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商业投行之间的金融资本合作越来越紧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不断提高投行各类中间业务用户的收入粘性和长期盈利能力,商业投行努力寻找稳定、低风险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吸引更多客户,增加收入。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商业储蓄银行金融中间业务的发展数据,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热点问题,分析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银行;业务拓展;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支出收入比重占整个中国商业机构银行业务收入的整体比重长期以来处于较低位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自上世纪七八十九十年代以来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三大重要支柱之一。中间业务经营收入规模占营业总收入的一定比重一般在30%以上,部分商业银行已初步达到60%。受我国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人才和信息技术的双重影响,我国国有商业投资银行金融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还远远不够。据统计,国内四家商业投资银行同期中间业务运营收入整体占比为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重点品种尚未充分进行开发和有效推广。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业务分类管理方法,商业投资银行的金融中间业务种类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类二是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的各种金融担保;二类三是商业贷款或银行投资的各种承诺中介业务;三类四是具有创造性的金融工具;四类五是,利用商业银行的金融人力资源和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资源为中间客户进行提供各种中介和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大型商业投资银行正在不断尝试积极推广一些一、二类型的中间业务,以第四类民营中间业务机构为主要经营业务模式发展。至于第三类零售业务,除了银行需要有效防范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的美元汇率和货币利率波动风险以及减少外债贷款余额外,其他三类衍生金融产品尚未完全实现零售的突破。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局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部客观环境上的问题
(一)金融体系中的约束。政策性市场金融与传统商业性市场金融难以完全相互分离。商业投资银行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运行自主性和经营独立性仍然一直受到地方政府、金融和民营企业的双重制约。商业投资银行经营自主性差,难以及时调整自身整体经营策略。此外,他们还长期承担着沉重的企业改革发展成本,使其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逐年明显下降,发展潜力严重不足。
(二)政策和经济体制的直接限制。在银行分业统一经营的市场条件下,我国农村商业储蓄银行金融中间业务的具体经营范围也将受到现行《商业银行法》的极大程度限制。一般来说,不仅仅允许设立从事信托、租赁投资业务的大型商业投资银行,也同样规定不得允许从事各类金融产品期货、期权等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
1、缺乏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许多我国商业投资银行对金融中间业务在稳定银行存款、增加银行存款、改善银行存款业务结构、优化银行信贷资产配置结构、加强银企合作关系、增强金融服务中心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的巨大间接拉动效益作用认识不清;他们对银行中间业务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以及银行中间业务与银行资产负债表等业务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方式认识不清,导致目前我国企业在实践中逐渐走向独立国际经营业务,中间业务很少被我们视为独立经营业务和重要国际业务。中间业务自然也会存在于客户追求定期存款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的冲动之中。
2、公司的中间业务、资产负债表等业务不能独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担保、租赁、评估、咨询、托管等资产中介管理业务与工商银行其他资产管理业务相分离。在实践中,当它被重新划分时,它就变成一个不同的管理组织;当系统管理被重新划分时,它就变成一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在中间业务方面,集团资产负债表等业务未得到有效支持,其他中间业务也未涉及集团间良性业务循环。一方面给银行客户服务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商业银行中间资产负债表业务与其他相关中间业务的有效匹配、相互支持和协调发展。
3、中间业务商业化程度低。商业银行往往会增加在途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或建立自己良好的服务形象等因素作为开展中间业务的动力。目前,许多新的中介业务并没有直接提供有价值、免费或低价的金融服务产品。银行在这项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利于形成金融产品扩张和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扭曲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不符合世贸组织和国际惯例的要求。
三、推动中间业务拓展的建议
(一)共同完善管理指导。要有效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必须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管理指导体系,整合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中间业务管理职能,完善基层中间业务发展管理指导银行。具体来说,首先要对各类业务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营销计划和操作规范,避免分行在办理业务时因缺乏政策指导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同时,收入贡献指数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质量,这就要求管理银行准确测算成本和效益,建立以效益贡献度为导向的中间业务绩效评价机制,激发发展极性对基层银行而言,扭转了中间业务低效甚至无效增长的发展模式。
(二)科学定价,提高产品竞争力。科学的定价是实现中间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增强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定价的程度和灵活性。要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实行差别化定价,根据项目风险水平、收入水平和客户信用评级,建立差别化准入标准和产品服务收费标准。
