讨;稽核结果;学生的意见反馈;教学过程绩效及课程符合性;改善建议等。
  5)非预期事项处理。对非预期事项进行矫正处理、持续改善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在发起矫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时,需要调查非预期事项发生的原因或发现潜在原因,并提出改正或预防对策,采取行动,追踪成效。
  (责任编辑:兰桂杰)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对外投资政策的变化,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及东道国的资源、技术、市场、管理和政策法规等诱发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
期刊
〔摘 要〕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高管激励、外部审计等方面分析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适当的高管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积极的审计意见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目前国内研制开发的第一台图书馆ATM使用情况及其功能的介绍分析,提出图书馆ATM建设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手段和实践意义以及它为图书馆发展带来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图书馆ATM;图书馆自助服务站;图书馆RFID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9)02-0092-03    图书馆ATM顾名思义,就是借鉴银行ATM概念,将其引入到图
期刊
〔摘 要〕企业内的物流治理模式是一种制度安排。物流治理模式可以看做企业组织成员基于主观认识的主观博弈均衡的信息浓缩。当博弈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内部博弈的参与者认知变化时,参与者所认知的博弈的形式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博弈的均衡,也影响了物流治理模式的改变。因此通过主观博弈的相关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企业内物流治理模式的演变原因,为如何促使我国企业朝着更高效率的物流治理模式演进这一问题找出答案。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正呈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趋势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更大更复杂的风险。本文提出了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管理与决策的两阶段评价框架,第一阶段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量化从而判断风险的总体水平,第二阶段在传统的折现估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后的净现值估价方法(ANPV),并在考虑实物期权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管理与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
期刊
〔摘 要〕本文建立一个包括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RBC model),模拟货币冲击和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同时通过将模型经济的二阶矩与现实经济二阶矩的比较来评价模型的解释力。结果发现,模型经济中的产出、就业、通胀的波动与真实经济非常接近,而资本、货币余额、消费、实际利率和技术的波动则大于真实经济的波动,但是它们的波动方向还是一致的。  〔关键词〕技术冲击;货币冲击;经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法理学教学主要采取的还是教师单方讲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单独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对话式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的讲授法的弊端,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值得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本文以《法理学》教学为例,分析论证对话式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的优越性,说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同时指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分析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应用条件为基础,以东北制药集团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类型特点,重在剖析转移定价策略对企业集团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指出企业集团转移定价可能引发的内部代价堪忧和外部评价消极等问题,既需要引起企业集团的高度重视,也对政府治理改革和相关规制制度建设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企业集团;转移定价;关联交易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改革以来的近30年是中国工业高速增长的时期,其增长速度处于世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产品出口额均居于世界前列。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工业的国际地位主要体现在总量上,其优势主要表现为制造成本低的价格优势,而在发展的质量上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制造”处于价值链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GARCH模型建立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动态度量指标,并利用建立的动态指标研究了开放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问题。结果表明,利用GARCH模型构建指标得到的结论和经典指标基本一致,但具有短期性、动态性特点,有利于不同周期情况下的投资选择。  〔关键词〕GARCH模型;业绩持续性;短期业绩度量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3-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