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仿佛在与自己对话。伴随着文字,我一遍遍地叩问、反思:我将要做一名什么样的青年教师?
一、做有梦想有追求的教师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真、美。”
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是一批会做梦的人。如果没有梦想,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我们的后代也就不会有童年、少年和青年。如果只是有了猪栏式的理想,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都如此,那培养出的学生呢?没有了梦想与追求,也就没有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二、做心中有阳光的教师
上课的时间,老师总是喜欢板着面孔,学生认认真真,才是一堂“扎实”的课。其实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阳光又真诚。
前一段时间,上作文讲评课,我给同学们读了一篇范文,张洪琛同学写的《父母的爱》,其中一件小事是,洪琛晚上生病,父母急忙送他上医院。昀舒说了句“还没穿上衣服呢?”大多学生一下子没回过神来。我反应过来,反问说:“是不是还要穿上袜子?”有同学听明白了,哈哈大笑。然后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更活跃起来。
正如吴老师所说,语文课中,学生高兴、激动,或者感慨、疑虑,这些情感思维活动,都会促进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看上去,课堂乱了,其实这是课堂上的阳光,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闪光点。教师心中有阳光,课堂就有阳光,学生就有阳光。这样才是温暖的、真诚的教育。
三、做培养学生对学科热爱的教师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不可能由一名教师担任整个阶段的学科教学。可如今,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刚换了老师,不适应。”“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不愿意学这门课。”等等。从吴老师分析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些情况,不排除一些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来分析,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爱,只是让学生适应了你的教学,并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排异性,没有向学生有效地介绍学科的内涵,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稳定的,那产生上面所说的一些非议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中一定会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即使换了学生不熟悉的老师,即使所换的教师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学生仍然以高度的热情去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但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高度来引领和把握。
把握的能力来自哪里?还是源于不断地读书、学习,做一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和写作者。
四、做播下善良的种子的教师
现在,我们常常慨叹:孩子对老师的话没有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尊崇了。我们上学的时候,要是没完成作业,就不敢到学校;老师一批评,就担心得不得了。可现在的孩子,没完成作业,似乎没有什么压力。老师说的话,一会儿就放到耳朵后了。是学生变了?老师变了?还是时代变了?
吴老师说:一名青年学生,如果对知识,对人类的文明积累,对他的教师,对他受过的教育没有任何敬重,他走上社会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没能让善良长成一棵笔直的树,那么,心灵深处早晚会开出一朵恶之花。
是呀,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可“师道尊严”却似乎慢慢被人遗忘。我们不排除社会的因素。我们要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播下“师道尊严”的概念,并呼吁社会,关注这种隐性问题的存在,从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依然心绪万千。钱理群教授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我要把教育事业做为我毕生的追求,投入我的满腔热情,充满兴趣地工作,做一名出色的专业的青年教师。
一、做有梦想有追求的教师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真、美。”
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是一批会做梦的人。如果没有梦想,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我们的后代也就不会有童年、少年和青年。如果只是有了猪栏式的理想,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都如此,那培养出的学生呢?没有了梦想与追求,也就没有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二、做心中有阳光的教师
上课的时间,老师总是喜欢板着面孔,学生认认真真,才是一堂“扎实”的课。其实老师应该在课堂上阳光又真诚。
前一段时间,上作文讲评课,我给同学们读了一篇范文,张洪琛同学写的《父母的爱》,其中一件小事是,洪琛晚上生病,父母急忙送他上医院。昀舒说了句“还没穿上衣服呢?”大多学生一下子没回过神来。我反应过来,反问说:“是不是还要穿上袜子?”有同学听明白了,哈哈大笑。然后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课堂气氛更活跃起来。
正如吴老师所说,语文课中,学生高兴、激动,或者感慨、疑虑,这些情感思维活动,都会促进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看上去,课堂乱了,其实这是课堂上的阳光,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闪光点。教师心中有阳光,课堂就有阳光,学生就有阳光。这样才是温暖的、真诚的教育。
三、做培养学生对学科热爱的教师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不可能由一名教师担任整个阶段的学科教学。可如今,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刚换了老师,不适应。”“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不愿意学这门课。”等等。从吴老师分析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些情况,不排除一些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来分析,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爱,只是让学生适应了你的教学,并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排异性,没有向学生有效地介绍学科的内涵,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盲目的、不稳定的,那产生上面所说的一些非议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在教学中一定会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即使换了学生不熟悉的老师,即使所换的教师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学生仍然以高度的热情去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但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高度来引领和把握。
把握的能力来自哪里?还是源于不断地读书、学习,做一名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和写作者。
四、做播下善良的种子的教师
现在,我们常常慨叹:孩子对老师的话没有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尊崇了。我们上学的时候,要是没完成作业,就不敢到学校;老师一批评,就担心得不得了。可现在的孩子,没完成作业,似乎没有什么压力。老师说的话,一会儿就放到耳朵后了。是学生变了?老师变了?还是时代变了?
吴老师说:一名青年学生,如果对知识,对人类的文明积累,对他的教师,对他受过的教育没有任何敬重,他走上社会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没能让善良长成一棵笔直的树,那么,心灵深处早晚会开出一朵恶之花。
是呀,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可“师道尊严”却似乎慢慢被人遗忘。我们不排除社会的因素。我们要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播下“师道尊严”的概念,并呼吁社会,关注这种隐性问题的存在,从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合上《致青年教师》一书,依然心绪万千。钱理群教授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我要把教育事业做为我毕生的追求,投入我的满腔热情,充满兴趣地工作,做一名出色的专业的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