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可塑性强,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利用课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课堂发挥德育功效。
关键词:情境创设;健康人格;德育功效
道德与法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健康人格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够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会与职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如何让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大作用一直是笔者思考并实践着的课题。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功效,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助一臂之力,让课堂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做人要讲诚信、要遵守规则-----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八年级人教版教材中,如何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课堂讲授知识的方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寓教于情境中,才能润物细无声,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创设“以学生为本”的情境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要想改变自己的“德”,首先必须知道知道自己的不足,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学生逐一反省,但教师能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了解学生的内在品质,教学中创设情境做到以“学生为本”,让这生去“自省”而改变自己。如笔者在上《遵守社会规则》内容时,观察到了这样一种情境:上课预备铃声已响,教师已站在讲台上,但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有的拿着水杯准备去倒水,有的拿着作业本去老师办公室------这一情境告诉我这个班的学生没有规则意识,不遵守课堂规则,不尊重老师---于是,我巧妙的运用了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声有色的把刚才发生的情境给全班描述了一遍。然后让学生去谈:“你怎么看这些现象?”学生非常有条理地分析了这一现象,,有的讲到了尊重老师,有的讲到了遵守课堂纪律,还有的谈了如何解决喝水问题等。其实,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接受过这方面的德育教育,心中的道理知道千万条,只是遇到具体的情境他们的行动永远是滞后的,再加上集体不遵守规则,他们就更加无规则了。几天后,我又去这个班上课,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学生拿着水杯问我可不可以去接水?可见,上堂课的情境创设非常成功,此时我为能在学生的心灵播下“规则”的种子而感到欣慰,
二、创设“他人为鉴”的情境
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课堂要挥德育功效就必须创设“他人为鉴”的情境,即通过例举正面榜样或反面典型的情境影响学生。这一情境的呈现可以是教师口述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形式呈现,甚至学生自我陈述的形式呈现。如在讲授《诚实守信》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谅解”这一品质的重要性,笔者口述例举早些年家喻户晓的案例“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路边宝马轿车,留下道歉及赔偿联系的小纸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学生听完故事后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的表情告诉我榜样人物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行为价值观产生的了冲突,有冲突就会有反省,有觉醒,也就发挥了课堂的德育功效。又如在讲授《以礼待人》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段“小伙问路不讲礼貌“的视频,视频呈现的情境生动形像,把小伙不讲礼貌演泽的淋漓尽致,学生看到了”他人情境“的这面镜子,也就领悟到了自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自我陈述自己平时的做法及带来的效果。这样也就做到了情境的呈现一环扣一环,有效地发挥的课堂的德育功效。
三、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用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治学生情操的目的,从而形成孩子稳定的健康人格。
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必须有情感的真实投入,没有真切的情感就创设不了精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只有深切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实感,感受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的情感,才能被感染,被打动,带着真情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授《遵守规则》内容时,为了让学生领悟规则的重要性,我例举了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和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我是带着对生命敬畏之情感给学生陈述案例的,如果游客不私自下车,如果错过站的乘客能耐心等一站,悲剧就不会发生,那些家庭就不会有失去亲人之痛。听完案例之后,学生内心也会激发起失去生命之悲痛感,从而升腾起对规则之敬畏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创设还有很多,如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段精彩的视频等,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都可以激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有了情感因素的加入,才能发挥出课堂的德育功效。
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效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诚信、乐观、有责任感等。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产生敬佩之情,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只有做到这些,你在课堂上的讲授才具有说服力,影响力,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发挥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 中學思想政治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主办,2019.1—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
关键词:情境创设;健康人格;德育功效
道德与法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健康人格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够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会与职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如何让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大作用一直是笔者思考并实践着的课题。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功效,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助一臂之力,让课堂发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做人要讲诚信、要遵守规则-----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八年级人教版教材中,如何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课堂讲授知识的方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关键一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寓教于情境中,才能润物细无声,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创设“以学生为本”的情境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要想改变自己的“德”,首先必须知道知道自己的不足,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让学生逐一反省,但教师能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了解学生的内在品质,教学中创设情境做到以“学生为本”,让这生去“自省”而改变自己。如笔者在上《遵守社会规则》内容时,观察到了这样一种情境:上课预备铃声已响,教师已站在讲台上,但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有的拿着水杯准备去倒水,有的拿着作业本去老师办公室------这一情境告诉我这个班的学生没有规则意识,不遵守课堂规则,不尊重老师---于是,我巧妙的运用了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声有色的把刚才发生的情境给全班描述了一遍。然后让学生去谈:“你怎么看这些现象?”学生非常有条理地分析了这一现象,,有的讲到了尊重老师,有的讲到了遵守课堂纪律,还有的谈了如何解决喝水问题等。其实,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接受过这方面的德育教育,心中的道理知道千万条,只是遇到具体的情境他们的行动永远是滞后的,再加上集体不遵守规则,他们就更加无规则了。几天后,我又去这个班上课,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学生拿着水杯问我可不可以去接水?可见,上堂课的情境创设非常成功,此时我为能在学生的心灵播下“规则”的种子而感到欣慰,
二、创设“他人为鉴”的情境
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这一理论课堂要挥德育功效就必须创设“他人为鉴”的情境,即通过例举正面榜样或反面典型的情境影响学生。这一情境的呈现可以是教师口述形式,也可以是视频形式呈现,甚至学生自我陈述的形式呈现。如在讲授《诚实守信》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会“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谅解”这一品质的重要性,笔者口述例举早些年家喻户晓的案例“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路边宝马轿车,留下道歉及赔偿联系的小纸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学生听完故事后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的表情告诉我榜样人物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行为价值观产生的了冲突,有冲突就会有反省,有觉醒,也就发挥了课堂的德育功效。又如在讲授《以礼待人》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段“小伙问路不讲礼貌“的视频,视频呈现的情境生动形像,把小伙不讲礼貌演泽的淋漓尽致,学生看到了”他人情境“的这面镜子,也就领悟到了自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自我陈述自己平时的做法及带来的效果。这样也就做到了情境的呈现一环扣一环,有效地发挥的课堂的德育功效。
三、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也曾说过:“人人都有情感,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情感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养。”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用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治学生情操的目的,从而形成孩子稳定的健康人格。
创设充满情感的情境,必须有情感的真实投入,没有真切的情感就创设不了精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只有深切感受到教师的真情实感,感受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的情感,才能被感染,被打动,带着真情更好地学习。例如在讲授《遵守规则》内容时,为了让学生领悟规则的重要性,我例举了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和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我是带着对生命敬畏之情感给学生陈述案例的,如果游客不私自下车,如果错过站的乘客能耐心等一站,悲剧就不会发生,那些家庭就不会有失去亲人之痛。听完案例之后,学生内心也会激发起失去生命之悲痛感,从而升腾起对规则之敬畏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创设还有很多,如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段精彩的视频等,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都可以激起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有了情感因素的加入,才能发挥出课堂的德育功效。
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效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诚信、乐观、有责任感等。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具有感染力,让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产生敬佩之情,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只有做到这些,你在课堂上的讲授才具有说服力,影响力,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发挥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 中學思想政治教学参考[J].陕西师范大学主办,2019.1—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