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线条艺术在马蒂斯绘画中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32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条作为艺术家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抽象的产物,被广泛运用到绘画中,它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画家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在中西方绘画中,线条作为造型手段的含义是不相同的,本文以中西方线条艺术的对比为主线,通过对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线条艺术的分析,折射出中西方绘画艺术相互交流和借鉴的重要性。
  【关键词】:线条;线条艺术;马蒂斯
  线被艺术家们看成是最简洁、最质朴、最富于表现力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它作为一种艺术语言,以其鲜明的表现特点,为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所重视和偏爱。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意象绘画,还是西方的古典具象绘画、现代抽象艺术,实际上都是把线条作为艺术生命的载体、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来表达形象的历史。线条犹如一个精灵贯穿于整个中西绘画史中。
  一、线条艺术
  “如何去描绘构成形状的那些空间特征呢?看起来,最准确的描绘方法就是把造成特征的所有点的空间位置确定下来,而确定这些点的空间位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线条。”[1]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经历来看,中西方绘画艺术形式几乎都源自线条的表达,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用线条来记录他们的活动……
  线条,它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元素,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 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如此。线条作为画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线条不受物象表面明暗光线的左右,使我们更直接地抓住物象的内在结构特征。线条所表现的是物象简化了的形体,它概括、简练,显示了物象不同的特质,传达给观者不同的感受。同时线条又在最大限度内抒发了艺术家的情感,那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曲、或直的线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思。在很短的时间内,线条抓住了事物最深处的本质,同时它又以其鲜明的节奏韵律,构成画面强烈的形式感。
  作为外在形式,线条就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来构成画面;作为内在形式,它是技巧与审美修养的综合体,由于中国与西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宗教、文化、民族等因素,造成了双方对绘画,包括对线条的理解和表现都不尽相同。线条作为主体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抽象的产物被广泛运用到绘画中,但在其成为中国画主要表现形式的同时,在西方绘画中被广泛采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线条在西方艺术中也具有非凡的意义,无论是希腊瓶画、埃及墓室壁画,还是荷尔拜因、安格尔的作品线条都很受关注,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画家那里,如马蒂斯、米罗等,线条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形式语言。
  马蒂斯 红的和谐
  二、中西方传统绘画中线条艺术之比较
  1.中西方绘画中作为造型手段的线条地位不同。笔墨线条作为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担负着写形和传神的双重任务,即“中国画运用笔法墨气以外取物的骨相神态,内表人格心灵”。[2]画家用线条的组织来描绘客观物象的形态,也就是“应物象形”(谢赫语)。从这层意义上讲,中国画的线条是物体的外轮廓线、边缘线和结构线。另外,画家在观察描绘自然物象的同时又融入了主观想象和情感体验,使线条成为寄托主体情感的载体和平台。线条在西方传统绘画中的作用,正如宗白华所说:“西画线条乃为描绘形体轮廓或效擦光影明暗的一分子,其结果是隐没在立体的境像里,不见其痕迹,其可谓隐迹立形。”西方绘画运用了科学的观察方法,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精研了光影、透视、解剖等,是集面、体、光、色于一体的艺术,“线”是一种辅助的表现手段。
  2.中西方绘画在线条语言的运用上不同。纵观中西方社会发展历史,在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在人类早期绘画的观察自然、模仿物象的表现方式上却有很多相似,都是用“线”来概括自然物象,通过线的造型描摹自然物象,表达人类对自然生活的内心感受。但是,随着中西方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不同发展,对艺术审美观念、艺术形式特别是对线的认识和运用形成了不同观念。中西方绘画在线语言运用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西方的生存方式注重自然科学,善于以理性思维认识世界。因而西方的艺术崇尚自然客观的真实,要求艺术形式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达·芬奇说:“可见性即确实性。”[3]而中国历代的画家更注重线对情感的表达作用,画家在线条的运用过程中找到了人与大自然的最佳共鸣点,使意与笔、情与景,融合统一达到画为心声的结果。同时画家自己的情感经历、气质修养等因素,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内涵,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4]的思想境界。从而不同的画家用线造型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
