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证实,《经典诵读》课在改变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之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益处,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经典诵读》 课;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们遵循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创编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并且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篇幅难易适中、长短适宜的中华经典诗文,对学生进行朗诵表演的专项指导。从朗诵技巧运用、诗文内容的把握、舞台表现的要领等方面指导学生。将课堂变成排练厅,将讲台变成舞台,以演代练,以赛代考,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登台诵读,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一次次排练、一次次演出,学生不但变得阳光,变得自信,而且还更加热爱中华经典诗文,也更加喜欢朗诵艺术,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以上实践证明,《经典诵读》课在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实践价值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简称“四化”):
一、让德育更加生动化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过程中感受每一篇经典蕴含的文化精髓,潜移默化中改善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自觉地就会把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都铭记于心。
《游子吟》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素材。从学生平时排练过程中一次次地吟诵,到最终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中,在展现着慈母画面的多媒体背景前,声情并茂地表演朗诵,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试想这个过程,那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一衣牵引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定会浮现在眼前。线儿长,针儿密,这一针一线在老母手中游走着……缝进了盼儿早回的期望,缝进了恐儿迟归的担忧……人间最真挚的感情就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走进学生的心。不管是朗诵者还是听诵者,内心定能升腾起一份眷念,涌动起一段热肠、一片温情,自然就会少了许多污言秽语的咒骂。这样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要比直接给孩子们讲感恩容易接受得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明智、宽容、坚毅、自立是我们现代精神的核心。朗诵这首诗时一定能感受到一种激励和鼓舞,会让那个在徘徊孤单中的灵魂变得更加坚强起来,有决心和信心等到梦想开花的那个时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每一次内心涌动的乡恋之情都会使我们不自觉地进行一次根的追思。对李白这首千古绝唱的怀乡之作有所感悟的人怎会不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不是说教,只是诵读,只是朗诵,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感悟,在经典的浸润中蜕变。我们的德育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叶圣陶先生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让智育更加经典化
朗诵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一次次诵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在一次次的朗诵案的编创中,学生的任务策划、管理组织、团结协作等各种能力都能提高。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朗诵案
女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领诵后,合)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男1: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领诵后,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女2: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领诵后,合)告诉每一个人
男2: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 (领诵后,合)为你祝福
女1:(领诵后,合)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男1:(领诵后,合)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女2:愿你在尘世(领诵后,合)获得幸福
男2:我只愿(领诵后,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朗诵案是同学们多次实践之后的最终版本,它包含了孩子们的多少创作激情和灵感啊!
当你为学生开启了朗诵表演的兴趣之窗后,看他们为读好每一首诗认真排练的时候,谁又能再说我们的学生眼中灰色、心中茫然,什么都不行呢?
三、让体育更加人性化
“朗诵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除了需要专注外,也需要本身的体能状态良好,甚至必须达到巅峰,如此再加上朗诵者本身的涵养,才能缔造美妙的作品!”朗诵要求我们动眼、动耳、动口、动心,做整体运动的同时,用丹田之力来呼吸,用丹田之音来朗诵,这样的声音才会有穿透力,才会美。丹田训练在朗诵方面有这样的效果:更宽广的音域、可调控的音量、清晰的咬字、丰富的声音表现技巧、持续的耐久力、长久不衰的嗓音。丹田的功用是气功中活力的源头,也是学生诵读中健康保健的一种方式。“经典诵读的声波能够自我反馈,只要开口诵读这些具有能量和善性的经典,个体潜能中的德慧智效应就会整体地反应出来。反应在身体上,身体会健康;反应到后天智识上,后天智识会充盈;反应在先天慧性上,潜在的创造力会得到保护和提升。”所以,朗诵诗歌不光是收获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快意,还是对身体健康最有益处的一种状态。经常练习朗诵,假以时日,不但会在诗歌朗诵方面更专业,而且还在美文美韵的熏陶中强健了身体。
四、让美育更加形象化
