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可以说,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我们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美好地延伸。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所谓德育,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生命教育,就是在生命活动中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学生,去影响学生,让他们不断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也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方法让他们感悟生命的美好,提升生命力。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出幸福之花呢?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依托德育活动,浇灌生命之花
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从而珍惜生命。
1.安全教育
我们经常讨论、思索:该怎样教育学生?该引领他们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的生命意识单薄,或者生命教育缺失,这一切讨论便毫无意义。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都更为神圣。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所以我们要牢记“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我们的学生往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危险,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各种诈骗等,为此,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安全自卫的能力,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逐步提高防范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和生存本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激扬生命。
每学期,我们都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开展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组织消防逃生演练、制作“安全伴我行”警示语等活动,积极开展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征文、黑板报、朗诵比赛;利用升旗仪式宣讲生命的意义、安全的重要性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形成一种自觉行动,体验生命的珍贵。
2.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生命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支撑。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面对初入学时陌生的学校环境、学习内容的增加、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考试前后的顾虑等,或多或少会带来心理压力,严重的会诱发心理疾病。为此,我们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晨会、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集中授课,教给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告诉他们要“微笑着面对一切”,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中,也会有“知心姐姐”信箱,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小困惑匿名写下来投稿,让知心姐姐帮忙解答,通过小广播,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困惑,也帮助了有同类困惑的同学们。另外,我们针对一部分特殊学生创建了“快乐小屋”心理咨询室,给他们一片清净的空间,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发发牢骚、一吐为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留在“风雨廊”下,老师会给他留言,教给他处理的办法,也可以单独与“知心姐姐”进行沟通、交流,当面解决烦恼与不安。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奠基,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美好地延伸,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3.感恩教育
懂得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命是父母所给,生命之花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悄悄绽放。学会感恩,就是珍爱生命。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品格,我们的生命便多了许多美好。自然而然,你的生活中便也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我们每学期都会结合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表达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对伙伴、对邻居等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牢记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同学伙伴的帮助之恩等,并懂得知恩图报,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如: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主动问候老师,主动帮老师做一件事,等等。引导学生从小心怀感恩,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4.节日教育
传统节日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性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统节日不但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系统的生命归宿主题,提高了感受生命多元性的可能性,而且为生命教育搭建了体验生命整体性的平台,为生命教育直面生命冲突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通过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多渠道宣传传统节日的生命内涵,举办形式多样的“节日生命”主题活动,以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生命教育功能。
每年的清明节,学生们免不了会接触到“死亡”“祭祖”“扫墓”这类词语,我们带领学生宣读“缅怀先烈,向先烈学习”的倡议书,在网上进行“祭英烈活动”,鼓励学生学习烈士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刻苦学习,力求有所作为。我们紧紧抓住清明这一节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面对死亡,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同时加深他们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融进课堂教学,熏陶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无处不在,为了让生命教育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我校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数学、艺术、综合等多门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策略与途径,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们不仅紧紧抓住语文课文中人文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本感染,通过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走进文本中的感人事迹,知道生命的美好;还通过音乐、美术课程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熏陶,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给学生提供欣赏生活、欣赏世界万物的态度和技能,让学生学会用艺术表现生活,展现生命的精彩,感悟生命的美好。课堂上,我们对学生渗透“欣赏他人”的生命教育。如:欣赏他人的朗读、欣赏他人的回答、欣赏他人的书写、欣赏他人的习作、欣赏他人独特的思维,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展示自我,同时让别人欣赏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如语文课,我们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并没有照本宣科,单刀直入地从书本出发,而是让学生详尽地了解阿炳的身世,让学生知道阿炳的父亲是道士,母亲出身低贱,在阿炳四岁时就被迫自尽了,但是阿炳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世而自暴自弃。尤其是在他24岁双目失明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些资料无形中在告诉学生无论外部环境多么艰难,自己都要珍爱生命,不放弃自己,人生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人可以代替。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要勇敢面对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有勇气走下去,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课堂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生命教育,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把生命的概念贯彻到每一天的学习中。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实践方式,在课堂中传播生命教育观念,在教材中体现生命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强化生命教育功能,学生更容易接受,事半功倍。
三、结合社区活动,激扬生命之花
台湾著名学者纪洁芳曾说:“生命的意义是活在当下,把当下的角色扮演好,把每个意义穿起来,就是生命的意义。活在当下是很不容易的,你要非常清楚你当时的感觉,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或专心于当下,并作出正确的反应。”
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实践。只有个体用心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活力。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时,特别注重自觉拓展学生的生活环境,丰富其生活阅历,增加其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体验,从而使生命教育与生活世界相互融入,相互促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基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唯我独尊的特点,在家里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了太多的爱,他们只讲究自己的快乐,并不关注别人的感受,普遍缺乏爱心。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开展“走进敬老院、走进老人,倾听孤老心”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在活动中,学生们带去了慰问品,陪老人们谈心,给他们表演节目,为老人们收拾房间,逗老人们开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在垂暮之时的生活,从而使学生更珍惜生命,懂得把握现在。
生命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培养不出完人,却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要我们从心出发,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只有本着对每个生命个体高度负责的态度,怀着催生每颗生命种子都开花结果的崇高理想,为学生创造磨炼的机会,搭建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每一个生命才会绽放健康、幸福的生命之花!我们为此而努力!
