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博物馆展览策划引入4I营销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博物馆运用营销学的现状和基于博物馆学的4I营销理论框架;着重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运用此理论具体分析探讨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营销策略。
[关键词]4I理论;博物馆免费开放;展览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41-04
一、现代营销学与博物馆
现代营销学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传入我国。但在当时,国际上绝大部分博物馆仍然坚守博物馆的神圣以及与市场的不容。1982 年9 月7 日,美国《广告时代》杂志刊载了《博物馆跳进市场经济大潮》一文,第一次把博物馆与市场连接在了一起。20 世纪80 年代,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出版了《适用于非营利机构的市场学》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在工商界一直通用的市场学原理和技术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机构。作者将其归结为“一个计划以及实现与其它群体交换关系的系统工程”。①后来,这种观点逐渐影响到我国博物馆领域,但在实践中却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視。1998 年,博物馆学家尼尔·科特勒与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编著的《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一书出版,成为博物馆市场营销理论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专著。
20世纪末,安来顺先生在《中国博物馆》2000年第1期上发表《博物馆市场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一文,较为全面地将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的运用理念介绍给我国博物馆界。此后,甄朔南等人也相继发表研究文章,进一步探讨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运用的意义与方法。2006 年,《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中文译本正式出版,②我国博物馆界对于博物馆市场营销有了更全面的系统认识,市场营销成为丰富和发展博物馆理论和指导博物馆实践的重要内容。
遗憾的是,大多数论述及博物馆实际操作都更多地把博物馆追求经济利益的经营创收和产品推销活动等同或类似于博物馆市场营销。对营销学理论的应用仅限于简单的展览推介以及衍生产品、复仿制品、工艺品、图书出版物和属于博物馆服务内容的餐厅、娱乐实施的经营和推销,很少有把市场营销学原理作为博物馆的发展战略加以研究和实践。尤其是随着现代营销学理论自身的发展,缺少对博物馆营销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应用。
当下,顺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求,免费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观众如潮的场面,博物馆展览该如何营销?毋庸置疑,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免费不是体现博物馆公益的唯一途径,仅仅敞开大门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质量、效果和其持久性,“不要把受惠者看成接受施舍的人,而应该把他们看作必须满足的客户”。③因此,博物馆要发挥好公益性,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现代营销学理论。
二、博物馆学中的4I理论模型
自营销理论成型以来,市场几异其形,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销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迁,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④、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⑤和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⑥,到今天以互动为核心的网络时代营销的4I理论。
4P营销理论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然而,4P理论是一种静态的营销理论,没能把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变化做思考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使得这一理论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⑦4C营销理论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没有侧重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看待问题,更没有侧重从营销的核心目的去分析问题。4P和4C营销都是对营销过程中重点元素的静态描述。 4R营销理论则是二者综合提炼的结果,它满足营销的核心,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 4R仍是粗放型的,远没达到“一对一”的精细化程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 4I理论模型来探讨精细化的关系营销。以互动为核心的4I营销理论组合要素为个性原则、趣味原则、互动原则、利益原则。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分析,要求博物馆展览的展品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有明确的指向,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要给购买者(观众)物超所值的感受。什么样的展览、采用怎样的陈列手段和形式才能受目标观众欢迎? 4I营销理论指明了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营销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一,即个体的识别和细分。博物馆展览有着特有观众群,对观众群的识别细分,了解分析观众需求,才能起到真正教育娱乐等目的;其二,趣味性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所面对的新使命,是如何经营并组合最佳的博物馆资源,让它比迪斯尼乐园有更深入的游憩体验,让博物馆更具亲和性。其三,互动沟通。博物馆与观众之间通过各种媒介的互动沟通,即时的交流与反馈活动,改进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和展示服务等。其四,即利益原则。现代博物馆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考虑,并以观众的教养取向,尊重观众的自主性与个别差异,以教育是在培养中完成的耐心和期许,让观众的参观经验具有自我成就的回馈价值。这四个组合原则始于展览策划之前、延续于展览结束之后。
