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社会关注的重点,挫折心理又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挫折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受挫后常见的行为表现,结合目前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受挫后进行自我调适。
【关键词】 大学生 挫折心理 行为表现 调适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09-02
大学生在通向学习、情感、生活等道路上遇到内在或者外在的障碍,个体无法达到目标,就会感到挫折、沮丧和失意,从而产生挫折心理。挫折的产生会使意志较为薄弱的大学生感到痛苦,引起低落情绪,产生行为偏差,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攻击或自杀等偏激行为;但挫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在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从教育和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善于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受挫后的反应,找出其产生挫折心理的真实原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应对“挫折心理”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1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挫折心理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对人的影响取决于挫折本身和受挫人对挫折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目的的活动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有可能延迟或阻碍目标的达成,影响要求的满足,从而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
1.2 挫折心理的成因
根据大学校园环境及大学生的活动性质,一般而言挫折的产生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各种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使大学生的行为无法达到目标而造成挫折。社会环境也可以称为校园环境,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引起的挫折。主要包括:教育界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是缺乏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2)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理的某些缺陷或疾病带来的限制,使个体不能胜任某些工作或进行某些活动,因而无法实现预定目标等。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挫折是相当复杂的,归结来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面对社会,大学生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 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大学生在主观上感受到挫折后,总是通过情绪、行为等综合反映出来。从受挫后行为的性质来分,主要有积极行为表现和消极行为表现。
积极的行为表现主要是理智性反应,这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为的表现,即当大学生无论在学习、情感还是生活中遭受挫折后,能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根据自身情况分析受挫的原因,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情绪,并且对自身能力做较为客观的分析,从而以自己的成功行动获得的满足来弥补原先失败的痛苦,勇于克服种种困难,排除阻碍。这种反应也是我们经常鼓励和倡导的一种受挫后反应。
大学生受挫群体中大部分都是以消极行为表现来应对挫折,并影响到以后事情的处理方式。消极的行为表现主要有:(1)个性的变化。当持续的挫折或重大的挫折降临时,不仅会使受挫大学生产生持续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而且某些行为反应还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个体相应的习惯和某些突出的个性特点,甚至会影响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如挫折使某些同学缺乏主动性,冷漠无情。这类反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一旦形成受挫后个性变化,对于受挫个体的影响是长远和巨大的。(2)攻击行为。当大学生受到挫折后,引起强烈的愤怒情绪,进而引起对象的公开对抗和攻击行为。这又分为:受挫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发起的直接攻击行为;由于受挫者不能直接攻击构成挫折的对象或碍于自己的身份不便攻击时,受挫者会将愤怒的情绪转向毫不相干的他人或事物,寻找出气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踢猫现象”。(3)压抑行为。这是指大学生个体受到挫折以后,害怕由此引起的冲动会造成行为过错,而采取一种心理压抑。这种压抑一方面是有意识地想从思想中排除痛苦、忘却不愉快,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内心压抑保持自身行为的适应性。(4)防御行为。这是指个体受到挫折以后,为了减轻挫折压力保护自己,或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借酒消愁,独生闷气;或离校出走,远离受挫情境;或采取的是推诿的态度,把自己遭受挫折的责任推给他人,借以减轻自身忧虑不安的紧张心理;或采取的是自我安慰的态度,对遭遇的挫折以种种理由来原谅自己。(5)固执行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当大学生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有些同学遭受到挫折后,不能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灵活应变的态度,反而固执已见,刻板盲目地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6)冷漠行为。这是指个体受挫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事物漠不关心与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它一般表现在长期遭受挫折,或处境十分艰险又无法改变的情况下。(7)退化行为。这是指大学生个体受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当个体受挫折时,可能失去理智,不能控制自己,而以简单、幼稚的方式对付挫折,表现出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但本人并不能意识到。
3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引导途径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增强其受挫心理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它,应该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和磨难促使人为了改变境况而奋斗,能磨练性格和意志,增强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生活、对人生认识得更加深刻、更加成熟。
大学生通过受挫后的反思,对自己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的方法和途径,从能力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去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受挫心理素质,以便少走弯路,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总是难免的,此时在集体中寻求支持,通过组织和老师的帮助,集体的温暖,朋友和同学的关心,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我们在解决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应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才能把握机遇,分清主客观条件,合理确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奋斗目标。 3.2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受挫心理分散化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并让大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有分担、关心、支持的团体,避免独自承受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在生产劳动和实践中进行情感的合理调适,在克服和消除自卑心理的过程中端正自我。从平时点滴的成功,阶段性的成就中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
