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这里所说的“不堪”不是“坏极了”“不能用语言描述的坏”,而是“总不能让人满意”“总让人指责”“不能如人意”“太不堪了”。具体来说有两层意思:
一是实行多年基础教育,总难以尽如人意,各种指责、不满、调侃、讽刺此起彼伏;各种尝试、改革、探索、调整层出不穷。二是备受指责、备受质疑的教育失去了主心骨,丧失了应有的底气和静气,患上了浮躁病,且病急乱投医,没有主见。
应试教育虽然注重考试成绩,但提升学生素质同样是目的之一,素质教育表面来看目标是素质,但仍然离不开考试,况且考试的能力何尝不也是素质之一呢?所以,多年的“应试”和“素质”之争,无异于把教育这个整体硬分为两个部分,各执一端,反而都标榜自己的一端,自己的一半是圆的,是美满的,都讥讽对方为残缺。这只能是痴人说梦,于教育本身而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休,吵闹不停,并非福音。
其实,考试和素质并非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测试来衡量,可以细化为各种指标,用考试的方式检测各种素质是否达标,是否提升。考试也可以考各项素质,检测指标,为教育、培养、提升各种素质提供参数,作为对比、评比、选拔提供理论支撑,使选拔更为合理、公平、科学。
现在是腾飞的时代,浮躁的时代,急功近利的时代,追求享受的时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育也容易染上时代病,摆不下安静的书桌,避不开时代浪潮的裹挟,想要多快好省,受各种浮躁之声的蛊惑,忘了根本,忘了我们也有足以和世上任何文明古国相媲美的教育历史,有傲视古今的教育大家孔子,有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在此纷纭之中,笔者认为目前的基础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堪之重”和“不堪之轻”。
多年来,教育尽管难以尽如人意,以致从上到下质疑的、否定的、讥讽的大有人在,但教育的重要性卻不容置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认为教育重要。
教育,聚万千重任于一身的教育,真的早已不堪这种种之重,被压得喘不了气,放不开手,走不了路。
教育本来是教育自身的事。研究教育教法,制定教育时段、时间,各科目的修订、编辑,内容的设置,难易的搭配,各种纲领性的指导,教师对教材的使用、领悟,个性化的诠释,重、难点的选择理解,教材内容的重组,教学详略的安排,教法的选择,对学生接受能力层次的判断,课堂的安排,方式的选择等是可以因人而异、千人千面的。科学的做法应该是教育的方针、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一样,在学生不一样,教师不一样,教学条件不一样的前提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不一样。统一化、固定化、模式化等僵化的东西是不适合教育规律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产品,不能用一个母子来导。“因材施教”“知学”“乐学”“好学”的见解永远闪着理性的光辉。
现在的教育成了人见人捏的软柿子,没脾气,没主见。久而久之,在各种干预、调整、改革、探究中茫然失措,左顾右盼,宛如风中柳絮,茫然随风。加之主管领导变换太快,一任领导一种理念,校领导忙于领会,忙于落实,有时成了专业搞教育的人被临时搞教育的人牵着鼻子走。让教育也患上了流行病,一阵传统的、本土的,一阵西方的、外来的,一阵东西合璧、综合的;一时要分数,一时要素质,一时搞模式。常常弄得教育者、从教者力不从心,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教了。
教育主宰不了教育,教育反而要受各种各样的教育,这是在重视教育的幌子下,轻视教育,践踏教育。是给教育上枷锁、捆手脚,让教育迈不开步,走不了路。这就是教育不堪之轻,轻到东施效颦,连自己的路都不会走。