  二是西方绘画中的“线”始终是在为着造型的目的服务,在写实的绘画手段中属于次要位置。西方绘画的造型在对线的认识上和运用上是极具理性的,西方绘画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主要目的,造型和空间的准确是其评判标准。因而色彩与光的变化、比例和透视的准确合理是其最重要的手段,线是从属于这些造型手段的是语言的一部分,线是对物体形象外轮廓和体积轮廓的概括。印象派之后,“线”开始作为画家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将西
  方绘画艺术中的线从物象的形和体积中分离出来,成为重要的形式要素。而在中國传统绘画中,绘画史就是“线”的运用历史,“线”的运用和发展贯通于中国绘画发展的全过程,以线造型在中国绘画中占有最主要地位。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白描中,线条是其唯一的造型语言。绘画中线的意象特征也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核心。
  三、马蒂斯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在西方现代艺术家中,线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但从整体来说,这就像是去寻求新大陆的旅程一样,有的人找到了非洲,有的人找到了美洲,有的人找到了亚洲,在新的观念的推动下他们要把蛹化成蝴蝶。法国著名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便是其中一位。马蒂斯受到了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绘画的间接影响,部分画面受到了中国画线条魅力的影响,出现了平面、写意、装饰、质朴、豪放的画面效果,马蒂斯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美术界。在强烈的色彩掩盖下,我们往往忽视马蒂斯作品中线条的表现力,忽视他作品中线条艺术的东方美。   马蒂斯曾经说过:“我的启示来自东方”,还常说:“我仿效中国人。”之前,高更曾采用东方浮世绘的绘画手法。马蒂斯则更大胆地借鉴东方意识,这是和西方泾渭分明的一种意识。东方艺术一直重视主观意图的表現,日本浮世绘单纯含蓄,色彩简明,中国艺术“气韵生动”、“中得心源”。马蒂斯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画风为之一变。在他的油画中,线条的运用更是突出。他在平面上尽情挥舞线条,有如我国的“书法”或“写意画”,长长短短,轻重疾徐的线条是“书写”在画面上的,论其作用,除了勾勒形体轮廓外,还在画面上形成“互相呼应”的节奏感,同时也形成了画面的“间架结构”。又如对于人物的五官,马蒂斯大多以简略的线条描绘,借以表现人物的神情特征。此种手法,显然近乎东方绘画。1939年他所画的《音乐》,讲究平面的装饰神秘感,构成欢快轻巧,色块错落有致,色调对比谐调,线面组合自然,给人一种理性美的艺术享受。在这幅画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色与形的交响曲,线与面的二重奏,异常耐人寻味。这不由得令人想起汉代画像石刻的力度、敦煌壁画的构成……
  马蒂斯作品中的线条从东方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的同时,又富有极大的创造性,在粗放随意的笔触中表现出简练洒脱的美感,同时又让人感觉到音乐般的节奏。马蒂斯有这样一句名言:“我要让观者在看我的画时,就想躺在安乐椅上一样享受。”[5]他的线条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结构,在疏密、虚实的处理上不矫揉造作,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着画家独特的审美视角,简洁的装饰效果,夸张而有韵律的造型,再加上特有的东方情节,显示出了马蒂斯对线条表现的独具匠心。如《红的和谐》和《凉台上的夫人》这两幅画就与传统油画大不一样,线条在他的画中成为主角,人和物体的轮廓大多用浓重的黑色线条勾画,《凉台上的夫人》中用鲜亮的红色线条勾勒出山的轮廓,更是匪夷所思。新奇和怪诞,会引人注目,然而只有蕴涵着真的艺术内涵的新奇怪诞,才会有恒久的生命力,马蒂斯用他的创作为世界作了有力的演示。在作品《戴帽子的妇人》中,他在形式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舍弃,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朱红色的笔触,浓重的线条在把轮廓勾勒出来的同时,把看似凌乱的色彩统一起来。《生活的欢乐》使人充满了无限的回忆,人物和树木的线条蜿蜒起伏,尽管在透视上故意缩小了,但它们仍然作为一种图案存在于画面。这是一首地道的田园诗,一切沉浸在一种世俗的倦怠情调和田园牧歌式的快乐之中。《生活的欢乐》的曲线节奏,使它和新艺术运动的传统发生了联系,使它在本质上超过了这种传统的绘画。他在《生活的快乐》中,以灵活的笔法,用大片安排色彩,用人物和树木起伏多变的曲线限定色块。他用宽大的颜料块来表现人物的蓝衣绿裤,加在大色块周围的是厚重的轮廓线,使得人物造型既简单又结实。
  马蒂斯说:“我的灵感来自东方艺术,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进写生范围之外。”马蒂斯的油画艺术,从东方艺术中得到灵感,进一步强化了色彩整体结构的表现力,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有力,画面单线狂野,富有装饰趣味,他把西方传统绘画与东方传统绘画相融合,从而步入现代绘画,成为二十世纪最受瞩目的画家。
  虽然线条在西方绘画走过了并不显著的道路,但经历了种种风格和样式的变幻,西方世界对绘画的认识已经从重物质转到了重精神。尤其是到了20世纪,西方的绘画大师们如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等,他们重新发现了线条这一最简洁的艺术语言,他们用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和手段展示了线条的魅力。克利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与线条携手同游”。[6]这句话反映了他创作的即兴性、随意性和自由性,而这种境界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神与物游”、“心手两忘”的真实写照。西方绘画从东方绘画中看到了充满智慧和韵律的线条,吸取了东方艺术的精华。中国及日本绘画融入欧洲,被人采用,便产生了“印象派”(鲁迅语)也产生了高更、马蒂斯等一代宗师。
  线条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论是从东方走向西方,还是从西方走向东方,线条都将永远成为为画家们表达情感的最好语言。通过对中西方线条艺术的比较和研究,我们知道东西方艺术的融合己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世界各国的艺术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也只有在不断的融合、借鉴和创新之中,我们的绘画艺术才能时刻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 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0.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5.
