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的烦恼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d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节选)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①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②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③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④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⑤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⑥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⑦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⑧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⑨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⑩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11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睇吾耳,骚吾心?12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13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14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15应之者咸怃然。16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17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18独为所不为也。19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20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21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22今书来,言者皆大过。23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24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25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26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陉,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27宗元复白。
  ①二十一日,宗元白:元和八年(813),韦中立写信向柳宗元求教,他就写了这封回信。这里删去了专门论文的两段。白,陈述,答复。辱:谦词,感到自愧的意思。相师:师从于我。
  ②甚不自是:很不敢自以为是。自是,自认为正确。
  ③吾子:您,指韦中立。蛮夷:指作者的贬地永州。见取:被取法,受到重视。
  ④犯笑侮:冒着嘲笑和侮辱。抗颜:严正认真的态度。
  ⑤指目牵引:意思是说,周围的人把韩愈视为另类,对他指指点点,互相使眼色示意。增与为言辞:编造言辞来污蔑。
  ⑥炊不暇熟:饭都来不及煮熟,形容时间匆忙短促。这里是说韩愈难以在长安安顿久居。挈(qie)挈而东:孤独地东到洛阳去了。挈挈,孤独的样子。东,指东往洛阳(韩愈曾去洛阳做河南令)。
  ⑦庸、蜀:湖北、四川。这里泛指四川。恒雨少日:经常下雨很少晴天。
  ⑧逾:越过。岭:指南岭。被:覆盖。
  ⑨苍黄:同“仓皇”,张皇失措的样子。噬:咬。累日:连日。
  ⑩病:诟病,辱骂。
  11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不仅使我受到辱骂,而且使您也要受到为人弟子之辱。
  12呶(nao)呶:喧哗不休。怫(fu):烦扰。骚:扰乱。
  13僵仆:僵硬地倒下。此处指躯千活动不灵便。烦愦(kui):心烦意乱。不可过:不能过下去。
  14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仪式,表示成人。责成人之道: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
  15造朝:上朝。外廷: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荐笏(hu):把笏板插在衣带中。荐,通“播”,插。
  16怃(wu)然:诧异惊愕的样子。
  17怫(fu)然:不高兴的样子。何预我耶:与我有什么相干呢?
  18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不因此认为郑叔则的行为不对,而去赞许孙昌胤的做法。快,赞许。
  19为所不为:做别人所不做的事。
  20诚欲往来言所闻:确实愿意与我交往谈论彼此的学习体会。悉陈中所得全部说出我内心的体会。
  21定是非:判断是非、对错。决:必定,一定。
  22耀明:炫耀,夸耀。气色:神情态度。好恶:好坏。
  23言者皆大过:对我文章的评价太高了。
  24佞誉诬谀:花言巧语的赞美奉承。直:只。見爱:喜爱我(的文章)。甚:深。
  25有取乎,抑其无取乎: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抑,还是,表选择。
  26苟亟(qi)来以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交往来发扬光大作文之道。亟,屡次,经常。
  27取其实而去其名:选取老师的实质意义,抛弃为师的名义。无:通“毋”,不要。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回复: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都很不以为然。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估量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取法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胆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了个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孤独地外放到东边的洛阳,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四川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消停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不是太不合适了吗?这样,不仅我会被人辱骂,您也会因此受到辱骂。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是那些惊怪狂叫的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以致招来人们的胡闹,引起人们的恼怒呢?
