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初中化学实验考核试题想到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初中化学实验考核试题《酸的性质》中有一道酸(稀硫酸)跟金属氧化物(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操作题,我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在观察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后,我深受启示,这些启示值得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加以引到和启发。
  题目要求是:第一步给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铜,然后再滴入约2ml的稀硫酸,观察反应以后的现象;第二步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实验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三种不同的实验现象。按照上述两步实验操作,第一种可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第二种可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第三种可观察到试管中黑色粉末不溶解,静置后试管上层为无色溶液。为什么同一个实验操作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呢?那么到底哪一个实验现象是正确的呢?同学们在做完实验之后通过交流与讨论,认为第一种操作的现象是正确的。原因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溶液,而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会看到试管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第二种是向装少量氧化铜的试管中误加入了稀盐酸,由于稀盐酸跟氧化铜反应会生成氯化铜溶液,而氯化铜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会看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第三种是向装少量氧化铜的试管中误加入了无色酚酞试液,由于酚酞与氧化铜不反应,所以会看到试管中黑色粉末不溶解,静置后试管上层为无色溶液。
  是不是这样的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实验操作考核完之后,我让一名同学给大家演示了上述三种实验操作,结果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确实如此,大家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叹。为此,我及时引导同学们说,虽然少数同学的实验做错了,但是我们不能悲观丧气,因为我们还可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受到一些启示,成为我们今后成功的经验。
  启示一: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在做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看清试剂的标签,不能加错试剂,否则就会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同学在考试答题时不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结果会做的题往往做错了,由于自己的粗心马虎,悔恨不已。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啊!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启示二:要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在该实验中为什么自己得到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呢?通过反思和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可见反思的重要性。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既要反思成功的经验,也要反思失败的原因,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我们都认真反思它,这些都会成为我们今后成功的经验,也是提高我们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启示三:要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
  通过该实验操作之后,我们可以知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铜溶液是浅绿色的。这为我们后续复习物质推断题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归纳整理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我想这一点同学们在化学学习中深有体会,我不再赘述。
  启示四:要养成沉着冷静的习惯。
  在实验考核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一走进考场,过分紧张胆怯,向试管里滴加酸(或碱)液时,手不断的晃动,将酸(或碱)液滴加到试管外面去了,甚至有个别同学由于用力过大,竟将试管用手捏破了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同学有怯场的心理反应。我想,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平时训练时他们没有认真训练,操作技能不熟练;另一方面同学们心理压力过大,胆小,怕出现失误,结果反而失误更多。所以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对于这些同学,教师要多和他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和其他同学多交流、多表达,克服他们胆小怕事的心理。逐步养成一个沉着冷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下面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第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想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的情境,为良好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师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等。  一、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能力  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用自己掌握的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学会“自学”是一个重要方法。初中化学课本里不少章节,内容比较通俗易懂,由教师拟写自学提纲,学生进行自学
期刊
【摘要】化学教学既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初中化学教学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课堂效率来源于两个方面: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有效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但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共九个多月时间,要想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向课堂要效率
我们常听到有的老师感叹:“我不怕学生笨,就怕学生不想学。”我认为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它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寻求正确结论,我做了一定的尝试。  一、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中学生都爱听有趣的故事,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谚语等,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
期刊
该实验在以往创伤性骨关节病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创伤性骨关节病模型,对创伤后颞下颌关节病变情况进行病理、超微结构、骨钙素的动态观察;探讨创伤后不同时期血清和滑液中骨钙
【摘要】在探究海波熔化的实验中经常出现温度计的读数尚未达到熔点时,海波已开始熔化,在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读数仍继续上升等现象。这样的实验现象不明显,读数实时性差,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些情况经大量实验总结了几种方案。通过实验仪器的改进和替代解决了海波熔化时受热不均匀和熔化时间太短的两大难题。  【关键词】海波熔化实验温度熔点改进替代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标物理教材中,“海波熔化”
【摘要】所谓动态平衡问题,就是通过控制部分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从宏观上看,物体是运动变化的,但从微观上理解是平衡的,即任一时刻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常有两种精思妙法,即解析法与图解法。  【关键词】平衡条件解析法图解法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辅助圆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是指力的作用点或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摘要】生物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但是生物的术语很多,比较抽象,需要在把生物教学带到实验室,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勤于发现,本文从中学生物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现代教学方式的改变,其中兴趣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应用,使得生物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教学中学生物生物教学应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讲述式的教学方法。这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产生良好效果,一方面是因为以前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