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镇川钟博物馆是韩国唯一一座以古钟为主要藏品的专题性博物馆,与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近年来,韩国镇川钟博物馆在中韩古钟学术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促进当代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007年11月,韩国国宝级别的铸钟技艺传承入、圣钟社的法人代表元光植教授仿照韩国最大古钟——圣德大王神钟铸造了一件精美的铜钟,并捐赠给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永久收藏,填补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展览中韩国钟的空白。
镇川钟博物馆是一座成立不久的年轻博物馆,筑建在一座小山前,是一颇具个性的现代派建筑。建筑主体是一座二层的小楼,小楼前方正中有一个造型独特的玻璃体,据说是仿照韩国钟的形状设计的,很有创意。这座博物馆实际收藏的韩国古钟并不多,展品以韩国著名铸钟大师元光植先生的作品和其收藏品为主,包括他复制和修复的韩国古钟以及他寄赠在博物馆的个人藏品。展品充分利用了图片、影像、声音及模型展示等手段,不算丰富的展品却为观众生动而直观地展示了韩国古钟的历史形态、铸造技术、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对古钟声音的模拟和利用也是整个展览的突出特点,例如,只要参观者站在与展品相对应的声音标记点,就会听到该钟发出的声音,感受不同时期古钟的差别。另外利用古钟资源开创的各种学生互动项目让博物馆变成了一个生动的学生课堂。铸造演示厅的陈列设计内容细致,实物模型形象而生动,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韩国博物馆行业而言,在我看来,一方面政府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很多场所都能见到宣传韩国国宝的广告、海报等宣传品;另一方面博物馆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儿童馆或者儿童活动室,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些设施和活动内容即便是成人观众也乐于参与。所以学生占博物馆观众的比例很大,很多小学生都带着印刷好的解答题,类似课外作业,在博物馆里边参观边寻找答案。从孩子们兴奋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确实吸引了学生们踊跃参加,同时博物馆也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游览的场所;再一方面是公共设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如图书资料室对观众开放,语音导览系统易于操作,残疾人通道、纪念品商店等服务设施十分完备。
韩国的古钟由于受汉字文化圈影响,也由于佛教传播路线是首先经由中国后到达朝鲜半岛、日本诸岛的,所以在中、日、朝、韩地区形成了一个明显区别于西洋钟的东方古钟文化圈。在这个古钟文化圈内,各国古钟既相互传播和影响,又相对独立与区别,在共性中又彰显出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韩国古钟就是这个文化圈内具有独特风貌的一类。韩国具有十分悠久的钟铃铸造、使用的历史。佛钟在朝鲜半岛出现之前,半岛上的居民已经铸造并使用了铜铎。佛教传人朝鲜半岛之后,佛钟便大量铸造。和中国相比较,韩国由于地域狭小,留存至今的古钟数量也十分有限,而且,由于遭受日本的多次侵略,大约有60多口韩国钟流失到了日本。但从这些有限的古钟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居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钟文化,独特的古钟风貌和高超的铸钟技术令我们耳目一新。
区别于中国和日本的古钟的具有自身独特风貌的韩国古钟特点:
