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中,随着我国的艺术设计与国际接轨,设计系统越来越被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所影响,不断更新扩大着其形式和思想。心理学和设计的关系也在不断延伸,设计者能够准确把握其基本概念是先决条件。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艺术设计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其意义和价值。因此,明确概念并厘清它们的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平面设计;设计心理学;心理学元素;
一、关于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心理如何通过意识反作用于设计的学科。其始于19世纪末,其目的是沟通消费者与设计师以及生产者的关系,应用心理学的原则来设计,是一种心理意识在设计中得到反馈的理论。设计心理学的受众目标不仅仅包括消费者,还应该包括生产者和设计师。设计心理学一方面用已投入市场的作品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另一方面反过来利用心理学来合理地预测和改良设计。随着市场和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设计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而且肩负着提高公众审美的责任。但是,人们的精神活动是非常微妙的,每个人对于美丽和丑陋、优雅和粗俗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区别。由此可见,设计师必须学好设计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获取和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为设计服务,从而设计出富有内涵且满足受众心理的作品。
二、平面设计中心理学元素可视化的设计
1.增加平面设计的互动性
平面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一直都是客观与主观结合的产物,当人们在进行平面作品欣赏时,往往会产生感知与直觉等多方面的看法。这就意味着,受众将通过自身的感觉与经验来判断视线中的平面作品,也就要求我们在平面设计中必须重视直接表达对于观众的影响。所以设计师不仅利用单一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味觉、触觉等,再借助其他载体、媒介,可以产生出更加具有趣味性、多维化、可参与性的设计来。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的平面设计。为什么玩具、游戏、装置更让人感兴趣?正是因为它们的“有趣”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我们往往将平面设计的“趣味性”定义为作品给予受众会心一击,是依靠视觉感触带来心理变化的反应状态,有时候也表现为某种颠覆惯性逻辑的新颖视觉感受。还有的时候则提供充足的参与感,引发受众难以自禁的互动。它的表达方式各式各样,有的表现为幽默;有的表现为暗喻;所以充满魅力,天马行空,更能耐人回味。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创造性表现。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感觉是对特殊事物的反应,从物体的形态、气味等可以判断出事物的属性,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自觉地积累起来的经验。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将平面设计多维化、趣味化,一件设计作品传达给人们消息的方式不是让受众被动地去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这就是一种高级的互动。
2.要掌握受众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身体和思维都在感知着世界,外部的刺激可以使大脑获得信息,大脑在获得这些信息后进行分析,从而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设计者需要通过研究受众的心理来设计,所以有些公司会设置用户研究这个岗位,但同时也要思考设计反过来会怎样影响到受众。所以,掌握受众的心理需要是可以提高设计的影响力和质量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传统媒体,比如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都是像老师教学生一样以线性方式来提供信息和传播资讯的。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感官刺激,要让受众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乃至听觉器官得到充分的刺激,这样可以提高刺激效果。色彩刺激是一种常见的感官刺激,不同色彩设计可以进行不同的色彩诱导,例如烧烤店和咖啡店的色彩就很不一样。
3.开拓创新设计思维
设计师在保持原有设计水平之外,还要开拓创新设计思维,热爱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保持好奇心,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要经常与别人沟通来获取新的设计灵感。例如,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微博、微信等APP,作为设计师,在使用这些APP的同时,也要思考它们好用在哪里,哪些地方還可以再改善。因此设计师必须多听多看,了解多方面的知识,看待事物要有新的视角,通过新的视角,拿出新的解决方案,提升创新能力,和同事同学多头脑风暴,多涉猎一些领域,有助于开拓思维。结语平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传播领域之中,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媒介传播信息。本文浅析了平面设计中的心理学要素,包括色彩、图形、材质等,并且在这些基础上探索了心理学元素如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实现可视化,最后可以通过心理学与平面设计的结合,走进受众的心里,了解消费者的行为,设计师在帮助受众接受更好的作品同时可以起到连接受众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赵江洪编著,设计心理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梅林.图案、图形及其关系研究.包装工程,2009