  我自从因过被贬官以来,更加意志薄弱,很少思虑。居住南方九年,增添了脚气病,渐渐不喜欢吵闹,怎能让那些喧嚣不休的人从早到晚来刺激我的耳朵,扰乱我的心绪呢?那么必将使我卧病不起,心烦意乱,更不能生活下去了。平时意外地遭受到不少是非口舌,唯独还没有充当别人老师的罪名罢了。
  我还听说,古代重视冠礼,是借以用成年人做人的道理来要求大家。这是圣人之所以特别重视的原因。几百年以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个叫孙昌胤的人,独自下决心举行冠礼。冠礼举行过后,第二天上朝来到外廷,把笏板插进衣带对大臣们说:“我已经行过冠礼了。”听见这话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京兆尹郑叔则却满脸怒气,抓着笏板,退后站着,说:“这与我有什么相干呀!”外廷中的人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因此去责备京兆尹郑叔则,称赞孙昌胤,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他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现在被称作老师的人,非常像这种情况。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助益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哪些,扬弃哪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正误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您以前想要看看我的文章,我已经全部展示给您了,这并不是以此向您炫耀自己,只是姑且想要通过观察您神情态度上的反应,来看看我的文章到底是好是坏。现在您的来信,说的话都对我过奖了。您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对我的文童特别喜欢的缘故,才这样说罢了。
  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来扩大发扬作文之道,即使您没有什么收获,我也因此会有收获,又何必加上老师这样的称呼呢?如果取用老师的实质意义。去掉老师的外在名义,不要招惹来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或者像孙昌胤举行冠礼那样遭到同僚们的嘲笑,那就万幸了。宗元再告。
  漫读
  近年来,时不时听闻一些老师受到侮辱和伤害的事件,看到不少老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关系紧张、引发冲突的报道,而社会公众对老师也不时发出一些非议责难的声音。这些现象的发生,让许多身在一线的老师普遍感受到压力、困惑、迷茫,因此也时常听到一些老师“为师不易”的感慨叹息。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韩愈和柳宗元的遭遇。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人物,都是文章大家,两人并称“韩柳”。他们倡导古文运动,有着相似的文学主张,成就卓著,自然得到了许多青年学子的尊崇,更有许多青年学子纷纷拜师门下;他们也乐于奖掖后进,传道授业。可是他们不幸处在一个“师道不复”的时代,甘当伯乐、乐为人师的他们遭遇到尴尬的处境。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再对照大家熟悉的韩愈的《师说》,就可见一斑了。
  韩愈感叹“师道之不传”,原因是什么呢?说来话长,简而言之就是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的流毒所致。自所谓“九品中正制”后,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流行以门第、出身看人,论人只看出身贵贱、官阶高低,而耻于从师学习,直到唐代中晚期,此风犹在。因此本文中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师说》里面描述得更具体:“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也道出了两文写作的社会背景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面对这样恶劣的风气,韩愈和柳宗元都痛心疾首,心怀忧愤,加以反对、抵制。但两人斗争的方法有很大不同,韩愈选择了“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柳宗元在这句话前着一“独”字,更显示了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韩愈不顾世俗,不仅公然收召后学,敢为人师,更是大力批判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大张旗鼓地宣扬“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气盛言宜,锋芒毕露。积重难返,以一己之力反抗由来已久的不良风气,也让韩愈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打击。他被人们视为怪人、另類,一出现在公共场合,人们就互相拉衣襟使眼色来示意指认他,指指点点嚼舌头,甚至造谣诽谤他,以至于“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不断地遭到当权者、顽固派的排挤打压,连仕途都变得艰难起来。柳宗元是韩愈坚定的同盟者。他对韩愈严正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表露出深深的敬佩和由衷的赞美,但他没有像韩愈那样大胆酣畅、高调自信地反击流俗陋习。而是写得曲折隐忍,充满愤世嫉俗之情。
  这是一封回信。根据文中“居南中九年”等信息,可知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正处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九年前,即永贞元年(805),王叔文、王1丕等掌管朝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积极革新朝廷弊政,史称永贞革新。才三十出头、热心政治的柳宗元,成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重要人物。但是改革很快失败,同年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他的身体也受到严重损害,竞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写作本文时,他谪居永州已是第九个年头了。信中自陈“益少志虑”“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僵仆烦愦”应该都是真实写照。韦中立是潭州刺史韦彪之孙,他曾不辞路途遥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而这次是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因此柳宗元写了这封回信,从标题中的“答”字即可知道。   身处逆境。心情低沉的柳宗元,本就不满现实,他借阐述自己“不敢为人师”的机会,揭露了当时师道败坏的恶劣世风,表达了自己的愤激之情,同时也曲折抒发了遭受打击的身世之感。选文部分主要阐明自己谢绝接受韦中立拜师请求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即“不敢为人师”,用了很多笔墨来做解释和阐述。
  第一段即对韦中立的“欲相师”婉言谢绝,但这一段说自己才疏学浅,够不上为人师,这是自谦,属客套话,并非真实原因。真实原因在下面几段。第二段言师道衰落,不事师的坏风气由來已久,而当今社会,风气更坏,并以韩愈为师受辱遭排挤的事例为证,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这段直陈时弊,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韩愈的敬佩和同情。第三段先写蜀犬吠日和越犬吠雪的故事,然后以日和雪比喻韩愈和自己,把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比喻为狂吠乱叫的狗,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作者连设两喻,进一步说明自己不敢为人师的原因。“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作者爱憎强烈。对那些愚顽而凶恶的反对者表示了极大的讽刺、蔑视和愤慨之情。前人评论,这些比喻“把末世轻薄恶态,尽底描写,嬉笑怒骂。兼而有之”。而“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风气之坏,于今尤烈。天下汹汹,谁又敢犯众怒,自取其辱呢?
