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把培养一支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摆在教育教学改革突出位置来抓,使学院成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
一、坚持“专兼结合、内外并重”,不断发展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培养提升在岗教师。我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教学与教辅人员进修培训学习管理办法》。对于理论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对于实验实训课教师,重点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同时,设置了教学培训岗、生产实践岗、科研技术服务岗三类工作岗位,让专任教师定期在这三类岗位之间循环流动。
(二)大力引进专职教师。学院制定了《优秀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注重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任教。
(三)柔性引进兼职智力。先后从东风柳汽、柳工集团、柳钢集团等大型企业中聘请了223位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兼职系主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和兼职德育辅导员,并建立了3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构筑“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平台
(一)实施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聘请国内对高等职业教育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各专业也结合实际开展二次培训,组织在岗教师团队与兼职教师群体召开人才培养分析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师人人参与的说课大赛、教育技术大赛、软件大赛等教学竞赛活动。
(二)实施操作技能提升工程。每年都选派“双师型”教师带领实习生,到协议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锻炼,着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采取分段、半脱产、脱产等形式进行每两年不少于10周的挂职学习。
(三)实施名师结对帮带工程。学院组织了71位学有所长、教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师,与来自本院、外校、企业的31名优秀指导教师结为师徒关系,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三、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切实增强“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驱
(一)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将课程按照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划分为精品课、优质课、合格课、不合格课四个等级。采取“三评一核” 的评定方式,即精品课课堂教学质量等级根据学生评价、系部评价、学院评价和全院公开复核确定;优质课课堂教学质量等级根据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系部评价和全系公开复核确定。
(二)创新管理机制。学院制定和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和《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条件、选拔程序、工作职责、工作待遇、工作条件和考核办法等内容。建立了高效的课程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青年教师传帮带、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三)创新激励机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按照同级在岗人员标准发给津贴;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按获得证书级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在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中获得优质课和精品课教师,分别提高课酬20%、50%;明确规定团队负责人的津贴按团队工作考核结果确定等级。根据兼职教师的优势特长、时间和活动空间组织安排工作,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每年都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
一、坚持“专兼结合、内外并重”,不断发展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培养提升在岗教师。我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教学与教辅人员进修培训学习管理办法》。对于理论课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对于实验实训课教师,重点对他们进行理论培训,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同时,设置了教学培训岗、生产实践岗、科研技术服务岗三类工作岗位,让专任教师定期在这三类岗位之间循环流动。
(二)大力引进专职教师。学院制定了《优秀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注重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任教。
(三)柔性引进兼职智力。先后从东风柳汽、柳工集团、柳钢集团等大型企业中聘请了223位董事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兼职系主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和兼职德育辅导员,并建立了3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构筑“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的平台
(一)实施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聘请国内对高等职业教育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各专业也结合实际开展二次培训,组织在岗教师团队与兼职教师群体召开人才培养分析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师人人参与的说课大赛、教育技术大赛、软件大赛等教学竞赛活动。
(二)实施操作技能提升工程。每年都选派“双师型”教师带领实习生,到协议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锻炼,着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采取分段、半脱产、脱产等形式进行每两年不少于10周的挂职学习。
(三)实施名师结对帮带工程。学院组织了71位学有所长、教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师,与来自本院、外校、企业的31名优秀指导教师结为师徒关系,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三、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切实增强“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内驱
(一)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将课程按照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划分为精品课、优质课、合格课、不合格课四个等级。采取“三评一核” 的评定方式,即精品课课堂教学质量等级根据学生评价、系部评价、学院评价和全院公开复核确定;优质课课堂教学质量等级根据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系部评价和全系公开复核确定。
(二)创新管理机制。学院制定和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和《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条件、选拔程序、工作职责、工作待遇、工作条件和考核办法等内容。建立了高效的课程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青年教师传帮带、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
(三)创新激励机制。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按照同级在岗人员标准发给津贴;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按获得证书级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在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中获得优质课和精品课教师,分别提高课酬20%、50%;明确规定团队负责人的津贴按团队工作考核结果确定等级。根据兼职教师的优势特长、时间和活动空间组织安排工作,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每年都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