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传达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实力突飞猛进,应该具备更高水平的写作能力,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学生在面对作文时,却如临大敌,不仅下笔无神,且质量不高。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写作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输入型,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同时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而写作是输出型,将自己的感想、才华都展现在一篇文章之中,不仅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感情经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写作中彰显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丰富阅读量,迸发写作灵感
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是学习、积累、感悟的过程。“读书百卷,下笔有神”,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共鸣,分析价值,化为己用。学生只有胸中有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展开无限的联想,为写作铺路。
1.借鉴题材立意,表达自我的想法
“假、大、空”仿佛是初中生语文写作的通病,脱离生活实际,主题过于空洞,从而造成写作质量不佳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借鉴作者优秀的题材立意,书写自己的故事与观点,以真实的情感、细腻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表自己的想法。阅读
例如,教师在教学《老王》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通过回忆老王的生活片段,突出了其穷苦卑微、老实厚道的人物形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片段,借鉴《老王》的题材立意方式,刻画自己“母亲”形象,将“我”与母亲之间的生活事件描绘出来,突出母亲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品行。
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文章,应该具备总结归纳的能力,能够正确品读有表现力的词句,并进行摘抄积累。而题材立意作为一个文章的“中心”,更应该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题材立意方式,并在学习与摸索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2.续写阅读文章,激发学生创造力
优秀的文章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体会作者情感,也可以注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在续写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揣摩原作者的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在阅读、写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其叙事风格能够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同时悬疑式的铺垫也勾起了读写的阅读兴趣。当讲完本课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果太守遣人随其往时,找到了這个桃花源,那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合理想象。实际上,文章续写十分考验学生的语文创造力,打破学生“固定化”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能够创造出一篇佳作。
二、分析好文章,提高写作技能
语文教材集大家之所长,每一篇文章都有其阅读价值,不仅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也包含了诸多优秀的写作手法,能够促进学生构思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就像是一个例子,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提高阅读与写作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分析每一个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识,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活动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谈读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引导学生标注文章中的优秀语句,并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书中‘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一句运用了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只摘抄,不理,不推敲的读写感受。”有的学生说:“本文中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在文章开头从正面讲读写的目的,然后又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还有的学生说:“文章开头第一段用了排比说理的手法,讲述了读书的好处。”当学生们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并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阅读犹如源泉,为学生带来无限的灵感与感想,促进学生写作欲望。而写作就像是一张名片,上面标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实际上,“文章不厌万回改”,学生书写一篇文章,需要不断地更改,汲取阅读文章的优秀营养,充实自己的短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以读促写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在课堂中灵活使用,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曹志新.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85.
[2]郑小清.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75.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读促写;写作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输入型,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同时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而写作是输出型,将自己的感想、才华都展现在一篇文章之中,不仅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感情经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写作中彰显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丰富阅读量,迸发写作灵感
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是学习、积累、感悟的过程。“读书百卷,下笔有神”,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共鸣,分析价值,化为己用。学生只有胸中有墨,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展开无限的联想,为写作铺路。
1.借鉴题材立意,表达自我的想法
“假、大、空”仿佛是初中生语文写作的通病,脱离生活实际,主题过于空洞,从而造成写作质量不佳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借鉴作者优秀的题材立意,书写自己的故事与观点,以真实的情感、细腻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表自己的想法。阅读
例如,教师在教学《老王》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通过回忆老王的生活片段,突出了其穷苦卑微、老实厚道的人物形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片段,借鉴《老王》的题材立意方式,刻画自己“母亲”形象,将“我”与母亲之间的生活事件描绘出来,突出母亲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品行。
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文章,应该具备总结归纳的能力,能够正确品读有表现力的词句,并进行摘抄积累。而题材立意作为一个文章的“中心”,更应该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题材立意方式,并在学习与摸索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2.续写阅读文章,激发学生创造力
优秀的文章总是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体会作者情感,也可以注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在续写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揣摩原作者的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然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在阅读、写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其叙事风格能够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同时悬疑式的铺垫也勾起了读写的阅读兴趣。当讲完本课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果太守遣人随其往时,找到了這个桃花源,那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合理想象。实际上,文章续写十分考验学生的语文创造力,打破学生“固定化”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能够创造出一篇佳作。
二、分析好文章,提高写作技能
语文教材集大家之所长,每一篇文章都有其阅读价值,不仅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也包含了诸多优秀的写作手法,能够促进学生构思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就像是一个例子,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提高阅读与写作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分析每一个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识,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活动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谈读书》时,首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然后引导学生标注文章中的优秀语句,并说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书中‘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一句运用了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只摘抄,不理,不推敲的读写感受。”有的学生说:“本文中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在文章开头从正面讲读写的目的,然后又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还有的学生说:“文章开头第一段用了排比说理的手法,讲述了读书的好处。”当学生们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并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阅读犹如源泉,为学生带来无限的灵感与感想,促进学生写作欲望。而写作就像是一张名片,上面标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实际上,“文章不厌万回改”,学生书写一篇文章,需要不断地更改,汲取阅读文章的优秀营养,充实自己的短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以读促写带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在课堂中灵活使用,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更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曹志新.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85.
[2]郑小清.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