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把现代先进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融入课堂,使学生借助这些工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更新知识、探究问题和追踪科技前沿研究成果。而高中课程作为传承学科知识、揭示科学规律、公告科研成果的重要学科,与当今先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就不能缺失。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其他课程的整合,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是中学教育衔接大学教育的需要。
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不可取代的教育手段和基础平台,跨越校园的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计算机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综合数据网络技术已深刻影响大学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科研手段。因此,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等高新科技将成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而作为承前启后的高中教育,就必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在高中阶段必须把网络信息技术和电脑多媒体技术完全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先期受益和充分得益,并形成继续深造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2.贯彻新课标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新课标要求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课程的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新课程编排了大量高新科技成果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不借助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如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利用了因特网、实时数据采集、计算机建模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有许多工作几乎是无从入手的,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我们的教育活动和优化教学过程。
3.是教育创新和学习革命的需要。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课程整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误区
误区1:把信息技术学习当作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误区2:认为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汇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两个信息技术教师,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教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教师则是结合高中物理,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教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门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教师都能像这位教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教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教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后者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合,也更利于他们对各学科知识的认识。
误区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其他学科老师的事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只要提及课程整合通常都是关注其他学科如何做、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而很少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其实高中《信息技术》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最直接、最前沿的学科。实施课程整合就不能撇开《信息技术》只讨论其他学科,相反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起重任,大膽创新,为整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中的尝试,体会、感受到整合的魅力和甜头,也为其他学科老师开展整合树立信心、做出表率。例如我们可以从同年级的地理备课组中征集到“台风的成因、危害、预防”这个同步课题,学生通过地理课中的学习,有了一些认识,但认识还很片面,缺乏系统性。在地理老师的一番鼓舞和要求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但是地理课的时间有限,怎么办呢?“你们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去解决吧,到时候我们来一次评比。”地理老师的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连同一个班的学生都交给我们了,我们很好地把握了这个“负担”带来的机遇,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每个环节,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但完全掌握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计算机是当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学习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利用它更好地获取信息,掌握更高效的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学好各个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尤为重要。同时我们也应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能仅以技能培训为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真正的本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把现代先进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融入课堂,使学生借助这些工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更新知识、探究问题和追踪科技前沿研究成果。而高中课程作为传承学科知识、揭示科学规律、公告科研成果的重要学科,与当今先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就不能缺失。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其他课程的整合,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是中学教育衔接大学教育的需要。
21世纪,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不可取代的教育手段和基础平台,跨越校园的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计算机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综合数据网络技术已深刻影响大学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科研手段。因此,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和传感技术等高新科技将成为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而作为承前启后的高中教育,就必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这就要求在高中阶段必须把网络信息技术和电脑多媒体技术完全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先期受益和充分得益,并形成继续深造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2.贯彻新课标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新课标要求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课程的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新课程编排了大量高新科技成果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不借助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如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利用了因特网、实时数据采集、计算机建模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有许多工作几乎是无从入手的,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我们的教育活动和优化教学过程。
3.是教育创新和学习革命的需要。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科课程整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误区
误区1:把信息技术学习当作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误区2:认为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汇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两个信息技术教师,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教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教师则是结合高中物理,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教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门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教师都能像这位教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教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教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后者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合,也更利于他们对各学科知识的认识。
误区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其他学科老师的事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只要提及课程整合通常都是关注其他学科如何做、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而很少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其实高中《信息技术》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最直接、最前沿的学科。实施课程整合就不能撇开《信息技术》只讨论其他学科,相反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起重任,大膽创新,为整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中的尝试,体会、感受到整合的魅力和甜头,也为其他学科老师开展整合树立信心、做出表率。例如我们可以从同年级的地理备课组中征集到“台风的成因、危害、预防”这个同步课题,学生通过地理课中的学习,有了一些认识,但认识还很片面,缺乏系统性。在地理老师的一番鼓舞和要求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但是地理课的时间有限,怎么办呢?“你们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去解决吧,到时候我们来一次评比。”地理老师的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连同一个班的学生都交给我们了,我们很好地把握了这个“负担”带来的机遇,精心设计了教学的每个环节,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但完全掌握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计算机是当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学习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利用它更好地获取信息,掌握更高效的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学好各个学科知识。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尤为重要。同时我们也应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能仅以技能培训为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真正的本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