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园阅读的现实困境
在全民阅读炙手可热的氛围中,推广阅读是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的举措。然而,真正地让阅读根植于人的心中,铺陈于教与学的场域中,游走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我们感到还是难点较多、时有不爽,甚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1. 片面应试的传统惯性依然强大。
片面应试的观念、思维使得我们的教育行为形成了难以掉转的惯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迷信(有时是麻醉)于死抠教材和教辅,不放过可能没有“捋过的”题目(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素养发展点),哪里有时间去推广阅读?二是纯应试式评价这只大手“如影随形”般附身于各级行政和学校的监控体制内。三是落实课外阅读的方法机械、单一、陈旧、老套。把必读书目、推荐书目作为考试内容,让学生背诵,让学生刷题,代替了真实阅读。真阅读、深阅读、海量阅读的实际价值有多少人去问津?
2. 阅读操作的运动思维时常占先。
2017年底国务院法制办颁布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以法规形式力推阅读的全民化、全社会化,教育领域、学校、教师、家庭自然处于由此形成的阅读推广浪潮之中。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使得“全民阅读”成为一种应景和口号,将其肢解成了一场场运动。为了举办读书节、参加阅读竞赛时,所有人都围着阅读转。言必谈阅读,行必为阅读,过后又将阅读置于一边。
3. 单兵作战的典型拉动劲道不足。
在县域,以农村、乡村学校数量居多,县城学校相对较少。而对于校园阅读的思想认识、工作措施、实际效果,往往是为数较少的县城学校做得较好。不少县城学校的校长重视学生阅读,能够准确地领会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关于阅读工作的要求,并带领、依靠骨干师资队伍真正地行动起来。启动较早的学校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本模式甚至带有普遍意义的学段、地域模式。一般来说,这些学校的阅读工作或因办学信誉较好,或因主管部门的推介与号召,在县域内起到一定的典型拉动作用。不过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种单兵作战式的典型拉动力量明显不足:一是因为校情不同、水土不服;二是因为松散型学习缺少持久力,易半途而废。最终县域的校园阅读工作还是星星点点而已,整体的教育质量难以因此而上升。
4. 阅读指引的能力方略捉襟见肘。
处于认知发展成长期的学生,学习与生活需要方向指引、方法指导,阅读也是如此。在学生的阅读指引方面,教师是主体。现实中,不少教师由于自身阅读素养不足、缺乏阅读教学思考,导致阅读指引能力薄弱,不知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作为学校,形成校园阅读的推进方略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架构校园阅读与教育教学、办学特色的关系?怎样培养阅读教学种子教师并带动全员?怎样引导家庭协同学生阅读工作?教师如何切实进行过程性阅读指导,把阅读课堂与课外阅读、校外阅读贯通?如何在家庭里、生活中进行阅读陪伴和适当指引?在行政层面,很少有专业人员真正沉潜下来、让人信服地指引校园阅读,多以一时的活动或一次评比来介入阅读工作。另外,社会培训机构本应成为校园阅读、全民阅读的补充力量,但又良莠不齐。综合起来讲,县域范围内诸方面阅读指引的能力不强、方略不多,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社会变革的要求。
二、基于现状的突围逻辑
面对困境,我们何以实现突围?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明晰方向、理清思路,形成基于现状、问题导向、策略解决的改革逻辑。我县勾画了这样的路线导图:确立行动价值作为前提,生成整体观念作为动力,强化系统思维作为保障。
1. 价值观念导航:校园阅读的重要前提。
凡事首先解决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又在于认识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看法和体认。我县把关于阅读的价值认知、意义体悟、观念同构视作重要前提。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师生座谈、家长座谈、社会访谈,我们觉得,阅读的功用还没有被多数人所认识、悦纳,需要以价值观念导航来突破陈旧、落后的思想包围。局机关人员要认识到校园阅读之于区域推进素质教育、中长期发展基础教育功力强大,校长要认识到校园阅读之于办学文化、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功德无量,教师要认识到校园阅读之于立德树人、挖掘潜能、发展素養裨益无限,家长要认识到孩子阅读之于学业提高、文明习得、内涵养成举足轻重,学生要认识到大量阅读之于课程学习、调节身心、升华精神不可或缺……总而言之,要建立起阅读与应试能力形成、素养发展提升、学校和地方教育质量拉升的因果关系。