《经典诵读》是从古今经典诗文中选出的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篇章集合。作品无一不意境含蓄优美,无一不表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高度追求。假以朗诵指导和训练这种充满艺术美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美的形式包装她,用現代化多媒体手段演绎她,用美的朗诵艺术形式展示她。“艺术唯美,知美则性善,爱美,人就会进步”,使得美的内容、美的形式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创造美。 朗诵的形式灵活多样:分声部朗诵法、领诵合诵配合法、男女对读法、群音伴读法、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朗读法等。表演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传统抒情式、拍手儿歌式、用合唱形式排练朗诵、唱唐诗(如谷建芬作曲的《春晓》《相思》《长相思》《读唐诗》《长歌行》,还有《无言独上西楼》《明月几时有》《满江红》),套用风格相近的现代歌谱唱唐诗宋词、配乐朗诵、诗朗诵伴舞、诗朗诵伴茶艺表演、诗朗诵加古筝伴奏、领诵合诵式。再加上学生自编自导,自制PPT配图配音做背景,作品美得令人惊艳!形式多样的朗读法和表演形式,将美的诗文尽数展示。再加以恰当的配乐,如古典诗文配古典民乐,现当代诗文可选择交响乐、钢琴、小提琴演奏曲等,根据内容搭配音乐的风格,如《雨霖铃》配乐《妆台秋思》笛子曲,《乡愁》配马思聪的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再加上多媒体大屏幕背景的渲染。这样形式丰富多彩的诵读,能把内隐情感外显化,抽象情景直观化。诵读者抑扬顿挫的声音与作者高低起伏的感情同步,双方达到心灵的共鸣。在语言文字发出的美好韵味中,在声情并茂诵读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得每一次诵读都是完成一次灵魂深处的欣悦体验!朗诵不是嗓子好的人的专利,朗诵应该成为学校生活中一种美的常态。诵读能让粗糙的课堂变得细腻起来、灵动起来,让每一片霜雪、每一处花香、每一点喜怒哀乐都化为喉间的气息存在,在眉宇和双目与心灵相通的那一刻,传递出自己的心声与理解。让每一个方块字在学生心中都不仅仅是一个个表意的符号,而是可以呼吸,可以再生,蕴含无限情感的灵动的音符!
在教育家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萌芽,把希望和自信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挺起胸膛做人。如果每个孩子都在《经典诵读》课上学会发现自己,赏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的感觉,那么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张颂.诗歌朗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熊春锦.国学道德经典导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附 注
本文系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中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qhd135kt2017337。
【关键词】《经典诵读》 课;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们遵循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创编了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并且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篇幅难易适中、长短适宜的中华经典诗文,对学生进行朗诵表演的专项指导。从朗诵技巧运用、诗文内容的把握、舞台表现的要领等方面指导学生。将课堂变成排练厅,将讲台变成舞台,以演代练,以赛代考,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登台诵读,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一次次排练、一次次演出,学生不但变得阳光,变得自信,而且还更加热爱中华经典诗文,也更加喜欢朗诵艺术,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以上实践证明,《经典诵读》课在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实践价值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简称“四化”):
一、让德育更加生动化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过程中感受每一篇经典蕴含的文化精髓,潜移默化中改善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自觉地就会把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都铭记于心。
《游子吟》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素材。从学生平时排练过程中一次次地吟诵,到最终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中,在展现着慈母画面的多媒体背景前,声情并茂地表演朗诵,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试想这个过程,那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一衣牵引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定会浮现在眼前。线儿长,针儿密,这一针一线在老母手中游走着……缝进了盼儿早回的期望,缝进了恐儿迟归的担忧……人间最真挚的感情就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走进学生的心。不管是朗诵者还是听诵者,内心定能升腾起一份眷念,涌动起一段热肠、一片温情,自然就会少了许多污言秽语的咒骂。这样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要比直接给孩子们讲感恩容易接受得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明智、宽容、坚毅、自立是我们现代精神的核心。朗诵这首诗时一定能感受到一种激励和鼓舞,会让那个在徘徊孤单中的灵魂变得更加坚强起来,有决心和信心等到梦想开花的那个时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每一次内心涌动的乡恋之情都会使我们不自觉地进行一次根的追思。对李白这首千古绝唱的怀乡之作有所感悟的人怎会不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不是说教,只是诵读,只是朗诵,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感悟,在经典的浸润中蜕变。我们的德育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叶圣陶先生说:“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二、让智育更加经典化
朗诵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一次次诵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在一次次的朗诵案的编创中,学生的任务策划、管理组织、团结协作等各种能力都能提高。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朗诵案
女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领诵后,合)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男1: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领诵后,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女2: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领诵后,合)告诉每一个人
男2: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 (领诵后,合)为你祝福
女1:(领诵后,合)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男1:(领诵后,合)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女2:愿你在尘世(领诵后,合)获得幸福
男2:我只愿(领诵后,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朗诵案是同学们多次实践之后的最终版本,它包含了孩子们的多少创作激情和灵感啊!
