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是成绩,初中阶段的男女生并没有多大差异。然而一进入高中,男女生的分化就成为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上分化的主要方面。教师认为一般女同学不是学物理的“料”,女同学也感到自己笨。总之,无论是在物理学习的兴趣上,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上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男女同学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男女生心理上的差异导致物理学习上的差异
男女生在学习物理上的兴趣、思维、方法和成绩上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们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所致。
1.女同学富于感情,其活动多定向于人,男生的活动倾向更定向于物。在青春发育期后,这种差别更为明显。男生乐于探究,勤于思索,较女生能更长地思考较为困难而复杂的问题,往往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喜欢通过独立思考寻求更新的解决办法,一道物理题他们可以尝试几种证明途径。女生则不然,她們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较男生更容易求助于别人,往往中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钻研难题和企图用新办法解决问题的劲头和主动性也不如男生。
2.女生学习专心,擅长形象记忆。男生相对来说容易分心,表现出浮躁、松懈、走神和心不在焉,但逻辑记忆优于女生。我曾作过记忆公式情况的比较,发现刚学完这个公式时,男女记忆的效果相差不大,但过了几个月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女生的遗忘率比男生高。根据观察,女生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的,经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男生则不然,他们大多在听懂并清楚了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记忆,即使忘记了,但仍可以把公式推出来。
3.男女生在思维发展上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品质上,男生之所以一般比较喜欢数学、物理等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而且容易取得好成绩,同样也是与男生的思维更多偏向于抽象类型相关的。其次,在思维的品质上,无论是思维的深刻性还是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男生都优于女生。在做物理实验时,女生的兴趣多集中在实验的结果上,而男生除对实验的结果感兴趣外,还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实验方法以及这个实验可否做得更为简单等问题。
4.男女两性在气质上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有关资料表明,从总体上来说,男性接近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数比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接近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数比率则明显高于男性,因此,男生往往会表现出这样一些心理特点: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易于冲动,兴趣广泛易变,易接受新事物但印象不深,在学习中思维灵活,但往往粗枝大叶。女生则往往表现如下一些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沉着稳重,淡寞宁静,埋头苦干,善于忍耐,反应迟缓,容易感到疲劳,情绪体验深刻,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她们的独立程度相对较差,易受暗示。虽然在解题的速度、灵活性方面不如男生,但她们的踏实好学、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却优于男生。
二、一定的措施可以减小男女生物理学习上的差异
男女生心理差异客观存在,要减小因心理差异而导致学习物理上的差异,通过学习实践,认为可采用以下措施:
1.增强女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高中物理难学,一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对物理有一种畏惧感。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女科学家,如居里夫人、吴健雄等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业,还可让物理学得好的女同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消除女生的自卑感,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
2.人脑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吸取、储存、判断和重新排列组合等方面,在合理的范围内,外界信息对大脑的刺激越多,脑组织及其功能就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一个人吸取信息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她)智力的发展,我注意到物理成绩好的女同学大多性格活跃,爱好广泛。因此,要鼓励女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吸取外界信息,开阔视野,课外兴趣小组、科学讲座等活动尽量多吸收女同学参加,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兴趣倾向。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女生的观察能力不比男同学差,而且比男同学细致,问题是女生的兴趣往往定向较早,认为与自己没关系的就很少再去注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从扩大兴趣面着手,扩大她们的知识面。
3.教育女生要正确评估自己,看到自己的潜在力量。女生的记 忆能力强,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作业认真,考试时细心都是自己的优势。教师在肯定她们的优点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她们站在高处,注意和把握学科的结构、基础理论,学会综观全局的方法。对于男同学,则要求他们学习女同学的长处,克服马虎和粗心的毛病,养成扎实学习、重视基础知识,不仅仅只对偏题、难题感兴趣的良好学习习惯。
4.关心女同学,对女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应及时鼓励,一个女同学在调查答卷中说她在初中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原因仅因“老师不喜欢女同学”。女生的自尊性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女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十分注意方法与态度,切忌在公开场合下说女同学“笨”、“反应差”等,对女生的思想教育,受时间、环境、气氛、心情、感情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某种情况下,你说的她也许完全听不进,甚至抵触反感,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卓有成效。
