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作为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规律和定理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通过观察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高中物理课程要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无疑对作为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实现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要求,把实验教学落实到实践当中,逐步加大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得物理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结果导致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不能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问题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时听到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改革,改革,越改越不知道这课该怎么上了”的感叹.解决“怎样上好物理课”,成了物理课程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课程改革从旧走向新、从破走向立,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出现了“不知道该怎么上物理课”也在所难免.要改变这种局面,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回到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上,优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教学模式的结构,其二是教学程序这个关键因素.新课程解放了教师的手脚,使得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决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要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建立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2.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因为物理情景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因而,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科学总是在探究中不断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把握物理“探究”的“度”呢?是否每节课都要设计成“探究式”?与此相应,怎样把握常规教学中“接受”的“度”呢?接受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传授,让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以演绎法为主;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即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体验,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种教学以归纳法为主.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仍占主要份量,的确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并且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但是高中生对抽象复杂事物的理性认识毕竟也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同时考虑到教学的现实,笔者认为仍需要相当份量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关键看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目前很多教师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观摩课,也无论授课的内容如何,课堂的口头语动辄就是“探究某某”,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奥苏贝尔的研究表明,学生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学习,从接受学习到完全的探究学习,还存在着接受中有探究,探究中有接受的混合学习,而实际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式而不是突发式的.因此,一味强调两者的对立是不科学的,考虑学生学习的间接性特点,如果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同样,一味强调接受势必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一方面从教学的现实出发,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究,即“接受中有探究”;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地安排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物理课,必要时,安排连堂课,以免出现形式上的探究,而本质上却“探而不究”的局面.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实实在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新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刻体验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在教师授意、引导和主持下的探究何尝不是“探究中有接受”呢?这恐怕才是比较现实的辩证教学观吧.
  4.对探究式教学,接触过初中物理教学的同仁都知道,初中的探究教学往往搞得有声有色,为什么?因为初中可做的实验太多了,几乎每堂课都有许多实验.但到高中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有些实验如果没有新的角度切入再重复做往往意义不大.如摩擦这一节的教学问题,我在教学时就只利用课本上的木块、弹簧测力计、钩码等进行设计实验探究,并且提出了在探究了课本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后,是否还有值得你探究的问题?还让学生对实验的方案改进进行思考,即实验匀速拉木块是否能真正保证是匀速?匀速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易读出来,你是否能对该实验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而解决好以上提出的问题等.再一个就是不能认为只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就必须利用实验.我认为到了高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一个典范.因此高中阶段的探究教学不一定都需要实验,因为高中生毕竟有了初中两年的实验经历和一定的生活阅历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还要重视学生“做事”的能力.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增加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的次数,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能力.
其他文献
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让世人皆称赞的诸葛孔明屡次急中生智,尤其是“空城计”更使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很好的衬托,被世人称赞胆识过人,但其结果却也只是以“小胜大败”的结局输给了魏国.笔者认为,正是全局意识的缺乏,才使得诸葛亮没有成为“空城计”最后真正的赢家.同样,教学设计之前也一定要有整体意识、全局意识,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全局意识是指应该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整体利益角度出发,统观全局、分析
期刊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反思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它绝不是抽象的空谈.教学实践中处处存在着需要我们反思的东西.  1什么是教学反思  早在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来,分层教学掀起了一阵热潮,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作为一所国有民办高级中学,也加入了分层教学改革热潮中。本文以英语学科为例,展开讨论分层教学的优缺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中 分层教学 优缺点 建议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的总体做法是将每个班级依次分成B、A1、A2三个层次,一个年级10个班级中,1、2、3班B、A1、A2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组合,4、5
理想中,所有的老师都想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实际中,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也会不同,效果当然也有不同.常见的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比较传统的以教师讲
期刊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能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关键词】 口语能力 教师 学习兴趣 口语  小学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能就日常生活的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近年来,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以及洋思中学使用导学案后教学质量飞速提高,这些学校也迅速崛起,成为闻名全国的名校.以导学案为推手的高效课堂模式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但现实中,导学案如何编写以及如何使用使课堂更高效,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索.  导学案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围绕着知识的构建和生成,设计探究和学习的路线.设计好了的导学案是课前发给学生,还是课堂上发给学生?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生的知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深入人心,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有一个目标容易被我们教师所忽视,那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吃透,学会,所以教学往往是教会学生概念、方法,然后让学生直接应用概念和方法解决问题,这里就缺失了学生发现方法和规律的重要过程,那么,如何有效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师只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思维只会跟着物理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懂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1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期刊
【摘 要】 灵活的运用英语口语也是了解英美系文化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口语在教学过程中被弱化甚至忽视。加强英语口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加强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需要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把英语口语教活、学活,英美语系文化的导入是促进英语口语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 英语口语 高中英语 英语教学  在社会生活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国际交流的飞快发展,英语口语在交流的连接作用越来越大。偏重词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