  [3]毕加索.常宁生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庄子.庄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31.
  [5]杰克·德·弗拉姆.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6]保罗·克利.艺术自然自我-克利日记选[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5.
其他文献
【摘要】:十三五以来,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它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元素;民俗传统;群众文化;问题;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大,群众文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期。下面就恩施州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进行探讨。  一、恩施州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现状  1.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对象基本情况  2.群
期刊
【摘要】: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基础的一方面,良好的语音水平,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中国人的母语为汉语,学习英语必然会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客家方言,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然会受其影响,阻碍他们的言语习得,这用迁移理论表示,即为负迁移影响。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方言以及英语语音在元音和辅音上进行对比,分析出前者对后者所产生负迁移影响。  【关键词】:赣南客
期刊
【摘要】:“养个孩子吊起来”是东北育儿习俗,这里用的是一种叫做“悠车子”的工具。悠车子的历史很久,由满族等狩猎名族的育儿习俗而来。它的种类多样,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色彩。悠车子制作过程比较简单,车身多姿多彩,上常会悬挂小玩意儿用来逗弄婴儿。婴儿使用悠车子的时间段和上车习俗也有讲究。在功能方面,悠车子也是好处多多。从悠车子外形到对它的使用,处处看得到人们对下一代的美好期盼。  【关键词】:东北风俗
期刊
【摘要】:文化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积累所形成的一种意识财富,农村民俗文化主要是指该种文化形成的主要内容偏向于农村区域的风土人情。可以说农村民俗文化是弘扬与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代表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村民俗文化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变化。为了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必须要在传承的基础上给予创新。笔者结合当前
期刊
【摘要】:民族的才属于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很大的影响。因此,跟上时代潮流的同时还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下,将民族文化中的特色元素利用起来,打造中国特色。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思和表达形式,归纳出典型的构思结构。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灵感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历史思想文化,中华儿女必须要传承和发扬文化精髓。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高校专业课向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方向发展的教学要求对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基于校本资源的师资英语口语培训班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哈尔滨医科大学师资英语口语培训项目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考核体系的方面着眼,介绍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对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提出展望。  二、实践过程  (一)探索改革培训模式
期刊
【摘要】:本文对情景剧“又见平遥”与山西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着力于建筑特色以及人文精神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影响研究,使得人们认识到山西传统艺术文化的形成,与“又见平遥”的建筑特色和人文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景剧“又见平遥”的大型实景演绎,不仅为深入了解山西传统文化的特色创造了优良的条件,而且还推动山西平遥旅游宣传艺术文化地位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又见平遥;传统;艺术文化;山西  当我们
期刊
【摘要】:现代化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便利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用户以井喷的状态增加,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化媒体承担起了文化传播的重任。微信作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传播形式,对文化的呈现是多元而包容的。如何通过微信的传播,讨论其对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适用性。  【关键词】:微信;公共文化服务  一、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与微信传播  1、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文化馆区别于其他公共文
期刊
【摘要】: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绘画史中,“六法”是中国绘画学上至关重要的“纽带”,不仅站在画家角度的基础之上还是理论家,无不尊之为至理名言。在众多的艺术纲领中,最为完整严密的就数“六法”了,随着时代的更替,综前启后,它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绘画;书法;骨法  一:“骨法用笔”的来源  “六法”出现最早的地方就是南齐著名绘画理论家谢赫《古画品录》一书的《序》中:“六法”者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任务型口译形式,访谈口译的任务在于在有限时间内达到使交流各方有效沟通,访谈内容得到快速、准确传播的目的。本文所选取的译例来自2012年央视对诺奖得主莫言进行的一场访谈,访谈内容后被配以同传,该材料兼具访谈口译和同声传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口译观摩和学习价值。在同传中,针对源语中较多的中国文化特色表达,译员通过使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最终产出符合“准、顺、快”原则的译文。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