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都城汴梁是一座十分繁华城市。它是一个不夜城,到了晚上各种小吃、百货、杂耍齐聚而出。凭着烛火所发出的微弱光亮竟然把城市照得通红。直到半夜两三点钟,食客们才抹着油光的嘴巴,晃晃悠悠地一个个回家。商贩们也开始盘点一天收入,他们把收到的钱,用绳子串好,每一千文结在一起称为一贯。一贯铜钱折换成现在重量大概有六斤重,夜市每天收入比较高,每天收入有十来贯,甚至几十贯。于是每天收来的钱,需要两三个壮汉来抬。
有人会说,收铜钱多么麻烦啊,怎么不用银两。要知道中国普及银两作为货币还是明朝中期以后事情,北宋时人们还是主要用铜钱作为货币,白银、黄金一般用来赏赐或者特殊场合使用,市面上不多见。《水浒》中官府悬赏宋江赏格就是用铜钱来衡量的,宋江很值钱,捉到他要给三千贯,当时如果要去领赏钱需要雇用很多马车,因为那要有两万多斤重。更可怕是四川还流行一种铁钱,一枚(一文)铜钱可以换十枚铁钱(四川普遍使用铁钱,铜钱很少)。如果宋江在四川被抓到,去领赏钱的人看到二十多万斤铁钱是会感到很恐怖的,因为那时候没有载重汽车。
北宋时候通行的铜钱叫通宝,始于唐高宗李渊时期,上面刻着某位皇帝年号,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是贞观。那么那期间铸造铜钱就叫贞观通宝。在民间只要铜钱质地重量符合标准,并不介意铜钱的年号,因此北宋人还有用唐朝铜钱的,不过官方常常把收回的铜钱重新熔铸,因此前代铜钱还是越来越少的。
唐朝以前流行时间最长的铜钱叫五铢钱,铜钱上面并不刻皇帝年号,而是标上它的重量五铢。五铢钱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脱胎于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的半两钱。秦朝统一后,废除其他国家如齐国像砍刀的刀币,楚国蚁鼻钱,赵国铲币等货币,统一使用秦朝的半两钱,半两钱因钱币上刻着它的重量半两而得名。
西汉初年由于国家刚刚建立,铜钱很缺乏,于是政府允许百姓自己私自铸钱,铸造钱上面刻着半两(往往达不到标准重量)。只要你有本事搞来铜、铅、锡融在一起变成黄铜,你想造多少就造多少。有的诸侯王因为掌握的矿山而发了大财,吴国和楚国正是因为钱太多了,又闲得发慌,就开始造反。虽然最后朝廷镇压了叛乱,把铸币权收回自己所有,但是民间已经流行了一大笔钱,民间私自铸造钱大多分量不足轻飘飘,有的钱薄得可以当小刀使用,一捏竟然会把手划个口子。
后来朝廷一看这么多劣质钱太不像话了。于是开始铸造新的钱币,它的重量是五铢,钱币上正面刻着它的重量五铢。中国就开始了六百多年五铢钱历史。其中王莽废除过五铢钱,如用就逮捕服劳役,甚至砍脑袋。他发行过大钱,一枚十二铢重,是五铢两倍多,但是要当五铢钱五十枚用。他还发行过错刀币,一枚小“砍刀”当五千钱用。王莽发行这些货币后,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王莽此后还多次货币改革,但是每一次都更大增加百姓的痛苦。后来东汉皇帝刘秀废除了王莽乱七八糟的货币,重新使用五铢钱。
唐朝后铸造铜钱虽不标明它的重量,但是每枚铜钱重量还是有标准的。如果这枚铜钱不符合标准,要么它使用不成,要么它就要折价使用,两枚甚至更多当一枚标准钱使用。中国铜钱有时候还没自己含的铜值钱,比如唐朝中期有的人把铜钱熔炼了造铜器,每一千文可以得六斤铜,每斤铜可以卖六百文,偷偷熔铸的人一个个都发了财,政府对此十分头疼,曾经下令除了铸造铜镜,严禁铸造铜器。还有的人提议说减轻铜钱重量发行,但是铜钱一减重,马上会引起通货膨胀,朝廷还不敢轻易这样做。
前面提过北宋四川流行过铁钱。正是由于铁钱流行让人们十分不便。于是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也就是纸币。一贯就是一交子,三年为界,时间到了按规定兑换成铁钱。十六富商一共发行了二十二次交子,后来富商财富变弱不能按时兑换交子,民间诉讼就特别多。政府就下令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政府统一在四川发行。后来纸货币发行到全国,当时由于每年发行没有定额和相应的货币储备,交子贬值得特别的厉害。
元代继承了宋代发行纸币的传统,开始还规定了发行的数量。但是后来就变成政府敛财方法,无休止发行,造成物价飞涨给人民带来诸多苦难,加快了元代灭亡步伐。明代朱元璋吸取教训,就限制了纸币的发行(纸币没有错,是要有配套的措施,如储备金制,发行额度限制等)。明朝中期后由于和西方经济来往增多,金属银大量流入,银两成了主要货币之一,中国财政结算就开始折换成银两结算。民间大宗结算也开始以银两作为货币交易,但是民间一般交易还是通宝铜钱为主,每年政府都要铸造大量铜钱。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
清朝中期后,由于中国银两大量流失国外。清政府为了便于交易,开始大量发行官钞,由于民间不十分信任官钞,官钞往往折扣使用,随着和西方交流增多,国外大量银圆流入中国使用,由于它使用方便,所以很快流行开来,清政府也开始自行铸造银圆。与之相对应也铸造了铜圆,中国就开始出现不带孔的货币。此后铜圆发行越来越多,市面上带孔铜板越来越少。到了清朝灭亡前一年,清政府发行法定货币,以银圆一元为主货币,其余的有铜圆,镍币等,并废除通宝铜钱,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两千多年的铜钱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编辑/姚晟
