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条作为艺术家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抽象的产物,被广泛运用到绘画中,它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画家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在中西方绘画中,线条作为造型手段的含义是不相同的,本文以中西方线条艺术的对比为主线,通过对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线条艺术的分析,折射出中西方绘画艺术相互交流和借鉴的重要性。
【关键词】:线条;线条艺术;马蒂斯
线被艺术家们看成是最简洁、最质朴、最富于表现力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它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以其鲜明的表现特点,为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所重视和偏爱。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意象绘画,还是西方的古典具象绘画、现代抽象艺术,实际上都是把线条作为艺术生命的载体、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来表达形象的历史。线条犹如一个精灵贯穿于整个中西绘画史中。
一、线条艺术
“如何去描绘构成形状的那些空间特征呢?看起来,最准确的描绘方法就是把造成特征的所有点的空间位置确定下来,而确定这些点的空间位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线条。”[1]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经历来看,中西方绘画艺术形式几乎都源自线条的表达,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用线条来记录他们的活动……
线条,它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元素,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 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如此。线条作为画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线条不受物象表面明暗光线的左右,使我们更直接地抓住物象的内在结构特征。线条所表现的是物象简化了的形体,它概括、简练,显示了物象不同的特质,传达给观者不同的感受。同时线条又在最大限度内抒发了艺术家的情感,那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曲、或直的线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思。在很短的时间内,线条抓住了事物最深处的本质,同时它又以其鲜明的节奏韵律,构成画面强烈的形式感。
作为外在形式,线条就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来构成画面;作为内在形式,它是技巧与审美修养的综合体,由于中国与西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民族等因素,造成了双方对绘画,包括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都不尽相同。线条作为主体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抽象的产物被广泛运用到绘画中,但在其成为中国画主要表现形式的同时,在西方绘画中被广泛采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线条在西方艺术中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无论是希腊瓶画、埃及墓室壁画,还是荷尔拜因、安格尔的作品线条都很受关注,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画家那里,如马蒂斯、米罗等,线条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形式语言。
马蒂斯 红的和谐
二、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线条艺术之比较
1.中西方绘画中作为造型手段的线条地位不同。笔墨线条作为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担负着写形和传神的双重任务,即“中国画运用笔法墨气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2]画家用线条的组织来描绘客观物象的形态,也就是“应物象形”(谢赫语)。从这层意义上讲,中国画的线条是物体的外轮廓线、边缘线和结构线。另外,画家在观察描绘自然物象的同时又融入了主观想象和情感体验,使线条成为寄托主体情感的载体和平台。线条在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作用,正如宗白华所说:“西画线条乃为描绘形体轮廓或效擦光影明暗的一分子,其结果是隐没在立体的境像里,不见其痕迹,其可谓隐迹立形。”西方绘画运用了科学的观察方法,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精研了光影、透视、解剖等,是集面、体、光、色于一体的艺术,“线”是一种辅助的表现手段。
2.中西方绘画在线条语言的运用上不同。纵观中西方社会发展历史,在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在人类早期绘画的观察自然、模仿物象的表现方式上却有很多相似,都是用“线”来概括自然物象,通过线的造型描摹自然物象,表达人类对自然生活的内心感受。但是,随着中西方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不同发展,对艺术审美观念、艺术形式特别是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形成了不同观念。中西方绘画在线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西方的生存方式注重自然科学,善于以理性思维认识世界。因而西方的艺术崇尚自然客观的真实,要求艺术形式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达·芬奇说:“可见性即确实性。”[3]而中国历代的画家更注重线对情感的表达作用,画家在线条的运用过程中找到了人与大自然的最佳共鸣点,使意与笔、情与景,融合统一达到画为心声的结果。同时画家自己的情感经历、气质修养等因素,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内涵,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4]的思想境界。从而不同的画家用线造型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