3.3 增强自身意志的培养,直面挫折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克服困难做出自觉而顽强不懈努力的品质,是大学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精神力量。意志体现在人的行为中,使自己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坚定性和一贯性。为了培养大学生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我们必须加强受挫承受能力等在内的各种意志品质的心理训练,以达到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念,自信和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通过各种训练让大学生们系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手段。
3.4 大学生应掌握有效的挫折应对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受挫个体对于挫折的正确认知以及认知后的自我调整和行为表现。受挫大学生要从挫折阴影中走出来,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应对途径。主要有:(1)自我暗示法: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受到打击时,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振作精神,能够增强信心。(2)正确归纳法:不同的归因倾向,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正确归因能激发大学生前进的动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归因不当,会打击积极性,挫伤自信心和勇气。(3)目标调整法:挫折毁灭了自己原有目标,因此受挫后就要重新寻找方向,调整期望值,重新确立更切合实际的新目标。目标法既能抑制和阻止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能引发和推动人们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须的行动,从而战胜挫折。(4)逆向思维法:这是指换个角度,从积极光明的角度去看问题。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应从积极方面去思考问题,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调整受挫后的情绪。(5)合理宣泄法:大学生受挫后,会产生压抑、焦虑、愤怒和不安等消极情绪,如不妥善化解,会对社会和学生个体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采取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选择适宜的场合和形式宣泄受挫后的情绪,从而恢复理智感和心理平衡。(6)社会求助法:大学生遭受挫折时,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校心理咨询室对受挫的大学生来说,是寻求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心理咨询是一种以面谈形式解决心理障碍的科学方法。
综上所述,挫折对于大学生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挫折对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对于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是必备的能力。受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受挫之后的萎靡不振与个性转变,因此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重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挫折,并调试自己受挫的行为表现,最终战胜挫折争取成功。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如何使挫折教育卓有成效,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陈少珍;姚少贤;;大学生抗挫素质现状及其与价值观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 刘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关键词】 大学生 挫折心理 行为表现 调适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09-02
大学生在通向学习、情感、生活等道路上遇到内在或者外在的障碍,个体无法达到目标,就会感到挫折、沮丧和失意,从而产生挫折心理。挫折的产生会使意志较为薄弱的大学生感到痛苦,引起低落情绪,产生行为偏差,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攻击或自杀等偏激行为;但挫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在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从教育和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善于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受挫后的反应,找出其产生挫折心理的真实原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应对“挫折心理”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迅速走出逆境,恢复积极健康的心态。
1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挫折心理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对人的影响取决于挫折本身和受挫人对挫折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目的的活动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有可能延迟或阻碍目标的达成,影响要求的满足,从而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
1.2 挫折心理的成因
根据大学校园环境及大学生的活动性质,一般而言挫折的产生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各种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使大学生的行为无法达到目标而造成挫折。社会环境也可以称为校园环境,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的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引起的挫折。主要包括:教育界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学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是缺乏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2)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理的某些缺陷或疾病带来的限制,使个体不能胜任某些工作或进行某些活动,因而无法实现预定目标等。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挫折是相当复杂的,归结来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面对社会,大学生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2 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大学生在主观上感受到挫折后,总是通过情绪、行为等综合反映出来。从受挫后行为的性质来分,主要有积极行为表现和消极行为表现。
积极的行为表现主要是理智性反应,这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为的表现,即当大学生无论在学习、情感还是生活中遭受挫折后,能审时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根据自身情况分析受挫的原因,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情绪,并且对自身能力做较为客观的分析,从而以自己的成功行动获得的满足来弥补原先失败的痛苦,勇于克服种种困难,排除阻碍。这种反应也是我们经常鼓励和倡导的一种受挫后反应。