第一韩国古钟拥有独特的钟钮结构。创造性地在钟顶设置一个音筒,用以调节钟的声音,这个音筒能使钟声更加纯正。音筒通常设计成竹的形状,据说是竹笛。悬挂钟体的钮也不是双龙头,而是一条从海水中探出一半儿身体的龙。关于这条龙和竹笛形状的音筒,韩国学者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有一个国王担心自己的国家会受到外敌侵略而导致国家动荡,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便在他死后变成了海里的一条龙。当他儿子继位后,国家果然如老国王预料的那样动荡不安,于是变成龙的老国王送给他儿子一支竹笛,只要竹笛一吹,就能保住国家的太平。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我们果然看见钟顶龙钮部位的焊接痕迹酷似大海里翻卷的浪花。
第二典型韩国钟钟体上部装饰着四个乳钉方形区,外围是由缠枝莲花组成的廓带。每区内分布着3行3列共9个乳钉,四个区总共有36个乳钉。乳钉底座也装饰成莲蕾状。据介绍,这一装饰具有佛教的某种特殊寓意。这在中国佛钟上是没有的,但与中国先秦乐钟上的“枚”十分相似,依据中国学者的说法,乐钟上的“枚”具有控制钟体声音的作用。
第三韩国钟钟体腹部多有两幅手拿乐器的飞天图。飞天、佛像等人物造型是韩国古钟装饰的一个典型图案,但并不是韩国古钟的独创,在中国的唐代古钟上这类装饰是比较常见的。可见韩国钟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中国钟的影响。
第四韩国钟通常在其肩部和下部边沿设计缠枝莲和宝相花的装饰带,用以撞击的钟座也装饰成复瓣莲花形状。这些装饰纹样也反映了韩国钟曾经受中国佛教艺术的很大影响。韩国钟的钟座位置相对中国古钟的钟座位置普遍较高,位置高则撞击出的钟声高昂,位置低则钟声低沉。韩国钟与中国南方地区部分古钟的口沿相同,为平直状。
第五韩国钟的悬挂也有特点,相对于中国钟和日本钟来说,其悬挂高度较低,钟体口沿与地面的距离很近。我们发现在钟体下方通常挖出了一个下凹的散音池,又称“鸣洞”。据元光植先生介绍,这个散音池有利于将钟的声音收集在钟体内,慢慢从上面的音筒中散发出来,以达到钟音绵长回旋、不绝于耳的独特效果。中国和日本古钟下方多数没有这个散音池,可能是由于钟体悬挂较高的缘故。不过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永乐大佛钟下是有散音池的,但其作用应该不是收集钟声的,而可能是用来减缓宏大的钟声对钟体的震动程度而散发钟声的吧。
韩国古钟在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上还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根据这些时代特征,可以将韩国古钟发展史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新罗时期。这一时期是韩国古钟铸造的兴盛时期,所铸造的钟具有十分显著的韩国本土文化特点。据韩国学者介绍,史书中关于韩国钟的最早记载是铸于565年,但是现存的最古老的钟是铸于统一新罗初期的圣德王二十四年(725年,相当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上院寺铜钟,保存在江原道平昌郡珍富面东山里上院寺,被列为国宝。资料显示它通高167厘米,钟体上有持箜篌和笙的飞天。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梵钟是铸造于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的铜钟,日本梵钟受其影响,造型与之十分相近。由此可以看出,现存最古的韩国梵钟比现存最古的中国梵钟在铸造时间上晚了150年。
圣德大王神钟的铸造历经新罗三代王,用了30多年的时间,最终铸成于惠恭王时期(771年),它虽然比上院寺钟稍晚,但它是韩国现存的体量最大的古钟。它是统一新罗时期古钟的典型代表。而在中国与之铸造年代相近的唐代铜钟主要有:陕西富县城内的宝室寺铜钟、甘肃武威的大云寺铜钟、甘肃张掖钟楼唐代铜钟、广西融水的信乐寺铜钟、江苏镇江的丹阳铜钟、陕西西安景龙观唐代铜钟等。其中与圣德大王神钟时间最相近的中国铜钟是存放在陕西西安碑林的景龙观铜钟。景龙观铜钟(711年)比圣德大王神钟(771年)的铸造要早60年,两者在造型上有很大区别,使用功能上也有些差别,一个是佛寺钟,一个是道观钟。
第二阶段:高丽时期。这一时期的韩国古钟基本承袭统一新罗时期的古钟形制。古钟的体量逐渐由大变小,花纹越来越繁复杂乱,铸造工艺也逐渐下降。例如国立中央博物馆内展出的高丽时期的几件古钟,越到后期,形体越小,制作越粗糙。相对而言,同样在国立中央博物馆展出的天兴寺铜钟(1010年)则精美很多,堪称高丽时代铸造的铜钟中形体造型最优美的一件。