二是西方绘画中的“线”始终是在为着造型的目的服务,在写实的绘画手段中属于次要位置。西方绘画的造型在对线的认识上和运用上是极具理性的,西方绘画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主要目的,造型和空间的准确是其评判标准。因而色彩与光的变化、比例和透视的准确合理是其最重要的手段,线是从属于这些造型手段的是语言的一部分,线是对物体形象外轮廓和体积轮廓的概括。印象派之后,“线”开始作为画家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将西
方绘画艺术中的线从物象的形和体积中分离出来,成为重要的形式要素。而在中國传统绘画中,绘画史就是“线”的运用历史,“线”的运用和发展贯通于中国绘画发展的全过程,以线造型在中国绘画中占有最主要地位。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白描中,线条是其唯一的造型语言。绘画中线的意象特征也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核心。
三、马蒂斯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在西方现代艺术家中,线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但从整体来说,这就像是去寻求新大陆的旅程一样,有的人找到了非洲,有的人找到了美洲,有的人找到了亚洲,在新的观念的推动下他们要把蛹化成蝴蝶。法国著名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便是其中一位。马蒂斯受到了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绘画的间接影响,部分画面受到了中国画线条魅力的影响,出现了平面、写意、装饰、质朴、豪放的画面效果,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强烈的色彩掩盖下,我们往往忽视马蒂斯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力,忽视他作品中线条艺术的东方美。 马蒂斯曾经说过:“我的启示来自东方”,还常说:“我仿效中国人。”之前,高更曾采用东方浮世绘的绘画手法。马蒂斯则更大胆地借鉴东方意识,这是和西方泾渭分明的一种意识。东方艺术一直重视主观意图的表現,日本浮世绘单纯含蓄,色彩简明,中国艺术“气韵生动”、“中得心源”。马蒂斯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画风为之一变。在他的油画中,线条的运用更是突出。他在平面上尽情挥舞线条,有如我国的“书法”或“写意画”,长长短短,轻重疾徐的线条是“书写”在画面上的,论其作用,除了勾勒形体轮廓外,还在画面上形成“互相呼应”的节奏感,同时也形成了画面的“间架结构”。又如对于人物的五官,马蒂斯大多以简略的线条描绘,借以表现人物的神情特征。此种手法,显然近乎东方绘画。1939年他所画的《音乐》,讲究平面的装饰神秘感,构成欢快轻巧,色块错落有致,色调对比谐调,线面组合自然,给人一种理性美的艺术享受。在这幅画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色与形的交响曲,线与面的二重奏,异常耐人寻味。这不由得令人想起汉代画像石刻的力度、敦煌壁画的构成……
马蒂斯作品中的线条从东方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的同时,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在粗放随意的笔触中表现出简练洒脱的美感,同时又让人感觉到音乐般的节奏。马蒂斯有这样一句名言:“我要让观者在看我的画时,就想躺在安乐椅上一样享受。”[5]他的线条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不矫揉造作,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着画家独特的审美视角,简洁的装饰效果,夸张而有韵律的造型,再加上特有的东方情节,显示出了马蒂斯对线条表现的独具匠心。如《红的和谐》和《凉台上的夫人》这两幅画就与传统油画大不一样,线条在他的画中成为主角,人和物体的轮廓大多用浓重的黑色线条勾画,《凉台上的夫人》中用鲜亮的红色线条勾勒出山的轮廓,更是匪夷所思。新奇和怪诞,会引人注目,然而只有蕴涵着真的艺术内涵的新奇怪诞,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马蒂斯用他的创作为世界作了有力的演示。在作品《戴帽子的妇人》中,他在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舍弃,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浓重的线条在把轮廓勾勒出来的同时,把看似凌乱的色彩统一起来。《生活的欢乐》使人充满了无限的回忆,人物和树木的线条蜿蜒起伏,尽管在透视上故意缩小了,但它们仍然作为一种图案存在于画面。这是一首地道的田园诗,一切沉浸在一种世俗的倦怠情调和田园牧歌式的快乐之中。《生活的欢乐》的曲线节奏,使它和新艺术运动的传统发生了联系,使它在本质上超过了这种传统的绘画。他在《生活的快乐》中,以灵活的笔法,用大片安排色彩,用人物和树木起伏多变的曲线限定色块。他用宽大的颜料块来表现人物的蓝衣绿裤,加在大色块周围的是厚重的轮廓线,使得人物造型既简单又结实。
马蒂斯说:“我的灵感来自东方艺术,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进写生范围之外。”马蒂斯的油画艺术,从东方艺术中得到灵感,进一步强化了色彩整体结构的表现力,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单线狂野,富有装饰趣味,他把西方传统绘画与东方传统绘画相融合,从而步入现代绘画,成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画家。
虽然线条在西方绘画走过了并不显著的道路,但经历了种种风格和样式的变幻,西方世界对绘画的认识已经从重物质转到了重精神。尤其是到了20世纪,西方的绘画大师们如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等,他们重新发现了线条这一最简洁的艺术语言,他们用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和手段展示了线条的魅力。克利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与线条携手同游”。[6]这句话反映了他创作的即兴性、随意性和自由性,而这种境界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神与物游”、“心手两忘”的真实写照。西方绘画从东方绘画中看到了充满智慧和韵律的线条,吸取了东方艺术的精华。中国及日本绘画融入欧洲,被人采用,便产生了“印象派”(鲁迅语)也产生了高更、马蒂斯等一代宗师。
线条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论是从东方走向西方,还是从西方走向东方,线条都将永远成为为画家们表达情感的最好语言。通过对中西方线条艺术的比较和研究,我们知道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己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世界各国的艺术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也只有在不断的融合、借鉴和创新之中,我们的绘画艺术才能时刻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
[3]毕加索.常宁生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庄子.庄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31.