我们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美好地延伸。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所谓德育,是一个范畴很大的概念,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生命教育,就是在生命活动中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既需要我们用一句句实话、一件件实事去打动学生,去影响学生,让他们不断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也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方法让他们感悟生命的美好,提升生命力。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力量,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出幸福之花呢?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依托德育活动,浇灌生命之花
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的生命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从而珍惜生命。
1.安全教育
我们经常讨论、思索:该怎样教育学生?该引领他们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的生命意识单薄,或者生命教育缺失,这一切讨论便毫无意义。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都更为神圣。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所以我们要牢记“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我们的学生往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危险,如火灾、溺水、交通事故、各种诈骗等,为此,我们努力培养学生安全自卫的能力,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逐步提高防范自救、互救的应急能力和生存本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激扬生命。
每学期,我们都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开展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组织消防逃生演练、制作“安全伴我行”警示语等活动,积极开展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征文、黑板报、朗诵比赛;利用升旗仪式宣讲生命的意义、安全的重要性等。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形成一种自觉行动,体验生命的珍贵。
2.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生命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支撑。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面对初入学时陌生的学校环境、学习内容的增加、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考试前后的顾虑等,或多或少会带来心理压力,严重的会诱发心理疾病。为此,我们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晨会、心理健康主题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集中授课,教给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观,告诉他们要“微笑着面对一切”,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中,也会有“知心姐姐”信箱,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小困惑匿名写下来投稿,让知心姐姐帮忙解答,通过小广播,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困惑,也帮助了有同类困惑的同学们。另外,我们针对一部分特殊学生创建了“快乐小屋”心理咨询室,给他们一片清净的空间,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发发牢骚、一吐为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留在“风雨廊”下,老师会给他留言,教给他处理的办法,也可以单独与“知心姐姐”进行沟通、交流,当面解决烦恼与不安。为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奠基,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美好地延伸,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3.感恩教育
懂得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命是父母所给,生命之花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悄悄绽放。学会感恩,就是珍爱生命。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品格,我们的生命便多了许多美好。自然而然,你的生活中便也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我们每学期都会结合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表达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对伙伴、对邻居等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牢记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同学伙伴的帮助之恩等,并懂得知恩图报,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如: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师,主动问候老师,主动帮老师做一件事,等等。引导学生从小心怀感恩,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4.节日教育
传统节日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性活动,它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统节日不但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系统的生命归宿主题,提高了感受生命多元性的可能性,而且为生命教育搭建了体验生命整体性的平台,为生命教育直面生命冲突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各个传统节日,通过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多渠道宣传传统节日的生命内涵,举办形式多样的“节日生命”主题活动,以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生命教育功能。
每年的清明节,学生们免不了会接触到“死亡”“祭祖”“扫墓”这类词语,我们带领学生宣读“缅怀先烈,向先烈学习”的倡议书,在网上进行“祭英烈活动”,鼓励学生学习烈士艰苦奋斗、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刻苦学习,力求有所作为。我们紧紧抓住清明这一节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面对死亡,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同时加深他们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融进课堂教学,熏陶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无处不在,为了让生命教育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我校将生命教育与语文、数学、艺术、综合等多门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策略与途径,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们不仅紧紧抓住语文课文中人文性较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本感染,通过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走进文本中的感人事迹,知道生命的美好;还通过音乐、美术课程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熏陶,播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给学生提供欣赏生活、欣赏世界万物的态度和技能,让学生学会用艺术表现生活,展现生命的精彩,感悟生命的美好。课堂上,我们对学生渗透“欣赏他人”的生命教育。如:欣赏他人的朗读、欣赏他人的回答、欣赏他人的书写、欣赏他人的习作、欣赏他人独特的思维,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展示自我,同时让别人欣赏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如语文课,我们在教学《二泉映月》时,并没有照本宣科,单刀直入地从书本出发,而是让学生详尽地了解阿炳的身世,让学生知道阿炳的父亲是道士,母亲出身低贱,在阿炳四岁时就被迫自尽了,但是阿炳并没有因自己的身世而自暴自弃。尤其是在他24岁双目失明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些资料无形中在告诉学生无论外部环境多么艰难,自己都要珍爱生命,不放弃自己,人生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人可以代替。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到要勇敢面对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有勇气走下去,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课堂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生命教育,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把生命的概念贯彻到每一天的学习中。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丰富了生命教育的实践方式,在课堂中传播生命教育观念,在教材中体现生命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强化生命教育功能,学生更容易接受,事半功倍。
三、结合社区活动,激扬生命之花
台湾著名学者纪洁芳曾说:“生命的意义是活在当下,把当下的角色扮演好,把每个意义穿起来,就是生命的意义。活在当下是很不容易的,你要非常清楚你当时的感觉,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或专心于当下,并作出正确的反应。”
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实践。只有个体用心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活力。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时,特别注重自觉拓展学生的生活环境,丰富其生活阅历,增加其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体验,从而使生命教育与生活世界相互融入,相互促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基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唯我独尊的特点,在家里从父母长辈那里得到了太多的爱,他们只讲究自己的快乐,并不关注别人的感受,普遍缺乏爱心。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开展“走进敬老院、走进老人,倾听孤老心”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在活动中,学生们带去了慰问品,陪老人们谈心,给他们表演节目,为老人们收拾房间,逗老人们开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在垂暮之时的生活,从而使学生更珍惜生命,懂得把握现在。
生命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培养不出完人,却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要我们从心出发,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只有本着对每个生命个体高度负责的态度,怀着催生每颗生命种子都开花结果的崇高理想,为学生创造磨炼的机会,搭建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每一个生命才会绽放健康、幸福的生命之花!我们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