作者简介
隋伟男,女,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历:本科,就读于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B1402视觉传达专业,学号0413140206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平面设计;设计心理学;心理学元素;
一、关于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研究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心理如何通过意识反作用于设计的学科。其始于19世纪末,其目的是沟通消费者与设计师以及生产者的关系,应用心理学的原则来设计,是一种心理意识在设计中得到反馈的理论。设计心理学的受众目标不仅仅包括消费者,还应该包括生产者和设计师。设计心理学一方面用已投入市场的作品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另一方面反过来利用心理学来合理地预测和改良设计。随着市场和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设计师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而且肩负着提高公众审美的责任。但是,人们的精神活动是非常微妙的,每个人对于美丽和丑陋、优雅和粗俗的观点也有很大的区别。由此可见,设计师必须学好设计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获取和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为设计服务,从而设计出富有内涵且满足受众心理的作品。
二、平面设计中心理学元素可视化的设计
1.增加平面设计的互动性
平面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一直都是客观与主观结合的产物,当人们在进行平面作品欣赏时,往往会产生感知与直觉等多方面的看法。这就意味着,受众将通过自身的感觉与经验来判断视线中的平面作品,也就要求我们在平面设计中必须重视直接表达对于观众的影响。所以设计师不仅利用单一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味觉、触觉等,再借助其他载体、媒介,可以产生出更加具有趣味性、多维化、可参与性的设计来。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的平面设计。为什么玩具、游戏、装置更让人感兴趣?正是因为它们的“有趣”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我们往往将平面设计的“趣味性”定义为作品给予受众会心一击,是依靠视觉感触带来心理变化的反应状态,有时候也表现为某种颠覆惯性逻辑的新颖视觉感受。还有的时候则提供充足的参与感,引发受众难以自禁的互动。它的表达方式各式各样,有的表现为幽默;有的表现为暗喻;所以充满魅力,天马行空,更能耐人回味。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创造性表现。心理学认为人们的感觉是对特殊事物的反应,从物体的形态、气味等可以判断出事物的属性,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自觉地积累起来的经验。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将平面设计多维化、趣味化,一件设计作品传达给人们消息的方式不是让受众被动地去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这就是一种高级的互动。
2.要掌握受众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身体和思维都在感知着世界,外部的刺激可以使大脑获得信息,大脑在获得这些信息后进行分析,从而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设计者需要通过研究受众的心理来设计,所以有些公司会设置用户研究这个岗位,但同时也要思考设计反过来会怎样影响到受众。所以,掌握受众的心理需要是可以提高设计的影响力和质量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传统媒体,比如广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都是像老师教学生一样以线性方式来提供信息和传播资讯的。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感官刺激,要让受众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乃至听觉器官得到充分的刺激,这样可以提高刺激效果。色彩刺激是一种常见的感官刺激,不同色彩设计可以进行不同的色彩诱导,例如烧烤店和咖啡店的色彩就很不一样。
3.开拓创新设计思维
设计师在保持原有设计水平之外,还要开拓创新设计思维,热爱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保持好奇心,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要经常与别人沟通来获取新的设计灵感。例如,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微博、微信等APP,作为设计师,在使用这些APP的同时,也要思考它们好用在哪里,哪些地方還可以再改善。因此设计师必须多听多看,了解多方面的知识,看待事物要有新的视角,通过新的视角,拿出新的解决方案,提升创新能力,和同事同学多头脑风暴,多涉猎一些领域,有助于开拓思维。结语平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传播领域之中,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媒介传播信息。本文浅析了平面设计中的心理学要素,包括色彩、图形、材质等,并且在这些基础上探索了心理学元素如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实现可视化,最后可以通过心理学与平面设计的结合,走进受众的心里,了解消费者的行为,设计师在帮助受众接受更好的作品同时可以起到连接受众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 赵江洪编著,设计心理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梅林.图案、图形及其关系研究.包装工程,2009
作者简介
隋伟男,女,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历:本科,就读于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B1402视觉传达专业,学号0413140206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