三、以湖南省博物馆基于4I理论的展览营销策
近年来,湖南省博物馆独立策划或引进的大型展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国家宝藏展”入选当年长沙市的中考历史试题,影响深远;“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入围“2009~2010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并喜获“最佳综合效益奖”。经过近10年的努力,湖南省博物馆已经成为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馆之一,跻身全国一流博物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一)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的核心是个体识别,就是按照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特色的业务和服务,打造不同的品牌。作为博物馆在组织策划展览时,同样需要研究市场,然后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广阔、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才能较好地吸引观众,从而达到教育观众的终极目的。 观众的欲望与需求是展览营销的重要前提。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仿效国外博物馆设计问卷,利用网站或是现场作答等形式,来了解观众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关键一点是通过市场细化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包括地理、人口、心理和对博物馆的忠诚度等,具体包括社会地位、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及学习方式等。走进博物馆参观或休闲的观众,是对博物馆工作某种程度的肯定,博物馆应该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对观众进行调查并研究观众行为,对不同类型观众进行特点分析和准确评价。潜在的观众就是博物馆潜在的市场,博物馆应该走向社会,进行宣传和研究分析,并努力使之成为实际的观众。通过市场细化,可以使博物馆了解社会需求,提供令观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责任,进而在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同时增加博物馆的资源。
在策展和设计制作中,湖南省博物馆积极融入“以观众为本”的理念,从展览选题、内容组合、形式设计等方面,针对目标观众进行量身定做。策展前,聘请专业的城调队做观众调查统计和抽样调查分析。同时,对历次展览的观众留言做仔细研究,了解观众的需求与意见,并融入展览策划之中。此外,组织在一线工作的安全员、验票员、讲解员、教育推广等有关人员进行讨论,通过他们与观众的接触,及时反馈观众的心声。展出期间,通过专业的统计调查对展览效果进行及时评估与反馈,了解观众的总需求和展览的社会影响力,为今后的展览决策和运作提供科学依据,寻找博物馆展览适应社会需求的途径。基于这些调查结果的分析思考,湖南省博物馆连续三年举办和引进的展览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举办 “‘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观众达18万余人次;2007年,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观众超过23万人次;2008年,推出“古典与唯美展”,观众达16.7万人次。这一系列展览对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趣味性原则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趋势强调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社会传播的广泛性,主张公众对文化艺术的主动接受和参与性。因此,无论是普及性还是学术性的展览都应该将公众的理解和参与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博物馆策展人必须走出“象牙塔”,吸收多学科知识 “吃透”文物,钻研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观众的角度立场去思考展品,诠释文物;深入浅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语言和影像等方式的完美结合,引导观众解读文物,理解文化内涵和感受艺术魅力,并中提炼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
以2009年湖南省博物馆策划引进的“国家宝藏展”为例,该展被誉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场盛宴”,丝毫不为过。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精品中的精品,诸如四羊方尊、曾侯乙墓出土大尊缶等,都是普通观众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为了迎接四羊方尊的“回家”,湖南省博物馆展览增补了馆藏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三件,并向长沙市博物馆借调湖南宁乡出土的青铜铙四件,陈列在四羊方尊周围。展览将文物展台设计为一个祭坛式的建筑,四羊方尊被布置在前展厅中央,展台外围金黄色的纱幔低垂,映衬着束束灯光,通过场景的设计营造出一种神秘、庄重的气氛,令观众感受更为深刻。同时,将大量的文字说明与图片资料组合起来,制作成大幅写真作为文物背景,不仅增加了文物的图片资料、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形制描述等更多的信息量,更使观众能深入地欣赏理解每件展品。在“凤舞九天展览”策划中,配合展览档期,针对暑期中学生这一特有群体,将展品诠释与中学生课本、成语故事等紧密联系,设计了寻宝游戏等,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起到了很好得教育作用。
博物馆是建立在物基础上的感观教育机构,物是其重要教育元素。我们知道,阅读文字记录与观看实物感受是不同的,而观看实物照片与近距离接触到真实对象的感受也不相同。在观看真实物件的过程中,调动的不仅仅是观众的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等感官,调动观众的内心感受,从而引領观众去体验和欣赏,使其身心沉浸于展览中。基于这一点,现代博物馆开发出了许多参与性的学习项目:参观,近距离地观察、体验;听解说,了解更多知识。体验,通过各种模拟活动,自己动手,在亲身感受中得到知识。湖南省博物馆在“‘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期间,精心设计的“物归原主”、“陶俑DIY”和“修复小能手”等互动游戏,每天都挤满了大批少年儿童。在“国家宝藏展”中推出了“变脸大比拼”、“自己动手做国宝”等活动,让那些原本只停留于历史上的对象、事件,变成手底可触可感的真实经历。
