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改之后,思维能力成为教育行业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数学教学中革新传统数学的教学方式,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本文主要论述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学生
引言:
现阶段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从目前小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很多方法,但是效果并不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其中主要原因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
1.培养思维能力的意义
父母的教育、先天能力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都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教师的讲解快速的学会知识。但是有一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理解不到知识点的内涵,这样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1减轻学生压力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就不能很好理解数学知识,只能采取死记的方法去学习,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1.2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应用,提高自的判断能力,认清真假。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能够让学生认清数学中的假设是否真确,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1.3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推理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2.1学好基础知识
全面的基础知识是推动数学思维形成的条件。数学思维不是凭空想象就能形成的,只有掌握了基本数学的知识,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习题中找出所包含数学知识,在不断练习中才能为思维能力打下基础。在很多时候,学生都缺少解题方法的总结,这样就不利于形成数学思维。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程时,学生就要对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口诀这样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否则在学习这节课程时就非常困难,对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就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在进行难度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才能为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老师要注重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时期,不敢和老师交流,自然课堂缺乏活力。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无论心中有多大情绪,都应该面带笑容,充满精气神;此外在课堂上不要树立太多的规矩,尽量让学生的心情放松,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能够自主交流、用心观察、敢于说出心中的想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其次老师还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性格特点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长处,多表扬鼓励,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愉悦优美的环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更好的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有着推动作用。
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二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数学这门课程本身知识点比较复杂,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生动活泼以及新奇事情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色彩鲜艳的教具与图片、小故事,以及小动物、玩具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法,用实例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正确引导,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节课程时,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用纸折叠处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在小组实践中,学生们通过观察这些立体图形,就能掌握住课程学习的目标。
2.4做习题
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做习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习题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掌握题型,熟悉解法、开拓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习题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及时查漏补缺,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出一些习题进行训练。在做习题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同学们总结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从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一题多解进行训练,从题目的每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进行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冀永红.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07):257-258.
[2]刘海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10):121-121.
[3]贡秋曲珍.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7):53-54.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学生
引言:
现阶段小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从目前小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很多方法,但是效果并不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其中主要原因还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
1.培养思维能力的意义
父母的教育、先天能力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都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教师的讲解快速的学会知识。但是有一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理解不到知识点的内涵,这样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1减轻学生压力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就不能很好理解数学知识,只能采取死记的方法去学习,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1.2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应用,提高自的判断能力,认清真假。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能够让学生认清数学中的假设是否真确,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1.3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推理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如何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2.1学好基础知识
全面的基础知识是推动数学思维形成的条件。数学思维不是凭空想象就能形成的,只有掌握了基本数学的知识,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习题中找出所包含数学知识,在不断练习中才能为思维能力打下基础。在很多时候,学生都缺少解题方法的总结,这样就不利于形成数学思维。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程时,学生就要对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口诀这样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否则在学习这节课程时就非常困难,对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就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在进行难度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才能为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老师要注重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时期,不敢和老师交流,自然课堂缺乏活力。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无论心中有多大情绪,都应该面带笑容,充满精气神;此外在课堂上不要树立太多的规矩,尽量让学生的心情放松,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能够自主交流、用心观察、敢于说出心中的想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其次老师还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性格特点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长处,多表扬鼓励,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愉悦优美的环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更好的进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有着推动作用。
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二個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数学这门课程本身知识点比较复杂,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生动活泼以及新奇事情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色彩鲜艳的教具与图片、小故事,以及小动物、玩具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法,用实例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正确引导,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节课程时,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中用纸折叠处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在小组实践中,学生们通过观察这些立体图形,就能掌握住课程学习的目标。
2.4做习题
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做习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习题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习题训练让学生掌握题型,熟悉解法、开拓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习题还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及时查漏补缺,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出一些习题进行训练。在做习题过程中,老师要提醒同学们总结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从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一题多解进行训练,从题目的每个角度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进行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冀永红.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07):257-258.
[2]刘海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5(10):121-121.
[3]贡秋曲珍.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