[5]杰克·德·弗拉姆.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6]保罗·克利.艺术自然自我-克利日记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5.
【关键词】:线条;线条艺术;马蒂斯
线被艺术家们看成是最简洁、最质朴、最富于表现力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它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以其鲜明的表现特点,为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所重视和偏爱。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意象绘画,还是西方的古典具象绘画、现代抽象艺术,实际上都是把线条作为艺术生命的载体、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来表达形象的历史。线条犹如一个精灵贯穿于整个中西绘画史中。
一、线条艺术
“如何去描绘构成形状的那些空间特征呢?看起来,最准确的描绘方法就是把造成特征的所有点的空间位置确定下来,而确定这些点的空间位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线条。”[1]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经历来看,中西方绘画艺术形式几乎都源自线条的表达,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用线条来记录他们的活动……
线条,它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元素,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 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如此。线条作为画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线条不受物象表面明暗光线的左右,使我们更直接地抓住物象的内在结构特征。线条所表现的是物象简化了的形体,它概括、简练,显示了物象不同的特质,传达给观者不同的感受。同时线条又在最大限度内抒发了艺术家的情感,那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曲、或直的线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思。在很短的时间内,线条抓住了事物最深处的本质,同时它又以其鲜明的节奏韵律,构成画面强烈的形式感。
作为外在形式,线条就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来构成画面;作为内在形式,它是技巧与审美修养的综合体,由于中国与西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民族等因素,造成了双方对绘画,包括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都不尽相同。线条作为主体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抽象的产物被广泛运用到绘画中,但在其成为中国画主要表现形式的同时,在西方绘画中被广泛采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线条在西方艺术中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无论是希腊瓶画、埃及墓室壁画,还是荷尔拜因、安格尔的作品线条都很受关注,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画家那里,如马蒂斯、米罗等,线条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形式语言。
马蒂斯 红的和谐
二、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线条艺术之比较
1.中西方绘画中作为造型手段的线条地位不同。笔墨线条作为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担负着写形和传神的双重任务,即“中国画运用笔法墨气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2]画家用线条的组织来描绘客观物象的形态,也就是“应物象形”(谢赫语)。从这层意义上讲,中国画的线条是物体的外轮廓线、边缘线和结构线。另外,画家在观察描绘自然物象的同时又融入了主观想象和情感体验,使线条成为寄托主体情感的载体和平台。线条在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作用,正如宗白华所说:“西画线条乃为描绘形体轮廓或效擦光影明暗的一分子,其结果是隐没在立体的境像里,不见其痕迹,其可谓隐迹立形。”西方绘画运用了科学的观察方法,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精研了光影、透视、解剖等,是集面、体、光、色于一体的艺术,“线”是一种辅助的表现手段。
2.中西方绘画在线条语言的运用上不同。纵观中西方社会发展历史,在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在人类早期绘画的观察自然、模仿物象的表现方式上却有很多相似,都是用“线”来概括自然物象,通过线的造型描摹自然物象,表达人类对自然生活的内心感受。但是,随着中西方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不同发展,对艺术审美观念、艺术形式特别是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形成了不同观念。中西方绘画在线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西方的生存方式注重自然科学,善于以理性思维认识世界。因而西方的艺术崇尚自然客观的真实,要求艺术形式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达·芬奇说:“可见性即确实性。”[3]而中国历代的画家更注重线对情感的表达作用,画家在线条的运用过程中找到了人与大自然的最佳共鸣点,使意与笔、情与景,融合统一达到画为心声的结果。同时画家自己的情感经历、气质修养等因素,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内涵,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4]的思想境界。从而不同的画家用线造型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
二是西方绘画中的“线”始终是在为着造型的目的服务,在写实的绘画手段中属于次要位置。西方绘画的造型在对线的认识上和运用上是极具理性的,西方绘画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主要目的,造型和空间的准确是其评判标准。因而色彩与光的变化、比例和透视的准确合理是其最重要的手段,线是从属于这些造型手段的是语言的一部分,线是对物体形象外轮廓和体积轮廓的概括。印象派之后,“线”开始作为画家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将西
