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些高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采取的教学方式缺少科学合理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语文科目作为高中阶段的核心教学课程,对于学生日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新课改实施后,对于教育教学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兴起了众多教学模式。基于此,针对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给同行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问题驱动模式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
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建立在驱动元素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具备多样性、开放性。在高中时期,语文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改所倡导的就是不断地创新,因此,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时也应以创新作为突破点。问题驱动模式的应用是一项必然举措,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教育事业一直在不断进步,这对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实施问题驱动模式教学法的意义
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作为常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备其独特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同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知识探究欲望也可以大程度被激发出来。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教学难点重点体现在需要进行大量且广泛的阅读,要求学生有着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同时对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后,学生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不会再感觉到枯燥乏味、无从下手,同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二、简析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问题驱动教学法开始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应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结合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还会把这些活动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并下达给学生。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通过解决特定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凸显其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全面激发,区别于传统的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足,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问题的提出。教师身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人物,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在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有机整合完整的教学内容,实现寓教于乐。需要注意的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而是要设计一系列有关的问题,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具备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进而把零散琐碎的问题串联成全面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真正实现用问题驱动学习。
2.用问题驱动作导向,创设情境教学
驱动教学法的“驱动力”核心就是构建出相应的驱动要素,用问题驱动作导向,充分凸显出“问题”这一驱动要素,进一步创设出问题情境教学,给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发挥自身潜能。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需要有机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科情感;问题情境还能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彰显出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力具备的重要意义,逐渐扭转传统的定式思维,建立起开放性更强的驱动式语文教学模式。在设立问题情境时不能脱离实际生活,通过加入生活元素可以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项脊轩志》课程教学为例,通过科学、合理应用生活元素,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知。基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文章“万籁有声”“冥然兀坐”中,包括了哪些“声”?书斋的氛围是清幽、宁静的,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万籁俱静”,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用“万籁有声”这个词语呢,他想表达什么?由此可见,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着很强的递进性,在原文里就可以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可是想要解答第二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好整体文章,引导学生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深刻认知其中的奥妙。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自己正走在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僻静小道上,在道路尽头,伫立着一盏倾斜、陈旧的街灯。然后,和课文进行联系,通过想象、联想去感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情境,继而给学生抛出第三个问题:在这样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带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如此一来,在问题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在关联实际生活的同时,深刻感悟笔者的真情实感,明白其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仅学习到课本知识,同时还有效培养思维能力。
3.从问题驱动入手,健全完善教学体系
把问题驱动模式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把核心驱动要素放在“问题”上,进一步建立起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不断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给学生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强化协作交流能力。问题来源于课本,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导火线”,是有效实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基于此,在实施该教学方法时,在设计问题时务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找到其发展特征,并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得实施的教学方法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实现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取得成就感,使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对于培养语文情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教师采取“满堂灌”,难以激发学生热情,师生、生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课堂氛围极度紧张、尴尬,这并不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同时违背新课改要求,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以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为例,在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和《囚绿记》进行比较,看看两篇文章中针对写景状物有着怎样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阅读范围,助力其快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以后,传统的教学方法急需得到改进加强,教师需积极扭转教学观念,通过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同时学会进行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不断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沈丽华.在问题驱动中激活提升——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几个注意点[J].中学语文, 2016,(21) :20.
[2]周静.基于问题驱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崔志钢.“问题驱动”模式下的问题设计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
[4]翟勇.高中語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 2017,(12) .
【关键词】问题驱动模式 高中语文教学 应用
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建立在驱动元素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具备多样性、开放性。在高中时期,语文课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改所倡导的就是不断地创新,因此,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时也应以创新作为突破点。问题驱动模式的应用是一项必然举措,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教育事业一直在不断进步,这对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实施问题驱动模式教学法的意义
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作为常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备其独特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同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知识探究欲望也可以大程度被激发出来。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教学难点重点体现在需要进行大量且广泛的阅读,要求学生有着高水平的写作能力,同时对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后,学生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不会再感觉到枯燥乏味、无从下手,同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二、简析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问题驱动教学法开始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应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结合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还会把这些活动划分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任务,并下达给学生。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目标的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通过解决特定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凸显其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在任务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全面激发,区别于传统的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足,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问题的提出。教师身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人物,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在激发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有机整合完整的教学内容,实现寓教于乐。需要注意的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而是要设计一系列有关的问题,并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具备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进而把零散琐碎的问题串联成全面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真正实现用问题驱动学习。
2.用问题驱动作导向,创设情境教学
驱动教学法的“驱动力”核心就是构建出相应的驱动要素,用问题驱动作导向,充分凸显出“问题”这一驱动要素,进一步创设出问题情境教学,给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发挥自身潜能。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需要有机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科情感;问题情境还能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彰显出启发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力具备的重要意义,逐渐扭转传统的定式思维,建立起开放性更强的驱动式语文教学模式。在设立问题情境时不能脱离实际生活,通过加入生活元素可以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项脊轩志》课程教学为例,通过科学、合理应用生活元素,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知。基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文章“万籁有声”“冥然兀坐”中,包括了哪些“声”?书斋的氛围是清幽、宁静的,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万籁俱静”,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用“万籁有声”这个词语呢,他想表达什么?由此可见,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着很强的递进性,在原文里就可以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可是想要解答第二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好整体文章,引导学生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深刻认知其中的奥妙。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进行想象:自己正走在一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僻静小道上,在道路尽头,伫立着一盏倾斜、陈旧的街灯。然后,和课文进行联系,通过想象、联想去感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情境,继而给学生抛出第三个问题:在这样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带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如此一来,在问题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在关联实际生活的同时,深刻感悟笔者的真情实感,明白其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仅学习到课本知识,同时还有效培养思维能力。
3.从问题驱动入手,健全完善教学体系
把问题驱动模式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把核心驱动要素放在“问题”上,进一步建立起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不断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给学生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强化协作交流能力。问题来源于课本,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导火线”,是有效实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基于此,在实施该教学方法时,在设计问题时务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找到其发展特征,并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得实施的教学方法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实现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取得成就感,使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对于培养语文情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教师采取“满堂灌”,难以激发学生热情,师生、生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课堂氛围极度紧张、尴尬,这并不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同时违背新课改要求,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以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为例,在问题的驱动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和《囚绿记》进行比较,看看两篇文章中针对写景状物有着怎样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阅读范围,助力其快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断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以后,传统的教学方法急需得到改进加强,教师需积极扭转教学观念,通过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同时学会进行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不断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沈丽华.在问题驱动中激活提升——语文课堂问题设置的几个注意点[J].中学语文, 2016,(21) :20.
[2]周静.基于问题驱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5.
[3]崔志钢.“问题驱动”模式下的问题设计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
[4]翟勇.高中語文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与评价, 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