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产生裂缝是建设工程施工中常見的质量通病,如何消除质量通病,确保工程结构优良,是施工人员所要重视的技术问题。本文就浇捣混凝土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和如何修补裂缝作些探讨。
一、裂缝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等。 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防护同时为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采用在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整体,从而达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胶结材料有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醋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桨、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二、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 1.蜂窝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主要预防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米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处理措施: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的现象。主要预防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处理措施: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孔洞的现象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主要预防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应及时清除干净掉入混疑土内的杂物。处理措施: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米,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处理措施:表面漏筋,洗刷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主要预防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将杂物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米应设串筒或溜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处理措施: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主要预防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处理措施: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主要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参考文献: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四、《建筑施工技术》,余胜光、郭晓霞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一、裂缝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等。 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防护同时为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采用在裂缝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整体,从而达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胶结材料有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醋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3.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桨、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二、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 1.蜂窝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主要预防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米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处理措施: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的防治及处理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的现象。主要预防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处理措施: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孔洞的现象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主要预防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应及时清除干净掉入混疑土内的杂物。处理措施: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米,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处理措施:表面漏筋,洗刷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主要预防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将杂物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米应设串筒或溜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处理措施: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主要预防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处理措施: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主要预防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
参考文献: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四、《建筑施工技术》,余胜光、郭晓霞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