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的逸闻轶事,总是被做学生的所津津乐道。过了这么多年,许多都已经化作了经典的记忆,一遍遍地回味咀嚼。比如说这个老师的特有的动作,那个老师的习惯强调。更何况如果是一个对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人呢?
我所要回忆的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徐老师。
在还没进入初中之前的那个暑假,就听先辈们传下了许多他的故事。其中受警告最多的就是,眼睛不要对着他看,因为他是——笑面虎。说时郑重严肃。尽管心里有点害怕,见面还是不可避免的。说他是“笑面虎”“笑里藏刀”,也对,看他那一张似笑非笑的脸,实在让人琢磨不透;也可说不对,再看他那消瘦的体型,直至塌陷的脸庞,最多也只有虎的神似罢了。
据说他是练过气功的,打人的方法是抬腿从一个人的头砸到脚。同学中也有几个挨过他打的,但都未曾有幸体验到,更不用说见到过他施展气功大法了。看到的只是每天在操场上,他总比我们先到。我们偷懒跑内圈,而他在外圈跑。他的动作很特别,不像是在跑步,好像是狗爬游泳,每个动作坚决有力。别的班主任只在中间看着我们跑。这也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了。
他说话算是很少的,至少是对我们说话。他以为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们都应该心领神会。可一说话,他的声音就是一颗铜豌豆。比如说了N遍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每次都是那么铿锵震荡,但我们就是理解不了。此外更多的经典名言则是让人忍俊不禁的。比如他形容一个人懒惰好吃,就说“你一顿饭就吃了三——小碗!”“三”音要特别拉长,“小”音要特别加重。他形容一个人头发光滑顺畅,就说“苍蝇上去柱拐棍,虱子上去绊断腿”。说过多次,都让我们头痛不已,想笑又不能出声。因为最深的原因是你看他自己的光鉴照人的头发。
他自己身上的确是很干净的,我们都说他有“洁癖”。经常在学校食堂吃饭,就可以发现“洁癖”是可以不针对身外之物的。放学了,趁人快吃完的时候,他就一个人手里拿着个碗,大跨步,低着头朝前走。打完了,更是一副小偷的模样。据说,他吃过的碗一堆就是一摞。
他不洗碗,自然是有人来给他洗。妻子和女儿都在县城,一个月就来住几次。一次居然看到他抱着女儿,一边走,一边还对女儿细细地说着什么,女儿就乐得大笑。原来他也是会逗人笑的。他看见了我们,不好意思地努了一下嘴。
他上课其实是很枯燥无聊的。因为是班主任的课,又因为他是教政治的,所以我们就得无奈地认真地痛苦着。按照惯例,他总是要姗姗来迟个几分钟,我们可不能等他。因为此时他就在窗外偷窥侦查每个人的表情,谁要是不好好背诵上节内容,一会儿提问的就是他了。会背就相安无事,不会就冤家了,下节第一个提问的就是你,直到你会背的那天。我们一背就是二十多分钟,然后就是提问了。他一般是不直接点名的,只说“这一排”,那就意味着这一排从前到后依次要背诵了。只等这句话一落地,其他人可以抚摸一下跳动不已的心了。当然偶尔他也回头,去逮那些说笑的人。然后正式上课了,可是只剩下十多分钟了,他却还是不慌不忙,拿起自己带来的那支粉笔,只在黑板上留下了一个标题,然后将干净无比的课本翻开,开始把课本从前到后一字不漏地宣读一遍。当然中间插入的小字材料他是不会费力的,就突然用手一指,“你念一下”。同学读了几句停了下来,他就说“不会读的,跳过去”。遇到重点内容,就说“从这到那划一下”。如此这般他的一节课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也不过三五分钟。剩下的时间同学们就可以自由了,不用扯着嗓子背书了,甚至是说说小话,他也不管了。
其实此时,教室里早已不见了他的身影。
一下课,我们就蜂拥而上去争抢那支几乎完整的粉笔,然后就在黑板上临摹他那刚劲有力的字体,然后比谁临摹的最像,可惜我一直都没能学会。再翻看他的课本,上面竟一条线也没有。我们还得派人把书送到办公室去。
奇怪的是,就是这样讲课,我们的政治成绩总是第一。
他也是会悲伤的。在一个冬天,他的父亲和侄儿在前后两天内相继去世。他一个星期都没来上课。等他来学校的时候,他憔悴了很多。那段时间里,我们都不敢笑了,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
初三的那年,刚学会了象棋就痴迷上了。白天教室里不敢下,就夜晚在被窝里拿着个手电筒下。那天夜晚,我们一直目送他的背影走远,然后就放心地玩起来了。谁知他只是在窗外绕了个大圈子,早已潜伏在窗外了。突然一声惊喝:“都给我爬起来!”不用说,谁都听懂了这是谁的声音。其实我们并没有说话,可是做贼心虚,也跟着其他人走到了他的屋里。他并没有打我们,就是一顿严厉的批评。说了许多话,看他那表情,比我们还伤心。他到底也不知道我们几个是在下棋,然而我们第二天还是把棋扔了。
之后,他找我谈话就多了。通常是在上自习的时候,他不经意地在你桌子上敲一下。有时候有人不明白,他就再回来敲一下。谈话的地點就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他问一句,我就答一句,很难有多余的话说。他看着我,我的眼睛却朝外望。
