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死亡”是沈从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文章试从作品中呈現出的死亡形式的多样性、作者对死亡采取的淡然态度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揭示沈从文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死亡书写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丰厚且成就辉煌,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湘西系列小说模式。翻阅沈从文的多篇巨著,我们不难发现,沈从文以湘西社会生活为背景的一系列小说中,无不透出一种悲壮的死亡意味。
一、“死亡”形式的多样性
沈从文小说中,《我的教育》、《黄昏》描写的是血腥的杀头场面;《山道中》、《菜园》、《新与旧》叙写的是乱世中枪杀事件;《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讲述的则是有情人为情而死的神话故事。各种复杂的死因共同构成了沈从文小说中“死亡”形式的多样性。而归结起来,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死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杀”或“被杀”模式
“自杀”模式主要表现在《月下小景》中,当地有一种风俗,“女人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许同第二个男子结婚。若违反了这种规定,常常把女子用一扇小石磨捆在背上,或者沉入潭里,或者抛到地窟窿里。”寨主的儿子傩佑与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两个青年男女相爱却无法违背风俗,所以相约在月明星稀之时吞下毒药,以死殉情。《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中商会会长的漂亮女儿一夜之间吞金自杀等故事都带有浓郁悲壮的死亡意识。“自杀”模式的出现同时也预示着青年男女思想意识的觉醒,表现出敢于反抗传统,追求爱情的勇气。
《黄昏》中被杀的犯人多是庄稼人,他们被杀仅仅是因为“欠了点小债”或是“偷了点小东西”。只见“那个无辜的头颅,就远远地飞去,发出沉闷而钝重的声音坠到地下了,颈部的血就如同小喷泉一样射了出来”这些被杀场面,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小说中革命者夏瑜在菜市场被杀的场景,二者所不同的是“被杀者”前者表现出愚昧而不自知,而后者则表现出革命者的觉醒。
(二)“自然死亡”或“非自然死亡”模式
《边城》中翠翠的母亲未婚先孕,在生下翠翠后,殉情而死。这是文中出现的第一个“死亡”结局。接着哥哥天保在知道了翠翠的真正心意后,决定退出这段三角恋,为了成全弟弟傩送和翠翠的爱情而选择驾船外出,不幸沉船而亡。另外,年迈的爷爷独自抚孙女翠翠长大,爷孙俩以渡船为生,爷爷最后在雷雨将息的夜晚死去。《菜园》中儿子突然被杀,《山道中》主人公听到“有几个纸客在灵官庙前桥头被抢还死了两个人”《三三》中从城里来乡下养病的白脸男子的突然猝死,以及上述提到的《边城》里天保的沉船而亡等等都属于意外的“非正常死亡”。
二、冷静淡然的死亡态度
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的很多作家都涉及过对死亡主题的书写,众多的死亡场面更是屡见不鲜。以鲁迅的多篇作品中都曾写到:菜市场杀头、人血馒头、坟场等死亡意象。在这些作品中无不透出作者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反抗意识。而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对于“死亡”却始终保持一种冷静淡然的风格。
(一)“局外人”式的叙事角度
沈从文作品中对小说人物的死亡描述没有直接的描写,而往往借别人之口道出。《黔小景》中“开了大门看看,才知道这个人半夜里死了”;《边城》中以翠翠的视角写道:“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这样的叙事方式,作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进行叙述,冷眼旁观,透过别人的眼睛或者嘴巴来传递一幅幅死亡场景,似乎与死亡刻意保持着距离。
(二)冷静淡然的叙述态度
沈从文对待死亡采取的是一种淡然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生死虽说是大事,同时也就可以说是平常事。”因此在他笔下的众多人物对于死亡采取了同样淡然的态度,面对死亡,也会有悲伤,但不至于歇斯底里,怨天尤人。而是冷静地面对死亡,短暂的悲伤之后继续平静的生活。《黔小景》中的老人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自己也在梦中安然死去。《长河》中主人公经历了妻儿的相继离世,他仍然过着平淡的生活.......沈从文涉及死亡主题的书写,表现出的是异于常人的冷静,沈从文作品中的确渗透着作者的真实情感,有热情、有悲痛。而沈从文真正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节制自己的这种感情,使得他的叙述既能起到表达和宣泄情感的作用,又不为情感所驱使,导致情感失控、泛滥。
(三)设置恬美的死亡环境
说到有关“死亡”的话题,我们很容易将死亡与血腥、骷髅等阴森恐怖的场面联系起来。但是沈从文却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他选择将死亡菊花、野花、山水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幅优美寂静的画面,从而淡化了死亡带来的恐怖。《边城》中写老船夫之死,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和白塔一起倒塌了。《菜园》中的一家人靠栽种菊花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儿子突然被枪决却打破了这种幸福,老妇人终于也在菊花衰败凋零的时候从容的选择了自杀。人在这样恬美的环境中死去似乎更具有冲击力度、更显得悲凉。
三、结语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成就是辉煌显著的。古今中外,无数作家都对生死问题及其生命的价值问题进行着不懈的思索。而沈从文小说中对于死亡问题的书写更是入木三分,在他的作品中死亡形式多种多样,各有不同,而他对于死亡所采取的冷静淡然的态度,更是将“死亡”书写推向了极致。
参考文献
[1] 金介甫.凤凰之子:沈从文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2] 凌宇.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3).
[3] 纪江明,张乐天.论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生态哲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2009(1).
