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众贤使能的育人之道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子对于贤能人才的价值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对人才的使用也具有独到之处,了解墨子众贤使能的育人之道,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开阔经营视野,拓展经营思路,更好地应对挑战与机遇。
  ◎让众贤:让人才多起来
  《亲士》篇云:“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主政者却不能蓄纳贤士,那就要亡国了。发现贤人却不急于举用,贤人就会怠慢其国君。没有贤才就不能处理危难,没有贤才就不能与之谋虑国事。怠慢贤才、忘记良士,而能使其国家保存的事,从未有过。贤人对于国家是如此重要,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尚贤上》篇云:“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意思是说,若国家拥有众多贤良人士,那么国家的治理就厚实、稳固;若国家拥有的贤良人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理就薄弱、动荡。因此企业的经营者首要任务,是使贤良人士增多。
  ◎墨子眼中的贤士
  墨子关于能人贤士的概念是广义的,在对人才的认识方面,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墨子思想中的贤士能人,可以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之类,也可以是善射善驾之士;既可以存在于国之富贵人之中,也可以存在于农与工肆人之中。他说:“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墨子还有句名言:“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意思是:做官的不能永远富贵,而民众也不会永远贫贱。对有才能的人就举拔他们,对没有才能的人就撤下来。
  在墨子眼里,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管他出身多么微贱,国家都要起用他,重用他。反对血统门第世袭的“任人唯亲”的举官制度。 墨子的“尚贤”思想把贤人的范围从儒家的“在位或不在位的君子”扩大到“贱人”阶级,即农夫、手工业者,甚至屠夫,强调只要有才能,就是贤人。
  ◎在实践中选拔人才
  在人才的选拔上,墨子主张在实践中选拔人才。墨子认为,在实践中选拔,不单要对被选拔者察“其言”,还要观“其行”;要考查“其得义”,还要考核“其思虑”。这样才能全面衡量出一个人是否真是贤者。这些都是“慎予官”的体现,其实就是任前的考察与试用。
  ◎使之能 :让人才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了让人才创造更多的价值,墨子在人才的使用上给出了五个原则,非常值得借鉴:
  强说人原则
  墨子原文有一句话:“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 人莫之知也。”意思是现在一心向善的人很少了,不主动跟别人说,别人是不知道的。如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如果不向员工宣传,员工是不能深刻理解的。在“强说人”这点上,有一个企业做的非常棒,那就是IBM。IBM有着极其出色的员工培训体系,在公司的新员工培训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无论你进IBM时是什么颜色,经过培训,最后都会变成蓝色。”这意味着,每一名进入IBM的员工都会在经过培训后,接受IBM统一的价值观。一句话如此形象地说明了IBM强大的企业文化与高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分工筑墙原则
  墨子对人才的使用上将其合理分工,这有利于技术的熟练掌握,使劳动效率提高,“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比如筑墙,分为筑、填土、挖土。
  因需因才施教原则
  墨子在人才的培育上做到了因需、因才施教。墨子云:“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成也。”墨子根据教育对象个性、爱好、志趣的差异,挖掘弟子潜力,发挥弟子特长,分别施加教育。墨子的这一主张用到企业管理中:因企业需评估未来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标准,然后因个人才能挑选合适的有潜力的人进行培养。
  量力所能至原则
  墨子说:“夫知者,亦必量力所能至。”墨 子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教学进度快慢得当,深浅得当。这样才能够使能力不同的学生,做到“深者深求”与“浅者浅求”,做到可能“成学”者成学,可能“成射”者成射。
  行为本原则
  墨子云:“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以致用。朱熹,曾经提到读书有六法,其中第四法是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意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读书学习与实践应用起来,学终究是要用的,学习的成效如何,也要靠实践来检验。企业在用人上不能只注重学历,更要看重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
  企业经营者如果能践行“众贤使能”的墨子思想,以古鉴今,真正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让员工各得其所、人尽其才,那么企业定会常青。
