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既能反映学生的平时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也显示出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它还折射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实可称之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由此看出,作文教学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如果说要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一些基础的话,那么使其产生并维持写作的兴趣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表明: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无从下笔,对作文望而生畏,造成写作能力普遍较低,进而对习作更加不感兴趣、怕作文,形成恶性循环。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变“苦差”为“乐事”,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从生活中,迁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扉,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真实情感。因此,作文就是表现在生活中。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象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竞赛、游戏等,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从阅读中,诱发兴趣
(一)点点滴滴的积累
一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总是有限的,要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社会知识、实践经验、并非事事都要亲身经历。还可以通过阅读来间接获得。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的也是平时多读书,多储存素材,写作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在阅读的基础上能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那就更好了。俗话说“好记心不如赖笔头”说的正是此意。因此我的孩子们都有一个漂亮的日积月累本子,不论是在哪里只要看到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都会在第一时间摘抄在本子上。现在的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自然如鱼得水。
(二)推荐阅读的内容
一是从学生的好奇入手推荐读物。二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三是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推荐读物。四是从教师的朗读入手推荐读物,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学会思考。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
三、多练多写,积累兴趣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勤练,写作也不例外。“文必多作而后工”它需要不断地练习、揣摩,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写作才能得心应手,“滴水穿石,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叶圣陶大师也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说到底多练多写写作的思路也就出来了。有了广泛的思路,学生就不怕写作,而且还会很喜欢写作。
四、在模仿中,体验兴趣
高尔基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茅盾先生说得更明确:“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可见,模仿别人的作文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授工作完成之后,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某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行文风格,完成一篇仿写文的写作。
现在的小孩子作文写不好,就是因为肚子里没东西,没有词汇,没有文章,所以作文要模仿。就像写字要临摹一样,自己写是永远都写不好的。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从临摹开始。实践表明,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仿写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仿写中应鼓励学生不要过多受原文的限制,而应在原文的启发下力求突破和创新,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拓宽思维界域,这样才会把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五、在鼓励中,激发兴趣
(一) 评语鼓励
叶圣陶说过:“批评不是挑剔,更多指出他的优点,更多表扬、鼓励。”老师的一句赞美之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因此,老师批改时就要用显微镜去找出其中的优点,用放大镜去宣扬其中的优点。特别是后进生,老师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表扬。即使仅仅是一个词用的好,一个句子造得好,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看到老师赞美,能逐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展示激励
可以组织学生以手抄报、办黑板报、开辟学习园地的形式,把学生好的或进步大的习作加以刊登或张贴,尽量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习作,体现成功的欢愉,并供互相学习之用。
(三)朗读激励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得到大家的重视,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要,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或者作文课前几分钟让写的好的学生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读自己的习作(或句子,或片段),赞扬习作中得佳词好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另外,每次在家长会上,可以将写得好的习作让学生自己朗读。这样,家长脸上有光,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荣誉。其他学生则会暗下决心,急盼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下次也有这样的表现机会。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的确,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小学作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实行兴趣迁移、诱发、积累、体验、激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乐在其中,勤于动笔,使学生想写、爱写、善写作文。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做好方法。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如果说要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一些基础的话,那么使其产生并维持写作的兴趣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写作文的小学生而言,要教他们如何写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表明: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无从下笔,对作文望而生畏,造成写作能力普遍较低,进而对习作更加不感兴趣、怕作文,形成恶性循环。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变“苦差”为“乐事”,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从生活中,迁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扉,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真实情感。因此,作文就是表现在生活中。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象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竞赛、游戏等,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从阅读中,诱发兴趣
(一)点点滴滴的积累
一个人的生活,实践活动总是有限的,要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社会知识、实践经验、并非事事都要亲身经历。还可以通过阅读来间接获得。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的也是平时多读书,多储存素材,写作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在阅读的基础上能把文章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积累好词好句那就更好了。俗话说“好记心不如赖笔头”说的正是此意。因此我的孩子们都有一个漂亮的日积月累本子,不论是在哪里只要看到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都会在第一时间摘抄在本子上。现在的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写作自然如鱼得水。
(二)推荐阅读的内容
一是从学生的好奇入手推荐读物。二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三是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推荐读物。四是从教师的朗读入手推荐读物,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孩子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读者,就要让他们边阅读边学会思考。二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三是鼓励学生应用于实践。
三、多练多写,积累兴趣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勤练,写作也不例外。“文必多作而后工”它需要不断地练习、揣摩,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写作才能得心应手,“滴水穿石,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叶圣陶大师也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说到底多练多写写作的思路也就出来了。有了广泛的思路,学生就不怕写作,而且还会很喜欢写作。
四、在模仿中,体验兴趣
高尔基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茅盾先生说得更明确:“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可见,模仿别人的作文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授工作完成之后,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某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行文风格,完成一篇仿写文的写作。
现在的小孩子作文写不好,就是因为肚子里没东西,没有词汇,没有文章,所以作文要模仿。就像写字要临摹一样,自己写是永远都写不好的。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是从临摹开始。实践表明,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方面,仿写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仿写中应鼓励学生不要过多受原文的限制,而应在原文的启发下力求突破和创新,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拓宽思维界域,这样才会把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五、在鼓励中,激发兴趣
(一) 评语鼓励
叶圣陶说过:“批评不是挑剔,更多指出他的优点,更多表扬、鼓励。”老师的一句赞美之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因此,老师批改时就要用显微镜去找出其中的优点,用放大镜去宣扬其中的优点。特别是后进生,老师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地加以表扬。即使仅仅是一个词用的好,一个句子造得好,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看到老师赞美,能逐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展示激励
可以组织学生以手抄报、办黑板报、开辟学习园地的形式,把学生好的或进步大的习作加以刊登或张贴,尽量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习作,体现成功的欢愉,并供互相学习之用。
(三)朗读激励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得到大家的重视,为了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要,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或者作文课前几分钟让写的好的学生朗读,特别是让后进生读自己的习作(或句子,或片段),赞扬习作中得佳词好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另外,每次在家长会上,可以将写得好的习作让学生自己朗读。这样,家长脸上有光,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荣誉。其他学生则会暗下决心,急盼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下次也有这样的表现机会。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的确,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小学作文教学与《语文课程标准》紧密结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爱好的条件,实行兴趣迁移、诱发、积累、体验、激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乐在其中,勤于动笔,使学生想写、爱写、善写作文。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做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