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理念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试图找出与转型相悖之处,笔者提出,“理论+实践+理论”2+0.5+1+0.5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产学研深度融合,实习专业、岗位、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课程实效性,让实践环节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设置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目前,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最难就业15个专业,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名列其中,从天津体育学院第一所创办社会体育专业,至今有二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同质化,并且中国群众社区体育发展还不成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也没有设置专业的社会岗位;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面临严峻挑战,最近,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体育、健康、休闲等产业文件,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转型发展带来契机,那么,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走出一条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特色发展道路,是值得深思问题。
一、相关概念解读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科学原理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从上述人才类型定义及特点论述中可以推理,能够被称为应用型人才的人,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掌握了一定领域的客观规律,具备了一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具有了应用所掌握的客观规律及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社会效益)及创造财富的能力。就此而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理念就是“依据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使受教育者最终具备胜任一定社会职业工作能力,并能在工作中创造出成绩”。[1]
二、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课程组织实施调查与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
知识技能定位为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熟悉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社会体育学科前沿;职业领域定位为能够扎根民族地区从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管理、户外运动,毕业生可以从事体育健身与娱乐休闲产业,这与国家相关政策不谋而合;能力定位为较强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岗位能力相匹配。
2.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在这里指的是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是一对有紧密关系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2]以2015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例,毕业需修完166个学分,实践教育平台34学分,选修课程6个学分,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比例相当,因此,可以得出,实践环节学分偏少,可供学生选择的模块少,三个模块,分别是健身运动指导模块、体育经营管理模块、户外运动模块;而学生就业从事这几个领域较少;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二)课程受众群体调查与分析
课程受众群体主要指学生,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如何,有直接的感受,学院在组织实施课程内容,学生能够反映出,设置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课程的安排顺序问题、理论课与技术课交叉安排问题,学生人数问题、课程安排时间问题等,都能够从受众反馈出来我院采用每个班教学信息员,对教学信息定期进行反馈,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课程参与企业调查与分析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调查,黔南师院在制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未有企业参与制定,也没有聘请相应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性值得商榷,学生就业主要方向应聘请相应人事部门或者高级技术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三、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教学计划合理性调查分析
應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四年计划、年度计划、学期计划、课时计划等,古语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计划性,黔南师院体育学院对上专业课教师提交学期课程计划,由系主任负责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教师制定计划时比较随意,或者照抄书本目录,这样的计划指导性欠缺,教师对本学期每周教学内容较模糊,知识体系严密性和逻辑性较差。
(二)教学大纲合理性调查分析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3] 调查发现,教学大纲没有与教学计划、上课对应,评价方式也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操作。
(三)教材、教案合理性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教材的选用一般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程,具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教师上课都有撰写教案,但是教案规范性、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案目标表达不够具体、可测性不强;教材重难点,通过什么手段解决,都没有描述清楚。
四、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现构建(见图1)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指向社会体育领域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设定,上面表格中,据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情况构建课程设置模型。依据对黔南师院近三年就业现状调查分析,2014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42%、机关公务员占5%、健身房8%、企业34%,其他11%;2015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30%、机关公务员占10%、健身房15%、企业30%,其他15%;2016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25%、机关公务员占8%、健身房18%、企业20%,其他19%;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中,教师方向占主导,健身方向所在比重越来越大,在课程体育当中设置专门师资、健身方向,其次,国务院2016年颁发《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社会体育重要趋势,大健康产业、休闲产业将迎来飞速发展期,所以,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设置运动处方保健、体育休闲迎合未来发展大趋势。