  编辑/许宏
其他文献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在线调查显示,85.7%的受访者肯定当下社会需要君子人格,71.0%的人认为君子人格可以重构国民道德与价值观。与之相对应,89.0%的人直言当下社会“君子”少见。  “君子”概念超越时代局限,常说常新,有人甚至将“君子之道”视为医治市场经济环境下诸多现代病的济世良方,并倡言我们的社会要创造一个成全君子的制度环境,让君子更容易成功,而不是做君子更容易吃亏。  考察“君子”“
期刊
一般来说,明亮干净的镜子,照到什么就自然而然地反射什么,而不会把在镜子反射范围外的事物(如镜子身后的事物)反射入镜子中去,而对这个正常现象,我们可以说成:无镜外之物。  同样地,当我们让本心如同镜子一样反映客观事物,而不存在反映客观之外的事物,我们可以说成“无心外之物”。反之,本心明明反映这个人丑,却因某种亲疏关系或是私欲,说这个人美,那就是不如实反映事物的特性,而反映了事物之外或者说是事物不存在
期刊
心学之法,今于天下缪传久矣。吾尝求破人之桎梏,拆人之藩篱。或为初学者指其通路。故作此文以述心学之法。  心学之法,利根之人必先参透何为心即理。  若按字面意思翻译:本心即天理。常人所理解的也是这般含义。而后推出致良知的合理性,人为致良知是除私欲,还原本心也就是人之初心所用。而又把知行合一解作知行一致或为知行一体。但如此一来,实则是把知行合一于心学的体系中割裂了。  但实际上又是如何的呢?“心即理”
期刊
讼卦,上卦乾为天,下卦坎为水,天西转与水东流背向而行,像人与人不和而争辩。讼象征争辩争论,含诉讼之义。当不易和解时,便会导致诉讼。  《说文》中对讼卦的解释是:“讼,争也。”前面的蒙卦处于事物的生长期,生长期需要饮食营养,于是发生了争夺,诚信的原则便失去了,怎么解决问题,只有进行诉讼了。讼卦的卦画 与需卦的卦画 相似,都是两个阴爻四个阳爻,只是排序正好相反,讼卦上卦为乾为天为阳,其
期刊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王阳明全集》之“知行录”对陶行知先生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知行合一”哲学学说对其影响深远。  ◎渊源  陶行知出生在皖南歙县,这里也是王阳明的故乡,陶行知十分崇拜王阳明。早在1910年就读金陵大学时,他就开始研究并信奉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陶行知在情感上认同王阳明心学后,将“知行合一”视为其的精髓,1912
期刊
王阳明有一首诗叫作《蔽月山房》,诗中写到:“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虽然和《两小儿辩日》一样说的是些理趣,然世人独见王阳明心学在哲学、史学中的地位,却不知王学左派对明代文学的影响。隔着哲学史学这两座大山,便不见文学中的心学;隔着唐诗宋词这两座大山,便不见明代中晚期文学这轮圆月;哪知山小月阔,风景一般美好。  ◎管中窥豹:诗中心学  《忆诸弟》是王阳明在回到
期刊
◎引子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有过写诗的经历,它其实不一定是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也许是一封信,也许是一段日记,它也许是在生命当中动情过的那一个刹那留下的几个句子,我们称它为诗,这些句子是一个活过的生命留在天地之间最动人的几个句子。偶然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我大学时写过诗,可是后来就停止了。诗的年龄是在什么时候停止的成了我后来很好奇的一件事,那或许是人内心最私密的一个部分,那一心境一直保有在那个地方
期刊
提到心学,大多数人的认识恐怕是官方对他的定性,叫做“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听起来确实感觉有点西学所说的“唯心”的感觉,但是略加深入了解的就会知道这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这种并未深入了解就用西学概念解释国学的行为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笔者认为,会产生这种误解,其根本在于心学中关于“心”的定义。  这个学派称为“心学”,这个心字想必是非常重要的吧?究竟什么是心学中所说的“心”呢?
期刊
一生极重践履的阳明,本身就像只鞋。这只鞋上插着高贵的权力意志的权杖。形成心学的倒T字型结构——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钻不出地平线的大众的正T字型。他的“致良知”功夫就是要你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的无限地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拔着头发离地球的是阿Q,当缩头乌龟的是假洋鬼子,只是鞋而无权杖的是读书没有悟道的士子,只耍权杖而不愿当鞋的是政治流氓——那个意志不是高贵的权力意志,只是反人
期刊
这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  这是代表着权力、信仰和尊贵的符号和象征  然而,当它们重现天日的时候,曾经是如此残破不全  是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  为了解开青铜器修复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之谜,我们探访了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贾文忠先生。贾文忠先生告诉我们,他从事青铜修复手艺的父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了很多修复后的青铜器照片,现有20多件存在海外的博物馆中。 如今,贾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