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波斯细密画的装饰特征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细密画是一门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绘画门类,波斯细密画极富装饰性,其“平面化”的表现手法和华美的色彩都成为重要的装饰语言,引起了现代艺术家的模仿和学习。本文以《波斯王子胡马与中国公主胡马雍相会》为例,对波斯细密画的形式、材料、色彩做分析研究,并拓展到文化交流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波斯细密画;装饰;文化交流;中国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1-0155-02
  一、概 述
  “波斯细密画(Persian miniatures)是13~17世纪在波斯文化圈包括整个西亚流行的书籍抄本插图”[1]。本文以《波斯王子胡马与中国公主胡马雍相会》为例(以下简称:《波斯王子》),对波斯细密画的工艺、材料、色彩,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做分析研究。
  《波斯王子》创作于帖木儿帝国(1440年左右),是宫廷画师吉亚斯·埃尔丁·哈利勒为著名诗人哈珠·克尔曼尼的叙事诗《胡马和胡马雍》所画的插图,画幅尺寸是29×17.5厘米,正是一本手卷书的大小[2]。整幅作品是艳丽而和谐的深色调,表现方式平面化又极富装饰性。画面的上下两端配以阿拉伯文字,这是波斯细密画中常见的图文对应构图,画面其余大部分被植物纹饰占据。画面左上角是用散点透视的方法画出花园的围栏,这种描绘建筑物的透视方法也是中国画一直沿用的方式。围栏外映出繁星闪耀的靛蓝色天空,花园中的四个人物,是中国公主、两位侍女和波斯王子,均衣饰华美却带有和东方特色融合的风格。画中人物的面貌相像,甚至包括波斯王子,都带有秀眉长目的中国风,而线性的描绘手法也与中国画的人物线描极为相似[3]。
  二、波斯细密画的装饰特征
  1.色彩表现方式。
  传统波斯细密画的色彩特征在《波斯王子》中表现明显,画中一共出现了17种色彩,画面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事实上,波斯艺术家会为了画面的效果将自然界几乎所有的色彩都集中于同一幅作品中[4]。此外,在色彩的过渡方式上经常出现直截了当的强对比,将高饱和度的色彩进行对比色并置。在《波斯王子》中,人物衣服与环境,以及远处栏杆与天空背景的过渡反差很明显。人类透过肉眼能看到单纯的表面现象,但细密画画家的目标始终是“真实”的存在,尽力打破自然界本真的局限。所以,画面的色彩定要是凝重的、深厚的、绚烂的,甚至升华的、神性的。
  2.材料特征。
  细密画的绘制分为纸上和板上两种,《波斯王子》就是在莎草纸上进行绘制的。细密画大多都绘制的非常精细,要求纸表面质感光华,能与作画颜料完美结合,而且要有良好的耐久性。《波斯王子》用纸质地细腻,表面平整精致并有轻微的蛋白色,可以推测是在经过二次手工打磨的莎草纸上绘制的细密画。此外,波斯细密画多采用天然色彩,颜料中包括矿物质颜料,并辅以植物萃取颜色,有时为了营造金碧辉煌之感,采用大量的金箔、银箔等,体现高贵之意。《波斯王子》跨越近7个世纪,画面依旧鲜艳如初,可以说天然颜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多视角的透视原则。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E.H. Gombrich)对这幅作品做了如下描述:“月下花园,一个十五世纪波斯浪漫爱情故事,充分展示画家精湛的技艺,整幅画如同在神话中具有了生命。与拜占庭艺术相似,看不出短缩法、明暗色调,画中的植物与人物如同彩色剪纸般,被完美地组合在画面里,读者赏画如同阅读文字一般”[2]。贡氏通过将细密画与西方绘画的绘制技法做比较,指出了细密画的基本特点。事实上,波斯细密画不讲究一般绘画的透视法则,而是以多视角的透视原则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以表现事物的本真作为创作宗旨。
  此外,以光线统领画面的表现原则,是受伊斯兰世界中宗教信仰的影响,也是波斯细密画的独有特点。伊斯兰艺术史家、美学家阿菲夫·巴哈尼斯(Afif Behnes)认为,“真主阿拉的视野无限,无所不包且无始无终……[5]”根据这个观点来推断,因为光源来自真主,而真主又是无形的,且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光也是无处不在的,因此,画家没必要在画中强调光源之所在,像西方绘画中那样总是有一个固定的光源。这一点在《波斯王子》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图中可见画面顶端有一弯残月,说明画中的幽会是在晚上,但是画面主体的表现却如白天一般清亮。显而易见,画家的叙事才是其真正要表现的核心内容,所以,阴影和黑夜被全部被排斥在画面之外。