  第四段虽短。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自己当下的艰难处境,说明不敢为人师的原因。作者说自己身为被贬之人,已蒙罪名;谪居九年,意志消沉,身心疲惫,加之身体患病,心境烦恼。这种状况下再也受不了打击,承受不了无休止的纷扰了,又有什么必要仅为一个为师的名号而自取其辱,让那些“呶呶者”一天到晚在耳边聒噪。扰乱心境呢?最后一句则进一步说,平生已经遭受许多意料不到的是非口舌了,而当老师明摆着要受到更大的指责,招惹更多的苦恼,现在唯独还没惹上为人师的骂名,又怎敢引火烧身呢!这些话语的背后,饱含着作者人生的辛酸苦楚,也表现了对师道之衰的愤懑。
  第五段先说一个叫孙昌胤的官员,他独自举行了一个过去非常重要而现在不盛行的冠礼。上朝的时候跟同僚们说了这事,结果竟招来同僚们的冷嘲热讽,哄堂大笑。这事乍看与话题不相干,其实在实质上与第三段所说的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是一样的,就是“独为所不为”。作者以孙子行冠礼之事与为人师类比,旨在说明流俗不问是非,见怪即吠,倘若独为众所不为之事,必然会遭到嘲笑攻击,招致厄运,可见师之不可为,不敢为。
  可是,面对热情求教的后学,柳宗元真的无动于衷吗?他果真把人拒于千里之外了吗?回信写到第五段,作者虽然依然反复说不值得相师,不敢为师,但他心底的真实想法也坦露出来了,那就是“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也就是说自己虽不愿像韩愈那样“抗颜而为师”,但愿意相互交往学习。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韦中立。
  行文至结尾段,作者更把他的旨意概括为“取其实而去其名”,也就是说愿意行师之实,但因为怕遭世人非议而不愿空担一个为师的名号。他并非真的不愿指导帮助后学。也并非否定师道;相反,骨子里是在倡导和身体力行着师道的优良古风。他在后来一封类似的回信《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曾这样说道:“仆避师名久矣。往在京都,后学之士到仆门,日或数十人,仆不敢虚其来意,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基(ji,教导)之。虽若是,当时无师弟子之说,其所不乐为者,非以师为非,弟子为罪也。”由此可知,柳宗元当年在长安时就已经一边避师之名,一边行师之实了。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在结构内容上,这句话既回应前文,又一笔点题,深沉委曲,令人回味。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自古以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君子的人生大乐之一。抚今追昔,我们希望历史不要重演韩愈、柳宗元的故事,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永远是为人师者的人生乐事。
其他文献
我近来常担心的事情估计同龄人并不很理解——我担心生大病。  在我十几年的生命中其实并未生过大病,一般只是头疼脑热小感冒罢了。最严重的是小学四年级时遭遇车祸而右腿骨折,但那不算身体自身功能异常而导致的“病”,只能算是由于外力而致的身体变化;又因那时年纪小,并未觉得住院手术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好像并没有感到多么痛苦烦恼。让我对生病感到惶恐不安的缘起,大概要从半年前我被查出右下颔骨囊肿说起。  去年
期刊
未曾在香港住过的人,应该不会深入了解香港的分区吧,尽管这片土地统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但其实住在香港的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你问他们的生活经验,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从内地来的我们,感觉尤深。  比如住在港岛的同学,就绝少来新界,而住在新界的朋友们,除却在港九上班而无法避免每日通勤外,一周里也绝少“进城”。有时候我们会互相调侃,把習惯了港岛、油尖旺(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生活的人称