有人会说,收铜钱多么麻烦啊,怎么不用银两。要知道中国普及银两作为货币还是明朝中期以后事情,北宋时人们还是主要用铜钱作为货币,白银、黄金一般用来赏赐或者特殊场合使用,市面上不多见。《水浒》中官府悬赏宋江赏格就是用铜钱来衡量的,宋江很值钱,捉到他要给三千贯,当时如果要去领赏钱需要雇用很多马车,因为那要有两万多斤重。更可怕是四川还流行一种铁钱,一枚(一文)铜钱可以换十枚铁钱(四川普遍使用铁钱,铜钱很少)。如果宋江在四川被抓到,去领赏钱的人看到二十多万斤铁钱是会感到很恐怖的,因为那时候没有载重汽车。
北宋时候通行的铜钱叫通宝,始于唐高宗李渊时期,上面刻着某位皇帝年号,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是贞观。那么那期间铸造铜钱就叫贞观通宝。在民间只要铜钱质地重量符合标准,并不介意铜钱的年号,因此北宋人还有用唐朝铜钱的,不过官方常常把收回的铜钱重新熔铸,因此前代铜钱还是越来越少的。
唐朝以前流行时间最长的铜钱叫五铢钱,铜钱上面并不刻皇帝年号,而是标上它的重量五铢。五铢钱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它脱胎于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秦朝的半两钱。秦朝统一后,废除其他国家如齐国像砍刀的刀币,楚国蚁鼻钱,赵国铲币等货币,统一使用秦朝的半两钱,半两钱因钱币上刻着它的重量半两而得名。
西汉初年由于国家刚刚建立,铜钱很缺乏,于是政府允许百姓自己私自铸钱,铸造钱上面刻着半两(往往达不到标准重量)。只要你有本事搞来铜、铅、锡融在一起变成黄铜,你想造多少就造多少。有的诸侯王因为掌握的矿山而发了大财,吴国和楚国正是因为钱太多了,又闲得发慌,就开始造反。虽然最后朝廷镇压了叛乱,把铸币权收回自己所有,但是民间已经流行了一大笔钱,民间私自铸造钱大多分量不足轻飘飘,有的钱薄得可以当小刀使用,一捏竟然会把手划个口子。
后来朝廷一看这么多劣质钱太不像话了。于是开始铸造新的钱币,它的重量是五铢,钱币上正面刻着它的重量五铢。中国就开始了六百多年五铢钱历史。其中王莽废除过五铢钱,如用就逮捕服劳役,甚至砍脑袋。他发行过大钱,一枚十二铢重,是五铢两倍多,但是要当五铢钱五十枚用。他还发行过错刀币,一枚小“砍刀”当五千钱用。王莽发行这些货币后,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王莽此后还多次货币改革,但是每一次都更大增加百姓的痛苦。后来东汉皇帝刘秀废除了王莽乱七八糟的货币,重新使用五铢钱。
唐朝后铸造铜钱虽不标明它的重量,但是每枚铜钱重量还是有标准的。如果这枚铜钱不符合标准,要么它使用不成,要么它就要折价使用,两枚甚至更多当一枚标准钱使用。中国铜钱有时候还没自己含的铜值钱,比如唐朝中期有的人把铜钱熔炼了造铜器,每一千文可以得六斤铜,每斤铜可以卖六百文,偷偷熔铸的人一个个都发了财,政府对此十分头疼,曾经下令除了铸造铜镜,严禁铸造铜器。还有的人提议说减轻铜钱重量发行,但是铜钱一减重,马上会引起通货膨胀,朝廷还不敢轻易这样做。
前面提过北宋四川流行过铁钱。正是由于铁钱流行让人们十分不便。于是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也就是纸币。一贯就是一交子,三年为界,时间到了按规定兑换成铁钱。十六富商一共发行了二十二次交子,后来富商财富变弱不能按时兑换交子,民间诉讼就特别多。政府就下令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政府统一在四川发行。后来纸货币发行到全国,当时由于每年发行没有定额和相应的货币储备,交子贬值得特别的厉害。
元代继承了宋代发行纸币的传统,开始还规定了发行的数量。但是后来就变成政府敛财方法,无休止发行,造成物价飞涨给人民带来诸多苦难,加快了元代灭亡步伐。明代朱元璋吸取教训,就限制了纸币的发行(纸币没有错,是要有配套的措施,如储备金制,发行额度限制等)。明朝中期后由于和西方经济来往增多,金属银大量流入,银两成了主要货币之一,中国财政结算就开始折换成银两结算。民间大宗结算也开始以银两作为货币交易,但是民间一般交易还是通宝铜钱为主,每年政府都要铸造大量铜钱。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朝中期。
清朝中期后,由于中国银两大量流失国外。清政府为了便于交易,开始大量发行官钞,由于民间不十分信任官钞,官钞往往折扣使用,随着和西方交流增多,国外大量银圆流入中国使用,由于它使用方便,所以很快流行开来,清政府也开始自行铸造银圆。与之相对应也铸造了铜圆,中国就开始出现不带孔的货币。此后铜圆发行越来越多,市面上带孔铜板越来越少。到了清朝灭亡前一年,清政府发行法定货币,以银圆一元为主货币,其余的有铜圆,镍币等,并废除通宝铜钱,自此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两千多年的铜钱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