2. 县域整体推进:校园阅读的核心动力。
校园阅读就字面上讲,责任主体应是校园中的人,是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对于校园阅读工作,县域整体推进确实能产生携手并肩、捆绑同行、责任压实的作用,因而我县提出,让县域整体推进成为校园阅读的核心动力。
3. 系统设计课程校园阅读的根本保障。
教育只有落脚在课程之中,才能置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内,进而最大限度地迸射出意义的光芒。我们的设想是,针对不同的学校,设计一套相对系统、门槛不高的校园阅读课程,来作为此项工作的一个根本保障。这些课程强调底线思维——像所有文化学科一样,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到学校的常规巡课听课、定期质量监控都常态化;强调地位概念——将其“嵌入”各学校课程方案,给予其基础(主要)学科的地位。
三、校园阅读的行动策略
面对困境,分析困境,我们拨开云雾,跳出圈外,冷静地反复观照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新高考改革、语文教育改革的潮流,逐渐明晰了校园阅读的突围逻辑,确定了县域校园阅读实施策略,这就是“全系统同进,分学段规划,全息式管理”。“全系统同进”是指县教育局统一指挥,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发出校园阅读的再出发号令,明确启动时间、基本要求、评价方法,全县所有学校同时启动,一个都不能落下;“分学段规划”是指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进行课程规划、活动规划,“按图施工”;“全息式管理”是指以全系统为管理对象,对“阅读文化阵地的打造”“阅读考核评价的强化”作整体统一规定,对不同学段的课程作区分性、指导性要求,各学校作为子系统在全系统的框架要求内可以创新方式、提高标准,县教育局对其过程与效益进行跟进、评估、指导。基于这样的策略,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启了校园阅读推广行动。 1. 打造阅读文化阵地。
(1) 阅读环境有文化。各学校图书室(馆)里的藏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学段和类别特點,保证每年新增生均1本以上正版图书,乡镇学校小学生数达500人以上、初中达300人以上必读书目要至少配全2套复本,低于上述规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县教育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1套;高中、县城学校必读、选读书目(初中自主阅读名著)配齐复本5套以上。要科学安排学生借阅工作,确保每两周一次的自由借阅,不得单一地由教师或学生干部以班为单位借阅。阅读文化布置要有整体规划意识,版块、色彩、内容、方位、空间要考究,切忌碎片化。所有学校均要有学生公共阅览室(厅),基本保证每周一次到阅览场馆里阅读。亲子阅读是最重要的人文阅读环境,学校要在引导家长支持孩子阅读、通过布置亲子阅读作业、组织故事爸妈进班级、亲子阅读在校园、亲子阅读线上分享会、阅读陪伴打卡等途径,让学生更多地在温馨浓情的人文环境中阅读。
(2) 社团活动有实效。阅读社团以学生读书会为主要形式,以阅读推介、研讨、分享为活动方式,每周活动一次。文学社团先从校级做起,除小学低年级外,平均每个年级要有1个以上,主要进行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创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每两周活动一次。上述社团从组建到活动,都有统一规范:有名称,有章程,有固定活动时间、地点、辅导老师。辅导老师尽量以“既有阅读和文学专长,又有阅读推广的兴趣和情怀”为标准来配备。
(3) 优秀作品有展示。展示平台主要有两个:一是校报社刊。文学社社刊要定期出刊,主要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教师的下水文和点评批阅文章,生数多于1500人的学校每周出一期,其他学校每两周出一期。校报至少每学期两期,要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展示师生优秀作品。二是阅读精品殿堂。这是我县的独有创意,阅读精品殿堂是集中陈列、展示、储存阅读成果的专门场馆。每校都要建立阅读陈列展示馆,统一标牌为“阅读精品殿堂”。精品殿堂的设立要求为:第一,展览的阅读成果拥有人是多元的,学生、教师、家长、个体、班级、学校。第二,科学设定精品的进入标准。启动之初或阅读基础薄弱的学校,标准设定得低一些,以后逐步提高。但所有学校均需制订标准,开学初就公布于众,以便确立标杆,让学生、教师、家长努力有方向。第三,增强精品进入殿堂的仪式感、神圣感。一是进入殿堂的通道及殿堂之门打造得高端些、文化味浓些。二是精品进入殿堂的仪式要精心筹备和组织,除了颁发馆藏证书,还要极其隆重地进行佩戴阅读王冠、欢送步入殿堂。第四,精心陈列、保存精品。进入殿堂的阅读精品,要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的美好念想、激励标杆,尤其要成为学生人生的甜美回忆、光荣印记。所以我们要求学校妥善保护、分届陈列这些精品,最终让精品殿堂成为学校及其校友的集体记忆、群体定格、文化表征。目前,全县学校无论城乡,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了一个精致有品的文化标杆——阅读精品殿堂。希望通过设立阅读精品殿堂这样一项行动,激励、引导师生、家长阅读,反推学校的阅读工作扎实地实施。