(三)严格控制风险,实现合规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要求客户经理正确理解各种产品的用语,在营销过程中实事求是地推销产品,通过各种渠道保护客户的知情权。严禁随意夸大、歪曲、强行搭售产品,充分提醒产品风险,尽量避免纠纷,提前制定纠纷防范方案。此外,还要做好风险调查和监管工作。无论发现的风险点有多大、有多小,都不应隐瞒、漏报,真正做到风险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确保合规运行。
关键词:银行;业务拓展;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支出收入比重占整个中国商业机构银行业务收入的整体比重长期以来处于较低位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自上世纪七八十九十年代以来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三大重要支柱之一。中间业务经营收入规模占营业总收入的一定比重一般在30%以上,部分商业银行已初步达到60%。受我国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人才和信息技术的双重影响,我国国有商业投资银行金融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还远远不够。据统计,国内四家商业投资银行同期中间业务运营收入整体占比为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重点品种尚未充分进行开发和有效推广。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业务分类管理方法,商业投资银行的金融中间业务种类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一类二是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的各种金融担保;二类三是商业贷款或银行投资的各种承诺中介业务;三类四是具有创造性的金融工具;四类五是,利用商业银行的金融人力资源和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资源为中间客户进行提供各种中介和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大型商业投资银行正在不断尝试积极推广一些一、二类型的中间业务,以第四类民营中间业务机构为主要经营业务模式发展。至于第三类零售业务,除了银行需要有效防范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的美元汇率和货币利率波动风险以及减少外债贷款余额外,其他三类衍生金融产品尚未完全实现零售的突破。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局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部客观环境上的问题
(一)金融体系中的约束。政策性市场金融与传统商业性市场金融难以完全相互分离。商业投资银行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运行自主性和经营独立性仍然一直受到地方政府、金融和民营企业的双重制约。商业投资银行经营自主性差,难以及时调整自身整体经营策略。此外,他们还长期承担着沉重的企业改革发展成本,使其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逐年明显下降,发展潜力严重不足。
(二)政策和经济体制的直接限制。在银行分业统一经营的市场条件下,我国农村商业储蓄银行金融中间业务的具体经营范围也将受到现行《商业银行法》的极大程度限制。一般来说,不仅仅允许设立从事信托、租赁投资业务的大型商业投资银行,也同样规定不得允许从事各类金融产品期货、期权等投资业务。
——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
1、缺乏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许多我国商业投资银行对金融中间业务在稳定银行存款、增加银行存款、改善银行存款业务结构、优化银行信贷资产配置结构、加强银企合作关系、增强金融服务中心功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各个方面的巨大间接拉动效益作用认识不清;他们对银行中间业务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以及银行中间业务与银行资产负债表等业务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方式认识不清,导致目前我国企业在实践中逐渐走向独立国际经营业务,中间业务很少被我们视为独立经营业务和重要国际业务。中间业务自然也会存在于客户追求定期存款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的冲动之中。
2、公司的中间业务、资产负债表等业务不能独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担保、租赁、评估、咨询、托管等资产中介管理业务与工商银行其他资产管理业务相分离。在实践中,当它被重新划分时,它就变成一个不同的管理组织;当系统管理被重新划分时,它就变成一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在中间业务方面,集团资产负债表等业务未得到有效支持,其他中间业务也未涉及集团间良性业务循环。一方面给银行客户服务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商业银行中间资产负债表业务与其他相关中间业务的有效匹配、相互支持和协调发展。
3、中间业务商业化程度低。商业银行往往会增加在途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或建立自己良好的服务形象等因素作为开展中间业务的动力。目前,许多新的中介业务并没有直接提供有价值、免费或低价的金融服务产品。银行在这项业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利于形成金融产品扩张和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扭曲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不符合世贸组织和国际惯例的要求。
三、推动中间业务拓展的建议
(一)共同完善管理指导。要有效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必须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管理指导体系,整合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中间业务管理职能,完善基层中间业务发展管理指导银行。具体来说,首先要对各类业务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营销计划和操作规范,避免分行在办理业务时因缺乏政策指导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同时,收入贡献指数可以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质量,这就要求管理银行准确测算成本和效益,建立以效益贡献度为导向的中间业务绩效评价机制,激发发展极性对基层银行而言,扭转了中间业务低效甚至无效增长的发展模式。
(二)科学定价,提高产品竞争力。科学的定价是实现中间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增强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定价的程度和灵活性。要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实行差别化定价,根据项目风险水平、收入水平和客户信用评级,建立差别化准入标准和产品服务收费标准。
(三)严格控制风险,实现合规管理。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要求客户经理正确理解各种产品的用语,在营销过程中实事求是地推销产品,通过各种渠道保护客户的知情权。严禁随意夸大、歪曲、强行搭售产品,充分提醒产品风险,尽量避免纠纷,提前制定纠纷防范方案。此外,还要做好风险调查和监管工作。无论发现的风险点有多大、有多小,都不应隐瞒、漏报,真正做到风险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确保合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