(三)互动原则
互动的沟通,是一种强调让顾客参与其中的营销手段。优质的沟通平台和及时的沟通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博物馆不能把对观众面对面服务的完成看作整个营销活动的结束。营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博物馆需要进行市场跟踪调查,重视观众市场的反馈,及时发现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根据观众的意见或建议对文化产品进行改进,同时和观众保持长久的业务联系。
微博互动及在线博物馆的应用,是网络时代的新兴互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和吸引人们走进建筑的营销手段,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实体的体验,真正实现与公众的即时交流,为信息的沟通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各种博客、微博、论坛等,博物馆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发起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讨论组,打破经过传统官方主页和电子邮件发布广告及不可回复的刻板形象,形成人对人的交流而非机构对人的交流,从而增添了个人化的新面貌。目前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加入了微博主页,湖南省博物馆微博属于少数几个最早开通的中国各博物馆微博之列,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微博之一。从镇馆之宝、文物推荐到历史掌故、文博知识和展览活动介绍,微博里的博物馆说的依然是有关文物的那些事,但是毕竟用的是最流行的传播方式,于是又多了些“博物馆联萌”、“马王堆那些事”、“猜猜看”等顺时应景和互动性强的话题。
传统的博物馆以建筑实体、展览为中心,公众的实地体验是集中型的。首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建筑界就流行以宏大的空间表现意识和理念,以致今天许多沿用旧建筑的博物馆也常常呈现出庄严肃穆、神殿般的气势,大部分现代博物馆建筑也坚持类似的空间概念,完全孤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而在建筑内,知识的制造、选择和阐释由策展人一手控制,信息以有型实物展示进行系统化的传达,展览与公众的对话是单向的。另外,公众在博物馆内获得的体验受各种因素左右——博物馆的游览路线、厕所卫生、服务质量、外部环境,甚至博物馆咖啡厅售出的一杯饮品,博物馆可以通过改善这些硬件设施来提升公众的情绪与感受。而在线博物馆提供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分散型体验。它首先是一个信息分散的网络,公众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学校、办公室、家甚至公车上“游览”博物馆,而不必进入建筑实体。浏览的内容由用户自己掌握,进行双向对话——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浏览的重点、直奔主题;可以自由设定浏览的界面,保存、转发各种信息;可以在不同机构、不同展览页面间随时跳跃,不需要跟随博物馆设定的路线。而他们的体验是个人化和本地化的,不受博物馆的控制。 对博物馆来说,网络技术为观众调查提供了便利。博物馆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工具追踪主页访问的来源以及访问集中的页面,并根据访客的喜好对网站的相应内容进行调整。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建设之初仅仅简单列出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随着网络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不断更新,并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逐步具备了提供地理信息、展览信息、网上展览、藏品展示、活动更新、教育项目、讨论组等功能。现在湖南省博物馆主页的月访问量达到3.5万人次,与真正进实体游览的观众人数不相上下。网络游客中70%的访问来自中国本土,其余30%主要来自国外等地区。数据还显示,最受网民欢迎的页面是藏品页,网民在这个页面停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0秒。此外,根据在馆内进行的观众调查结果,家庭观众、学习型观众都偏向主动从网站寻找展览更新和教育活动信息,博物馆据此也调整了相应页面的内容,以适应观众的需求。
(四)利益原则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其市场营销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而是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从中获取有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民众对博物馆参观经验的期待是多元化的,包括知性的学习、感官的刺激与娱乐、情意的培养与陶冶以及人际的互动,具有教育性、娱乐性、互动性、参与性等不同取向,对于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文化休闲活动有着相当程度的期待与需求。参观者的收获大多是在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视觉享受三项。显然,情意的认知与体会比知识的传递更重要。如果博物馆能提供给观众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庆贺的、迷人的各种综合经验,那么,相对的博物馆也就能够从观众那里获取支持、收益等实质利益。
