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性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成因 应对策略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些初中阶段的数学佼佼者,到了高中之后,数学成绩就不再“佼佼”,有些学生,还出现成绩滑坡现象,成为数学“学困生”。结果,学生自卑,家长埋怨,教师困惑。原因出在哪里?笔者对此曾做过如下探究。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探究过程中,一个疑问一直悬挂在我的心头:学生成绩滑坡现象,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呢?也许这两者都兼而有之吧!我又想:高中新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明确,精力也比较集中,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成绩滑坡?从这个角度说,问题应该是出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因此,我觉得学生因成绩滑坡而产生自卑心理,是自然的;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有责备埋怨情绪,是事出有因的;教师心理内疚或困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全面解开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心理纠结,我研究总结了“学困生”成因的几个具体方面:
  (一)初中、高中的数学思维脱节
  初中的教学考试命题没有与高中的教学考试命题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或接轨,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和训练也没有与高中数学的思维能力要求同步。由于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已养成了自己的习惯,进入高中以后,其数学思维难以改变,因而不能满足高中教学学习及考试的要求。
  (二)学习困惑心理的深层原因
  1.初中、高中的思维方式不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征。特别是高中数学,这种特征比初中数学更显得突出。初中学生多擅长于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还比较陌生或不习惯。因此,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思维就常受到困扰,解题时,学生思维思路常常中途卡壳,久而久之,心里就对数学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学习上有了畏惧心理,成绩滑坡就是一件必然的事。
  2.成长过程的心理产生变化。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坚韧精神”。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年华,他(她)们渴望理解、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想法多多。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及身体发育的日渐成熟或变化,学生对异性的态度由封闭、羞涩转为好奇甚至主动。特别是女生,心理比较脆弱,常会因“一事”“一言”的不顺就会造成烦恼。如果这种烦恼得不到及时疏通或释放,日积月累,烦恼就会升级,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甚至不能自拔。这与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坚韧精神大相径庭。
  3.高中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方式交叉或变化的关键时期。他(她)们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如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的兴趣比较浓厚,对这些知识的识记性也较强。:因为这些知识有一定的形象性,似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比较容易感知、容易联想及想象;而高中数学,多是一些推理、演绎、类比、求证的东西,对这些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有如“九天玄女”,大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即使数学中有些计算题,但也繁琐、冗长,而且要求快速和精确,这些问题,都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不寒而栗的心理状态。
  二、应对成绩滑坡的几点策略
  (一)“不耻下问”,树立信心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与学生平等交谈,了解学生思想上、学习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清除障碍;教育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要不耻下问,向教师问,向同学问,向家长或比自己强的人问。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把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向家长汇报,让家长认知,与教师达成共识,了解自己的子女,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子女释放心理压力,弃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树立学习信心。
  (二)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学法”。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如果学生不积极、不自觉学习,教师再好的教法也是徒劳的。在学习形式上,老师要指导学生 “开门造车”,这样才能暴露在学习上的问题或弱点,以便教师针对弱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如何配合教师的教学;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要精讲、慢讲,讲深讲透,教育学生学会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转化为若干个简单或基础的问题,以便各个击破。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老师要授之以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如要求学生用编制预习提纲方法,对抽象的数学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丰富的内容、数形结合能力要求高的部分,一定要进行认真预习。因为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发现哪些地方自己懂了,哪些地方自己不懂;懂了的,可以放松一下精力,不懂的要集中精力听讲,以便科学地使用头脑,改变学习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四)“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教师要重视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复习旧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以便温故知新;通过基础知识复习或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因为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只有旧知基础好,新知才能站得牢,立得稳,不会昙花一现,而是深深地在学生心里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五)“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使学生拥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意志。要把常用的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要注意解题速度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以激活学生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揭示实际问题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建模” 和想象能力。
  (六)舉一反三,触类旁通
  多为学生编制一些“套题”,提高学生的知识性、技能性;多积累一些“类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多讲一些“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校长的信息感知能力、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意识和操作技能等信息素养是学校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基本。校长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打开一条通道。  【关键词】校长 信息素养 科学管理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管理和决策的中心。信息时代,校长除应具备品德、才能、知识等基本素养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学校科学管理的信息素养。这是因为校长的自信与追求、探索与
本文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道德成长的规律,在《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走进生活引发思辨,体验生活培养思辨,反思生活增强思辨,回归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选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内容——生活化、情趣化的教学
为了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是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变革和尝试,对高等职业艺术院校在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的教学能激发他们的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研究,这个要求尽管早已提出,但实际开展得并不普遍和深入,有些流于形式,因而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与没有深刻认识思想品德教师搞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关。  教学研究是采用科学方法认识教学领域各方面的情况,探求教学规律的活动。像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教学研究认识教学活动为直接目的,要求认识和掌握这一系统的新特点、新规律,要求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