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基于初中语文阅读表现性监测评估教学应用的设计依据及优势分析,开展监测评估的教学应用,积极作出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表现性监测评估 教学应用
监测评估是一种基于过程证据的推理评价,“由于评价涉及获得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所以,获得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的有效证据,都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1],因此,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关学生意识、行为变化的证据则是监测评估的基础。同时,借助表现性行为的监测即“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又是获取监测评估证据的最好途径。
一、初中语文阅读表现性监测评估教学应用的设计依据及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表现性监测评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重新思考学生优秀的标准,在清晰地界定学生要从事的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提倡如实、及时地记录,监测体现了学生真实的阅读活动表现。
表现性监测评估克服了传统纸笔测验的致命弱点:“在于其检测的主要是与记忆、理解有关的狭隘领域,而非基于真实情境的‘实作’能力”[3]。这一监测评估现状,改变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纯粹的应试者、忽视本应是评估主体的学生对评估的参与的这种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差异,体现了监测评估的客观、全面、多元、发展的特性,彰显监测评估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
二、语文阅读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教学应用
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马说》为例,设计三张表格,分别为: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表一)、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表二)、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表三),尝试阐述表现性监测评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设计
一级指标以教师为主导,依据PISA阅读素养的架构设计,将阅读任务类型确立为:检索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二、三级指标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师生予以讨论、分类确立具体内容。在设计的表格“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中,“自我完成记录”让学生在课前予以完成并填写相关内容,“师生、生生互助补充记录”让学生在课上师生、生生教学互动的基础上予以填写记录,监测评估可以是自评或他评加以完成。具体如:
检索信息:字词1分(文言重点字词梳理1分);文章内容1分(概述文章观点、内容1分);延伸拓展3分(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1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1分)。
解释文本: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内涵(2分)。
反思评价:作者的写作用意?(1分)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作为人才应当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1分)我的疑问(1分)。
2.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的设计
设计表格“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10分制)”,注重以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师生共同讨论,分级设定评价标准。具体分三级进行评估,并要求学生做好自评和他评。具体如:
检索信息:字词1分:文言重点字词梳理1分(找出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1分,找出并掌握文中部分重点文言字词0.5分,未能找出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0分);文章内容1分:概述文章观点、内容1分(对文章的观点概括完整、内容表述清晰1分,文章观点概括较为完整、内容较为表述清晰0.5分,对文章的观点概括不完整、内容表述不清晰(0分)。
延伸拓展: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1分(故事叙述完整1分,故事叙述不完整0.5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通过查找能流利讲述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通过查找较能流利讲述韩愈身世及贡献0.5分,没有查找和了解0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1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一首以上诗文(1分),未能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0分)。
解释文本: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内涵2分(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内涵2分,选取部分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思考,分析其内涵1分,未能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思考、分析0分)。
反思评价:作者的写作用意1分(把握本文系作者不平之鸣作品及对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的讽刺、鞭挞1分,作者的写作用意把握不完整0.5分,作者的写作用意未能把握0分);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作为人才应当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1分(扣紧文章主题阐述观点1分,扣住主题阐述部分观点0.5分,未能阐述观点0分);我的疑问1分(提出值得探讨的观点1分,未能提出值得探讨的观点0分)。
3.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设计
设计表格“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10分制)”,对一、二级指标进行细致划分,并按优、良、中、差做出等级评估。具体如:
一级指标:课前准备1分(二级指标:课前资料收集,做预习笔记,情绪平静、静等老师上课,阅读用具准备充分、有序摆放);阅读情绪1分(精神饱满、投入、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思维活跃);主动参与4分(主动思考、质疑、问难,小组合作主动沟通、交换见解,呈现倾听、讲述等体验性阅读,代表小组、全班展示);创新意识2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有独立人格呈现);目标达成2分(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作业完成)。
三、分析与思考
1.表一、表二将阅读任务类型(检索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确立为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的一级指标,对学生的考察任务予以较清晰的分类;二、三级指标依据课文教学目标予以分类,进一步将考察的任务细化,并明确评价标准。“自我完成记录”具体地呈现了课前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能够完成什么,为教师新授课教法、学法的确立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师生、生生互助补充记录”为学生学习所得,既监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思维的表现过程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予以赋分。这样通过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监测者可以充分观察到课前与课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能力、知识、思维水平有一个全面的监测评估,在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估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也通过表格内容的呈现,与教师形成理解性沟通,给自己的知识掌握一个明确定位,改变以往纸笔测试终结性评估中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极大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现状,实现监测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2.表三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凸显了监测评估的几个特性:(1)真实。评估随堂进行,因此情境是真实的,它关注的是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并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时真实地反映学习情况。(2)互动。从“主体间性”的角度互相评判对方,对学习行为的真实表现及时记录。(3)生成。在互动评估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展现一个不断生成的课堂。
当然,主题阅读学业成就监测评估方案的研制在使用中还伴随有许多问题,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进一步开发、实施、修正、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芳,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0.