免费开放以来,湖南省博物馆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在场馆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務和产品。没有将免费开放简单地理解为“开门迎客”、“政府补贴”,也没有因为免费开放而偏离博物馆的专业水准,降低服务质量,而是不断改善参观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实行为每一批观众免费提供核心基本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全程讲解的参观模式。湖南省博物馆还将优质服务覆盖到了展厅以外,延伸到了领票队伍的最后一位观众身上。通过科学设置参观环节、观众组织方式,确保观众激增下的参观秩序和观众、文物的安全;通过为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等人性化服务措施,最大程度地做到服务无盲点;通过电话、网络、现场预约,及时调整参观券的发放数额,为观众改签参观时段、领取机动参观券等,尽最大努力满足观众的参观愿望。正如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在一次接受记者的对话中所讲道:“博物馆免费开放,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湖南省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掀起了一次次参观热潮。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公众或学术讲座,为中小学生举办了专场鉴赏活动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创造性地推出“流动博物馆”,如“西蒙展”期间将世界名画送到衡阳、娄底、株洲等城市。观众的留言簿中,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表示赞赏,对接待服务表示满意的留言占到了留言总数的96%。
四、结语
诚然,免费开放给一部分博物馆带来了观众潮,但真正面临的是“好奇潮”,“猎奇潮”之后长期的寂静和门可罗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看到免费开放文化浪潮下,中国博物馆行业自身行业发展和博物馆学理论实践的深入所带来的良好的机遇和前景。对照4I理论,新时期的博物馆行业应该突破以典藏研究为主的传统博物馆营运思维,将顾客导向服务纳入主要服务行业,让每个观众都会产生值得参观和愿意再来的感受,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高雅文化消费,真正走近民众,形成民众博览文化消费的氛围。这是博物馆事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注 释]
①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美国·尼尔·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著,潘守勇等译:《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年版。
③美国·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译:《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④麦卡锡、普利沃特在《基础市场营销》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 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 Product)、价格( Price)、渠道( Place)、促销(Promotion)。
⑤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 Lauteborn)教授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的 4P相对应的 4C理论,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 Consumer needs 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 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 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⑥21世纪初,《4R营销》的作者艾略特 ·艾登伯格提出了 4R营销理论,阐述了四个全新的营销组合要素,即关系( Relationship)、节省( Retrenchment)、关联(Relevancy)、报酬( Reward)。
⑦朱海松:《4I模型:3G时代的营销方法与原理》,《成功营销》,2009年。
[关键词]4I理论;博物馆免费开放;展览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141-04
一、现代营销学与博物馆
现代营销学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已传入我国。但在当时,国际上绝大部分博物馆仍然坚守博物馆的神圣以及与市场的不容。1982 年9 月7 日,美国《广告时代》杂志刊载了《博物馆跳进市场经济大潮》一文,第一次把博物馆与市场连接在了一起。20 世纪80 年代,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出版了《适用于非营利机构的市场学》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在工商界一直通用的市场学原理和技术同样适用于非营利机构。作者将其归结为“一个计划以及实现与其它群体交换关系的系统工程”。①后来,这种观点逐渐影响到我国博物馆领域,但在实践中却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視。1998 年,博物馆学家尼尔·科特勒与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编著的《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一书出版,成为博物馆市场营销理论建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专著。
20世纪末,安来顺先生在《中国博物馆》2000年第1期上发表《博物馆市场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一文,较为全面地将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的运用理念介绍给我国博物馆界。此后,甄朔南等人也相继发表研究文章,进一步探讨营销学理论在博物馆运用的意义与方法。2006 年,《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中文译本正式出版,②我国博物馆界对于博物馆市场营销有了更全面的系统认识,市场营销成为丰富和发展博物馆理论和指导博物馆实践的重要内容。
遗憾的是,大多数论述及博物馆实际操作都更多地把博物馆追求经济利益的经营创收和产品推销活动等同或类似于博物馆市场营销。对营销学理论的应用仅限于简单的展览推介以及衍生产品、复仿制品、工艺品、图书出版物和属于博物馆服务内容的餐厅、娱乐实施的经营和推销,很少有把市场营销学原理作为博物馆的发展战略加以研究和实践。尤其是随着现代营销学理论自身的发展,缺少对博物馆营销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应用。
当下,顺应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求,免费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使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观众如潮的场面,博物馆展览该如何营销?毋庸置疑,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其使命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免费不是体现博物馆公益的唯一途径,仅仅敞开大门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质量、效果和其持久性,“不要把受惠者看成接受施舍的人,而应该把他们看作必须满足的客户”。③因此,博物馆要发挥好公益性,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现代营销学理论。