基础教育的不堪更在于将义务教育宣传实施为学校和教师履行的义务,而不是家长和适龄儿童必须履行的义务,本末倒置,把基层学校绑架得苦不堪言,难以保证实效。国家尽管已经立法保障,甚至出现把辍学儿童的家长送上法庭的现象,仍无济于事,辍学依然是基层学校的难言之痛。国家的立法和教育的宣传应该肯定的是:家长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也必须完成义务教育。确实有实际困难的,向国家申请,查证后给与资助,而不是满天雨,毛毛雨,对实际需要的,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分散了有限的资金,起不到实效。这种法定和宣传要深入人心,形成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基础教育的红线,受法律的保障和监督。像台湾的义务兵役制,公民在法定年龄内必须服兵役。像傣族的男子在规定年龄内必须出家学习佛教经典和傣族文化。适龄儿童必须完成义务教育,拿到“义务教育资格证”才能外出打工、创业,到婚姻法定年龄才能登记结婚,用工单位和个人,必须见到本人的“义务教育资格证”才能使用,必须见到结婚证才能提供共同生活的设施。如此多管齐下,才不至于出现辍学回家结婚了,还要学校劝返、送教等荒唐事。义务教育是家长和适龄儿童必须履行的义务,学校和老师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实际执行者,把这责任和义务划分清楚,才是义务教育的阳光大道。
总之,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堪就是本位的缺失。没有了自己的主心骨,没有了理直气壮的坚守,破坏了自身吐故纳新的生态系统,打乱了良性循环的健康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有自身的静气,对教育、办教育、兴教育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让浮躁的社会病吞噬教育,侵蚀莘莘学子的心。大师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没有坐十年冷板凳、磨十年剑的笨功夫是不行的。速成的东西,包括大师,不管包装多么精美,都是经不起检验的,烈火真金,来不得半点虚假。“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用最落后的计算方式,成千上万次测算,把每一个数据的误差降到最低,没有在意自己的名字是否被人知道,自己的头上是不是有光环,没有在意工作环境、条件是不是舒服,生活待遇是不是高级。他们眼里只有事业,这才是这些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关键。心无旁骛,目标专一,不困惑于外界的喧嚣,想的是拯国家于危难的使命,丢弃小我方能成就大家。
民族复兴的战鼓已震天响起,进军的号角已吹响。人才大有作为的时代,渴望人才的时代里,教育,要何时才能摆脱不堪之轻重,加入到奋进的行列中来。
一是实行多年基础教育,总难以尽如人意,各种指责、不满、调侃、讽刺此起彼伏;各种尝试、改革、探索、调整层出不穷。二是备受指责、备受质疑的教育失去了主心骨,丧失了应有的底气和静气,患上了浮躁病,且病急乱投医,没有主见。
应试教育虽然注重考试成绩,但提升学生素质同样是目的之一,素质教育表面来看目标是素质,但仍然离不开考试,况且考试的能力何尝不也是素质之一呢?所以,多年的“应试”和“素质”之争,无异于把教育这个整体硬分为两个部分,各执一端,反而都标榜自己的一端,自己的一半是圆的,是美满的,都讥讽对方为残缺。这只能是痴人说梦,于教育本身而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休,吵闹不停,并非福音。
其实,考试和素质并非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素质可以通过各种测试来衡量,可以细化为各种指标,用考试的方式检测各种素质是否达标,是否提升。考试也可以考各项素质,检测指标,为教育、培养、提升各种素质提供参数,作为对比、评比、选拔提供理论支撑,使选拔更为合理、公平、科学。
现在是腾飞的时代,浮躁的时代,急功近利的时代,追求享受的时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育也容易染上时代病,摆不下安静的书桌,避不开时代浪潮的裹挟,想要多快好省,受各种浮躁之声的蛊惑,忘了根本,忘了我们也有足以和世上任何文明古国相媲美的教育历史,有傲视古今的教育大家孔子,有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在此纷纭之中,笔者认为目前的基础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堪之重”和“不堪之轻”。
多年来,教育尽管难以尽如人意,以致从上到下质疑的、否定的、讥讽的大有人在,但教育的重要性卻不容置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认为教育重要。
教育,聚万千重任于一身的教育,真的早已不堪这种种之重,被压得喘不了气,放不开手,走不了路。