第三阶段:李氏朝鲜时期。这一时期是韩国古钟风格发生很大转变的时期,深受中国佛钟影响,调音的音筒很少见了,出现了双龙钮,钟体上出现了粗弦纹。例如国立中央博物馆的普信阁钟、江华铜钟等都属于这一时期。普信阁钟原来位于首尔市钟路区观哲洞的普信阁,是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铸造的,高318厘米,口径228厘米,没有甬筒,有龙钮,肩部无任何装饰,中下部有两组粗弦纹,钟体很厚重,是朝鲜时期较早的铸品。
综上所述,韩国古钟历史悠久,自成体系,铸造工艺精良,纹饰精美,钮部结构独特,音色优雅纯正,具有浓郁的本民族特色。在东亚古钟文化圈中,韩国古钟与中国古钟、日本古钟区别明显,独树一帜。
镇川钟博物馆是一座成立不久的年轻博物馆,筑建在一座小山前,是一颇具个性的现代派建筑。建筑主体是一座二层的小楼,小楼前方正中有一个造型独特的玻璃体,据说是仿照韩国钟的形状设计的,很有创意。这座博物馆实际收藏的韩国古钟并不多,展品以韩国著名铸钟大师元光植先生的作品和其收藏品为主,包括他复制和修复的韩国古钟以及他寄赠在博物馆的个人藏品。展品充分利用了图片、影像、声音及模型展示等手段,不算丰富的展品却为观众生动而直观地展示了韩国古钟的历史形态、铸造技术、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对古钟声音的模拟和利用也是整个展览的突出特点,例如,只要参观者站在与展品相对应的声音标记点,就会听到该钟发出的声音,感受不同时期古钟的差别。另外利用古钟资源开创的各种学生互动项目让博物馆变成了一个生动的学生课堂。铸造演示厅的陈列设计内容细致,实物模型形象而生动,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就韩国博物馆行业而言,在我看来,一方面政府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很多场所都能见到宣传韩国国宝的广告、海报等宣传品;另一方面博物馆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儿童馆或者儿童活动室,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些设施和活动内容即便是成人观众也乐于参与。所以学生占博物馆观众的比例很大,很多小学生都带着印刷好的解答题,类似课外作业,在博物馆里边参观边寻找答案。从孩子们兴奋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确实吸引了学生们踊跃参加,同时博物馆也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游览的场所;再一方面是公共设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如图书资料室对观众开放,语音导览系统易于操作,残疾人通道、纪念品商店等服务设施十分完备。
韩国的古钟由于受汉字文化圈影响,也由于佛教传播路线是首先经由中国后到达朝鲜半岛、日本诸岛的,所以在中、日、朝、韩地区形成了一个明显区别于西洋钟的东方古钟文化圈。在这个古钟文化圈内,各国古钟既相互传播和影响,又相对独立与区别,在共性中又彰显出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韩国古钟就是这个文化圈内具有独特风貌的一类。韩国具有十分悠久的钟铃铸造、使用的历史。佛钟在朝鲜半岛出现之前,半岛上的居民已经铸造并使用了铜铎。佛教传人朝鲜半岛之后,佛钟便大量铸造。和中国相比较,韩国由于地域狭小,留存至今的古钟数量也十分有限,而且,由于遭受日本的多次侵略,大约有60多口韩国钟流失到了日本。但从这些有限的古钟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居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钟文化,独特的古钟风貌和高超的铸钟技术令我们耳目一新。
区别于中国和日本的古钟的具有自身独特风貌的韩国古钟特点:
第一韩国古钟拥有独特的钟钮结构。创造性地在钟顶设置一个音筒,用以调节钟的声音,这个音筒能使钟声更加纯正。音筒通常设计成竹的形状,据说是竹笛。悬挂钟体的钮也不是双龙头,而是一条从海水中探出一半儿身体的龙。关于这条龙和竹笛形状的音筒,韩国学者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传说故事:有一个国王担心自己的国家会受到外敌侵略而导致国家动荡,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便在他死后变成了海里的一条龙。当他儿子继位后,国家果然如老国王预料的那样动荡不安,于是变成龙的老国王送给他儿子一支竹笛,只要竹笛一吹,就能保住国家的太平。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我们果然看见钟顶龙钮部位的焊接痕迹酷似大海里翻卷的浪花。
