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项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教师的诸多素质中,师德素质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理想、态度、风范、作风和情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其实,师德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笔者在此就学校在师徳建设上应采取哪些措施略陈管见,希望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学校领导者以身作则,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学校领导者如果能在师德方面以身作则,就能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促使教师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学校领导者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和信任教师,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脚踏实地为他们办实事,将师德建设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要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兼课,时刻关注教育改革动态和教育理论研究动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不断创新的状态探索师德建设规律和当好课程改革的排头兵。要努力实施民主管理,通过校务公开、向教师征询办学建议、充分发挥教代会和社会评议行风的作用等措施,激发教师“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为形成良好的师德以及办学的合力奠定基础。
二、加强有关师德内容的学习,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使教师有良好的师德,首先要使教师懂得师德的基本内容。为此,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使他们明确有关师德基本内容、法律要求和规矩,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使教师永远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加强伦理知识教育,使教师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尊重和热爱学生;加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教师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另外,还要把有关师德内容的学习与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列入必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教师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在教师中形成以勤勤恳恳培育杰出人才为标志的崭新师德风貌。
三、加强师德制度建设,使教师的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师德建设最终靠教师的自觉性,但必须以落实到位的相关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有了完备的师德制度,教师的行为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此,学校要有超前意识,按照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或完善一系列师德制度。在这一系列师德制度中,尤其要注重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和奖优罚劣制度:一方面要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听取汇报、学生和家长评议教师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每个教师进行师德行为考核,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加大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的力度,对每个年度评选的优秀教师实行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等政策上的倾斜,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对有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有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实行处分、待聘、解聘等方式的严肃处理。
四、树立师德榜样,让教师在心灵共鸣中形成良好的师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每一所学校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科研创新素质都过得硬的先进教师,他们是教育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他们树立为师德榜样(尤其是把本校教师树立为师德榜样),容易引起广大教师的心灵共鸣,从而激励教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为此,学校要努力把校内外的先进教师树立为师德榜样,并通过宣传媒体、师德报告会、老干部传统教育报告会、师德征文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使先进教师成为有口皆碑的公众模范。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之时时刻刻影响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成为师德建设不可欠缺的重要条件。要利用任何具有师德教育的机会,对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促使教师将社会的师德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
五、努力为教师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之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
一个人最重要的需求是被人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而需求得到满足后,则更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为此,学校要通过举办教学比武、说课比赛、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努力为教师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使之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要鼓励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做到岗位成才。
六、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教师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为此,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教师利用教余时间,到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让他们领略五彩缤纷的世界、触及时代的脉搏、看到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景象,培养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学校还可以利用漫长的暑假,组织以师德学习、师德考察、师德讨论为主题的教师夏令营,组织教师游览文化风景名胜、凭吊古战场、瞻仰烈士陵园等,让师德建设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
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拥有漂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固然重要,但校园文化更重要,因为校园文化每时每刻都对教师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师德建设的催化剂。为此,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营造文明、高尚、开放、优雅的育人环境之中。例如:可以办好教师之家,提供机会和场所,精心组织歌咏、朗诵、演讲、书法、体育等各种活动,吸引教师参加,以便凝聚全体教师的人心;可以对整个校园进行全面规划和改建,使校园一草一木、一楼一台都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并让温馨细致的关爱遍及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总之,要用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教师的情操,振奋教师的精神,净化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使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建设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一件大事,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师德建设,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就能纠正原有师德建设中的工具性和盲目性,并使它步入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合理的轨道。
其实,师德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笔者在此就学校在师徳建设上应采取哪些措施略陈管见,希望能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学校领导者以身作则,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学校领导者如果能在师德方面以身作则,就能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促使教师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学校领导者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和信任教师,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脚踏实地为他们办实事,将师德建设同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要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兼课,时刻关注教育改革动态和教育理论研究动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不断创新的状态探索师德建设规律和当好课程改革的排头兵。要努力实施民主管理,通过校务公开、向教师征询办学建议、充分发挥教代会和社会评议行风的作用等措施,激发教师“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为形成良好的师德以及办学的合力奠定基础。
二、加强有关师德内容的学习,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使教师有良好的师德,首先要使教师懂得师德的基本内容。为此,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使他们明确有关师德基本内容、法律要求和规矩,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发挥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使教师永远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加强伦理知识教育,使教师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尊重和热爱学生;加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教师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意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另外,还要把有关师德内容的学习与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结合起来,也就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列入必修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教师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在教师中形成以勤勤恳恳培育杰出人才为标志的崭新师德风貌。
三、加强师德制度建设,使教师的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师德建设最终靠教师的自觉性,但必须以落实到位的相关制度为其保驾护航。有了完备的师德制度,教师的行为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此,学校要有超前意识,按照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或完善一系列师德制度。在这一系列师德制度中,尤其要注重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和奖优罚劣制度:一方面要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听取汇报、学生和家长评议教师等多种形式,定期对每个教师进行师德行为考核,为奖优罚劣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加大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的力度,对每个年度评选的优秀教师实行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等政策上的倾斜,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对有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有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实行处分、待聘、解聘等方式的严肃处理。
四、树立师德榜样,让教师在心灵共鸣中形成良好的师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每一所学校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科研创新素质都过得硬的先进教师,他们是教育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他们树立为师德榜样(尤其是把本校教师树立为师德榜样),容易引起广大教师的心灵共鸣,从而激励教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为此,学校要努力把校内外的先进教师树立为师德榜样,并通过宣传媒体、师德报告会、老干部传统教育报告会、师德征文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使先进教师成为有口皆碑的公众模范。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之时时刻刻影响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成为师德建设不可欠缺的重要条件。要利用任何具有师德教育的机会,对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促使教师将社会的师德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
五、努力为教师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使之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
一个人最重要的需求是被人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而需求得到满足后,则更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为此,学校要通过举办教学比武、说课比赛、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努力为教师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使之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要鼓励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做到岗位成才。
六、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教师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为此,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教师利用教余时间,到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让他们领略五彩缤纷的世界、触及时代的脉搏、看到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景象,培养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学校还可以利用漫长的暑假,组织以师德学习、师德考察、师德讨论为主题的教师夏令营,组织教师游览文化风景名胜、凭吊古战场、瞻仰烈士陵园等,让师德建设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而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
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拥有漂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固然重要,但校园文化更重要,因为校园文化每时每刻都对教师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师德建设的催化剂。为此,学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营造文明、高尚、开放、优雅的育人环境之中。例如:可以办好教师之家,提供机会和场所,精心组织歌咏、朗诵、演讲、书法、体育等各种活动,吸引教师参加,以便凝聚全体教师的人心;可以对整个校园进行全面规划和改建,使校园一草一木、一楼一台都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并让温馨细致的关爱遍及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总之,要用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教师的情操,振奋教师的精神,净化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使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建设是关系到教育成败的一件大事,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师德建设,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就能纠正原有师德建设中的工具性和盲目性,并使它步入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合理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