教育本来是教育自身的事。研究教育教法,制定教育时段、时间,各科目的修订、编辑,内容的设置,难易的搭配,各种纲领性的指导,教师对教材的使用、领悟,个性化的诠释,重、难点的选择理解,教材内容的重组,教学详略的安排,教法的选择,对学生接受能力层次的判断,课堂的安排,方式的选择等是可以因人而异、千人千面的。科学的做法应该是教育的方针、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一样,在学生不一样,教师不一样,教学条件不一样的前提下,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不一样。统一化、固定化、模式化等僵化的东西是不适合教育规律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产品,不能用一个母子来导。“因材施教”“知学”“乐学”“好学”的见解永远闪着理性的光辉。
现在的教育成了人见人捏的软柿子,没脾气,没主见。久而久之,在各种干预、调整、改革、探究中茫然失措,左顾右盼,宛如风中柳絮,茫然随风。加之主管领导变换太快,一任领导一种理念,校领导忙于领会,忙于落实,有时成了专业搞教育的人被临时搞教育的人牵着鼻子走。让教育也患上了流行病,一阵传统的、本土的,一阵西方的、外来的,一阵东西合璧、综合的;一时要分数,一时要素质,一时搞模式。常常弄得教育者、从教者力不从心,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教了。
教育主宰不了教育,教育反而要受各种各样的教育,这是在重视教育的幌子下,轻视教育,践踏教育。是给教育上枷锁、捆手脚,让教育迈不开步,走不了路。这就是教育不堪之轻,轻到东施效颦,连自己的路都不会走。
基础教育的不堪更在于将义务教育宣传实施为学校和教师履行的义务,而不是家长和适龄儿童必须履行的义务,本末倒置,把基层学校绑架得苦不堪言,难以保证实效。国家尽管已经立法保障,甚至出现把辍学儿童的家长送上法庭的现象,仍无济于事,辍学依然是基层学校的难言之痛。国家的立法和教育的宣传应该肯定的是:家长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也必须完成义务教育。确实有实际困难的,向国家申请,查证后给与资助,而不是满天雨,毛毛雨,对实际需要的,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分散了有限的资金,起不到实效。这种法定和宣传要深入人心,形成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基础教育的红线,受法律的保障和监督。像台湾的义务兵役制,公民在法定年龄内必须服兵役。像傣族的男子在规定年龄内必须出家学习佛教经典和傣族文化。适龄儿童必须完成义务教育,拿到“义务教育资格证”才能外出打工、创业,到婚姻法定年龄才能登记结婚,用工单位和个人,必须见到本人的“义务教育资格证”才能使用,必须见到结婚证才能提供共同生活的设施。如此多管齐下,才不至于出现辍学回家结婚了,还要学校劝返、送教等荒唐事。义务教育是家长和适龄儿童必须履行的义务,学校和老师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实际执行者,把这责任和义务划分清楚,才是义务教育的阳光大道。
总之,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堪就是本位的缺失。没有了自己的主心骨,没有了理直气壮的坚守,破坏了自身吐故纳新的生态系统,打乱了良性循环的健康机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有自身的静气,对教育、办教育、兴教育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让浮躁的社会病吞噬教育,侵蚀莘莘学子的心。大师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没有坐十年冷板凳、磨十年剑的笨功夫是不行的。速成的东西,包括大师,不管包装多么精美,都是经不起检验的,烈火真金,来不得半点虚假。“两弹一星”的元勋们,用最落后的计算方式,成千上万次测算,把每一个数据的误差降到最低,没有在意自己的名字是否被人知道,自己的头上是不是有光环,没有在意工作环境、条件是不是舒服,生活待遇是不是高级。他们眼里只有事业,这才是这些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关键。心无旁骛,目标专一,不困惑于外界的喧嚣,想的是拯国家于危难的使命,丢弃小我方能成就大家。
民族复兴的战鼓已震天响起,进军的号角已吹响。人才大有作为的时代,渴望人才的时代里,教育,要何时才能摆脱不堪之轻重,加入到奋进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