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测评浅析

来源 :财会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测评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的职责,是内部审计机构履行机构职责、体现内审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主要从实际应用角度浅析了内部控制测评流程。
  关键词:内部控制;测评
  内部控制测评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确定其是否有助于实现既定控制目标,是否按照既定控制设计有效运行,是否能够改善当前控制效率。
  一、控制测评的内容
  (一)控制标准的合理性
  控制的标准通常由组织管理层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了解管理层是否建立了适当的控制标准并评价该标准的合理性。
  (二)控制制度的适当性
  衡量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应当考虑其能否经济有效得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适当性并非要求内部控制的设计无任何偏差,而是应将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经济有效是指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三)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就要确定现行的内部控制能否实现预期效果——即为组织任务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审计人员必须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获取控制程序是否被严格执行并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评价控制运行有效与否。
  二、控制测评的程序
  审计人员可以使用“询问、查阅、观察、穿行测试”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多种审计方法的结合使用构成了审计测评程序。
  测评程序按照其适用的阶段不同,可以划分为了解内部控制设计的程序和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程序。“询问、查阅、观察、穿行测试”通常被应用于了解内部控制设计的过程中,而“询问、查阅、观察、重新执行”则被应用于内部控制的细节性测试中。
  三、内部控制测评的流程
  结合现代审计理念和实际审计经验,将内部控制测评流程划分为五个环节,简要流程图如图1:
  (一)获取控制标准
  获取控制标准是开展内部控制测评工作的出发点。实际测评中,审计人员通常采用“询问、查阅”的方法获取控制标准。
  询问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的介入方式会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对某项内部控制设计人员的询问,可以快速、有效得了解高层管理人员设计内部控制的初衷和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应当重点关注的关键控制点。这些需要审计人员优先了解的事项往往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内部控制时设计控制标准的出发点。
  审计过程中,仅依靠询问、观察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具有充分的适当性。针对目标控制标准的询问结果,审计人员还需要取得支持性的材料互为依据。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查阅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组织章程、会议纪要以及内部控制操作手册等获取书面证据。
  (二)了解控制程序
  获取控制标准后,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既定标准了解目标内部控制。目的是确定目标内部控制是如何设计的,并判断现有控制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执行。
  审计人员通常采取“询问、查阅、观察”的方法了解内部控制,这三种方法的结合使用能在第一时间为审计人员提供控制程序变化的证据,提高测评效率。对于留下运行轨迹的审计人员认为必要的控制程序,可以执行“穿行测试”获取证据。
  获取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人员做出以下判断的,通常被认为是充分、适当的:(1)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描绘内部控制;(2)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识别、判断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3)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程序是否存在、设计是否合理、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得到执行;(4)审计证据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初步识别、判断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薄弱控制环节。
  在对内部控制了解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区分整体层面和具体流程两个层面分别进行了解。
  1.对内部控制整体层面的了解。针对这一层面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对目标控制具有“质”的影响的控制要素上,通过了解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能够支持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整体层面薄弱与否做出“是”或“不是”的性质判断。如:对于“控制环境”的了解,整个内部控制存在潜在缺陷的危险可能是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后获取的审计证据应该能够得出控制环境是否薄弱的结论。
  2.对内部控制具体流程层面的了解。审计人员通常采取如下步骤,识别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环节:(1)确定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并记录;(2)识别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3)了解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情况,必要时执行“穿行测试”。
  重要业务流程的确认和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是了解具体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会将组织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发生较少但往来金额超过一定水平的业务流程确认为重要业务流程;对于关键控制点的识别,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如果某项控制需要各级分工或要求二级复核,那么各级分工和二级复核的确认就是关键控制点。
  (三)项目小组讨论
  了解内部控制之后,审计人员需要根据既定控制标准,初步评价控制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制定进一步测评方案。
  项目小组讨论的目的应当包含以下几项:(1)评价控制标准,定义控制缺陷;(2)讨论并判断已识别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3)设计测评程序,制定测评方案。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员通常是参加审计测评的关键人员,如果测评项目需要聘请拥有特殊技能的专家,这些专家也应被纳入参与讨论人员的范围。
  项目小组讨论的内容应当包含以下几点:(1)目标项目内部控制的标准;(2)现有内部控制的流程;(3)高层管理人员对现有内部控制的评价和企及;(4)目标项目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项目小组讨论的结果应当包括项目小组成员对目标控制设计合理与否的评价,评价的结论可能是:(1)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预期能够防止、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已得到执行;(2)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本身设计合理,但并未得到执行;(3)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本身的设计就是无效的或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   项目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被记录在案,作为审计备查项目,并以审计概要的形式下发至每一名参与测评的人员,作为具体流程层面测评的审计指引。
  需要强调的是,项目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可以根据测评项目的时间进度安排,也可以根据测评工作的进度随时安排。
  (四)在具体流程层面测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项目小组讨论确定的测评方案,针对拟信赖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在具体流程层面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无论采用何种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都需要合理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1.控制测评的性质
  审计程序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同一控制流程使用不同的审计程序,可能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小组讨论时制定的审计策略及拟获取的控制测评的保证程度合理选择审计程序。
  在内控的测评中,单一审计程序获取的表明内部控制运行良好的审计证据通常不具有充分的说明性,针对同一控制流程采用多种审计程序获取多样的审计证据,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不同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后,判断控制流程运行的有效性。
  2.控制测评的时间