  4.花園与“天园”。
  花园是波斯细密画中常见的题材,其装饰元素主要是树和花。在细密画中,植物主要有两个功能:首先,它们是人们活动场所的一部分;其次,则是植物的装饰功能。奥地利美术史家霍尔特尔在《波斯细密画》中如此描述到,“画中的花园包含了水、土、植物和光,在伊朗文化看来正是大自然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水、土、风、火”[6]。在《古兰经》中也存在类似的描述,称之为“天园(Jannant)”。从以上描述可以判断,伊斯兰教中天园的原型可能也是古代伊朗的花园。天园草木旺盛,色彩丰富,极富装饰性,丰饶华丽的天园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理想天堂的向往。此外, 波斯的细密画中频繁体现了花园成其地理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中亚地区绝大部分为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天气炎热且干旱缺水,因此,花园成为人们躲避酷热,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中亚的重要城市,如大不里士、设拉子和撒马尔罕等都形成了建造的花园传统,甚至在普通居民家中都建有小型花园,这些花园的构造与细密画中的花园的布局基本一致。《波斯细密画》中这样描述到:“花园是伊朗信仰永恒的家园,可是秋天是花园的生命的终结。但是,在细密画里水源永远不会枯竭,春天的绿色水在这里不存在时间的流逝和死亡,只有永恒的、充满活力的生命”[6]。从某种程度上说,波斯画家们在细密画中创造了永恒的花园,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信仰,画中花园更是他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三、波斯细密画与文化交流
  《波斯王子胡马与中国公主胡马雍相会》的绘画故事题材取自克尔曼尼所作的叙事诗《胡马和胡马雍》。描述了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波斯王子胡马在梦中遇到了中国公主胡马雍,一见倾心,他不顾旅途险阻,放弃王位到中国寻找胡马雍。两人的爱情经历了诸多波折,最终修成正果。而在同时代的中东地区,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中国的文学描述,在波斯细密画中也有所体现,可见早期的文化交流。
  作为“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伊斯兰艺术明显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而细密画就是这种交流中诞生的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波斯王子》中,中国公主和她的侍女,长眉细目,五官纤秀,其人物画风明显受到了中国工笔画的影响。早期的波斯细密画代表了当时中亚美术方面的一个高峰,在色彩方面的大胆运用,绘画材料方面的智慧以及空间上的夸张与想象,都具备独一无二的装饰特征。更为可贵的是,其成为伊斯兰“中国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相遇和文化交流的见证。即使在历史的长河中细密画形式逐渐式微,但它的装饰手法和叙述方式仍然对现代艺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庆平.东方美术史[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302.
  [2](英)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147.
  [3]纸上丝绸之路——对细密画《波斯王子胡马与中国公主胡马雍相会》的多维解读[J]. 美术观察,2017(7): 147.
  [4]A·M·Kecorkian/J·P·Siscre著.帕尔维兹·玛尔兹邦译.幻想的花园一伊朗细密画七百年[M].德黑兰法尔让出版,1998.
  [5](伊朗)Afrf Bahnes 阿菲夫·巴哈尼斯.阿拉伯艺术美学[M].科威特全国文化艺术和文学委员会,1979.
