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樱花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初,母亲接到一个电话之后告诉我们,有远道客人拜访。那天母亲慎重其事,准备了一桌子的菜,又几次跑到门口恭候。
  我们都在心中诧异,平日冷静而不太会激动的母亲,是什么客人令她如此张罗。远道的客人终于来了,她个子不高,脸色非常白皙。她仪表端庄,说话声音轻轻细细。她比母亲年长得多,身体也似乎有点虚弱。
  母亲向我们介绍,让我们称她“沉樱阿姨”。原来她1948年去了台湾,后来又移居美国。母亲与她已经一别三十多年了。
  时空向前推移。那是1941年8月10日,重庆乡间的幺店子;那个溽热的八月天的中午,在那所孤楼上,父亲靳以刚写完他的长篇小说《前夕》。父亲
  余虽隶籍荆州,然自父辈即流寓他乡,向慕桑梓之情,无时或已,惟乡邦文物,实未曾识而熟谙。发皇潜德,力所不及,爰缀数语,以申游子拳拳怀土之忱。
  庚辰年大暑后五日这样描述道:
  那正是大热天,中午的太阳吊在空中炙烤着,我一身都湿透了,把笔向桌上一丢,便跑到××那里去,好像喘不过一口气来似的和她说着:
  “我完了,我完了……”
  “什么完了?”
  “我的长篇,我的……”
  不等我再说下去,她早已伸出她那揉面的手,握着我那满是汗水的手,由衷地笑着:
  “我恭贺你,我恭贺你!……”
  挂在脸上的汗珠纷纷地落下,因为我也笑了,她就赶紧送给我一张毛巾,使我能好好揩拭一下,免得总是那么湿润。她是我们一个姐妹般的可敬爱的朋友,她能了解我,知道我并不夸大自傲,她所恭贺的并不是它的空言的伟大,而是三年间不断的辛苦的工作。
  文中的“她”,正是沉樱。那时她的丈夫梁宗岱先生,正与父亲一起在内迁的复旦大学任教。那年,因学校所在地黄桷树镇屡遭敌机轰炸,父亲与沉樱、梁宗岱夫妇,还有其他几位复旦教授连同家眷,就一同迁居到这个更为偏僻的幺店子,大家在这座属于当地乡绅的大楼房里分室共居,同甘共苦。
  时空再往前追溯一年有余,那时的父母正迎来他们的头生子。二十刚出头的母亲什么也不懂,她是为了离开孤岛上海,而与父亲偷跑到内地的。产后的母亲手足无措,正在思念远方的双亲时,沉樱就像一位慈爱的大姐,来到母亲身边。她天天跑来照料母亲,还变着花样,为母亲烹制不同的饭菜。那些香喷喷的鲫鱼面,腰子面,令置身穷乡僻壤的母亲体验到亲情和温暖。母亲赞叹沉樱那一双灵巧的手,难忘她为刚出世的我的哥哥缝制的许多婴儿衣袍,还有她用碎花布做出的一双双可爱的婴儿鞋,排列成行,犹如艺术品一般。这令年轻的母亲很受感染。沉樱,正如父亲所说,是“一个姐妹般的可敬爱的朋友”。
  缘于这段经历,母亲那天才会如此激动。
  沉樱来访不久,我们收到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沉樱译作《女性三部曲》。这是她离开大陆后的部分译作,内收不同国
  家的三个中篇,其中有我喜爱的屠格涅夫的小说。因我对屠氏作品早已烂熟在心,所以没加在意,就把书随便放置书架。没曾想,一天,年幼的妹妹告诉我说,书,好看极了!我立刻拿出翻阅,竟一口气读完。我学的是英文专业,从事的是外文编辑,而眼前沉樱的译本,竟是我所读过文笔最优美最流畅,而且感觉也最切合原文的。我反复阅读,爱不释手,后来实在好奇,就用她的中译文去还原英文,居然很容易做到,再找出英文本对照,禁不住大声惊叹。后来才知,沉樱在每篇小说翻译之前,都要先为孩子们讲述多遍,等到故事在脑中全部融会贯通,才拿笔写下。试问这样的翻译,当今还有几人会做?