[3]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6.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业质量监测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4-072)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表现性监测评估 教学应用
监测评估是一种基于过程证据的推理评价,“由于评价涉及获得学生行为变化的证据,所以,获得任何有关教育目标所期望的行为的有效证据,都是一种合适的评价方法”[1],因此,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关学生意识、行为变化的证据则是监测评估的基础。同时,借助表现性行为的监测即“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2],又是获取监测评估证据的最好途径。
一、初中语文阅读表现性监测评估教学应用的设计依据及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表现性监测评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重新思考学生优秀的标准,在清晰地界定学生要从事的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提倡如实、及时地记录,监测体现了学生真实的阅读活动表现。
表现性监测评估克服了传统纸笔测验的致命弱点:“在于其检测的主要是与记忆、理解有关的狭隘领域,而非基于真实情境的‘实作’能力”[3]。这一监测评估现状,改变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纯粹的应试者、忽视本应是评估主体的学生对评估的参与的这种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差异,体现了监测评估的客观、全面、多元、发展的特性,彰显监测评估的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
二、语文阅读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教学应用
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马说》为例,设计三张表格,分别为: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表一)、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表二)、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表三),尝试阐述表现性监测评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设计
一级指标以教师为主导,依据PISA阅读素养的架构设计,将阅读任务类型确立为:检索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二、三级指标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师生予以讨论、分类确立具体内容。在设计的表格“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中,“自我完成记录”让学生在课前予以完成并填写相关内容,“师生、生生互助补充记录”让学生在课上师生、生生教学互动的基础上予以填写记录,监测评估可以是自评或他评加以完成。具体如:
检索信息:字词1分(文言重点字词梳理1分);文章内容1分(概述文章观点、内容1分);延伸拓展3分(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1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1分)。
解释文本: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内涵(2分)。
反思评价:作者的写作用意?(1分)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作为人才应当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1分)我的疑问(1分)。
2.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的设计
设计表格“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标准(10分制)”,注重以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师生共同讨论,分级设定评价标准。具体分三级进行评估,并要求学生做好自评和他评。具体如:
检索信息:字词1分:文言重点字词梳理1分(找出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1分,找出并掌握文中部分重点文言字词0.5分,未能找出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0分);文章内容1分:概述文章观点、内容1分(对文章的观点概括完整、内容表述清晰1分,文章观点概括较为完整、内容较为表述清晰0.5分,对文章的观点概括不完整、内容表述不清晰(0分)。
延伸拓展:了解“伯乐相马”的故事1分(故事叙述完整1分,故事叙述不完整0.5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通过查找能流利讲述韩愈身世及贡献1分,通过查找较能流利讲述韩愈身世及贡献0.5分,没有查找和了解0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1分(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一首以上诗文(1分),未能借助网络、书本,查找古人“不平之鸣”诗文(0分)。
解释文本: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内涵2分(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内涵2分,选取部分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思考,分析其内涵1分,未能选取重点的词、句、段进行思考、分析0分)。
反思评价:作者的写作用意1分(把握本文系作者不平之鸣作品及对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的讽刺、鞭挞1分,作者的写作用意把握不完整0.5分,作者的写作用意未能把握0分);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作为人才应当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1分(扣紧文章主题阐述观点1分,扣住主题阐述部分观点0.5分,未能阐述观点0分);我的疑问1分(提出值得探讨的观点1分,未能提出值得探讨的观点0分)。
3.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的设计
设计表格“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10分制)”,对一、二级指标进行细致划分,并按优、良、中、差做出等级评估。具体如:
一级指标:课前准备1分(二级指标:课前资料收集,做预习笔记,情绪平静、静等老师上课,阅读用具准备充分、有序摆放);阅读情绪1分(精神饱满、投入、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思维活跃);主动参与4分(主动思考、质疑、问难,小组合作主动沟通、交换见解,呈现倾听、讲述等体验性阅读,代表小组、全班展示);创新意识2分(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有独立人格呈现);目标达成2分(教学目标达成度、课堂作业完成)。
三、分析与思考
1.表一、表二将阅读任务类型(检索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确立为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的一级指标,对学生的考察任务予以较清晰的分类;二、三级指标依据课文教学目标予以分类,进一步将考察的任务细化,并明确评价标准。“自我完成记录”具体地呈现了课前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能够完成什么,为教师新授课教法、学法的确立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师生、生生互助补充记录”为学生学习所得,既监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思维的表现过程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予以赋分。这样通过阅读内容学习表现性监测评估表,监测者可以充分观察到课前与课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能力、知识、思维水平有一个全面的监测评估,在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估的同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也通过表格内容的呈现,与教师形成理解性沟通,给自己的知识掌握一个明确定位,改变以往纸笔测试终结性评估中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极大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的现状,实现监测与教学的有效融合。
2.表三阅读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性监测评估表凸显了监测评估的几个特性:(1)真实。评估随堂进行,因此情境是真实的,它关注的是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并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时真实地反映学习情况。(2)互动。从“主体间性”的角度互相评判对方,对学习行为的真实表现及时记录。(3)生成。在互动评估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展现一个不断生成的课堂。
当然,主题阅读学业成就监测评估方案的研制在使用中还伴随有许多问题,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进一步开发、实施、修正、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芳,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0.
[3]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6.
本文系2014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业质量监测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4-072)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