五、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策略思考
(一)“实施理论+实践+理论”2+ 0.5+1+0.5课程模式
学生进入大学前两年,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半年时间让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实习,实习针对自身不足,返校再学习一年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再实践半年。“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模式,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再学习充实提高,本科四年毕业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健身方向为例,前两年系统学习俱乐部各项专业知识,健身健美、私人教练、健身会所管理、瑜伽、健美操、游泳等等;再到发达地区俱乐部实习半年,学习俱乐部运作模式,专业技术,各岗位所需素质;再回校补充理论欠缺之处;学生毕业,就可以成为健身俱乐部骨干,成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产学研深度融合,专业、岗位、课程对应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依据课程设置方向与中小学、健身俱乐部、保健会所、休闲会所、体育赛事组织策划企业建立专门实习点,这些实习单位选择,必须在各自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学生才能够学到最前沿事物,从之前黔南师院社体专业建立实习点情况分析,与实习单位合作不够深入,简单的挂个牌,并没有互派专门人员长期学习,存在较为明显问题,学校教师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而实习基地指导,缺乏系统理论,致使对出现问题不能解释清楚,因此,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派优秀骨干职工短期与长期学习,有利用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互利双赢模式。
(三)强化实践环节课程实效性
突出实践环节课程的实效性,尤其是实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几周的实习时间,而其,实习还是自己找实习单位,事实证明,这种自主实习方式,效果不佳,部分學生应付了事,随便找个单位盖章,完成实习任务,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本学院教师担任 ,教师本身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创业教育,教师自身都没有创业经历,指导学生创业,纸上谈兵,如果创业教育能够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以讲座形式,效果肯定会更好。
(四)学院自身可以创建实习点
学院可以自行创建体育超市,体育超市与常见超市运行模式一致,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体育超市运行模式可以依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方向设置,成立若干部门,体育市场营销部、运动技能培训部、健身塑形部、运动处方保健部、体育休闲部等,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各部门实习,此模式的,既可以发挥大学服务地方,有可以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郝庆威,李杰凯.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策略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0)
[2]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92-293
[3]https://baike.so.com/doc/5409650-5647680.html
[4]舒宗礼,夏贵霞等.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探索—以湖南城市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
[5]舒宗礼,蒲长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6(2)
[6]孙群群.湘西瑶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吉首大学,2016.
[7]孙群群,华明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5,(22):250.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关键词: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目前,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最难就业15个专业,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名列其中,从天津体育学院第一所创办社会体育专业,至今有二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同质化,并且中国群众社区体育发展还不成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也没有设置专业的社会岗位;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面临严峻挑战,最近,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体育、健康、休闲等产业文件,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转型发展带来契机,那么,社会体育与指导专业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走出一条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特色发展道路,是值得深思问题。
一、相关概念解读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是:“以科学原理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要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从上述人才类型定义及特点论述中可以推理,能够被称为应用型人才的人,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掌握了一定领域的客观规律,具备了一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具有了应用所掌握的客观规律及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社会效益)及创造财富的能力。就此而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理念就是“依据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使受教育者最终具备胜任一定社会职业工作能力,并能在工作中创造出成绩”。[1]
二、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课程组织实施调查与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
知识技能定位为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熟悉本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社会体育学科前沿;职业领域定位为能够扎根民族地区从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管理、户外运动,毕业生可以从事体育健身与娱乐休闲产业,这与国家相关政策不谋而合;能力定位为较强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岗位能力相匹配。
2.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在这里指的是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是一对有紧密关系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构成要素、要素间的组织、排列形式及各要素间的配比关系”。[2]以2015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例,毕业需修完166个学分,实践教育平台34学分,选修课程6个学分,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比例相当,因此,可以得出,实践环节学分偏少,可供学生选择的模块少,三个模块,分别是健身运动指导模块、体育经营管理模块、户外运动模块;而学生就业从事这几个领域较少;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二)课程受众群体调查与分析
