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和内核,体现了民情风貌、风土习俗、地理位置等诸多的发展历程。如何让文化与英语教学相合拍,让文化能主动与语言联姻,则是教师应该深思和面对的问题。抓住文化这根主线,让学生在听英语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感知,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灵活交际,在阅读理解中积淀底蕴,对活化英语教学过程必将起到深刻推动作用。运用好文化背景丰富教学,能使得课程更有人文性和趣味性,能使得英语教学更有诱惑力和生动感。本文就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1. 融入听力,形成语感
任何语言都是一定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常识、行为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展现了民族发展的文明。多从文化的角度挖掘其中值得深思和探索的要求,能使得学生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听力中注重文化背景融入,能使得学生在准确把握素材主题大意中获得正确认知印象,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
从相关的词汇短语中捕捉相应鲜为人知的文化内涵,对理解语段甚至语篇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在一篇题目为“A ticket”的听力素材中,讲了中国有位游客在国外违反了交通规则,此时警察给他送了罚单传票,并且说道:It is my business to give you a ticket. 很多学生以为是“给你一张车票那是我应该做的”。很显然,学生从词汇本身意义上将ticket理解为“车票、戏票”等内容了。这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显然不相一致。因为ticket的最初来源于对某个人不当行为的一种惩罚,是一种书面告诫的意思。那么,此处的ticket就应该理解为“罚单或者法院传票”就不足为奇了。
了解跨文化,应从相关词汇入手,特别是一些俚语习俗固定用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接触英美国家文化,在分析异同的过程中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阅读素材,鼓励学生从相关的解释提示中获得敏锐语言感知,增强理解体验。
2. 嵌入口语,交流得体
英语表达不仅要看流利度,更应该从地道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口语教学,能使得学生在掌握语言表达规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敏锐思维和语感。围绕英语口语表达的得体性,掌握一些对方讳忌或者与习俗不相符的文化知识,才能使得彼此交流更加愉悦和自然。
文化背景融入口语,使得学生获得更为丰富思维感知。如在英美国家,人们见面时往往以一种随和的问候方式进行互动,像“Hi,Jane.” “How are you?”等,甚至會来上一句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倘若不深入思考,认为这样问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从英美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或者特色来来剖析,体现了一种对人的关心,并借助询问天气来寻找更为轻松或者被认可的话题。还有,在中国,询问别人的收入被认为是关心,对于一些收入较高者而言甚至是一种炫耀,不过在美国认为是刺探别人的隐私。同样,对别人的年龄、疾病、收入都不能轻易贸然地询问,因为这是属于别人的秘密,等等
托马斯曾坦言:“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这样交际中的失误并不会被归咎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粗鲁或敌意。”运用好文化背景知识,并使之能自然融进口语表达,能使得交际更加流畅自然,更能体现交流者的英语综合素养。
3. 加入阅读,积淀底蕴
阅读是积淀丰富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获取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的重要途径。注重从文化视野的角度充实阅读素材,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筛选与阅读素材相关的文化背景内容,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积累感知,并使之转化为能灵活运用的基础和养料。
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能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深厚与富有韵味。如在八年级英语下册的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中,结合语篇表达的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主题,不妨引导学生围绕“different ways of greeting”搜集足够丰富素材内容,并组织学生从民情风俗、礼仪习惯等方面建立相应知识储备,以此让他们在主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感悟。围绕文化的差异,主动从素材中扩散引导,能使得学生在积累深厚感悟的基础上丰富认知思维方式,达到文化与知识的高度融合。
阅读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获得更多认知素材,便于他们在主动探析的过程中强化感悟和开阔视野。引导学生以文化为素材,从相关的背景中摘录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丰富运用中强化感悟,增强综合运用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将跨文化背景融入英语教学,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便于他们在深入感知体验中获得知识积累与文化底蕴。文化背景运用,让学生在有根有据的探索中开阔视野和丰富思维。围绕文化的内在驱动性,多帮助学生主动聆听素材、实践运用口语表达和主动阅读积累,能使得学生在了解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发现精彩,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参考文献
[1] 权永树. 新课标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0(Z5).