2. 建设全科阅读课程。
(1) 保证阅读课时数量。中小学必须将阅读课程编入课程方案,按照小学每天1节短课、每周1节标准课时,初中每周3节标准课时,高中每周2节标准课时的标准,不打折扣,不打擦边球。幼儿园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课程游戏化要求,安排幼儿在园每天15到30分钟的集中阅读时间。
(2) 构建全科阅读课程。我们研究并下发了适合学生年龄、年段特点的《建湖县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幼儿)母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试行稿)》,学前三年100本绘本,小学6年120本书,初中生3年42本书,高中3年12本书。要求各学校在文学阅读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把科学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计划地列入阅读课程中来,具体形成这样的课程体系:幼儿园实施绘本阅读、故事听读、影视阅读课程,小学实施儿童文学阅读、科普科幻阅读、传统经典阅读、现代时文阅读、英语短文阅读、名著影视前阅读课程,初中实施中外名著阅读、古代经典阅读、英语名篇阅读、科“非”(非连续性文本,下同)艺史阅读、名著影视前阅读课程,高中实施中外名著阅读、古代经典阅读、英语经典阅读、科“非”史哲阅读、名著影视前阅读课程。还要求四所高中须在历史、哲学、跨媒介阅读、实用性阅读、文化阅读等方面加大力度,想方设法地腾出一些在校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这些门类的书。依据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去年11月下发的《普通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修订稿)》,争取让更多的学生高中三年能读完18个学习任务群里的重点书目。
(3) 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我们要求,全系统和学校组织的活动要瞄准实效性,不能“应景”,不仅是“盆景”。要有顶层设计、通盘规划、统筹组织意识,通过阅读节、阅读文化周、阅读竞赛、阅读展演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阅读交流,从而促进家长的深度支持和教师的有力引领。
3. 强化阅读考核评价。
(1) 推行学生阅读考级。把“以考促读”作为校园阅读工作的一个有力杠杆。县教育局下发了面向全县的“五星”考级方案,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学校考级工作计划,经过教育局通审后予以实施。我们提出,考级要从学生及其家长主动共同申报做起,而后再依照不同级别的标准进行命题,以选读书目为主要内容,以书面考测为主要形式,适当结合诵读、交谈、表演、诗词赛会等口头与场景测试形式。学生达到合格分以上授予其“一星”至“五星”级别认定证书;对获得“五星”级别和跳级申报成功的,其证书进入阅读精品殿堂。县局在每学期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与学校测试同标准不同内容的阅读书面考测,以推动各校真正地组织校内阅读考级。
(2) 实施教师阅读评价。一是要求教师(启动阶段主要是语文、英语教师)根据进度提前一定的时间读完学生必读书目,学校在学生阅读前一个月对教师考核,以便让他们带着对必读书目的信息占有、内容理解、个体认识,切实而有底气地指导学生阅读;二是要求教师读教育书籍。一学期读完一整本书。学校通过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县域推进校园阅读,我们注重了现实分析、逻辑明辨、策略确立、行动创新,整体铺开速度快,实际效果令人振奋:绝大部分教育局机关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认同度高,参与度高,达成度高。我们坚信,校园阅读必将成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加速器。
(作者单位: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
在全民阅读炙手可热的氛围中,推广阅读是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的举措。然而,真正地让阅读根植于人的心中,铺陈于教与学的场域中,游走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我们感到还是难点较多、时有不爽,甚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1. 片面应试的传统惯性依然强大。
片面应试的观念、思维使得我们的教育行为形成了难以掉转的惯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迷信(有时是麻醉)于死抠教材和教辅,不放过可能没有“捋过的”题目(而不是知识点、能力点、素养发展点),哪里有时间去推广阅读?二是纯应试式评价这只大手“如影随形”般附身于各级行政和学校的监控体制内。三是落实课外阅读的方法机械、单一、陈旧、老套。把必读书目、推荐书目作为考试内容,让学生背诵,让学生刷题,代替了真实阅读。真阅读、深阅读、海量阅读的实际价值有多少人去问津?