二、博物馆学中的4I理论模型
自营销理论成型以来,市场几异其形,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营销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迁,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④、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⑤和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⑥,到今天以互动为核心的网络时代营销的4I理论。
4P营销理论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然而,4P理论是一种静态的营销理论,没能把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变化做思考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使得这一理论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⑦4C营销理论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没有侧重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看待问题,更没有侧重从营销的核心目的去分析问题。4P和4C营销都是对营销过程中重点元素的静态描述。 4R营销理论则是二者综合提炼的结果,它满足营销的核心,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 4R仍是粗放型的,远没达到“一对一”的精细化程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 4I理论模型来探讨精细化的关系营销。以互动为核心的4I营销理论组合要素为个性原则、趣味原则、互动原则、利益原则。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来分析,要求博物馆展览的展品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有明确的指向,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要给购买者(观众)物超所值的感受。什么样的展览、采用怎样的陈列手段和形式才能受目标观众欢迎? 4I营销理论指明了新时期博物馆展览营销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一,即个体的识别和细分。博物馆展览有着特有观众群,对观众群的识别细分,了解分析观众需求,才能起到真正教育娱乐等目的;其二,趣味性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所面对的新使命,是如何经营并组合最佳的博物馆资源,让它比迪斯尼乐园有更深入的游憩体验,让博物馆更具亲和性。其三,互动沟通。博物馆与观众之间通过各种媒介的互动沟通,即时的交流与反馈活动,改进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和展示服务等。其四,即利益原则。现代博物馆必须以观众的需求为考虑,并以观众的教养取向,尊重观众的自主性与个别差异,以教育是在培养中完成的耐心和期许,让观众的参观经验具有自我成就的回馈价值。这四个组合原则始于展览策划之前、延续于展览结束之后。
三、以湖南省博物馆基于4I理论的展览营销策
近年来,湖南省博物馆独立策划或引进的大型展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国家宝藏展”入选当年长沙市的中考历史试题,影响深远;“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入围“2009~2010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并喜获“最佳综合效益奖”。经过近10年的努力,湖南省博物馆已经成为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馆之一,跻身全国一流博物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一)个性原则
个性原则的核心是个体识别,就是按照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特色的业务和服务,打造不同的品牌。作为博物馆在组织策划展览时,同样需要研究市场,然后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广阔、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才能较好地吸引观众,从而达到教育观众的终极目的。 观众的欲望与需求是展览营销的重要前提。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仿效国外博物馆设计问卷,利用网站或是现场作答等形式,来了解观众的需求,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营销策略,关键一点是通过市场细化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包括地理、人口、心理和对博物馆的忠诚度等,具体包括社会地位、文化传统、个人经历及学习方式等。走进博物馆参观或休闲的观众,是对博物馆工作某种程度的肯定,博物馆应该运用市场营销原理,对观众进行调查并研究观众行为,对不同类型观众进行特点分析和准确评价。潜在的观众就是博物馆潜在的市场,博物馆应该走向社会,进行宣传和研究分析,并努力使之成为实际的观众。通过市场细化,可以使博物馆了解社会需求,提供令观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责任,进而在扩大博物馆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同时增加博物馆的资源。
在策展和设计制作中,湖南省博物馆积极融入“以观众为本”的理念,从展览选题、内容组合、形式设计等方面,针对目标观众进行量身定做。策展前,聘请专业的城调队做观众调查统计和抽样调查分析。同时,对历次展览的观众留言做仔细研究,了解观众的需求与意见,并融入展览策划之中。此外,组织在一线工作的安全员、验票员、讲解员、教育推广等有关人员进行讨论,通过他们与观众的接触,及时反馈观众的心声。展出期间,通过专业的统计调查对展览效果进行及时评估与反馈,了解观众的总需求和展览的社会影响力,为今后的展览决策和运作提供科学依据,寻找博物馆展览适应社会需求的途径。基于这些调查结果的分析思考,湖南省博物馆连续三年举办和引进的展览都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举办 “‘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观众达18万余人次;2007年,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观众超过23万人次;2008年,推出“古典与唯美展”,观众达16.7万人次。这一系列展览对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趣味性原则