  自1928年以《回家》成名于文坛的沉樱,一生从未放下手中之笔。纵使人生坎坷,生活艰难,她对于文学世界的美丽追求,始终执着不变。她,正像当初为自己取名“美丽的樱花”所憧憬追求的,一直在文坛美丽地绽放,至今令读者流连。
  
  (本文编辑:李 焱)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对于语文教学这件事,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在原有思维里固执地踱步,似乎选择性遗忘“统编教材”已翩然而至的事实,总会在这样的误区里回旋:统编教材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可我们还是一篇一篇地教,缺乏整体计划与责任分工,教学后留给学生更多的是课文内容的碎片,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更不用说让其成为独立而成熟的阅读者了。   《温州市初中教学新常规》中有段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话
黄侃五十岁再著书的缘由    近读《量守庐学记》及续编,对黄侃先生的生平与学术略有所知。他的弟子们几乎都谈到这样一件事,1935年,黄侃(字季刚)在南京做50岁生日(实年49岁),他的老师章太炎赠给他了一幅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太炎先生是催他写书,他却认为是谶语。因为上联末字是“命”,下联“黄绢”用的是《世说新语·捷悟篇》杨修的故事,“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上下联合起来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及与企业相关的制度(包括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有着深深的纠缠。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全局中绕不开的话题。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方面,包括社会各阶层,对这项改革的关注度和争论程度都超过任何一项改革。正因为如此,由贵州大学副校长章迪诚教授编撰、中国工人出版社新近出
这期《咔嚓》比上一期的质量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内容的选择和排版。强调内容和排版,因为封面实在是煞风景。封面上的女士怎么看都感觉不太像受过正规教育的良家妇女。人的位置也安得不是地方,我正在考虑给书包张书皮,实在找不到地方下手拿书。  用镜头表现一个主题,不同作者会有不同的创意。比如“性”,差的直接图解拍裸体,中等水平像王小慧《花之惑》想把“性”表现得空灵,却很朴实地硬生生用性把好好的花给糟蹋了。水平高
马凯同志的《心声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这本诗集是在前一本《马凯诗词存稿》的基础上又增补了39首诗汇编而成。这39首诗基本上是近年新作,《心声集》因增补了39首诗,其时代感更强,内容更有分量和价值。  这39首新增补的诗,记述了这个时代的人与事,记述了马凯同志的所思所想,其内容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而作,为2008年抗震、抗雪而作,为国际上的风云变化而作,为人生感悟而作。
《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的生命历程。    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会有一批奇人异士走上历史的前台,明末清初也不例外。不过,对张竹坡而言,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已渐行渐远,因朝代鼎革而带来的风云激荡也早已尘埃落定。康熙皇帝的个人统治虽然刚步入轨道,但清朝廷对于思想文化的整肃已初露端倪。晚明士人的自由放任与行为狷介也显然不再适合这个“大一统”的帝国时代——张竹坡正是在这个不合时宜的年代开始了自己不合时宜的人生旅途
当下的儿童文学出版无法回避市场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儿童文学与市场还是呈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后,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完全不能超然于市场之外了。  以往,作家们在创作时是不太顾及或很少顾及市场反馈的。我写我的,市场是否接受与我何干?如今,恐怕很少有作家创作时会全然不介意市场的存在了。从一吐为快到尊重读者,从无视市场到在意读者,这是市场化进程中文学发展的必然。中国的儿
经过高一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结合疫情前期上海各区县针对统编本高一语文教材的教研活动;同时,借鉴疫情期间上海空中课堂各校名师的示范课程,针对统编本新教材的单元设计,笔者进行了相关方法与经验的归纳,并且在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加以实践。本文以此为例,将相关实践与反思进行交流。   一、更新教学设计理念,立足单元整体   统编本高二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共包括6篇经典文本,具体为《〈论语〉
《百合花》是一篇集女性作家细腻柔美的情感风格和革命作家深沉真挚的情感特点于一体的优秀小说。探究这篇小说的情感内蕴,人们习惯从意象,如百合花、野菊花等入手,逐渐深入展开。但文中的另一重要意象——毛竹却常常被忽视。   文中虽只有三处提及毛竹,但它草蛇灰线,贯通全文。特別是小说收笔在“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可见作者对毛竹意象的重视。笔者认为,毛竹是作者精心设计,用以引导读者接近小说主
一本书引起的争论  中国人一百年来为何跪在西方人面前?“唯西方马首是瞻”的西化时代何时终结?中国人怎样在精神上站起来,平视西方,将中国崛起的大趋势变成现实?2010年伊始,沉寂12年的著名学者摩罗推出新书《中国站起来》,反思中国百年西化史,发出新时代振聋发聩的呐喊“中国要么崛起为世界的榜样,要么沦落为公共食堂”,呼吁中国人从西方崇拜的迷信中醒来,对中国洋奴精英进行一次新的思想启蒙,挺起脊梁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