最后一面是拿毕业证时,那时中考成绩已下来了。而我考得并不理想,他问我怎么办,我无语应答,落荒而逃了。从此以后,也没有他的消息了。我们这届已毕业,他就离开了我们学校。不知道是到县城了,还是回到了老家。毕业后,我也没回过中学了,只是听说那里建了新楼,那里换了校名,那里来了许多新老师。
我所要回忆的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徐老师。
在还没进入初中之前的那个暑假,就听先辈们传下了许多他的故事。其中受警告最多的就是,眼睛不要对着他看,因为他是——笑面虎。说时郑重严肃。尽管心里有点害怕,见面还是不可避免的。说他是“笑面虎”“笑里藏刀”,也对,看他那一张似笑非笑的脸,实在让人琢磨不透;也可说不对,再看他那消瘦的体型,直至塌陷的脸庞,最多也只有虎的神似罢了。
据说他是练过气功的,打人的方法是抬腿从一个人的头砸到脚。同学中也有几个挨过他打的,但都未曾有幸体验到,更不用说见到过他施展气功大法了。看到的只是每天在操场上,他总比我们先到。我们偷懒跑内圈,而他在外圈跑。他的动作很特别,不像是在跑步,好像是狗爬游泳,每个动作坚决有力。别的班主任只在中间看着我们跑。这也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了。
他说话算是很少的,至少是对我们说话。他以为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们都应该心领神会。可一说话,他的声音就是一颗铜豌豆。比如说了N遍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每次都是那么铿锵震荡,但我们就是理解不了。此外更多的经典名言则是让人忍俊不禁的。比如他形容一个人懒惰好吃,就说“你一顿饭就吃了三——小碗!”“三”音要特别拉长,“小”音要特别加重。他形容一个人头发光滑顺畅,就说“苍蝇上去柱拐棍,虱子上去绊断腿”。说过多次,都让我们头痛不已,想笑又不能出声。因为最深的原因是你看他自己的光鉴照人的头发。
他自己身上的确是很干净的,我们都说他有“洁癖”。经常在学校食堂吃饭,就可以发现“洁癖”是可以不针对身外之物的。放学了,趁人快吃完的时候,他就一个人手里拿着个碗,大跨步,低着头朝前走。打完了,更是一副小偷的模样。据说,他吃过的碗一堆就是一摞。
他不洗碗,自然是有人来给他洗。妻子和女儿都在县城,一个月就来住几次。一次居然看到他抱着女儿,一边走,一边还对女儿细细地说着什么,女儿就乐得大笑。原来他也是会逗人笑的。他看见了我们,不好意思地努了一下嘴。
他上课其实是很枯燥无聊的。因为是班主任的课,又因为他是教政治的,所以我们就得无奈地认真地痛苦着。按照惯例,他总是要姗姗来迟个几分钟,我们可不能等他。因为此时他就在窗外偷窥侦查每个人的表情,谁要是不好好背诵上节内容,一会儿提问的就是他了。会背就相安无事,不会就冤家了,下节第一个提问的就是你,直到你会背的那天。我们一背就是二十多分钟,然后就是提问了。他一般是不直接点名的,只说“这一排”,那就意味着这一排从前到后依次要背诵了。只等这句话一落地,其他人可以抚摸一下跳动不已的心了。当然偶尔他也回头,去逮那些说笑的人。然后正式上课了,可是只剩下十多分钟了,他却还是不慌不忙,拿起自己带来的那支粉笔,只在黑板上留下了一个标题,然后将干净无比的课本翻开,开始把课本从前到后一字不漏地宣读一遍。当然中间插入的小字材料他是不会费力的,就突然用手一指,“你念一下”。同学读了几句停了下来,他就说“不会读的,跳过去”。遇到重点内容,就说“从这到那划一下”。如此这般他的一节课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也不过三五分钟。剩下的时间同学们就可以自由了,不用扯着嗓子背书了,甚至是说说小话,他也不管了。
其实此时,教室里早已不见了他的身影。
一下课,我们就蜂拥而上去争抢那支几乎完整的粉笔,然后就在黑板上临摹他那刚劲有力的字体,然后比谁临摹的最像,可惜我一直都没能学会。再翻看他的课本,上面竟一条线也没有。我们还得派人把书送到办公室去。
奇怪的是,就是这样讲课,我们的政治成绩总是第一。
他也是会悲伤的。在一个冬天,他的父亲和侄儿在前后两天内相继去世。他一个星期都没来上课。等他来学校的时候,他憔悴了很多。那段时间里,我们都不敢笑了,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的。
初三的那年,刚学会了象棋就痴迷上了。白天教室里不敢下,就夜晚在被窝里拿着个手电筒下。那天夜晚,我们一直目送他的背影走远,然后就放心地玩起来了。谁知他只是在窗外绕了个大圈子,早已潜伏在窗外了。突然一声惊喝:“都给我爬起来!”不用说,谁都听懂了这是谁的声音。其实我们并没有说话,可是做贼心虚,也跟着其他人走到了他的屋里。他并没有打我们,就是一顿严厉的批评。说了许多话,看他那表情,比我们还伤心。他到底也不知道我们几个是在下棋,然而我们第二天还是把棋扔了。
之后,他找我谈话就多了。通常是在上自习的时候,他不经意地在你桌子上敲一下。有时候有人不明白,他就再回来敲一下。谈话的地點就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他问一句,我就答一句,很难有多余的话说。他看着我,我的眼睛却朝外望。
最后一面是拿毕业证时,那时中考成绩已下来了。而我考得并不理想,他问我怎么办,我无语应答,落荒而逃了。从此以后,也没有他的消息了。我们这届已毕业,他就离开了我们学校。不知道是到县城了,还是回到了老家。毕业后,我也没回过中学了,只是听说那里建了新楼,那里换了校名,那里来了许多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