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趋势强调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社会传播的广泛性,主张公众对文化艺术的主动接受和参与性。因此,无论是普及性还是学术性的展览都应该将公众的理解和参与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博物馆策展人必须走出“象牙塔”,吸收多学科知识 “吃透”文物,钻研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从观众的角度立场去思考展品,诠释文物;深入浅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语言和影像等方式的完美结合,引导观众解读文物,理解文化内涵和感受艺术魅力,并中提炼出富有教育启迪意义。
以2009年湖南省博物馆策划引进的“国家宝藏展”为例,该展被誉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场盛宴”,丝毫不为过。此次展览汇集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精品中的精品,诸如四羊方尊、曾侯乙墓出土大尊缶等,都是普通观众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为了迎接四羊方尊的“回家”,湖南省博物馆展览增补了馆藏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三件,并向长沙市博物馆借调湖南宁乡出土的青铜铙四件,陈列在四羊方尊周围。展览将文物展台设计为一个祭坛式的建筑,四羊方尊被布置在前展厅中央,展台外围金黄色的纱幔低垂,映衬着束束灯光,通过场景的设计营造出一种神秘、庄重的气氛,令观众感受更为深刻。同时,将大量的文字说明与图片资料组合起来,制作成大幅写真作为文物背景,不仅增加了文物的图片资料、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形制描述等更多的信息量,更使观众能深入地欣赏理解每件展品。在“凤舞九天展览”策划中,配合展览档期,针对暑期中学生这一特有群体,将展品诠释与中学生课本、成语故事等紧密联系,设计了寻宝游戏等,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起到了很好得教育作用。
博物馆是建立在物基础上的感观教育机构,物是其重要教育元素。我们知道,阅读文字记录与观看实物感受是不同的,而观看实物照片与近距离接触到真实对象的感受也不相同。在观看真实物件的过程中,调动的不仅仅是观众的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视觉等感官,调动观众的内心感受,从而引領观众去体验和欣赏,使其身心沉浸于展览中。基于这一点,现代博物馆开发出了许多参与性的学习项目:参观,近距离地观察、体验;听解说,了解更多知识。体验,通过各种模拟活动,自己动手,在亲身感受中得到知识。湖南省博物馆在“‘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期间,精心设计的“物归原主”、“陶俑DIY”和“修复小能手”等互动游戏,每天都挤满了大批少年儿童。在“国家宝藏展”中推出了“变脸大比拼”、“自己动手做国宝”等活动,让那些原本只停留于历史上的对象、事件,变成手底可触可感的真实经历。
(三)互动原则
互动的沟通,是一种强调让顾客参与其中的营销手段。优质的沟通平台和及时的沟通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博物馆不能把对观众面对面服务的完成看作整个营销活动的结束。营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博物馆需要进行市场跟踪调查,重视观众市场的反馈,及时发现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根据观众的意见或建议对文化产品进行改进,同时和观众保持长久的业务联系。
微博互动及在线博物馆的应用,是网络时代的新兴互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和吸引人们走进建筑的营销手段,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实体的体验,真正实现与公众的即时交流,为信息的沟通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各种博客、微博、论坛等,博物馆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发起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讨论组,打破经过传统官方主页和电子邮件发布广告及不可回复的刻板形象,形成人对人的交流而非机构对人的交流,从而增添了个人化的新面貌。目前国内很多博物馆都加入了微博主页,湖南省博物馆微博属于少数几个最早开通的中国各博物馆微博之列,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微博之一。从镇馆之宝、文物推荐到历史掌故、文博知识和展览活动介绍,微博里的博物馆说的依然是有关文物的那些事,但是毕竟用的是最流行的传播方式,于是又多了些“博物馆联萌”、“马王堆那些事”、“猜猜看”等顺时应景和互动性强的话题。
传统的博物馆以建筑实体、展览为中心,公众的实地体验是集中型的。首先,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建筑界就流行以宏大的空间表现意识和理念,以致今天许多沿用旧建筑的博物馆也常常呈现出庄严肃穆、神殿般的气势,大部分现代博物馆建筑也坚持类似的空间概念,完全孤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外。而在建筑内,知识的制造、选择和阐释由策展人一手控制,信息以有型实物展示进行系统化的传达,展览与公众的对话是单向的。另外,公众在博物馆内获得的体验受各种因素左右——博物馆的游览路线、厕所卫生、服务质量、外部环境,甚至博物馆咖啡厅售出的一杯饮品,博物馆可以通过改善这些硬件设施来提升公众的情绪与感受。而在线博物馆提供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分散型体验。它首先是一个信息分散的网络,公众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学校、办公室、家甚至公车上“游览”博物馆,而不必进入建筑实体。浏览的内容由用户自己掌握,进行双向对话——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浏览的重点、直奔主题;可以自由设定浏览的界面,保存、转发各种信息;可以在不同机构、不同展览页面间随时跳跃,不需要跟随博物馆设定的路线。而他们的体验是个人化和本地化的,不受博物馆的控制。 对博物馆来说,网络技术为观众调查提供了便利。博物馆可以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工具追踪主页访问的来源以及访问集中的页面,并根据访客的喜好对网站的相应内容进行调整。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建设之初仅仅简单列出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随着网络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不断更新,并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逐步具备了提供地理信息、展览信息、网上展览、藏品展示、活动更新、教育项目、讨论组等功能。现在湖南省博物馆主页的月访问量达到3.5万人次,与真正进实体游览的观众人数不相上下。网络游客中70%的访问来自中国本土,其余30%主要来自国外等地区。数据还显示,最受网民欢迎的页面是藏品页,网民在这个页面停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0秒。此外,根据在馆内进行的观众调查结果,家庭观众、学习型观众都偏向主动从网站寻找展览更新和教育活动信息,博物馆据此也调整了相应页面的内容,以适应观众的需求。