  在具体流程层面的控制测评中,审计人员需要重点确认两个时间:一是在什么时间执行控制测试;二是控制测试所测评的应用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时期。
  执行测评的时间通常选在目标项目的期初或期中。如果了解内部控制后做出的初步评价表明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较高,通常在项目期初的了解过程中采用双重目的测试执行控制测评,此时获取的是某一时点的审计证据。在之后的期中测评中必须选取部分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执行补充性测试,补充测试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包含某一期间或时间段内控制的运行情况。
  如果初步了解过程中获取的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水平不高或者低,审计人员通常将测评的时间选在期中测试时执行,并需获取整个测评期间控制运行的证据,此时的测评对象重点集中在全部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程序上。
  3.控制测评的范围
  控制测评的范围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控制测评时拟实施的审计测试的数量,包括选取的涉及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流程的数量、对同一关键控制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次数等。
  影响控制测评范围的主要因素有:(1)控制标准的合理性,较高程度的标准要求执行较大范围的控制测试;(2)了解内部控制过程中获取审计证据的保障程度,高保障程度的审计证据要求在具体流程测评中获取更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3)项目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于小组讨论确定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通常需要适当扩大测试范围,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4)具体流程测试中获取的审计证据与前期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5)执行测评人员的职业、经验等。
  (五)汇总评价内部控制
  完成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当汇总获取的审计证据,综合分析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判断被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1.复核控制测试中已执行审计程序的适当性,识别是否存在潜在控制缺陷。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复核测评中确定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2)判断针对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性;(3)重新评价测评中发现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
  2.汇总审计证据,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测评主要是确认现有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和未来可预测期间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为此,审计人员必须确认:(1)针对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获取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人员作出内部控制运行有效与否的判断;(2)审计人员根据判断结果可以形成测评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改进意见,且该意见在未来期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四、控制测评结束后知悉的信息
  控制测评结束后至测评报告日之间知悉的与测评期间控制运行相关的信息,审计人员应当设计专门的测评程序,识别这些期后事项,并根据这些事项的性质判断其对测评结果的影响。
  1.如果知悉的信息与控制测评时确认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无关,审计人员仅需执行“询问”和“查阅”等程序了解相关事项,无需考虑其对测评结果的影响。
  2.如果知悉的信息与控制测评时确认的重要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点相关,审计人员应当考虑追加测评程序,评价其对测评结果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在测评结果中反映相关信息或修改测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2015,3.
  (作者单位: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监理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监理队伍才能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但是由于中小监理企业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因此中小监理企业更应进行专业
摘要: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高校档案管理改革的方向。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这一目标,首先要根据本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制定可行性计划,组建适合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依托高校自身的科技领先优势,加强电子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加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步伐。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专业化 电子档案    0 引言  档
有效识别并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会计舞弊,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阐述上市公司关联
摘要:“圣贤气象”是由宋儒提出的一种理想人格类型,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用这一思想理论的精华重新审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观赏圣贤的气象、风神、境界,这对于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重新确立当代中国文化的意义走向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圣贤气象 《论语》 生命境界 中国文化     所谓“圣贤气象”即所谓圣贤风范,圣贤风度,纵观古今书籍可知,对其专门的探讨和论述始于朱熹、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图书馆在藏书建设工作中,所涉及的馆藏资源结构、组织管理模式和获取手段、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资源购置经费等方面,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化图书馆在藏书建设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采取的发展策略,从而尽快地适应新信息环境下的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 藏书建设 信息 文献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与普及应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班组长是前沿指挥官,应首当其冲做好本班组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班组独特作用。但如何做好安全思想教育工作还值得深入探究。笔者认为,放在首位的是要研究在新的形势下,班组员工最乐意接受哪些思想教育方法,只有知其然,才能顺其然,进而获其效。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单位不同情况下的班组长,可能会有各不相同的体会。现据笔者最近调查归纳,特推荐几种
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发展迅速,为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基建并账会计核算是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系着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使用情况,更加关系着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财政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和规模也在逐
摘要:砂带磨削作为一门新技术,因其加工效率高,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使用成本低,操作安全方便等特点,而广受青睐。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发展非常迅速,与传统的车削、铣削、砂轮磨削产生了激烈竞争。砂带磨削的生产率比铣削高10倍,比砂轮磨削高4-10倍。砂带磨削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特别适用于加工大型薄板、带材、长径比很大的薄壁孔和外圆。目前砂带磨削技术正随着砂带制造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发展而不断
本文主要通过对严寒地区节能小汽车库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的介绍,以及节能减排工作在实际推广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阐明节能小汽车库的技术原理在当今这个大力提倡节约能源,减少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进入政治、经济、国防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网络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