方绘画艺术中的线从物象的形和体积中分离出来,成为重要的形式要素。而在中國传统绘画中,绘画史就是“线”的运用历史,“线”的运用和发展贯通于中国绘画发展的全过程,以线造型在中国绘画中占有最主要地位。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白描中,线条是其唯一的造型语言。绘画中线的意象特征也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核心。
三、马蒂斯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在西方现代艺术家中,线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但从整体来说,这就像是去寻求新大陆的旅程一样,有的人找到了非洲,有的人找到了美洲,有的人找到了亚洲,在新的观念的推动下他们要把蛹化成蝴蝶。法国著名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便是其中一位。马蒂斯受到了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绘画的间接影响,部分画面受到了中国画线条魅力的影响,出现了平面、写意、装饰、质朴、豪放的画面效果,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强烈的色彩掩盖下,我们往往忽视马蒂斯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力,忽视他作品中线条艺术的东方美。 马蒂斯曾经说过:“我的启示来自东方”,还常说:“我仿效中国人。”之前,高更曾采用东方浮世绘的绘画手法。马蒂斯则更大胆地借鉴东方意识,这是和西方泾渭分明的一种意识。东方艺术一直重视主观意图的表現,日本浮世绘单纯含蓄,色彩简明,中国艺术“气韵生动”、“中得心源”。马蒂斯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画风为之一变。在他的油画中,线条的运用更是突出。他在平面上尽情挥舞线条,有如我国的“书法”或“写意画”,长长短短,轻重疾徐的线条是“书写”在画面上的,论其作用,除了勾勒形体轮廓外,还在画面上形成“互相呼应”的节奏感,同时也形成了画面的“间架结构”。又如对于人物的五官,马蒂斯大多以简略的线条描绘,借以表现人物的神情特征。此种手法,显然近乎东方绘画。1939年他所画的《音乐》,讲究平面的装饰神秘感,构成欢快轻巧,色块错落有致,色调对比谐调,线面组合自然,给人一种理性美的艺术享受。在这幅画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色与形的交响曲,线与面的二重奏,异常耐人寻味。这不由得令人想起汉代画像石刻的力度、敦煌壁画的构成……
马蒂斯作品中的线条从东方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的同时,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在粗放随意的笔触中表现出简练洒脱的美感,同时又让人感觉到音乐般的节奏。马蒂斯有这样一句名言:“我要让观者在看我的画时,就想躺在安乐椅上一样享受。”[5]他的线条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不矫揉造作,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着画家独特的审美视角,简洁的装饰效果,夸张而有韵律的造型,再加上特有的东方情节,显示出了马蒂斯对线条表现的独具匠心。如《红的和谐》和《凉台上的夫人》这两幅画就与传统油画大不一样,线条在他的画中成为主角,人和物体的轮廓大多用浓重的黑色线条勾画,《凉台上的夫人》中用鲜亮的红色线条勾勒出山的轮廓,更是匪夷所思。新奇和怪诞,会引人注目,然而只有蕴涵着真的艺术内涵的新奇怪诞,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马蒂斯用他的创作为世界作了有力的演示。在作品《戴帽子的妇人》中,他在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舍弃,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浓重的线条在把轮廓勾勒出来的同时,把看似凌乱的色彩统一起来。《生活的欢乐》使人充满了无限的回忆,人物和树木的线条蜿蜒起伏,尽管在透视上故意缩小了,但它们仍然作为一种图案存在于画面。这是一首地道的田园诗,一切沉浸在一种世俗的倦怠情调和田园牧歌式的快乐之中。《生活的欢乐》的曲线节奏,使它和新艺术运动的传统发生了联系,使它在本质上超过了这种传统的绘画。他在《生活的快乐》中,以灵活的笔法,用大片安排色彩,用人物和树木起伏多变的曲线限定色块。他用宽大的颜料块来表现人物的蓝衣绿裤,加在大色块周围的是厚重的轮廓线,使得人物造型既简单又结实。
马蒂斯说:“我的灵感来自东方艺术,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进写生范围之外。”马蒂斯的油画艺术,从东方艺术中得到灵感,进一步强化了色彩整体结构的表现力,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单线狂野,富有装饰趣味,他把西方传统绘画与东方传统绘画相融合,从而步入现代绘画,成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画家。
虽然线条在西方绘画走过了并不显著的道路,但经历了种种风格和样式的变幻,西方世界对绘画的认识已经从重物质转到了重精神。尤其是到了20世纪,西方的绘画大师们如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等,他们重新发现了线条这一最简洁的艺术语言,他们用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和手段展示了线条的魅力。克利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与线条携手同游”。[6]这句话反映了他创作的即兴性、随意性和自由性,而这种境界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神与物游”、“心手两忘”的真实写照。西方绘画从东方绘画中看到了充满智慧和韵律的线条,吸取了东方艺术的精华。中国及日本绘画融入欧洲,被人采用,便产生了“印象派”(鲁迅语)也产生了高更、马蒂斯等一代宗师。
线条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论是从东方走向西方,还是从西方走向东方,线条都将永远成为为画家们表达情感的最好语言。通过对中西方线条艺术的比较和研究,我们知道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己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世界各国的艺术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也只有在不断的融合、借鉴和创新之中,我们的绘画艺术才能时刻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
[3]毕加索.常宁生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庄子.庄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31.
[5]杰克·德·弗拉姆.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6]保罗·克利.艺术自然自我-克利日记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