大学生受挫群体中大部分都是以消极行为表现来应对挫折,并影响到以后事情的处理方式。消极的行为表现主要有:(1)个性的变化。当持续的挫折或重大的挫折降临时,不仅会使受挫大学生产生持续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而且某些行为反应还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个体相应的习惯和某些突出的个性特点,甚至会影响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如挫折使某些同学缺乏主动性,冷漠无情。这类反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因为一旦形成受挫后个性变化,对于受挫个体的影响是长远和巨大的。(2)攻击行为。当大学生受到挫折后,引起强烈的愤怒情绪,进而引起对象的公开对抗和攻击行为。这又分为:受挫者对构成挫折的对象发起的直接攻击行为;由于受挫者不能直接攻击构成挫折的对象或碍于自己的身份不便攻击时,受挫者会将愤怒的情绪转向毫不相干的他人或事物,寻找出气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踢猫现象”。(3)压抑行为。这是指大学生个体受到挫折以后,害怕由此引起的冲动会造成行为过错,而采取一种心理压抑。这种压抑一方面是有意识地想从思想中排除痛苦、忘却不愉快,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内心压抑保持自身行为的适应性。(4)防御行为。这是指个体受到挫折以后,为了减轻挫折压力保护自己,或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借酒消愁,独生闷气;或离校出走,远离受挫情境;或采取的是推诿的态度,把自己遭受挫折的责任推给他人,借以减轻自身忧虑不安的紧张心理;或采取的是自我安慰的态度,对遭遇的挫折以种种理由来原谅自己。(5)固执行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当大学生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有些同学遭受到挫折后,不能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灵活应变的态度,反而固执已见,刻板盲目地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6)冷漠行为。这是指个体受挫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事物漠不关心与无动于衷,漠不关心,它一般表现在长期遭受挫折,或处境十分艰险又无法改变的情况下。(7)退化行为。这是指大学生个体受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当个体受挫折时,可能失去理智,不能控制自己,而以简单、幼稚的方式对付挫折,表现出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但本人并不能意识到。
3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引导途径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增强其受挫心理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它,应该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和磨难促使人为了改变境况而奋斗,能磨练性格和意志,增强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生活、对人生认识得更加深刻、更加成熟。
大学生通过受挫后的反思,对自己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的方法和途径,从能力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去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受挫心理素质,以便少走弯路,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总是难免的,此时在集体中寻求支持,通过组织和老师的帮助,集体的温暖,朋友和同学的关心,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我们在解决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应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才能把握机遇,分清主客观条件,合理确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奋斗目标。 3.2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受挫心理分散化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并让大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有分担、关心、支持的团体,避免独自承受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在生产劳动和实践中进行情感的合理调适,在克服和消除自卑心理的过程中端正自我。从平时点滴的成功,阶段性的成就中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
3.3 增强自身意志的培养,直面挫折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克服困难做出自觉而顽强不懈努力的品质,是大学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精神力量。意志体现在人的行为中,使自己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坚定性和一贯性。为了培养大学生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我们必须加强受挫承受能力等在内的各种意志品质的心理训练,以达到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念,自信和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通过各种训练让大学生们系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手段。
3.4 大学生应掌握有效的挫折应对途径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受挫个体对于挫折的正确认知以及认知后的自我调整和行为表现。受挫大学生要从挫折阴影中走出来,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应对途径。主要有:(1)自我暗示法: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受到打击时,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振作精神,能够增强信心。(2)正确归纳法:不同的归因倾向,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正确归因能激发大学生前进的动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归因不当,会打击积极性,挫伤自信心和勇气。(3)目标调整法:挫折毁灭了自己原有目标,因此受挫后就要重新寻找方向,调整期望值,重新确立更切合实际的新目标。目标法既能抑制和阻止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能引发和推动人们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须的行动,从而战胜挫折。(4)逆向思维法:这是指换个角度,从积极光明的角度去看问题。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应从积极方面去思考问题,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调整受挫后的情绪。(5)合理宣泄法:大学生受挫后,会产生压抑、焦虑、愤怒和不安等消极情绪,如不妥善化解,会对社会和学生个体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采取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选择适宜的场合和形式宣泄受挫后的情绪,从而恢复理智感和心理平衡。(6)社会求助法:大学生遭受挫折时,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校心理咨询室对受挫的大学生来说,是寻求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心理咨询是一种以面谈形式解决心理障碍的科学方法。
综上所述,挫折对于大学生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挫折对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对于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是必备的能力。受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受挫之后的萎靡不振与个性转变,因此作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重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挫折,并调试自己受挫的行为表现,最终战胜挫折争取成功。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如何使挫折教育卓有成效,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陈少珍;姚少贤;;大学生抗挫素质现状及其与价值观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 刘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