  [6](奥地利)霍尔特尔著.孙龙生译.波斯细密画[J].世界美术,1981(4):2-10.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摘要:短视频成为“现象级”应用对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短视频发展进入下半场的新形势,主流媒体如何在众声喧哗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拒绝低俗内容和一味迎合用户的内容取向,聚焦于时政主题、社会民生和文化生活,承担传递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本文以《人民日报》短视频的传播路径和“爆款”作品的生产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空间与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短视频;主流媒体;舆论引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让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也开始进入“后真相时代”。本文通过对“重庆时代天街杀人案”的回顾与剖析发现,目前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社交媒体更在意新闻的时效性而不加求证,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虚假的信息也带来越来越多的谣言。本文试图从新闻伦理的特点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来建构现行社交媒体的健康伦理。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伦理失范;重庆时代天街杀人案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在数字化新媒体环境稳固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主力军,其所较为热衷的二次元世界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在网络时代中,二次元世界内的自由主义如何进行管控与发展,是二次元世界能否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阴阳师”作为一款贴着二次元标签的手游,其发展史上的应援板事件能够对自由主义在二次元世界中的发展进行佐证。  关键词:二次元;自由主义;“阴阳师”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新的传播语境下,资讯类短视频媒体异军突起,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出了新的传播策略。本文以资讯类短视频媒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梨视频”为研究对象,从发布渠道的角度,总结出以多渠道互联为前提,以稿件精选少投、社交闭环为基础,以打造多维格局、构建栏目矩阵为依托,以精准投放、适配移动端为手段,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等新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梨视频”;新闻短视频;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网络公共事件的爆发大多面向转型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有待科学认识的对象。本文以2015~2018年的14例公共事件为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网络公共事件得以高强度爆发的机制。试图解答网络公共事件是如何生成、聚集起来的?它的影响因子有哪些?哪些是核心因素?这些因素又是通过怎样的组合方式影响网络公共事件?  关键词:网络公共事件;高强度爆发;生成机制;定性比较
期刊
摘要:2019年2月27日至28日,特朗普与金正恩在越南河内举行第二次“美朝峰会”,这是继2018年美朝新加坡峰会后,美国、朝鲜两国领导人再次就半島核问题进行讨论。此次事件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有着重大意义,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应。因此,本文基于新闻框架理论,分别对新华网和联合早报网在第二次美朝峰会期间的新闻报道文本进行分析,通过文本分析和归纳总结,探究两家媒体在报道此事件时所使用的新闻框架,以期对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FCI指数和LIWC文本分析,来对比中美两国代表性主流媒体在Fcaebook平台上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报道各自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而探索主流媒体针对新媒体社交平台受众的影响力提升途径。研究发现,新华社相关报道在影响力传播广度上较美联社具有不显著优势;在影响力传播深度方面,新华社和美联社各具优势,美联社较新华社受众情绪引导效果显著,新华社较美联社更能吸引意见领袖关注。研究建议,中美主流媒体在
期刊
摘要: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危机传播对政府媒介形象具有现实的影响。本文以陕西奥凯电缆事件为例,运用案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形象修复的角度剖析西安市政府和奥凯公司在危机传播中的应对策略,探讨人为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采取何种媒介策略化解危机并进行形象修复。依据研究结果,为政府面对危机传播、修复媒介形象提出了四点相关建议,以期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强化媒介执政能力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对机器人格斗节目进行研究,重点讨论其形式、内容、功能、审美等方面的变化。机器人格斗节目的屏幕化”返场”既是智能时代的特色,又是在历时性视角中不断更迭变迁的实践产物。节目从擂台走向舞台、从比拼竞技到重视演技,受众也从窄众起于大众化,节目的美学呈现也从暴力美学延伸到人文情怀领域。机器人格斗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娱乐化、戏剧化,使节目本身的竞技性被其他“看点”覆盖和消解,其所具有的
期刊
摘要:相比传统语篇,多模态语篇更为复杂。为充分挖掘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潜势及动态生成过程,以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为基础,对一则新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文字、图画等多模态资源共同参与了漫画意义的建构。此外,漫画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融为一体,共同传达社会意义,战争隐喻用于建构微观的认知意义。融合二者的互补性话语分析模式有助于识解新闻漫画的多模态意义。  关键词:新闻漫画; 视觉语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