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极力要求教师不应只是单纯的语法教学,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及合作,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语言文化的感知。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延伸性。
关键词:新课标;任务型;趣味
一、任务的层次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活动的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形成任务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一篇文章的不同阶段可以有几个分任务,层层深入。如,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3 Last weekend中B 部分Let’s read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我让学生仔细看图,猜测发生的事,快速浏览课文予以验证。
(2)跳读,找出故事里的人和动物。
(3)我提问“What,Where,How ,Who”之类的问题,学生做课文后的检测题。
(4)在语篇中划出动词的过去式。
最后,我设计“Take Notes”之类的活动,转换体裁,复述阅读材料内容,形成写作的模板,通过写的训练,学生逐渐获得读写技巧,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任务的可操作性
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中,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更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化难为易,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例如,在介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教法:(1)给学生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些实物,如鞋、花、地图、足球、桌子等,并用剪刀把这些实物剪下来。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准备一些学具,如纸盒、铅笔、铅笔盒、乒乓球等。(2)我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示范一遍。比如,把小球放在铅笔盒里,对学生说:“The ball is in the pencil-box.”把小球放在盒子的后面,对学生说:“The ball is behind the box.”其他介词也作类似的示范表演。我讲完后,让学生拿起自己准备的物品,自己随便做,然后根据自己做的说出一句话,比如,把乒乓球放在盒子上,学生说:“The ball is on the box.”,把书放在书包里,则说:“The book is in the bag.”。经过操练以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幅房间的图画呈现给学生,然后我用英语描述,叫学生根据描述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贴在相应的地方。这样的语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爱学、乐学”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任务的趣味性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应尽量有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总是“老调重弹”,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例如,我在教 Numbers(one—nine)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火警、匪警、急救、天气预报等),车牌号,幸运数字等。在课堂上,学习完one—nine 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学,并记录下同学告知的数字,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作成通讯录。又如,在学习 Unit 3 My family 时,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任务的延伸性
任务不限于课内,也可以延伸到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我们一方面努力使课堂“活动化”“生活化”,另一方面积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课外学习英语氛围。如,在学习 My home 时,我让学生画出自家的书房、卧室、厨房、客厅、洗澡间等,并用英文标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隐性帮助。
当然,“任務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任务”的设计不流于形式,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 薛直艳
关键词:新课标;任务型;趣味
一、任务的层次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活动的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形成任务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一篇文章的不同阶段可以有几个分任务,层层深入。如,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3 Last weekend中B 部分Let’s read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我让学生仔细看图,猜测发生的事,快速浏览课文予以验证。
(2)跳读,找出故事里的人和动物。
(3)我提问“What,Where,How ,Who”之类的问题,学生做课文后的检测题。
(4)在语篇中划出动词的过去式。
最后,我设计“Take Notes”之类的活动,转换体裁,复述阅读材料内容,形成写作的模板,通过写的训练,学生逐渐获得读写技巧,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任务的可操作性
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中,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更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小问题,化难为易,使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例如,在介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教法:(1)给学生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些实物,如鞋、花、地图、足球、桌子等,并用剪刀把这些实物剪下来。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准备一些学具,如纸盒、铅笔、铅笔盒、乒乓球等。(2)我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示范一遍。比如,把小球放在铅笔盒里,对学生说:“The ball is in the pencil-box.”把小球放在盒子的后面,对学生说:“The ball is behind the box.”其他介词也作类似的示范表演。我讲完后,让学生拿起自己准备的物品,自己随便做,然后根据自己做的说出一句话,比如,把乒乓球放在盒子上,学生说:“The ball is on the box.”,把书放在书包里,则说:“The book is in the bag.”。经过操练以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幅房间的图画呈现给学生,然后我用英语描述,叫学生根据描述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贴在相应的地方。这样的语法教学,激发了学生“爱学、乐学”的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任务的趣味性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应尽量有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总是“老调重弹”,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果变换一下角度,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例如,我在教 Numbers(one—nine)之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数字,如生日,电话号码(火警、匪警、急救、天气预报等),车牌号,幸运数字等。在课堂上,学习完one—nine 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数字告诉同学,并记录下同学告知的数字,比一比谁记得多而准。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做“事情”,有的学生还把班上同学的电话号码制作成通讯录。又如,在学习 Unit 3 My family 时,让学生把家庭相片带到课堂上,互相介绍家庭成员,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任务的延伸性
任务不限于课内,也可以延伸到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我们一方面努力使课堂“活动化”“生活化”,另一方面积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课外学习英语氛围。如,在学习 My home 时,我让学生画出自家的书房、卧室、厨房、客厅、洗澡间等,并用英文标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隐性帮助。
当然,“任務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使“任务”的设计不流于形式,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