(四)利益原则
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一书中指出:“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非企业自身利益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博物馆,其市场营销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利润,而是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让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博物馆,从中获取有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民众对博物馆参观经验的期待是多元化的,包括知性的学习、感官的刺激与娱乐、情意的培养与陶冶以及人际的互动,具有教育性、娱乐性、互动性、参与性等不同取向,对于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文化休闲活动有着相当程度的期待与需求。参观者的收获大多是在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视觉享受三项。显然,情意的认知与体会比知识的传递更重要。如果博物馆能提供给观众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庆贺的、迷人的各种综合经验,那么,相对的博物馆也就能够从观众那里获取支持、收益等实质利益。
免费开放以来,湖南省博物馆通过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在场馆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務和产品。没有将免费开放简单地理解为“开门迎客”、“政府补贴”,也没有因为免费开放而偏离博物馆的专业水准,降低服务质量,而是不断改善参观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实行为每一批观众免费提供核心基本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全程讲解的参观模式。湖南省博物馆还将优质服务覆盖到了展厅以外,延伸到了领票队伍的最后一位观众身上。通过科学设置参观环节、观众组织方式,确保观众激增下的参观秩序和观众、文物的安全;通过为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等人性化服务措施,最大程度地做到服务无盲点;通过电话、网络、现场预约,及时调整参观券的发放数额,为观众改签参观时段、领取机动参观券等,尽最大努力满足观众的参观愿望。正如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在一次接受记者的对话中所讲道:“博物馆免费开放,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湖南省博物馆每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掀起了一次次参观热潮。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公众或学术讲座,为中小学生举办了专场鉴赏活动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创造性地推出“流动博物馆”,如“西蒙展”期间将世界名画送到衡阳、娄底、株洲等城市。观众的留言簿中,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表示赞赏,对接待服务表示满意的留言占到了留言总数的96%。
四、结语
诚然,免费开放给一部分博物馆带来了观众潮,但真正面临的是“好奇潮”,“猎奇潮”之后长期的寂静和门可罗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应该看到免费开放文化浪潮下,中国博物馆行业自身行业发展和博物馆学理论实践的深入所带来的良好的机遇和前景。对照4I理论,新时期的博物馆行业应该突破以典藏研究为主的传统博物馆营运思维,将顾客导向服务纳入主要服务行业,让每个观众都会产生值得参观和愿意再来的感受,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高雅文化消费,真正走近民众,形成民众博览文化消费的氛围。这是博物馆事业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注 释]
①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美国·尼尔·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著,潘守勇等译:《博物馆战略与市场营销》,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年版。
③美国·彼得·德鲁克著,吴振阳译:《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④麦卡锡、普利沃特在《基础市场营销》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 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 Product)、价格( Price)、渠道( Place)、促销(Promotion)。
⑤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朋( Lauteborn)教授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的 4P相对应的 4C理论,即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 Consumer needs 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 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 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
⑥21世纪初,《4R营销》的作者艾略特 ·艾登伯格提出了 4R营销理论,阐述了四个全新的营销组合要素,即关系( Relationship)、节省( Retrenchment)、关联(Relevancy)、报酬( Reward)。
⑦朱海松:《4I模型:3G时代的营销方法与原理》,《成功营销》,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