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我认为: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活”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活”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特点“活”;语文教学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活”
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活性”。
1、实践性内容。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练笔。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讨价还价”、“乱摆乱卖没人管”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需要性内容。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结构、修辞,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竞争性内容。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活”。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活起来。
1、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趣说歇后语》就可叫学生推荐一些趣题给老师。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则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学生参与出题。设计的活动,会“动”得特别投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了一节《诗情画意迎新年》的活动课,学生设计了“对春联”、“祝语设计赛”、“成语表演”、“新年新打算”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3、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小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学生还采取了剪贴形式)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時,都深感自豪。
4、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如活动课结束时,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活”。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院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
四、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活”。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活”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参考文献:
【1】刘夕琴. 让语文活动课"活"起来[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9):95.
【2】陶年生. 让语文活动课活起来[J]. 学语文, 2009(1):24-25.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特点“活”;语文教学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活”
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很好地体现“可活性”。
1、实践性内容。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一次语文活动课,我组织学生到市场调查采访,然后写一篇小练笔。很多同学对市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实记述。如“吃啥有啥”、“讨价还价”、“乱摆乱卖没人管”等。这次活动课,同学们表现活跃,不但学会了调查,练习了写作,还明白了“写作处处有材料,只要做个有心人”。
2、需要性内容。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如六年级时,很多同学们都互写留言。这时开展一个《赠你一言》活动课,让学生收集和撰写一些富有人生意义、积极向上的格言妙语。结果,这节活动课学生肯定热情高涨,交流创作活跃,不但可赏析格言妙语的深刻含义、结构、修辞,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和教育,提高了学生写留言的品位。
3、竞争性内容。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是这样的,在竞赛中,不喜欢的事情也喜欢,枯燥的事情也变得有趣。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活”。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活起来。
1、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同学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如《趣说歇后语》就可叫学生推荐一些趣题给老师。一些活动内容熟悉以后,则放手让学生设计,教师主要是引导完善。学生参与出题。设计的活动,会“动”得特别投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了一节《诗情画意迎新年》的活动课,学生设计了“对春联”、“祝语设计赛”、“成语表演”、“新年新打算”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权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如在上《诗情画意迎新年》这节活动课节中,学生不但布置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教室,还自行准备了水果、糖、饼、卡片等奖品。
3、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如活动课《小报大赛》,开始很多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将难以完成。后来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版面,结果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完成,(一些学生还采取了剪贴形式)一些手抄报的精美还令人赞叹不已。当学生看到满教室展评的作品時,都深感自豪。
4、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如活动课结束时,教师说:“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就是引导学生以活动作总结的一种方式。每次活动后,若能引导学生以活动为题材写篇日记,能使学生的总结产生更大效益。
三、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活”。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院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
四、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活”。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活”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参考文献:
【1】刘夕琴. 让语文活动课"活"起来[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9):95.
【2】陶年生. 让语文活动课活起来[J]. 学语文, 2009(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