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以老舍的《我的母亲》为例,分析一下信息化手段下的翻转课堂如何设计应用,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践行“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自主与合作学习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传授新知——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只突出了“教师教”的一面,而完全忽视了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打破课堂限制,充分利用每一分钟
翻转课堂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课堂内外的时间和任务进行了重新的安排。它把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堂拓展到课内外的所有时间。
(2)改变课堂上的“以学为主”为“运用为主”
课堂上,大幅缩减了老师课堂授课的时间。课堂上,提问和答疑、小组合作、项目实践、作业完成、考核评价等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这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互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3)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同时,一个班级里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学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有针对的安排符合自身实际的进度安排,不必拘泥于课堂上的学习时间。
三、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今天,我就以老舍的《我的母亲》为例,分析一下信息化手段下的翻转课堂如何设计应用。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第一课。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美容美发专业学生。他们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虽具备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但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二)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教学中利用情感渗透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践行“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三)教学过程
1、认识母亲
教师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去仔细品味母亲的人物形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借助课前微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母亲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以“我认为母亲,从文中可以看出来。”的格式回答。同学们认识到了母亲的勤劳、热情,宽容和刚强,以及对子女深切的爱。
2、理解母亲
理解母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将分三步讲解。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文中讲了几件事以及其中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在阅读中,学生有的看到母亲对儿女那无私的付出;有的通过那一串串的眼泪认识了儿子稍有成就就倍感欣慰的母亲;有的通过母親的“挣扎”“咬”“扶”等一连串的动作认识了牺牲自己成全子女的母亲;同时也明白了,恰当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人物变得更加鲜活。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填充表格,梳理课文14——16自然段内容,表格按时间顺序整理了母子的生活状态,学生在填充文字的同时,了解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惦念,儿子却不顺从母亲,给了母亲一次次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使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表格的参与使母子之间的做法更鲜明。学生的心为之震动。最后再播放最后一段文字的朗读视频,同学们聆听感悟。一句“心痛!心痛!”道尽了老舍心中无尽的遗憾和悔恨,儿子醒悟而母亲却不在人世,名家朗读强大的感染力使这种无法弥补的悔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的心被重重的撞击着。
此时教师播放一段课前精心准备的视频,一首《时间都去哪了》解读了一个人在母亲呵护下的成长过程,学生通过此视频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真正理解了母亲并想要感恩母亲。
3、感恩母亲
经过前两步的感悟,学生内心的情感已经被调动,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喷薄欲发,此时我播放音频《烛光里的妈妈》,请学生把此时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大声说出来,并用手机发送给自己的母亲,当学生收到回复时,便是一次难得的情感交流,母亲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齐诵孟郊的《游子吟》,在表达感恩之情的同时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利用蓝墨云班课、微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交流与学习;课上利用动画、视频、云班课等信息化手段,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发送短信、为妈妈设计发型两个任务,使家长与子女进行了难得的心灵交流。信息化教学下的语文课堂使母爱变得可观,可感,沁人心脾,也使学生学会了理解与感恩。
翻转课堂不是一种简单随意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要做出比平时更多的工作,如收集资源,设计活动,提前检测,课上针对训练,一切一切都比原先复杂繁多,但是利用学习平台,相关的教学又大多是可以复制的,从长远看,教师的负担还是减轻的。
参考文献:
[1]倪虹.翻转课堂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赵然.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6.
关键词: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自主与合作学习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传授新知——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只突出了“教师教”的一面,而完全忽视了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学”。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打破课堂限制,充分利用每一分钟
翻转课堂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课堂内外的时间和任务进行了重新的安排。它把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堂拓展到课内外的所有时间。
(2)改变课堂上的“以学为主”为“运用为主”
课堂上,大幅缩减了老师课堂授课的时间。课堂上,提问和答疑、小组合作、项目实践、作业完成、考核评价等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这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互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3)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模式
同时,一个班级里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学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有针对的安排符合自身实际的进度安排,不必拘泥于课堂上的学习时间。
三、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今天,我就以老舍的《我的母亲》为例,分析一下信息化手段下的翻转课堂如何设计应用。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第一课。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美容美发专业学生。他们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虽具备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但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二)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通过蓝墨云班课学习平台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教学中利用情感渗透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践行“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三)教学过程
1、认识母亲
教师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去仔细品味母亲的人物形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借助课前微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母亲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以“我认为母亲,从文中可以看出来。”的格式回答。同学们认识到了母亲的勤劳、热情,宽容和刚强,以及对子女深切的爱。
2、理解母亲
理解母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将分三步讲解。首先请学生阅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文中讲了几件事以及其中有关母亲的细节描写。在阅读中,学生有的看到母亲对儿女那无私的付出;有的通过那一串串的眼泪认识了儿子稍有成就就倍感欣慰的母亲;有的通过母親的“挣扎”“咬”“扶”等一连串的动作认识了牺牲自己成全子女的母亲;同时也明白了,恰当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人物变得更加鲜活。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填充表格,梳理课文14——16自然段内容,表格按时间顺序整理了母子的生活状态,学生在填充文字的同时,了解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惦念,儿子却不顺从母亲,给了母亲一次次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使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表格的参与使母子之间的做法更鲜明。学生的心为之震动。最后再播放最后一段文字的朗读视频,同学们聆听感悟。一句“心痛!心痛!”道尽了老舍心中无尽的遗憾和悔恨,儿子醒悟而母亲却不在人世,名家朗读强大的感染力使这种无法弥补的悔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的心被重重的撞击着。
此时教师播放一段课前精心准备的视频,一首《时间都去哪了》解读了一个人在母亲呵护下的成长过程,学生通过此视频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真正理解了母亲并想要感恩母亲。
3、感恩母亲
经过前两步的感悟,学生内心的情感已经被调动,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喷薄欲发,此时我播放音频《烛光里的妈妈》,请学生把此时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大声说出来,并用手机发送给自己的母亲,当学生收到回复时,便是一次难得的情感交流,母亲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最后,教师和全体学生齐诵孟郊的《游子吟》,在表达感恩之情的同时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本课我利用蓝墨云班课、微课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交流与学习;课上利用动画、视频、云班课等信息化手段,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发送短信、为妈妈设计发型两个任务,使家长与子女进行了难得的心灵交流。信息化教学下的语文课堂使母爱变得可观,可感,沁人心脾,也使学生学会了理解与感恩。
翻转课堂不是一种简单随意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要做出比平时更多的工作,如收集资源,设计活动,提前检测,课上针对训练,一切一切都比原先复杂繁多,但是利用学习平台,相关的教学又大多是可以复制的,从长远看,教师的负担还是减轻的。
参考文献:
[1]倪虹.翻转课堂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赵然.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