[2] 范振德.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重要性[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1. 融入听力,形成语感
任何语言都是一定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常识、行为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展现了民族发展的文明。多从文化的角度挖掘其中值得深思和探索的要求,能使得学生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听力中注重文化背景融入,能使得学生在准确把握素材主题大意中获得正确认知印象,形成敏锐的语言感知。
从相关的词汇短语中捕捉相应鲜为人知的文化内涵,对理解语段甚至语篇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在一篇题目为“A ticket”的听力素材中,讲了中国有位游客在国外违反了交通规则,此时警察给他送了罚单传票,并且说道:It is my business to give you a ticket. 很多学生以为是“给你一张车票那是我应该做的”。很显然,学生从词汇本身意义上将ticket理解为“车票、戏票”等内容了。这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显然不相一致。因为ticket的最初来源于对某个人不当行为的一种惩罚,是一种书面告诫的意思。那么,此处的ticket就应该理解为“罚单或者法院传票”就不足为奇了。
了解跨文化,应从相关词汇入手,特别是一些俚语习俗固定用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接触英美国家文化,在分析异同的过程中不断开阔知识视野。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阅读素材,鼓励学生从相关的解释提示中获得敏锐语言感知,增强理解体验。
2. 嵌入口语,交流得体
英语表达不仅要看流利度,更应该从地道性、准确性上下功夫。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口语教学,能使得学生在掌握语言表达规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敏锐思维和语感。围绕英语口语表达的得体性,掌握一些对方讳忌或者与习俗不相符的文化知识,才能使得彼此交流更加愉悦和自然。
文化背景融入口语,使得学生获得更为丰富思维感知。如在英美国家,人们见面时往往以一种随和的问候方式进行互动,像“Hi,Jane.” “How are you?”等,甚至會来上一句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倘若不深入思考,认为这样问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从英美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或者特色来来剖析,体现了一种对人的关心,并借助询问天气来寻找更为轻松或者被认可的话题。还有,在中国,询问别人的收入被认为是关心,对于一些收入较高者而言甚至是一种炫耀,不过在美国认为是刺探别人的隐私。同样,对别人的年龄、疾病、收入都不能轻易贸然地询问,因为这是属于别人的秘密,等等
托马斯曾坦言:“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这样交际中的失误并不会被归咎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粗鲁或敌意。”运用好文化背景知识,并使之能自然融进口语表达,能使得交际更加流畅自然,更能体现交流者的英语综合素养。
3. 加入阅读,积淀底蕴
阅读是积淀丰富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获取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的重要途径。注重从文化视野的角度充实阅读素材,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体验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筛选与阅读素材相关的文化背景内容,引导他们进行针对性积累感知,并使之转化为能灵活运用的基础和养料。
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化知识,能使得阅读变得更加深厚与富有韵味。如在八年级英语下册的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中,结合语篇表达的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主题,不妨引导学生围绕“different ways of greeting”搜集足够丰富素材内容,并组织学生从民情风俗、礼仪习惯等方面建立相应知识储备,以此让他们在主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感悟。围绕文化的差异,主动从素材中扩散引导,能使得学生在积累深厚感悟的基础上丰富认知思维方式,达到文化与知识的高度融合。
阅读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得学生获得更多认知素材,便于他们在主动探析的过程中强化感悟和开阔视野。引导学生以文化为素材,从相关的背景中摘录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丰富运用中强化感悟,增强综合运用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将跨文化背景融入英语教学,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便于他们在深入感知体验中获得知识积累与文化底蕴。文化背景运用,让学生在有根有据的探索中开阔视野和丰富思维。围绕文化的内在驱动性,多帮助学生主动聆听素材、实践运用口语表达和主动阅读积累,能使得学生在了解英语文化的过程中发现精彩,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参考文献
[1] 权永树. 新课标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0(Z5).
[2] 范振德. 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重要性[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