2. 阅读操作的运动思维时常占先。
2017年底国务院法制办颁布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以法规形式力推阅读的全民化、全社会化,教育领域、学校、教师、家庭自然处于由此形成的阅读推广浪潮之中。一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使得“全民阅读”成为一种应景和口号,将其肢解成了一场场运动。为了举办读书节、参加阅读竞赛时,所有人都围着阅读转。言必谈阅读,行必为阅读,过后又将阅读置于一边。
3. 单兵作战的典型拉动劲道不足。
在县域,以农村、乡村学校数量居多,县城学校相对较少。而对于校园阅读的思想认识、工作措施、实际效果,往往是为数较少的县城学校做得较好。不少县城学校的校长重视学生阅读,能够准确地领会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关于阅读工作的要求,并带领、依靠骨干师资队伍真正地行动起来。启动较早的学校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校本模式甚至带有普遍意义的学段、地域模式。一般来说,这些学校的阅读工作或因办学信誉较好,或因主管部门的推介与号召,在县域内起到一定的典型拉动作用。不过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种单兵作战式的典型拉动力量明显不足:一是因为校情不同、水土不服;二是因为松散型学习缺少持久力,易半途而废。最终县域的校园阅读工作还是星星点点而已,整体的教育质量难以因此而上升。
4. 阅读指引的能力方略捉襟见肘。
处于认知发展成长期的学生,学习与生活需要方向指引、方法指导,阅读也是如此。在学生的阅读指引方面,教师是主体。现实中,不少教师由于自身阅读素养不足、缺乏阅读教学思考,导致阅读指引能力薄弱,不知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作为学校,形成校园阅读的推进方略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架构校园阅读与教育教学、办学特色的关系?怎样培养阅读教学种子教师并带动全员?怎样引导家庭协同学生阅读工作?教师如何切实进行过程性阅读指导,把阅读课堂与课外阅读、校外阅读贯通?如何在家庭里、生活中进行阅读陪伴和适当指引?在行政层面,很少有专业人员真正沉潜下来、让人信服地指引校园阅读,多以一时的活动或一次评比来介入阅读工作。另外,社会培训机构本应成为校园阅读、全民阅读的补充力量,但又良莠不齐。综合起来讲,县域范围内诸方面阅读指引的能力不强、方略不多,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社会变革的要求。
二、基于现状的突围逻辑
面对困境,我们何以实现突围?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明晰方向、理清思路,形成基于现状、问题导向、策略解决的改革逻辑。我县勾画了这样的路线导图:确立行动价值作为前提,生成整体观念作为动力,强化系统思维作为保障。
1. 价值观念导航:校园阅读的重要前提。
凡事首先解决观念的问题,观念的问题又在于认识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形成看法和体认。我县把关于阅读的价值认知、意义体悟、观念同构视作重要前提。通过数据、案例分析,师生座谈、家长座谈、社会访谈,我们觉得,阅读的功用还没有被多数人所认识、悦纳,需要以价值观念导航来突破陈旧、落后的思想包围。局机关人员要认识到校园阅读之于区域推进素质教育、中长期发展基础教育功力强大,校长要认识到校园阅读之于办学文化、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功德无量,教师要认识到校园阅读之于立德树人、挖掘潜能、发展素養裨益无限,家长要认识到孩子阅读之于学业提高、文明习得、内涵养成举足轻重,学生要认识到大量阅读之于课程学习、调节身心、升华精神不可或缺……总而言之,要建立起阅读与应试能力形成、素养发展提升、学校和地方教育质量拉升的因果关系。
2. 县域整体推进:校园阅读的核心动力。
校园阅读就字面上讲,责任主体应是校园中的人,是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对于校园阅读工作,县域整体推进确实能产生携手并肩、捆绑同行、责任压实的作用,因而我县提出,让县域整体推进成为校园阅读的核心动力。
3. 系统设计课程校园阅读的根本保障。