[4] 李天程.美在生命——论沈从文的美学思想[J].文学研究,2002(1).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死亡书写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丰厚且成就辉煌,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湘西系列小说模式。翻阅沈从文的多篇巨著,我们不难发现,沈从文以湘西社会生活为背景的一系列小说中,无不透出一种悲壮的死亡意味。
一、“死亡”形式的多样性
沈从文小说中,《我的教育》、《黄昏》描写的是血腥的杀头场面;《山道中》、《菜园》、《新与旧》叙写的是乱世中枪杀事件;《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讲述的则是有情人为情而死的神话故事。各种复杂的死因共同构成了沈从文小说中“死亡”形式的多样性。而归结起来,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死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自杀”或“被杀”模式
“自杀”模式主要表现在《月下小景》中,当地有一种风俗,“女人同第一个男子恋爱,却只许同第二个男子结婚。若违反了这种规定,常常把女子用一扇小石磨捆在背上,或者沉入潭里,或者抛到地窟窿里。”寨主的儿子傩佑与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两个青年男女相爱却无法违背风俗,所以相约在月明星稀之时吞下毒药,以死殉情。《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中商会会长的漂亮女儿一夜之间吞金自杀等故事都带有浓郁悲壮的死亡意识。“自杀”模式的出现同时也预示着青年男女思想意识的觉醒,表现出敢于反抗传统,追求爱情的勇气。
《黄昏》中被杀的犯人多是庄稼人,他们被杀仅仅是因为“欠了点小债”或是“偷了点小东西”。只见“那个无辜的头颅,就远远地飞去,发出沉闷而钝重的声音坠到地下了,颈部的血就如同小喷泉一样射了出来”这些被杀场面,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小说中革命者夏瑜在菜市场被杀的场景,二者所不同的是“被杀者”前者表现出愚昧而不自知,而后者则表现出革命者的觉醒。
(二)“自然死亡”或“非自然死亡”模式
《边城》中翠翠的母亲未婚先孕,在生下翠翠后,殉情而死。这是文中出现的第一个“死亡”结局。接着哥哥天保在知道了翠翠的真正心意后,决定退出这段三角恋,为了成全弟弟傩送和翠翠的爱情而选择驾船外出,不幸沉船而亡。另外,年迈的爷爷独自抚孙女翠翠长大,爷孙俩以渡船为生,爷爷最后在雷雨将息的夜晚死去。《菜园》中儿子突然被杀,《山道中》主人公听到“有几个纸客在灵官庙前桥头被抢还死了两个人”《三三》中从城里来乡下养病的白脸男子的突然猝死,以及上述提到的《边城》里天保的沉船而亡等等都属于意外的“非正常死亡”。
二、冷静淡然的死亡态度
五四时期以后,中国的很多作家都涉及过对死亡主题的书写,众多的死亡场面更是屡见不鲜。以鲁迅的多篇作品中都曾写到:菜市场杀头、人血馒头、坟场等死亡意象。在这些作品中无不透出作者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反抗意识。而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对于“死亡”却始终保持一种冷静淡然的风格。
(一)“局外人”式的叙事角度
沈从文作品中对小说人物的死亡描述没有直接的描写,而往往借别人之口道出。《黔小景》中“开了大门看看,才知道这个人半夜里死了”;《边城》中以翠翠的视角写道:“祖父不起身,也不答应,就赶回家里去,到得床边摇了祖父许久,祖父还不作声。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这样的叙事方式,作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进行叙述,冷眼旁观,透过别人的眼睛或者嘴巴来传递一幅幅死亡场景,似乎与死亡刻意保持着距离。
(二)冷静淡然的叙述态度
沈从文对待死亡采取的是一种淡然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生死虽说是大事,同时也就可以说是平常事。”因此在他笔下的众多人物对于死亡采取了同样淡然的态度,面对死亡,也会有悲伤,但不至于歇斯底里,怨天尤人。而是冷静地面对死亡,短暂的悲伤之后继续平静的生活。《黔小景》中的老人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自己也在梦中安然死去。《长河》中主人公经历了妻儿的相继离世,他仍然过着平淡的生活.......沈从文涉及死亡主题的书写,表现出的是异于常人的冷静,沈从文作品中的确渗透着作者的真实情感,有热情、有悲痛。而沈从文真正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节制自己的这种感情,使得他的叙述既能起到表达和宣泄情感的作用,又不为情感所驱使,导致情感失控、泛滥。
(三)设置恬美的死亡环境
说到有关“死亡”的话题,我们很容易将死亡与血腥、骷髅等阴森恐怖的场面联系起来。但是沈从文却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他选择将死亡菊花、野花、山水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幅优美寂静的画面,从而淡化了死亡带来的恐怖。《边城》中写老船夫之死,在雷雨交加的夜晚和白塔一起倒塌了。《菜园》中的一家人靠栽种菊花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儿子突然被枪决却打破了这种幸福,老妇人终于也在菊花衰败凋零的时候从容的选择了自杀。人在这样恬美的环境中死去似乎更具有冲击力度、更显得悲凉。
三、结语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成就是辉煌显著的。古今中外,无数作家都对生死问题及其生命的价值问题进行着不懈的思索。而沈从文小说中对于死亡问题的书写更是入木三分,在他的作品中死亡形式多种多样,各有不同,而他对于死亡所采取的冷静淡然的态度,更是将“死亡”书写推向了极致。
参考文献
[1] 金介甫.凤凰之子:沈从文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2] 凌宇.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3).
[3] 纪江明,张乐天.论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生态哲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2009(1).
[4] 李天程.美在生命——论沈从文的美学思想[J].文学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