课程受众群体主要指学生,学生对课程实施效果如何,有直接的感受,学院在组织实施课程内容,学生能够反映出,设置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课程的安排顺序问题、理论课与技术课交叉安排问题,学生人数问题、课程安排时间问题等,都能够从受众反馈出来我院采用每个班教学信息员,对教学信息定期进行反馈,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课程参与企业调查与分析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调查,黔南师院在制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未有企业参与制定,也没有聘请相应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科学性值得商榷,学生就业主要方向应聘请相应人事部门或者高级技术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一环。
三、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教学计划合理性调查分析
應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四年计划、年度计划、学期计划、课时计划等,古语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计划性,黔南师院体育学院对上专业课教师提交学期课程计划,由系主任负责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教师制定计划时比较随意,或者照抄书本目录,这样的计划指导性欠缺,教师对本学期每周教学内容较模糊,知识体系严密性和逻辑性较差。
(二)教学大纲合理性调查分析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3] 调查发现,教学大纲没有与教学计划、上课对应,评价方式也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操作。
(三)教材、教案合理性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教材的选用一般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程,具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教师上课都有撰写教案,但是教案规范性、内容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案目标表达不够具体、可测性不强;教材重难点,通过什么手段解决,都没有描述清楚。
四、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现构建(见图1) 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指向社会体育领域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设定,上面表格中,据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情况构建课程设置模型。依据对黔南师院近三年就业现状调查分析,2014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42%、机关公务员占5%、健身房8%、企业34%,其他11%;2015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30%、机关公务员占10%、健身房15%、企业30%,其他15%;2016年统计数据,中初等教育单位占25%、机关公务员占8%、健身房18%、企业20%,其他19%;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中,教师方向占主导,健身方向所在比重越来越大,在课程体育当中设置专门师资、健身方向,其次,国务院2016年颁发《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社会体育重要趋势,大健康产业、休闲产业将迎来飞速发展期,所以,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设置运动处方保健、体育休闲迎合未来发展大趋势。
五、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策略思考
(一)“实施理论+实践+理论”2+ 0.5+1+0.5课程模式
学生进入大学前两年,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半年时间让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实习,实习针对自身不足,返校再学习一年专业理论知识,最后,再实践半年。“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模式,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再学习充实提高,本科四年毕业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健身方向为例,前两年系统学习俱乐部各项专业知识,健身健美、私人教练、健身会所管理、瑜伽、健美操、游泳等等;再到发达地区俱乐部实习半年,学习俱乐部运作模式,专业技术,各岗位所需素质;再回校补充理论欠缺之处;学生毕业,就可以成为健身俱乐部骨干,成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置产学研深度融合,专业、岗位、课程对应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依据课程设置方向与中小学、健身俱乐部、保健会所、休闲会所、体育赛事组织策划企业建立专门实习点,这些实习单位选择,必须在各自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学生才能够学到最前沿事物,从之前黔南师院社体专业建立实习点情况分析,与实习单位合作不够深入,简单的挂个牌,并没有互派专门人员长期学习,存在较为明显问题,学校教师缺乏实际操作技能,而实习基地指导,缺乏系统理论,致使对出现问题不能解释清楚,因此,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派优秀骨干职工短期与长期学习,有利用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互利双赢模式。
(三)强化实践环节课程实效性
突出实践环节课程的实效性,尤其是实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几周的实习时间,而其,实习还是自己找实习单位,事实证明,这种自主实习方式,效果不佳,部分學生应付了事,随便找个单位盖章,完成实习任务,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本学院教师担任 ,教师本身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创业教育,教师自身都没有创业经历,指导学生创业,纸上谈兵,如果创业教育能够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以讲座形式,效果肯定会更好。
(四)学院自身可以创建实习点
学院可以自行创建体育超市,体育超市与常见超市运行模式一致,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体育超市运行模式可以依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方向设置,成立若干部门,体育市场营销部、运动技能培训部、健身塑形部、运动处方保健部、体育休闲部等,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各部门实习,此模式的,既可以发挥大学服务地方,有可以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郝庆威,李杰凯.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定位与调整策略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0)
[2]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92-293
[3]https://baike.so.com/doc/5409650-5647680.html
[4]舒宗礼,夏贵霞等.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探索—以湖南城市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2)
[5]舒宗礼,蒲长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6(2)
[6]孙群群.湘西瑶族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D].吉首大学,2016.
[7]孙群群,华明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5,(22):250.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