期刊
每个人都曾思考过,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高更远,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这也许就是生而为人的重要意义吧。人生的价值都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可以说主要是你的事业。做事业用一句话概括即“见大而行远,迎刃方通简”。就是说,见识、视野或目标很远大,行动很多、很深远。犹如一场远行。遇到矛盾了,就用简单、通达的原则去化解。  “见大”。即目标和视野、格局不可小,有的人说我就想发财,这个就是视野小了。为了发财,他可能会
期刊
作者/多多  坐弯了十二个季节的椅背,一路  打肿我的手察看麦田  冬天的笔迹,从毁灭中长出:  有人在天上喊:“买下云  投在田埂上的全部阴影!”  严厉的声音,母亲  的母亲,从遗嘱中走出  披着大雪  用一个气候扣压住小屋  屋内,就是那块著名的田野:  长有金色睫毛的倒刺,一个男孩跪着  挖我爱人:“再也不准你死去。”  我,就跪在男孩身后  挖我母亲:“决不是因为不再爱!”  我的身后跪
期刊
作者/小宽  帘子垂下来  外面黑了  里面还亮堂堂  夜里是多么静  有火车在远处走  我听不到了  你也是  我只看见墙上挂着画  也看不见你  看见你的帘子垂下来  没有印出你的影子  看见了风  它力量不大  只能把帘子掀开  一个小角  这帘子,到底是掀开了好,还是不掀开好呢?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这首诗的“点”,我一点都不想多说。我反而想在这样一首貌似最没有写法的诗歌后面说说诗歌的写法
期刊
这次,咱们要来一回由“彼”及“此”了,先从“瞿”字说起。“瞿”,篆书作“×”,上面是“×”,很突出的两只眼睛,下边是“廑”,本是短尾鸟。《说文解字》说“瞿,鹰隼之视也”,这是说“瞿”是鹰隼(猛鸟)双眼逼视,让人望而生畏。后来“瞿”被借用,本义消失,再加“心”另造“惧”。《说文解字》解释为:“僵,恐也。从心,瞿声。”其实还是形声兼会意;再后来就换了声旁,写成了“惧”。但它的基本意义“怕”就固定下来了
期刊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因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著述浩繁。其散文成就最高,诙谐奇诡,鲜活灵动,冠绝一时,是晚明小品文集大成者。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夜航船》等。  原文  祭秦一生文  崇祯戊寅八月二十日,秦子一生以病暴死。①越五日,其友人某等谋所以荐之
期刊
在你们看来,最美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正值青春的你们应该都或多或少地憧憬过吧。是《傲慢与偏见》里达西和伊丽莎白那种机智小妞降伏傲娇贵公子式的,还是《飘》里面斯嘉丽和白瑞德那种棋逢对手相爱相杀式的,抑或《茶花女》里玛格丽特和阿尔芒那种缠绵悱恻,为了成全对方不惜把孤独留给自己式的?还有《荆棘鸟》《简·爱》《双城记》《查令十字街84号》《廊桥遗梦》……咦,放眼望去的经典爱情模式怎么全是国外的呢?
期刊
如果你是一位文青,或者期许成为一位文青,不论真伪,有一些门类你一定要关注,至少有些名词、名字要喊得出。比如说到电影圈,要知道娄烨、王小帅、陆川、宁浩、贾樟柯……这里面贾樟柯比较例外,你不小心记错叫成“贾柯樟”也不会被人耻笑。  电影导演贾樟柯的最新作品《山河故人》走上院线,看到宣传便第一时间去影院看了这部片。了解贾樟柯的人一定明白,他能再次以故事片登上影院银幕不易,光这中间就跨越了九年的时间。我们
期刊
当我们将“希望”与“恐惧”这两个词联系到一起时,往往认为是毫不相关的。人们都期望多一点前者,少一些后者,而实际情况却并非这样。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正如斯宾诺莎的那句话一样:“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没有恐惧也就没有希望。”两者的出现常常会是同时的。  鲁迅先生的《故乡》中有过这样一句话:“我想到了希望,却又忽然害怕了起来。”我们可以试着解读此刻人物的内心,他惧怕实现“希望”,惧怕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