教育只有落脚在课程之中,才能置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内,进而最大限度地迸射出意义的光芒。我们的设想是,针对不同的学校,设计一套相对系统、门槛不高的校园阅读课程,来作为此项工作的一个根本保障。这些课程强调底线思维——像所有文化学科一样,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到学校的常规巡课听课、定期质量监控都常态化;强调地位概念——将其“嵌入”各学校课程方案,给予其基础(主要)学科的地位。
三、校园阅读的行动策略
面对困境,分析困境,我们拨开云雾,跳出圈外,冷静地反复观照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新高考改革、语文教育改革的潮流,逐渐明晰了校园阅读的突围逻辑,确定了县域校园阅读实施策略,这就是“全系统同进,分学段规划,全息式管理”。“全系统同进”是指县教育局统一指挥,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发出校园阅读的再出发号令,明确启动时间、基本要求、评价方法,全县所有学校同时启动,一个都不能落下;“分学段规划”是指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进行课程规划、活动规划,“按图施工”;“全息式管理”是指以全系统为管理对象,对“阅读文化阵地的打造”“阅读考核评价的强化”作整体统一规定,对不同学段的课程作区分性、指导性要求,各学校作为子系统在全系统的框架要求内可以创新方式、提高标准,县教育局对其过程与效益进行跟进、评估、指导。基于这样的策略,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启了校园阅读推广行动。 1. 打造阅读文化阵地。
(1) 阅读环境有文化。各学校图书室(馆)里的藏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学校学段和类别特點,保证每年新增生均1本以上正版图书,乡镇学校小学生数达500人以上、初中达300人以上必读书目要至少配全2套复本,低于上述规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县教育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1套;高中、县城学校必读、选读书目(初中自主阅读名著)配齐复本5套以上。要科学安排学生借阅工作,确保每两周一次的自由借阅,不得单一地由教师或学生干部以班为单位借阅。阅读文化布置要有整体规划意识,版块、色彩、内容、方位、空间要考究,切忌碎片化。所有学校均要有学生公共阅览室(厅),基本保证每周一次到阅览场馆里阅读。亲子阅读是最重要的人文阅读环境,学校要在引导家长支持孩子阅读、通过布置亲子阅读作业、组织故事爸妈进班级、亲子阅读在校园、亲子阅读线上分享会、阅读陪伴打卡等途径,让学生更多地在温馨浓情的人文环境中阅读。
(2) 社团活动有实效。阅读社团以学生读书会为主要形式,以阅读推介、研讨、分享为活动方式,每周活动一次。文学社团先从校级做起,除小学低年级外,平均每个年级要有1个以上,主要进行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创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每两周活动一次。上述社团从组建到活动,都有统一规范:有名称,有章程,有固定活动时间、地点、辅导老师。辅导老师尽量以“既有阅读和文学专长,又有阅读推广的兴趣和情怀”为标准来配备。
(3) 优秀作品有展示。展示平台主要有两个:一是校报社刊。文学社社刊要定期出刊,主要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教师的下水文和点评批阅文章,生数多于1500人的学校每周出一期,其他学校每两周出一期。校报至少每学期两期,要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展示师生优秀作品。二是阅读精品殿堂。这是我县的独有创意,阅读精品殿堂是集中陈列、展示、储存阅读成果的专门场馆。每校都要建立阅读陈列展示馆,统一标牌为“阅读精品殿堂”。精品殿堂的设立要求为:第一,展览的阅读成果拥有人是多元的,学生、教师、家长、个体、班级、学校。第二,科学设定精品的进入标准。启动之初或阅读基础薄弱的学校,标准设定得低一些,以后逐步提高。但所有学校均需制订标准,开学初就公布于众,以便确立标杆,让学生、教师、家长努力有方向。第三,增强精品进入殿堂的仪式感、神圣感。一是进入殿堂的通道及殿堂之门打造得高端些、文化味浓些。二是精品进入殿堂的仪式要精心筹备和组织,除了颁发馆藏证书,还要极其隆重地进行佩戴阅读王冠、欢送步入殿堂。第四,精心陈列、保存精品。进入殿堂的阅读精品,要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的美好念想、激励标杆,尤其要成为学生人生的甜美回忆、光荣印记。所以我们要求学校妥善保护、分届陈列这些精品,最终让精品殿堂成为学校及其校友的集体记忆、群体定格、文化表征。目前,全县学校无论城乡,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了一个精致有品的文化标杆——阅读精品殿堂。希望通过设立阅读精品殿堂这样一项行动,激励、引导师生、家长阅读,反推学校的阅读工作扎实地实施。
