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议论文教学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作文的教学和写作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难题,对于各种体裁的作文写作来说尤其是议论文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怎样去写好一篇议论文,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教师的作文教学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老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议论文写作课,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文章中的論点和学会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关键词】作文教学 议论文 论据选择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83-01
  在实际的高中议论文教学中怎么样来选择和使用论据呢?这需要学生明白在写作中的几个步骤,教师在讲到议论文的写作,首先不是先让学生去写作,在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所选取的文言文(四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教师可借此文章向学生讲述议论文的大致框架,论点,论据和总结,在熟悉了议论文的格式之后,再去写文章,便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去选择论据往往是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论据是什么?这样又怎么能写好一篇议论文呢?接下来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别的论述议论文教学中是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
  首先应该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在选择论据上的一些基本要求,第一,论据要充分,要能够去证明论点。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必须要切实有效地支撑论点,能够充分证明论点。要充分同时要广泛多样、论据要有力即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这样的几个要求。第二,论据要真实,要确凿可靠。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一般说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随意的去臆造,用一些不合理的事例。第三,论据要有力,这就要求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偏离文文章的论点。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其次关于论据的类型,论据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指历史、中外的事实、各种的统计事例等等,在举出事实论据的时候,同样的要具有束缚力和典型性的这两个特点。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等。
  道理论据则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其中包括名言、警句、诗句、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等。那么在选择道理论据的时候,要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要具有概括性,在作文中要举例表现英雄气概的事例,可以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虽然是两句话却简单扼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要具有普遍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概括出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样的一中普遍性规律。在议论文中使用道理论据的好处,增强了文章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强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加的深刻。
  最后是关于如何去选择论据。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等。
  因此,在写作的时候,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的概念,选择和使用论据的重要性、论据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了这些,在有议论文的写作的基本框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练习,学生的写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娟.高中议论文写作要增强论证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6,(04):78-80.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138.
  [3]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1-263.
  [4]安扬华.高考议论文写作要增强议论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6,(04):78.80.
  [5]方武.议论文体新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晓欢(1990年2月2日-),女,汉族,河南省汝州市人,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必然要求,提升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有利于实现受教育者与社会价值观、政治观、价值观、道德感的一致性。笔者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基本特征,利用文化载体有吸引力、渗透力等作用,通过加强文化载体积极正能量的传播;拓展文化载体的应用范围;保持文化载体的长期性发展,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正面积极性、实践性、长期性的发展。  【关键词】文
期刊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档案编研的应有之义,高校档案编研应发挥其应尽之责,建立创新驱动长效机制,实现组织架构一体化、档案来源广泛化和宣传平台多样化,通过档案专题开发、“互联网+”和讲好大学故事等多种途径推动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校档案 编研  【中图分类号】G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31-02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也在逐步更新教学理念,重视生成性教学,但生成性教学也存在一定问题。在语文对话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究竟应该把握一个怎样的关系,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对话教学 预设 生成 关系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79-01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58-02  识字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增加文化底蕴,学会科学探究的开始。教师要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采用丰富的识字方式来增强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通过趣味性的识字方式,选择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来引导学生识字。教师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49-02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听说读学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而围绕写字教学合理开发与应用微课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写字微课时应该根据数学汉字的重
期刊
【摘要】义近类时间词在日常语言交流、运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拟通过对“刚”“刚刚”“刚才”等一组义近类时间词在语用功能上的辨析,以促进人们能够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更加恰当、准确地选择用词。  【关键词】义近类 时间词 语用功能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现代汉语时间副词来源考察”(项目编号:15C086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教学背景下,本人承担的《走进法律》公开课有着不同的教学设计,用着不同的教学手段,作为新时期下思品教师,既要保留传统政治教学中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时政教育,更应该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注重课堂生成,同时要不断学习与反思,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涵,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时政教育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随着高职生源素质的逐年下降,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已是势在必行,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通过微课在高职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微课的制作水平还处于尝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微课 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高教科研课题重点项目“微课在高职模具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研究与实践
期刊
【摘要】高校二级学院的图书资料是学校师生获取知识、收集资源的有效手段,也是科研文献资源的主要来源。因而学院图书资料的管理是推动学院发展、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教研一体化的逐渐深入给二级学院图书资料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着重分析高校二级学院图书资料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图书资料管理发展提供建意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学科的建设工作,全面推动高校教育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素质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如何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是学校和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本文从教学、情感、信仰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以及教学理念转变的有机融合对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政治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