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学要利用学生的活动空间,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扩大其智力背景,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下面,笔者就以上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思想素质培养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不必做满堂灌的说教,而是善于指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同时,我们应当通过学生对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结合课题渗透思想教育:课题一方面明示了课文所写内容,另一方面暗示了人的精神品质,即“舍身”——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教师现在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愈扎实,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愈强。也就是说,始终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根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将智力和能力融为智能。小学语文学科就是要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1、要重视听说的训练,训练方式要多样化。课堂教学中的听、讲、问答、讨论等都是有效的实际训练形式,要有机地结合运用。应认真上好说话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各种听话、说话的情境,创造各种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要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中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文章,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使感情和形象融合,进而领悟出语文分析达不到的真切的含义。只有抓住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特色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训练是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词句完整、连贯、通顺这个基本要求,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进而达到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审美素质的培养
美育对学生的修养起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或对美好、纯洁事物向往和追求,或对祖国美丽的山川景物、人物的崇高品质赞叹不已,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于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教给学生审题、解词、析句、理解段落和篇章的方法结合起来。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要求、兴趣爱好等,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一个“跳摘”的尝试,使他们在试图理解新语言现象的过程中悟出语言规律。曾经有位教师说:“教师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这句话点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是面向每一个差异的个体。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艺术性语言、戏剧化表演及富有悬念的提问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如:在读一篇课文前,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展开想象,预测作者写的内容以及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设想和模拟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经过、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等。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而且要保护他们想象的积极性,帮助印证或实现他们想象的结果。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必将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驱力与惊人的效应,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按照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和标准去不断地训练学生。
一、思想素质培养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思想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不必做满堂灌的说教,而是善于指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同时,我们应当通过学生对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结合课题渗透思想教育:课题一方面明示了课文所写内容,另一方面暗示了人的精神品质,即“舍身”——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教师现在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愈扎实,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愈强。也就是说,始终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根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将智力和能力融为智能。小学语文学科就是要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1、要重视听说的训练,训练方式要多样化。课堂教学中的听、讲、问答、讨论等都是有效的实际训练形式,要有机地结合运用。应认真上好说话课,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各种听话、说话的情境,创造各种机会,充分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要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中许多内涵丰富的精美文章,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使感情和形象融合,进而领悟出语文分析达不到的真切的含义。只有抓住朗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特色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要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训练是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抓住词句完整、连贯、通顺这个基本要求,培养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进而达到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审美素质的培养
美育对学生的修养起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或对美好、纯洁事物向往和追求,或对祖国美丽的山川景物、人物的崇高品质赞叹不已,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于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教给学生审题、解词、析句、理解段落和篇章的方法结合起来。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要求、兴趣爱好等,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有一个“跳摘”的尝试,使他们在试图理解新语言现象的过程中悟出语言规律。曾经有位教师说:“教师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这句话点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是面向每一个差异的个体。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进步,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艺术性语言、戏剧化表演及富有悬念的提问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如:在读一篇课文前,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展开想象,预测作者写的内容以及作者所使用的语言,设想和模拟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经过、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等。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而且要保护他们想象的积极性,帮助印证或实现他们想象的结果。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必将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驱力与惊人的效应,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长期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按照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和标准去不断地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