2. 建设全科阅读课程。
(1) 保证阅读课时数量。中小学必须将阅读课程编入课程方案,按照小学每天1节短课、每周1节标准课时,初中每周3节标准课时,高中每周2节标准课时的标准,不打折扣,不打擦边球。幼儿园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课程游戏化要求,安排幼儿在园每天15到30分钟的集中阅读时间。
(2) 构建全科阅读课程。我们研究并下发了适合学生年龄、年段特点的《建湖县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幼儿)母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试行稿)》,学前三年100本绘本,小学6年120本书,初中生3年42本书,高中3年12本书。要求各学校在文学阅读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把科学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计划地列入阅读课程中来,具体形成这样的课程体系:幼儿园实施绘本阅读、故事听读、影视阅读课程,小学实施儿童文学阅读、科普科幻阅读、传统经典阅读、现代时文阅读、英语短文阅读、名著影视前阅读课程,初中实施中外名著阅读、古代经典阅读、英语名篇阅读、科“非”(非连续性文本,下同)艺史阅读、名著影视前阅读课程,高中实施中外名著阅读、古代经典阅读、英语经典阅读、科“非”史哲阅读、名著影视前阅读课程。还要求四所高中须在历史、哲学、跨媒介阅读、实用性阅读、文化阅读等方面加大力度,想方设法地腾出一些在校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这些门类的书。依据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去年11月下发的《普通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修订稿)》,争取让更多的学生高中三年能读完18个学习任务群里的重点书目。
(3) 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我们要求,全系统和学校组织的活动要瞄准实效性,不能“应景”,不仅是“盆景”。要有顶层设计、通盘规划、统筹组织意识,通过阅读节、阅读文化周、阅读竞赛、阅读展演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阅读交流,从而促进家长的深度支持和教师的有力引领。
3. 强化阅读考核评价。
(1) 推行学生阅读考级。把“以考促读”作为校园阅读工作的一个有力杠杆。县教育局下发了面向全县的“五星”考级方案,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学校考级工作计划,经过教育局通审后予以实施。我们提出,考级要从学生及其家长主动共同申报做起,而后再依照不同级别的标准进行命题,以选读书目为主要内容,以书面考测为主要形式,适当结合诵读、交谈、表演、诗词赛会等口头与场景测试形式。学生达到合格分以上授予其“一星”至“五星”级别认定证书;对获得“五星”级别和跳级申报成功的,其证书进入阅读精品殿堂。县局在每学期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与学校测试同标准不同内容的阅读书面考测,以推动各校真正地组织校内阅读考级。
(2) 实施教师阅读评价。一是要求教师(启动阶段主要是语文、英语教师)根据进度提前一定的时间读完学生必读书目,学校在学生阅读前一个月对教师考核,以便让他们带着对必读书目的信息占有、内容理解、个体认识,切实而有底气地指导学生阅读;二是要求教师读教育书籍。一学期读完一整本书。学校通过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县域推进校园阅读,我们注重了现实分析、逻辑明辨、策略确立、行动创新,整体铺开速度快,实际效果令人振奋:绝大部分教育局机关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认同度高,参与度高,达成度高。我们坚信,校园阅读必将成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加速器。
(作者单位: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