如何利用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减小男女生的分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我感到,为力求这方面的研究更深入一步,尚有很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一、男女生心理上的差异导致物理学习上的差异
男女生在学习物理上的兴趣、思维、方法和成绩上的差异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们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所致。
1.女同学富于感情,其活动多定向于人,男生的活动倾向更定向于物。在青春发育期后,这种差别更为明显。男生乐于探究,勤于思索,较女生能更长地思考较为困难而复杂的问题,往往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喜欢通过独立思考寻求更新的解决办法,一道物理题他们可以尝试几种证明途径。女生则不然,她們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较男生更容易求助于别人,往往中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愿望,钻研难题和企图用新办法解决问题的劲头和主动性也不如男生。
2.女生学习专心,擅长形象记忆。男生相对来说容易分心,表现出浮躁、松懈、走神和心不在焉,但逻辑记忆优于女生。我曾作过记忆公式情况的比较,发现刚学完这个公式时,男女记忆的效果相差不大,但过了几个月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女生的遗忘率比男生高。根据观察,女生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的,经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男生则不然,他们大多在听懂并清楚了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记忆,即使忘记了,但仍可以把公式推出来。
3.男女生在思维发展上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品质上,男生之所以一般比较喜欢数学、物理等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而且容易取得好成绩,同样也是与男生的思维更多偏向于抽象类型相关的。其次,在思维的品质上,无论是思维的深刻性还是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男生都优于女生。在做物理实验时,女生的兴趣多集中在实验的结果上,而男生除对实验的结果感兴趣外,还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实验方法以及这个实验可否做得更为简单等问题。
4.男女两性在气质上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有关资料表明,从总体上来说,男性接近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数比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接近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数比率则明显高于男性,因此,男生往往会表现出这样一些心理特点: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易于冲动,兴趣广泛易变,易接受新事物但印象不深,在学习中思维灵活,但往往粗枝大叶。女生则往往表现如下一些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沉着稳重,淡寞宁静,埋头苦干,善于忍耐,反应迟缓,容易感到疲劳,情绪体验深刻,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她们的独立程度相对较差,易受暗示。虽然在解题的速度、灵活性方面不如男生,但她们的踏实好学、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却优于男生。
二、一定的措施可以减小男女生物理学习上的差异
男女生心理差异客观存在,要减小因心理差异而导致学习物理上的差异,通过学习实践,认为可采用以下措施:
1.增强女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高中物理难学,一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对物理有一种畏惧感。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女科学家,如居里夫人、吴健雄等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业,还可让物理学得好的女同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消除女生的自卑感,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
2.人脑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吸取、储存、判断和重新排列组合等方面,在合理的范围内,外界信息对大脑的刺激越多,脑组织及其功能就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一个人吸取信息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她)智力的发展,我注意到物理成绩好的女同学大多性格活跃,爱好广泛。因此,要鼓励女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吸取外界信息,开阔视野,课外兴趣小组、科学讲座等活动尽量多吸收女同学参加,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兴趣倾向。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女生的观察能力不比男同学差,而且比男同学细致,问题是女生的兴趣往往定向较早,认为与自己没关系的就很少再去注意,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从扩大兴趣面着手,扩大她们的知识面。
3.教育女生要正确评估自己,看到自己的潜在力量。女生的记 忆能力强,上课专心听讲,遵守纪律,作业认真,考试时细心都是自己的优势。教师在肯定她们的优点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她们站在高处,注意和把握学科的结构、基础理论,学会综观全局的方法。对于男同学,则要求他们学习女同学的长处,克服马虎和粗心的毛病,养成扎实学习、重视基础知识,不仅仅只对偏题、难题感兴趣的良好学习习惯。
4.关心女同学,对女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应及时鼓励,一个女同学在调查答卷中说她在初中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原因仅因“老师不喜欢女同学”。女生的自尊性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女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十分注意方法与态度,切忌在公开场合下说女同学“笨”、“反应差”等,对女生的思想教育,受时间、环境、气氛、心情、感情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某种情况下,你说的她也许完全听不进,甚至抵触反感,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卓有成效。
如何利用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减小男女生的分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我感到,为力求这方面的研究更深入一步,尚有很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