第二典型韩国钟钟体上部装饰着四个乳钉方形区,外围是由缠枝莲花组成的廓带。每区内分布着3行3列共9个乳钉,四个区总共有36个乳钉。乳钉底座也装饰成莲蕾状。据介绍,这一装饰具有佛教的某种特殊寓意。这在中国佛钟上是没有的,但与中国先秦乐钟上的“枚”十分相似,依据中国学者的说法,乐钟上的“枚”具有控制钟体声音的作用。
第三韩国钟钟体腹部多有两幅手拿乐器的飞天图。飞天、佛像等人物造型是韩国古钟装饰的一个典型图案,但并不是韩国古钟的独创,在中国的唐代古钟上这类装饰是比较常见的。可见韩国钟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中国钟的影响。
第四韩国钟通常在其肩部和下部边沿设计缠枝莲和宝相花的装饰带,用以撞击的钟座也装饰成复瓣莲花形状。这些装饰纹样也反映了韩国钟曾经受中国佛教艺术的很大影响。韩国钟的钟座位置相对中国古钟的钟座位置普遍较高,位置高则撞击出的钟声高昂,位置低则钟声低沉。韩国钟与中国南方地区部分古钟的口沿相同,为平直状。
第五韩国钟的悬挂也有特点,相对于中国钟和日本钟来说,其悬挂高度较低,钟体口沿与地面的距离很近。我们发现在钟体下方通常挖出了一个下凹的散音池,又称“鸣洞”。据元光植先生介绍,这个散音池有利于将钟的声音收集在钟体内,慢慢从上面的音筒中散发出来,以达到钟音绵长回旋、不绝于耳的独特效果。中国和日本古钟下方多数没有这个散音池,可能是由于钟体悬挂较高的缘故。不过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永乐大佛钟下是有散音池的,但其作用应该不是收集钟声的,而可能是用来减缓宏大的钟声对钟体的震动程度而散发钟声的吧。
韩国古钟在其自身的发展历史上还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根据这些时代特征,可以将韩国古钟发展史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统一新罗时期。这一时期是韩国古钟铸造的兴盛时期,所铸造的钟具有十分显著的韩国本土文化特点。据韩国学者介绍,史书中关于韩国钟的最早记载是铸于565年,但是现存的最古老的钟是铸于统一新罗初期的圣德王二十四年(725年,相当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上院寺铜钟,保存在江原道平昌郡珍富面东山里上院寺,被列为国宝。资料显示它通高167厘米,钟体上有持箜篌和笙的飞天。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梵钟是铸造于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的铜钟,日本梵钟受其影响,造型与之十分相近。由此可以看出,现存最古的韩国梵钟比现存最古的中国梵钟在铸造时间上晚了150年。
圣德大王神钟的铸造历经新罗三代王,用了30多年的时间,最终铸成于惠恭王时期(771年),它虽然比上院寺钟稍晚,但它是韩国现存的体量最大的古钟。它是统一新罗时期古钟的典型代表。而在中国与之铸造年代相近的唐代铜钟主要有:陕西富县城内的宝室寺铜钟、甘肃武威的大云寺铜钟、甘肃张掖钟楼唐代铜钟、广西融水的信乐寺铜钟、江苏镇江的丹阳铜钟、陕西西安景龙观唐代铜钟等。其中与圣德大王神钟时间最相近的中国铜钟是存放在陕西西安碑林的景龙观铜钟。景龙观铜钟(711年)比圣德大王神钟(771年)的铸造要早60年,两者在造型上有很大区别,使用功能上也有些差别,一个是佛寺钟,一个是道观钟。
第二阶段:高丽时期。这一时期的韩国古钟基本承袭统一新罗时期的古钟形制。古钟的体量逐渐由大变小,花纹越来越繁复杂乱,铸造工艺也逐渐下降。例如国立中央博物馆内展出的高丽时期的几件古钟,越到后期,形体越小,制作越粗糙。相对而言,同样在国立中央博物馆展出的天兴寺铜钟(1010年)则精美很多,堪称高丽时代铸造的铜钟中形体造型最优美的一件。
第三阶段:李氏朝鲜时期。这一时期是韩国古钟风格发生很大转变的时期,深受中国佛钟影响,调音的音筒很少见了,出现了双龙钮,钟体上出现了粗弦纹。例如国立中央博物馆的普信阁钟、江华铜钟等都属于这一时期。普信阁钟原来位于首尔市钟路区观哲洞的普信阁,是朝鲜世祖十四年(1468年)铸造的,高318厘米,口径228厘米,没有甬筒,有龙钮,肩部无任何装饰,中下部有两组粗弦纹,钟体很厚重,是朝鲜时期较早的铸品。
综上所述,韩国古钟历史悠久,自成体系,铸造工艺精良,纹饰精美,钮部结构独特,音色优雅纯正,具有浓郁的本民族特色。在东亚古钟文化圈中,韩国古钟与中国古钟、日本古钟区别明显,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