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也在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愈加侧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以确保让每一位学生均可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可以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浅显阐述。
关键词: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又应如何在尊重学生主体、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學生学习数学,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呢?这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是师生之间通过协同努力而完成相应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可以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优化、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小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合作不完善。受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成熟,其往往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在沟通中会“以自我为中心”,也不善于将内心的想法、疑问表达出来,遇到问题也往往不会虚心接受等,这些均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失败。
其次,小学生的专注度不足,“玩”大于学。由于小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爱玩也是他们的天性,当他们处于一个小组时,往往对待学习的专注度不足,极易导致组内学生出现“玩”的现象,进而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当。个别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客观地结合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落实、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表格认知的教学时,就不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此类教学仍需在课堂上用传统教学方法来完成。
三、小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创设合理问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也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只有具有一定知识内容,一定趣味性的讨论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障措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需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并对各小组学生的接受能力、执行能力进行良好的把控,并结合实际学情以及学生的授受能力来创设相问的讨论问题。
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比大小”一节的教学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年龄和父母的年龄写下来,并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看看谁的年龄最大,谁的年龄最小?”这种简单的讨论,既可以让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完成了“=”“>”“<”“≤”“≥”的学习与运用。
2.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机制
良好的小组合作机制也是保障学习小组顺利进行的基础;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机制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完善。通常,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真正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而得到解决的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应组织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将讨论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加以统计,并上报数学教师予以统计解答。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数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此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自我评价,进而让他们在讨论、评价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或对方的不足。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学情与完成情况给予他们肯定式的表扬,鼓励他们尝试着对讨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可以在组内畅所欲言,共同交流、探讨,找出一个最佳的、最合理的答案。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加以优化,这对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师既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优势,又要避免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创设合理的讨论问题、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机制以及评价手段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有效性,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玉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0).
[2]蒋光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新教师,2014(6).
[3]张拥军.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8).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又应如何在尊重学生主体、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现促进學生学习数学,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呢?这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是师生之间通过协同努力而完成相应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可以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优化、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小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合作不完善。受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成熟,其往往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在沟通中会“以自我为中心”,也不善于将内心的想法、疑问表达出来,遇到问题也往往不会虚心接受等,这些均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失败。
其次,小学生的专注度不足,“玩”大于学。由于小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爱玩也是他们的天性,当他们处于一个小组时,往往对待学习的专注度不足,极易导致组内学生出现“玩”的现象,进而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当。个别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客观地结合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地落实、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表格认知的教学时,就不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此类教学仍需在课堂上用传统教学方法来完成。
三、小学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创设合理问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也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只有具有一定知识内容,一定趣味性的讨论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与热情,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障措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需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与教学任务,并对各小组学生的接受能力、执行能力进行良好的把控,并结合实际学情以及学生的授受能力来创设相问的讨论问题。
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比大小”一节的教学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年龄和父母的年龄写下来,并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看看谁的年龄最大,谁的年龄最小?”这种简单的讨论,既可以让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产生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完成了“=”“>”“<”“≤”“≥”的学习与运用。
2.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机制
良好的小组合作机制也是保障学习小组顺利进行的基础;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机制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完善。通常,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真正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而得到解决的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应组织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将讨论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加以统计,并上报数学教师予以统计解答。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数学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此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自我评价,进而让他们在讨论、评价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或对方的不足。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学情与完成情况给予他们肯定式的表扬,鼓励他们尝试着对讨论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可以在组内畅所欲言,共同交流、探讨,找出一个最佳的、最合理的答案。另外,数学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加以优化,这对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师既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优势,又要避免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创设合理的讨论问题、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机制以及评价手段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有效性,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玉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0).
[2]蒋光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新教师,2014(6).
[3]张拥军.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