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会计领域诚信失范分析入手,论述了树立会计诚信的意义及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诚实机制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会计人员树立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根据有关方面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贵州省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会计诚信失范原因分析
1、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经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出于不同的动机,在会计上做假的手段也因动机不同而不同:(1)为了业绩考核、发行股票等目的,采取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做法,将利润做大;(2)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采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等做法,将利润最小化;(3)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4)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采取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等手段,进行利润清洗;(5)当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组时,为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通过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等手段,高估资产;(6)企业借款或发行债券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采取账外账、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等做法,低估负债。
2、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3、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
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4、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当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意智育,忽视德育。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上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三、会计人员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做老实人,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老实话,要求会计人员说话诚实,是一说一,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办老实事,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总之,会计人员应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能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
以企业为例,如果向竞争对手泄露了产品配方、程序、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商业秘密,就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在不适当的时间、以不适当的方式泄露上市公司的利润情况、经营状况等商业秘密,会对广大的股票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属于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对内部管理活动的泄密,可能会影响管理效果,使单位管理层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此外,会计人员也应保持必要的警惕,防止无意泄密。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诚实守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客户时应谨慎,不要一味地追求营业收入,迎合客户不正当要求,接受违背职业道德的附加条件。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
四、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人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1)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2)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3)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2、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以及企业信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
3、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建设
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总体来说,信誉不高,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对会计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使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4、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所以对未来应持乐观态度。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必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李海波:会计学原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诚实机制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会计人员树立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根据有关方面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贵州省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会计诚信失范原因分析
1、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经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出于不同的动机,在会计上做假的手段也因动机不同而不同:(1)为了业绩考核、发行股票等目的,采取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做法,将利润做大;(2)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采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等做法,将利润最小化;(3)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4)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采取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等手段,进行利润清洗;(5)当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组时,为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通过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等手段,高估资产;(6)企业借款或发行债券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采取账外账、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等做法,低估负债。
2、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3、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
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4、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当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意智育,忽视德育。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上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三、会计人员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做老实人,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老实话,要求会计人员说话诚实,是一说一,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办老实事,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总之,会计人员应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能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
以企业为例,如果向竞争对手泄露了产品配方、程序、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商业秘密,就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在不适当的时间、以不适当的方式泄露上市公司的利润情况、经营状况等商业秘密,会对广大的股票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属于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对内部管理活动的泄密,可能会影响管理效果,使单位管理层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此外,会计人员也应保持必要的警惕,防止无意泄密。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诚实守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客户时应谨慎,不要一味地追求营业收入,迎合客户不正当要求,接受违背职业道德的附加条件。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
四、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人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1)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2)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3)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2、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发挥法律和行政力量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以及企业信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
3、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建设
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总体来说,信誉不高,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对会计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使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4、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所以对未来应持乐观态度。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必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李海波:会计学原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