当你为学生开启了朗诵表演的兴趣之窗后,看他们为读好每一首诗认真排练的时候,谁又能再说我们的学生眼中灰色、心中茫然,什么都不行呢?
三、让体育更加人性化
“朗诵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除了需要专注外,也需要本身的体能状态良好,甚至必须达到巅峰,如此再加上朗诵者本身的涵养,才能缔造美妙的作品!”朗诵要求我们动眼、动耳、动口、动心,做整体运动的同时,用丹田之力来呼吸,用丹田之音来朗诵,这样的声音才会有穿透力,才会美。丹田训练在朗诵方面有这样的效果:更宽广的音域、可调控的音量、清晰的咬字、丰富的声音表现技巧、持续的耐久力、长久不衰的嗓音。丹田的功用是气功中活力的源头,也是学生诵读中健康保健的一种方式。“经典诵读的声波能够自我反馈,只要开口诵读这些具有能量和善性的经典,个体潜能中的德慧智效应就会整体地反应出来。反应在身体上,身体会健康;反应到后天智识上,后天智识会充盈;反应在先天慧性上,潜在的创造力会得到保护和提升。”所以,朗诵诗歌不光是收获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快意,还是对身体健康最有益处的一种状态。经常练习朗诵,假以时日,不但会在诗歌朗诵方面更专业,而且还在美文美韵的熏陶中强健了身体。
四、让美育更加形象化
《经典诵读》是从古今经典诗文中选出的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篇章集合。作品无一不意境含蓄优美,无一不表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高度追求。假以朗诵指导和训练这种充满艺术美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美的形式包装她,用現代化多媒体手段演绎她,用美的朗诵艺术形式展示她。“艺术唯美,知美则性善,爱美,人就会进步”,使得美的内容、美的形式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创造美。 朗诵的形式灵活多样:分声部朗诵法、领诵合诵配合法、男女对读法、群音伴读法、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朗读法等。表演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传统抒情式、拍手儿歌式、用合唱形式排练朗诵、唱唐诗(如谷建芬作曲的《春晓》《相思》《长相思》《读唐诗》《长歌行》,还有《无言独上西楼》《明月几时有》《满江红》),套用风格相近的现代歌谱唱唐诗宋词、配乐朗诵、诗朗诵伴舞、诗朗诵伴茶艺表演、诗朗诵加古筝伴奏、领诵合诵式。再加上学生自编自导,自制PPT配图配音做背景,作品美得令人惊艳!形式多样的朗读法和表演形式,将美的诗文尽数展示。再加以恰当的配乐,如古典诗文配古典民乐,现当代诗文可选择交响乐、钢琴、小提琴演奏曲等,根据内容搭配音乐的风格,如《雨霖铃》配乐《妆台秋思》笛子曲,《乡愁》配马思聪的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再加上多媒体大屏幕背景的渲染。这样形式丰富多彩的诵读,能把内隐情感外显化,抽象情景直观化。诵读者抑扬顿挫的声音与作者高低起伏的感情同步,双方达到心灵的共鸣。在语言文字发出的美好韵味中,在声情并茂诵读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得每一次诵读都是完成一次灵魂深处的欣悦体验!朗诵不是嗓子好的人的专利,朗诵应该成为学校生活中一种美的常态。诵读能让粗糙的课堂变得细腻起来、灵动起来,让每一片霜雪、每一处花香、每一点喜怒哀乐都化为喉间的气息存在,在眉宇和双目与心灵相通的那一刻,传递出自己的心声与理解。让每一个方块字在学生心中都不仅仅是一个个表意的符号,而是可以呼吸,可以再生,蕴含无限情感的灵动的音符!
在教育家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株孕育着无限生机的萌芽,把希望和自信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挺起胸膛做人。如果每个孩子都在《经典诵读》课上学会发现自己,赏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的感觉,那么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张颂.诗歌朗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熊春锦.国学道德经典导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附 注
本文系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中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qhd135kt201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